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唐都醫院
每一個生命,都渴求安慰。
有一位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他是患者眼中的「光谷之光」,在湖北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裡,他不斷驅散籠罩在患者心中的陰霾,這束「光」就是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郭俊。
根據患者普遍存在的焦慮情緒,郭俊主動作為,積極救治,還發揮專業特長,一方面針對在疫情中有家庭變故的心理創傷患者,開展心理服務和治療,一方面藉助心理服務平臺和微信群,做好患者撫慰和人文關懷,郭俊用自己的努力,讓疫情救治有了溫度。
被負面情緒包圍時,他們急需一縷陽光
「我不想得這個病,我是不是沒救了?」「是我害了家人,他們也被傳染了怎麼辦?」「我的父母年紀大了,能扛過去嗎?」這些話郭俊常常能聽到。
恐懼、焦慮、失眠、不配合治療……這些反應往往在剛入院的患者身上表現最為明顯,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性,患者沒有家人的陪伴,獨自住在病房裡很孤獨。身體不適,加上有關的信息鋪天蓋地,他們卻缺乏對病情科學的認識,因此不少人情緒並不好。
「人們被負面情緒包圍時,急需一縷陽光。這時,心理疏導尤為重要。」郭俊不斷思考著作為一名醫生的真正職責,除了救死扶傷,還要治療他們的心靈創傷。他在醫院是專家組成員,負責全院神經系統疾病的會診和疑難病例討論工作,還是心理服務工作組成員,牽頭成立了感染九科「患者關愛之家」。
郭俊在短時間內,迅速將患者分為兩大類,針對初入院患者採用「普遍關懷」方案,幫助他們建立對病情的科學認識,樹立積極恢復的信心;針對情緒明顯不好的患者進行「重點關注」,利用治療之餘的時間,開展「一對一」的心理疏導,同時配合抗焦慮和抑鬱的藥物使用。
沒說幾句話,她就失聲痛哭
在與病毒拼殺時的郭俊是冷靜且無畏的,在疏導患者時的他又是暖心而細心的。郭俊很懂得傾聽,用最犀利的洞察發現了一個個打開患者心結的關鍵點。
3月9日中午,郭俊在查房時發現患者徐奶奶情緒異常消極,總是抑制不住地哭泣,郭俊查看了她的病歷,同時向病友側面打聽後,得知患者的老伴剛剛因新冠肺炎去世,現在兒子也被感染,目前正在全力搶救。
安排好手頭的事情,郭俊準備和她聊聊。「我想見兒子……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和老伴結婚五十多年了……我們一輩子一起經歷了太多……我接受不了……」徐奶奶斷斷續續地說著,她只要想到逝去的愛人,就會失聲痛哭,有時又陷入長久的沉默,起初的溝通並不十分順暢。
郭俊耐心地陪在她身邊,切身感受到徐奶奶作為一個妻子的痛苦和作為一個母親的牽掛,他安慰道:「我們這麼多醫護人員和病友都在您身邊,您也可以和兒子多交流,他此時也很需要您,我想他們父子倆都希望看到一個健健康康、開開心心的您吧。」不知不覺間,時間過去了快兩個小時,徐奶奶的情緒逐漸平復穩定,此時的郭俊長舒一口氣。
3月13日下午,讓郭俊驚喜的事情出現了,剛來到徐奶奶病房,就被她喚著名字說:「小郭啊,來來來,坐到我旁邊。」她不僅情緒積極樂觀了很多,還主動說: 「我會記得你對我說的話,現在我放鬆了不少,我要撐起這個家。」
我們無法選擇疾病,但可以決定面對它的態度
郭俊只要有時間,就「駐紮」在患者的病床前,儘管這樣,他還是覺得時間不夠用。郭俊深知自己無法時刻陪伴和開導每位患者,於是他和隊友建立了線上持續關懷機制。「感染九科關愛之家」的微信群裡幾乎24小時都有醫護人員在線,他們及時對患者進行安撫,病友間也會通過微信群相互鼓勵、打氣。
在一次查房中,迎接他的是61床患者孫大姐的笑臉,他怎麼也想不到患者這麼快地走出陰霾。40多歲的大姐在入院時心情十分焦慮和恐懼,見到誰都哭,在郭俊耐心地心理疏導下,焦慮情緒明顯緩解,她在微信群裡寫道:「過去7天,內心經受了一場兵荒馬亂的戰爭,惶恐不安和無盡的擔心,一切在您昨天早上的查房問診解答中化開了,非常感謝郭醫生。」大姐還常常鼓勵其他有焦慮和恐懼情緒的病友,為所有人加油鼓勁。
「如果我們無法選擇疾病,那麼我們可以選擇面對它的態度。」「堅定信心,放鬆心態,消除病毒!」感染九科43床患者找來一張紅紙,撕開分給幾個病友,他們寫下心中的話,等郭俊來查房的時候,一把遞到他手中。看到這些話語,郭俊欣慰極了,由他灑在心底的微光已經照亮整個胸膛。除了他們,郭俊還幫助很多患者走出不好的情緒,常常聽到感激的話語,他說:「這是我的工作,我的職責所在。」
「如果自己有能力,儘量發一點光,照亮一點黑暗吧。」在郭俊看來,安慰和治療同樣重要,他以最大的熱情和樂觀面對患者,用源源不斷的愛激發出他們內在的動力。他無愧於身上的白袍,成為照亮患者「黑夜」的那道陽光,希望他們能走好今後的每段路。(牛曉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