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合肥雷鋒」郭俊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人民網合肥3月5日電(記者 李希)今年是雷鋒同志犧牲50周年,雖然他離開我們50年了,但他的精神卻延續了下來,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3月5日,在合肥第七中學,一場紀念英雄郭俊的活動隆重展開,校方號召全體師生學習他的英雄事跡,傳承他的「雷鋒」精神。

郭俊,系1967屆合肥七中畢業生,1982年6月15日,中央軍委授予他「捨身救人好幹部」稱號。他為保護遇險民兵而英勇獻身的事跡被口口傳誦:在手榴彈爆炸的一瞬間他毫不猶豫將別人推開,卻獻出了自己年僅31歲的生命……

為深入了解合肥「雷鋒」郭俊,記者走進當年他戰鬥並犧牲的地方——合肥西郊十幾公裡外的南三十崗訓練基地去追尋他的足跡。

故地重遊 老人不禁落淚

郭俊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死都不怕,就沒什麼怕的了。」

在蜀山區人武部的幫助下,我們找到了郭俊的戰友許克勝一同前往。記者和老人漫步在田間小路上,路還是那條路,而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30年。老人告訴記者,當時郭俊31歲,他42歲,郭俊叫他老大哥。郭俊當時任區參謀,在他的建議下,部隊準備進行一次民兵投彈訓練。由部隊的一位姓劉的領導擔任隊長,郭俊擔任副隊長。但是郭俊推辭了,他說,讓許大哥來當吧,他年齡比我大,比我有經驗。就這樣,許克勝擔任副隊長,郭俊任教員。「只有在這個時候,郭俊才會推辭,面對榮譽、名利,郭俊從來都是謙讓的。這是多麼寶貴的品質啊。」許老說到這感慨萬千。

走到一片空曠的草地時,老人說,這就是當年的投彈場。而這棵樹附近就是郭俊同志當年犧牲的地方。當年綠油油的草地,如今荒草叢生。

老人指著這顆樹,停頓了良久,他一字一句的告訴記者,當年民兵投彈訓練時,第一排由郭俊組織,第二排由他組織。投完第一排,輪到第二排上的時候,郭俊說,許隊長,我來吧,你年齡大,我年輕。投完第二排,投第三排的時候郭俊仍要堅持。許老於是提出要換換,郭俊當時拍拍左胸口,許老比劃到,革命紅旗兩邊掛,這點苦算什麼。「因為投彈是非常危險的,稍微不注意就會發生危險,但郭俊的思想是非常偉大的,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別人。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軍人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死都不怕,就沒什麼怕的了。」說到這,許老臉上浮現出了軍人的自豪。

老人手指的方向就是郭俊英勇犧牲的地方

「手榴彈爆炸,第一時間想到別人

身負十三處重傷還是只想到別人」

就這樣,郭俊連續幫助三排民兵進行投彈訓練,當輪到一位叫田克江的民兵時,危險發生了。許老帶著記者來到了樹下,向記者模擬了當時的情形。據許老描述,那位民兵田克江由於是第一次進行實彈投射,非常緊張,手榴彈拉下之後竟然掉在了腳邊,正在手足無措時,郭俊一個箭步衝過去將田克江推出投射坑外,田克江順著斜坡滾了下去,郭俊下一個動作想撿起手榴彈丟出去,但已經來不及了,手榴彈爆炸了。「手榴彈爆炸,只有三秒,這麼短的時間,人的自然反應都是想保護自己,他卻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保衛別人的安全。從他身上真正體現了軍人的品質,他也確實是這麼做的。」許老的聲音顫抖了。

隨著一聲巨響,郭俊全身幾乎被炸爛了,戰友們跑過來,有的抱著郭俊上身,有的抱著腿部。由於血流不止,郭俊臉色慘白,他已經不能說話了,但是他做了一個動作,手一划,「意思我明白,就是不要管我,看看民兵有沒有受傷。」老人說到這,眼中噙滿了淚水,「他竟然到了這個時候還在想著別人」。

事後,從郭俊的骨灰裡面,家人挑出了不少彈片。許老告訴記者,這些年他一直在想,要不是郭俊堅持投第二排,第三排,遇到危險的人會不會就換成了他,所以每年他都會來到這邊看一看。寒風中,許老望著這棵樹久久不能離去。

 

錄像帶還原更真實的郭俊

「雖是高幹子弟卻比農村出身的戰友還能幹」

記者通過多方渠道找到了當年郭俊犧牲時的錄像帶。82年,攝像機還是非常稀罕的玩意,郭俊犧牲後,當時合肥西市區(現蜀山區)人武部費了很大的努力從外面借來了一部攝像機,為的就是將郭俊同志的事跡記錄下來,讓後人紀念他、學習他。

