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詠史朝代:魏晉
作者:左思
原文:
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譯文
茂盛的松樹生長在山澗底,風中低垂搖擺著的小苗生長在山頭上.
(由於生長的地勢高低不同,)憑它徑寸之苗,卻能遮蓋百尺之松.
貴族世家的子弟能登上高位獲得權勢,有才能的人卻埋沒在低級職位中.
這是所處的地位不同使他們這樣的,這種情況由來已久 並非一朝一夕造成的.
漢代金日磾和張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遺業,子孫七代做了高官.(珥漢貂:珥,插.漢代侍中官員的帽子上插貂鼠尾作裝飾.)
漢文帝時的馮唐難道還不算是個奇偉的人才嗎?可就因為出身微寒,白頭髮了仍不被重用。
注釋
①鬱郁:嚴密濃綠的樣子。澗:兩山之間。澗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②離離:下垂的樣子。苗:初生的草木。山上苗:山上小樹。
③彼:指山上苗。徑:直徑。徑寸:直徑一寸。徑寸莖:即一寸粗的莖。
④蔭:遮蔽。此:指澗底松。條:樹枝,這裡指樹木。
⑤胄:長子。世胄:世家子弟。躡(niè聶):履、登。
⑥下僚:下級官員,即屬員。沉下僚:沉沒於下級的官職。
⑦「地勢」兩句是說這種情況恰如澗底松和山上苗一樣,是地勢造成的,其所從來久矣。
⑧金:指漢金日磾(jin mi di),他家自漢武帝到漢平帝,七代為內侍。(見《漢書·金日傳》)張:指漢張湯,他家自漢宣帝以後,有十餘人為侍中、中常侍。《漢書·張湯傳贊》云:「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張氏親近貴寵,比於外戚。」七葉:七代。珥(ěr耳):插。珥漢貂:漢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這兩句是說金張兩家的子弟憑藉祖先的世業,七代做漢朝的貴官。
⑨馮公:指漢馮唐,他曾指責漢文帝不會用人,年老了還做中郎署長的小官。偉:奇。招:招見。不見招:不被進用。這兩句是說馮唐難道不奇偉,年老了還不被重用。以上四句引證史實說明「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況,是由來已久。
這首詩寫在門閥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為出身寒微而受到壓抑,不管有無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佔據要位,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晉書·劉毅傳》)的不平現象。「鬱郁澗底松」四句,以比興手法表現了當時人間的不平。以「澗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僅有一寸粗的山上樹苗竟然遮蓋了澗底百尺長的大樹,從表面看來,寫的是自然景象,實際上詩人藉此隱喻人間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會內容。形象鮮明,表現含蓄。中國古典詩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詩之前,如劉楨的《贈從弟》;在此詩之後,如吳均的《贈王桂陽》,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內涵是十分豐富的。
「世胄躡高位」四句,寫當時的世家大族子弟佔據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卻沉沒在低下的官職上。這種現象就好像「澗底松」和「山上苗」一樣,是地勢使他們如此,由來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詩歌由隱至顯,比較明朗。這裡,以形象的語言,有力地揭露了門閥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現象。從歷史上看,門閥制度在東漢末年已經有所發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對門閥統治起了鞏固作用。西晉時期,由於「九品中正制」的繼續實行,門閥統治有了進一步的加強,其弊病也日益明顯。段灼說:「今臺閣選舉,塗塞耳目;九品訪人,唯問中正,故據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孫,即當塗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則蓽門蓬戶之俊,安得不有陸沉者哉!」(《晉書·段灼傳》)當時朝廷用人,只據中正品第,結果,上品皆顯貴之子弟,寒門貧士仕途堵塞。劉毅的有名的《八損疏》則嚴厲地譴責中正不公:「今之中正不精才實,務依黨利;不均稱尺,務隨愛憎。所欲與者,獲虛以成譽,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強弱,是非由愛憎。隨世興衰,不顧才實,衰則削下,興則扶上,一人之身,旬日異狀,或以貨賂自通,或以計協登進,附託者必達,守道者困悴,無報於身,必見割奪;有私於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暨時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時,實為亂源,損政之道一也。」(《晉書·劉毅傳》)這些言論都反映了當時用人方面的腐敗現象。左思此詩從自身的遭遇出發,對時弊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
「金張藉舊業」四句,緊承「由來非一朝」。內容由一般而至個別、更為具體。金,指金日磾家族。據《漢書·金日磾傳》載,漢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金家都有內侍。張,指張湯家族。據《漢書·張湯傳》載,自漢宣帝、元帝以來,張家為侍中、中常侍、諸曹散騎、列校尉者凡十餘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張氏,親近寵貴,比於外戚」。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馮公,即馮唐。他是漢文帝時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長這樣的小官。這裡以對比的方法,表現「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體內容。並且,緊扣《詠史》這一詩題。何焯早就點破,左思《詠史》,實際上是詠懷。詩人只是借歷史以抒發自己的懷抱,對不合理的社會現象進行無情地揭露和抨擊而已。
這首詩哪裡只是「金張藉舊業」四句用對比手法,通首皆用對比,所以表現得十分鮮明生動。加上內容由隱至顯,一層比一層具體,具有良好的藝術效果。
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
你的一次轉發、有可能會幫助無數人……
謝謝您的轉發!!!
內容均源自網際網路,精編整理公益分享(我們敬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歡迎關注以下微信公眾號:
1.微信號:古詩文賞析(ID:gushiwenshangxi)
介紹:詩經離騷,樂府古詩,唐詩宋詞元曲,古文經典賞析。讓我們一起徜徉在中華古典文學的海洋中,一起聆聽先賢們的內心,一起感受那美如畫的意境。
2.微信號:散文詩歌詩詞悅讀(ID:shiciyuedu)
介紹:一杯茶,一部手機,一份好心情。讀讀散文,品品詩歌,雅致生活就是這麼簡單。放鬆心情,閱讀精品,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3.微信號:經典散文精選美文(ID:sanwen365)
介紹:經典散文精選美文,精選經典散文美文。一杯茶,一部手機,一份心情,在閱讀中放鬆自己享受生活感悟人生。
----
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謝謝!E-mail:917293188@qq.com,電話:0377-62751636。
更多精彩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