杭州新聞
昨天,浙江新增1例境外輸入,鄭某某,男,45歲,在加納經商。
6月17日,他出現發熱、咳嗽、胸悶、氣急等症狀,7月10日獨自醫療包機回國,途中相關工作人員已做好防護,國內無密切接觸者。
在加納,目前有不少浙商,他們主要從事哪方面的業務?在當地經商情況怎麼樣?當前加納疫情對中國商人的影響大不大?昨天,我們連線採訪了溫州加納商會兩任會長黃永滔和肖飛雲。
目前在加納的浙商有兩三千人
確診的鄭總獨自包機回國
加納位於非洲西海岸,從2003年在加納的溫州人只有三個,到如今溫州2000多家企業與加納有經貿往來,80多家溫商製造業企業在加納註冊創業——這裡,已經成為浙商投資的非洲熱土。
「目前在加納經商的溫州人有五六百人,浙商大概有兩三千人。」加納溫州商會肖飛雲會長告訴我們。
他們大多開廠和從事貿易,從五金、塑料到陶瓷、水泥,涵蓋的行業蠻廣泛。「不過疫情暴發之後,大家的生意多少受到了點影響。」
在問及海外是否安全,肖飛雲在電話裡隱約透露出不安。
從加納包機回國的鄭總,是肖飛雲的朋友,浙江台州人,也是中加貿易商會會長,之前他們在加納也經常碰到。
在疫情暴發前,浙江人從加納回國,需要從杜拜或是衣索比亞轉機,疫情暴發後,所有航班都停航,目前在國外不能回國。「鄭會長在當地不小心被傳染後,通過國內有關部門協調,最終獨自包機回國。比較慶幸的是,因為他提前向國內報備情況,所以下了飛機即被送往醫院,國內沒有接觸任何人。」
肖飛雲說,據他所知,浙商在加納防護措施都做得很足,出門都戴口罩,也不聚餐。
做一行火一行
一位溫州商人在加納的飛速創業史
近年來,非洲已成為浙江最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之一,越來越多的浙商,遠赴非洲開創自己的事業。
黃永滔是加納溫州商會前任會長,他從2003年開始投資非洲,2008年在非洲建廠,已在非洲投資長達17年。
黃永滔
從一名投資商人,到中非友好使者,黃永滔像眾多在非洲打拼的浙江人一樣,身體力行為中非合作貢獻著一己之力。
黃永滔經歷的這17年,可謂見證了浙商走出去的有力步伐,更見證了中非合作的不斷推進和深入。
中非合作的東風,為很多中國企業投資非洲提供了有利商機。這一年,黃永滔在飛機上交了一位朋友。
「2003年初,在一趟飛機上認識了一位在北京留學的加納青年,我們很聊得來,便互留了電話。」黃永滔沒想到,如此萍水相逢的朋友卻成了他事業的引路人。沒多久,黃永滔就接到了這位青年的電話,說是家鄉有個朋友要到中國採購一批農用噴霧器,希望黃永滔幫忙組織貨源。
當時正從事運輸行業的黃永滔知道,緊鄰溫州的台州路橋就有價廉又物美的貨源。第一個貨櫃發出去後,黃永滔就淨賺了6萬元人民幣。他切身感受到非洲真是「黃金海岸」。當年9月27日,黃永滔就辭掉溫州的工作,奔向了遙遠的非洲國家加納。
在隨後長達4個月的雨季,需求爆棚的噴霧器生意,讓他下定了在這裡創業的決心。
加納位於非洲西部,以農業為主,對農用噴霧器之類的產品需求很大。黃永滔在當地創辦了一家噴霧器組裝廠,把配件從國內運到加納後,進行組裝銷售,大大降低了成本。
「當時,據我了解,在庫馬西的溫州人連我在內就三個人。其餘兩個都是做鞋帽生意,唯獨我一家在做噴霧器,生意出奇地好。做了4年,2007年,我開始轉行做箱包製造。」黃永滔說,不是做成品貿易,而是將半成品運到那兒,在當地建組裝廠。低廉的人工成本、新穎的款式設計,讓黃永滔的箱包贏得加納市場,並向周邊的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多哥、貝寧等國家輻射。
在西非,「黃金海岸」給了黃永滔最大的饋贈,黃永滔做一行火一行,2008年,他又移居加納現首都阿克拉,創辦了汽修廠和兩個塑料製品廠。
目前80多家溫商製造業企業
在加納註冊創業
做生意最講究天時地利。說起投資非洲成功的緣由,黃永滔認為這些年中非合作的深入推進,就是許多像他這樣的中國企業最大的天時地利。
「加納政府非常看重中國企業在製造領域的投資。」黃永滔回憶當初只身前往馬庫西,人生地不熟,辦廠需要土地、資金、勞動力,種種困難讓他一籌莫展。「要是沒有當地政府在土地、稅收上給予的優惠,噴霧器組裝廠肯定辦不起來。」
如今,黃永滔將產業主要集中在塑料製品和箱包生產上。「中國商人在加納的投資給當地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也促進了當地工人的技能培養。」黃永滔感受到,這幾年,加納政府對中國商人越來越友好,投資政策上的優惠越來越給力,就連移民局在辦理相關文件時也給予很多便利。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進下,在非洲投資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黃永滔說,目前僅溫州,已有2000多家企業與加納有經貿往來,80多家溫商製造業企業在加納註冊創業,還將規劃建設加納溫州產業園。
當地時間7月12日,加納衛生部發布最新新冠肺炎疫情通告稱,新增41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619例治癒;累計確診數從原來的23834例上升到24248例,死亡135例,19831例治癒,現存病例428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