由於保存完好,錄像帶的畫質十分清晰。通過片中對戰友們的採訪,我們了解到了更加真實鮮活的郭俊。部隊的一位領導說,郭俊同志是好同志,直到他犧牲時我們才知道他是高幹子弟,他也不說,你也看不出來。郭俊出身軍事世家,父親郭文華16歲就參加了八路軍,屢立戰功,母親李文也在16歲時就加入部隊文藝兵。「郭俊在部隊當教員,全身都是泥巴,水啊泥啊照跑,他有什麼問題就直接說,講話很實在,我們都很喜歡他。」戰友們提到這無不讚嘆。

工作中的郭俊吃苦耐勞,兢兢業業,生活中的郭俊是陽光、樂觀、艱苦樸素的。通過錄像帶我們了解到,郭俊在家是長子,從小學習成績優異,文筆也非常好,作文經常作為範本張貼出來。68年到70年下放到農村鍛鍊期間,雖然條件艱苦,從來不叫苦叫累。在農村鍛鍊了兩年後,70年底,郭俊到部隊參軍,又來到了部隊農場幹了四年。「部隊的勞動強度是非常大的,聽連隊領導介紹,郭俊在部隊農場勞動時,比出身農村的同志還能幹,任勞任怨,什麼髒什麼累幹什麼。」母親李文說到。

而作為丈夫,郭俊也是盡最大的可能實現自己作為丈夫的義務,雖然經常在部隊工作到深夜才回家,而且經常帶病參加工作,但是回到家中一刻也不休息,幫妻子幹這幹那。和愛人結婚剛剛三年,剛剛建立起幸福美滿的小家庭,也剛剛有了自己的孩子,「就在我們的家庭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卻離開了我們。」妻子說到這悲痛萬分。可郭俊為了別人的安全,別人家庭的完整,犧牲了自己,永遠的離開了深愛他的家人和孩子。

「合肥最美女孩」錢錦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英雄事跡

離開英雄的日子

我們要將英雄精神傳承延續下去

合肥警備區政治部主任高峰說,在郭俊的影響下,合肥警備區湧現了全國道德模範王現偉、扶貧政委趙克信、全國三八紅旗手護士周琪多位時代優秀人物,「每年我們在三月五日學雷鋒的前後都要把郭俊同志的事跡作為我們一項學習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我們每年年度舉行的專委幹部集訓和民兵訓練中,都要把它作為一堂生動的輔導課。永遠在激勵我們警備區人武部廣大人武幹部和民兵預備員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履職盡責創新發展。」

聽了郭俊的事跡,同為校友的錢錦深受觸動。正在讀高三的她因為今年年初發現路邊因遭遇車禍重傷倒地的摩託車司機,想都沒想馬上打電話求救,並且雙膝跪地陪伴傷者等待救援,被稱為「合肥最美女孩」,當問到,從現在年輕人的角度怎麼看待郭俊為他人犧牲的精神,她說:「很多事都要有人去做,我相信他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也是出於自然反應沒有想那麼多。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想那麼多,社會就沒法進步發展。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雷鋒的心,只要我們想到了去做,就是一種雷鋒的行為。」

市民陳先生說:「正因為有著太多見義勇為的行為,社會才能和諧,之前發生了跌倒老人不扶的現象,我覺得社會應該多宣傳,大家應該多學習像郭俊英雄這樣的精神,重新建立起道德體系去互幫互助。這些雖然只是小事,但每個人堅持去做,就是一種雷鋒精神的傳承。」

許老已經70多歲了,為了來到現場向記者講述當年的歷史他也做出了犧牲,「我的愛人剛剛做完心臟手術,線還沒有拆掉,我知道學雷鋒沒有哪件事情比這件事更重要,甚至到這個現場,我也流著眼淚來到現場,我要用實際行動向郭俊同志學習,教育我的兒孫們向他學習,我們現在的社會生活好了,雖然郭俊離我們遠去了,但是他的思想,他的偉大思想,他的精神,他的品德,永遠地要向他學習」。

編後語:採訪完之後,我覺得身上有著沉甸甸的使命感,作為一個媒體人,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去拿起手中的筆,拿起手中的攝像機去記錄去傳播。每一個人只要從身邊最微小的事情做起並且堅持下去,每一個人都是英雄。英雄離我們遠去了,而正在上演的,是我們重新塑造的一個平民英雄的時代,一代一代,雷鋒精神,薪火相傳!

相關焦點

  • 小黃泥河畔的「守綠人」——記興義市烏沙鎮林業站站長郭俊
    「守綠人」郭俊 肖雄 攝日前,郭俊的「田間課堂」一「開學」,他就被眾鄉親圍在中間,一邊講授,一邊示範,枯燥的核桃樹修剪技術,從他嘴裡說出來,就變得形象生動、通俗易懂了,引得大夥笑聲不斷。「沒有郭站長,我們烏沙鎮的核桃林哪能長出這麼綠茵茵的一大片!」
  • 烏沙鎮守護綠色屏障的忠誠衛士 記興義市烏沙鎮林業站站長郭俊
    植樹造林綠化烏沙在烏沙鎮,熟悉郭俊的人都知道,在工作上,兢兢業業,辦事從不打馬虎, 他敢於擔當,認準的事九頭牛都拉不回,所以領導和職工就喜歡他辦事風格,深得大家愛戴和擁護。用心用情守護綠色屏障生態建設三分在造,七分在管,作為一個森林大鎮,加上烏沙冬春乾旱,森林防火工作顯得十分重要,郭俊把每年森林防火工作當成頭等大事來抓,被大家公認為烏沙鎮守護綠色屏障忠誠衛士。
  • 郭俊:患者心中的一抹陽光
    郭俊:患者心中的一抹陽光  西安網訊:有一位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他是患者眼中的「光谷之光」,在湖北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裡,他不斷驅散籠罩在患者心中的陰霾,這束「光」就是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郭俊。
  • 郭俊:患者心中的一米陽光
    有一位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他是患者眼中的「光谷之光」,在湖北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裡,他不斷驅散籠罩在患者心中的陰霾,這束「光」就是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郭俊。 根據患者普遍存在的焦慮情緒,郭俊主動作為,積極救治,還發揮專業特長,一方面針對在疫情中有家庭變故的心理創傷患者,開展心理服務和治療,一方面藉助心理服務平臺和微信群,做好患者撫慰和人文關懷,郭俊用自己的努力,讓疫情救治有了溫度。
  • 郭俊:連線民眾,科學防疫
    郭俊:連線民眾,科學防疫劉志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引發的全民關注度持續上升,為解答民眾疑問,科學防疫,從2月17日開始,廣東省政協組織委員在數字政協"委員會客室"線上值班,科普防疫知識。郭俊:病毒感染和傳播需要一定的條件,預防被感染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不要接觸病原,在不確定是否會接觸到病原的情況下就可以採取必要的預防。建議大家在外出活動時間較長時,回家要清洗外衣和洗澡,上電梯時要等電梯門開一會再進去,另外找人比較少的地方適度鍛鍊一下也有益。謝謝!2、網友:新冠病毒與人體抵抗力好壞有什麼關係?
  • 泰客廳︱雲錦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郭俊
    本期我們對話了國家級非遺項目雲錦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郭俊老師,帶你一同走進雲錦藝術的世界。巧若天工的瑰麗藝術南京雲錦,有「寸錦寸金」之稱,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年歷史。它集歷代織綿工藝藝術之大成,列中國三大名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為皇家御用。
  • 戰疫者|援鄂軍醫郭俊:建患者關愛之家,疏導患者負面情緒
    援漢抗疫的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軍醫郭俊,在湖北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牽頭成立了「患者關愛之家」,利用治療之餘的時間,開展一對一心理疏導。郭俊說,在這個特殊時期裡,除了救死扶傷外,還要治療病患的心靈創傷,讓疫情救治更有溫度。
  • 郭俊局長赴幫扶村開展調研慰問
    12月8日,局黨組書記、局長郭俊一行頂風冒雪,深入旺蒼縣水磨鎮廣福、火花、盧壩三個幫扶村開展調研慰問活動。期間,郭俊局長詳細了解貧困群眾和困難黨員生產生活情況尤其疫情後務工增收、產業發展等方面的情況,聽取他們對我局幫扶工作意見建議,就下一步推動鄉村發展振興等方面與貧困群眾和困難黨員進行交流交談。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東陽百家幸丨郭俊:「東白漢風」展示華美
    郭俊今年34歲,城東街道人,從小就喜歡古裝的她,因為喜歡傳統文化而愛上漢服。2010年,郭俊認識了幾位志趣相投的漢服愛好者,並加入了「東白漢風」社團。「當時,我們這個團體只有十幾個人,大多是學生,經濟能力有限,想要買一件自己喜歡的漢服或髮飾,還是比較奢侈的。」郭俊說,那時,漢服店不多,大家聚會的時候穿得較多的就是漢代曲裾。
  • 85後雜技人郭俊 你偷過的懶,都會在舞臺上露餡
    郭俊楊過少俠所驚嘆的這一幕,在雜技人郭俊看來,並不奇怪。2008年,由郭俊參與創作和主演的經典雜技節目《立繩》,僅以一根懸空繩索為支點,任由他與搭檔在距離地面十幾米高的空中翻飛迴旋,盤纏攀掛,盡顯雜技藝術的力與美、驚與險。這個節目讓郭俊斬獲多個國際雜技大賽獎項,也讓他收到了加拿大太陽馬戲團拋來的橄欖枝。
  • 從點到面、線上線下、路內路外 雷鋒精神在長三角鐵路落地開花
    從點到面,服務網絡不斷擴容    曾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南京站「158」雷鋒服務站,作為全國鐵路系統首個雷鋒服務站,其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1968年,南京火車站建成並投入使用,車站客運員李慧娟響應「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主動為旅客倒開水、提行李,一時間,全站學雷鋒做好事蔚然成風。
  • 雷鋒精神伴我成長 ——記小志願者陳恩銘
    陳恩銘來自東北育才實驗學校,是一年級的小學生,雖然年齡小,個子不高,但說起講解詞來卻有板有眼、鏗鏘有力,每次在雷鋒紀念館中的精彩講解都能得到觀眾們的讚許。一次難得的機會,還在上幼兒園的他成為了瀋陽市志願服務聯合會青少年分會雷鋒紀念館小志願者,對小恩銘來說,這既是幸運也是考驗。
  • 雷鋒,何以不朽!
    那麼,雷鋒是怎樣在組織的關懷和培養下成長為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的呢?  雷鋒曾說入隊、入團、入黨是自己最大的願望。為此,他從小就勵志加入最先進的組織,爭做最先進的一員。1954年,雷鋒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少年先鋒隊。宣誓那天,輔導員把鮮豔的紅領巾帶到新隊員的脖子上,雷鋒撫摸著胸前飄起的紅領巾,無比激動。
  • 迎接第八次全國少代會 「雷鋒隊員」養成記
    2018年3月,隊員們收到中共中央辦公廳從北京寄來的一封信,轉達了習近平爺爺的勉勵語:「希望大家以雷鋒為榜樣,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努力學習知識,養成好的品德,長大後報效祖國和人民。」  雷鋒小學原名建設街小學。1960年,雷鋒曾在這裡擔任校外輔導員。在這個以「雷鋒」命名的少先隊大隊,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雷鋒隊員」,要過很多「關」。
  • 雷鋒誕辰紀念日,千萬個「小雷鋒」傳承雷鋒精神
    12月18日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同志誕辰八十周年紀念日。12月17日,撫順市雷鋒第二小學的學生們手捧蠟燭唱起了歌曲給雷鋒獻上生日祝福。當日,雷鋒第二小學舉辦了「學雷鋒、做英模,爭當新 時代小雷鋒」主題系列活動,給雷鋒過生日,並與來自省外的4所小學建立聯盟,共同學雷鋒。
  • 我身邊的雷鋒——記袁榮兵發生在張裕鍋爐房二三事
    天山網訊(通訊員梅愛新報導)雷鋒這個名字從小我就知道,他的故事六七十年代家喻戶曉,有著永不磨滅的光輝形象。《學習雷鋒好榜樣》的歌曲,形象地再現了雷鋒艱苦奮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感人場面。現金已邁入21世紀了,雷鋒還存在嗎?雷鋒精神到底有沒有?要我來說:有!而且我們天富能源供熱公司城南所張裕鍋爐房13名員工,人人都是活雷鋒。
  • 喬安山:「雷鋒做的事 是你我都可以做的平凡事」
    與雷鋒相處4年,經歷雷鋒之死的意外、個人遭遇的起伏,喬安山用「大愛」來形容。  在今日早報記者和他的交談中,可以從他的聲音裡,感覺到一位充滿激情,卻又硬氣的東北漢子,儘管他已年過七旬。  雖然,在雷鋒去世的50年裡,作為雷鋒生前最親密的戰友,電影《離開雷鋒的日子》原型的喬安山也避諱提及雷鋒,但他始終都在踐行,將愛給周圍的人。在他看來,雷鋒精神,是可學的,是貼近生活的。
  • 濟南左岸小雷鋒「快閃」雷鋒精神
    國旗下的承諾伴著周一的溫暖晨曦,二(7)中隊的少先隊員們來到國旗下,向濱河左岸小學全體學子發出「弘揚雷鋒精神,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的倡議,呼籲小夥伴們學習雷鋒叔叔助人為樂,勇於奉獻的精神;弘揚雷鋒叔叔勤儉節約的精神;傳承雷鋒叔叔的「螺絲釘」精神和刻苦學習的釘子精神。校長牛春華也在升旗儀式上對學子們提出了向雷鋒叔叔學習的的新要求。
  • 與時代同行,雷鋒八十正青春 望城舉行紀念雷鋒同志誕辰80周年座談會
    12月18日,在雷鋒故鄉望城,為隆重紀念雷鋒誕辰80周年,「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湖南雷鋒學院掛牌儀式等系列紀念活動相繼舉行,特別是在紀念雷鋒同志誕辰80周年座談會上,雷鋒親屬代表、雷鋒生前好友、生前所在部隊代表、全國學雷鋒先進個人、雷鋒精神的研究者等齊聚一堂,大家共同緬懷雷鋒,暢談學習和踐行雷鋒精神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