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合肥3月5日電(記者 李希)今年是雷鋒同志犧牲50周年,雖然他離開我們50年了,但他的精神卻延續了下來,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3月5日,在合肥第七中學,一場紀念英雄郭俊的活動隆重展開,校方號召全體師生學習他的英雄事跡,傳承他的「雷鋒」精神。
郭俊,系1967屆合肥七中畢業生,1982年6月15日,中央軍委授予他「捨身救人好幹部」稱號。他為保護遇險民兵而英勇獻身的事跡被口口傳誦:在手榴彈爆炸的一瞬間他毫不猶豫將別人推開,卻獻出了自己年僅31歲的生命……
為深入了解合肥「雷鋒」郭俊,記者走進當年他戰鬥並犧牲的地方——合肥西郊十幾公裡外的南三十崗訓練基地去追尋他的足跡。
故地重遊 老人不禁落淚
郭俊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死都不怕,就沒什麼怕的了。」
在蜀山區人武部的幫助下,我們找到了郭俊的戰友許克勝一同前往。記者和老人漫步在田間小路上,路還是那條路,而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30年。老人告訴記者,當時郭俊31歲,他42歲,郭俊叫他老大哥。郭俊當時任區參謀,在他的建議下,部隊準備進行一次民兵投彈訓練。由部隊的一位姓劉的領導擔任隊長,郭俊擔任副隊長。但是郭俊推辭了,他說,讓許大哥來當吧,他年齡比我大,比我有經驗。就這樣,許克勝擔任副隊長,郭俊任教員。「只有在這個時候,郭俊才會推辭,面對榮譽、名利,郭俊從來都是謙讓的。這是多麼寶貴的品質啊。」許老說到這感慨萬千。
走到一片空曠的草地時,老人說,這就是當年的投彈場。而這棵樹附近就是郭俊同志當年犧牲的地方。當年綠油油的草地,如今荒草叢生。
老人指著這顆樹,停頓了良久,他一字一句的告訴記者,當年民兵投彈訓練時,第一排由郭俊組織,第二排由他組織。投完第一排,輪到第二排上的時候,郭俊說,許隊長,我來吧,你年齡大,我年輕。投完第二排,投第三排的時候郭俊仍要堅持。許老於是提出要換換,郭俊當時拍拍左胸口,許老比劃到,革命紅旗兩邊掛,這點苦算什麼。「因為投彈是非常危險的,稍微不注意就會發生危險,但郭俊的思想是非常偉大的,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別人。他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軍人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死都不怕,就沒什麼怕的了。」說到這,許老臉上浮現出了軍人的自豪。
老人手指的方向就是郭俊英勇犧牲的地方
「手榴彈爆炸,第一時間想到別人
身負十三處重傷還是只想到別人」
就這樣,郭俊連續幫助三排民兵進行投彈訓練,當輪到一位叫田克江的民兵時,危險發生了。許老帶著記者來到了樹下,向記者模擬了當時的情形。據許老描述,那位民兵田克江由於是第一次進行實彈投射,非常緊張,手榴彈拉下之後竟然掉在了腳邊,正在手足無措時,郭俊一個箭步衝過去將田克江推出投射坑外,田克江順著斜坡滾了下去,郭俊下一個動作想撿起手榴彈丟出去,但已經來不及了,手榴彈爆炸了。「手榴彈爆炸,只有三秒,這麼短的時間,人的自然反應都是想保護自己,他卻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保衛別人的安全。從他身上真正體現了軍人的品質,他也確實是這麼做的。」許老的聲音顫抖了。
隨著一聲巨響,郭俊全身幾乎被炸爛了,戰友們跑過來,有的抱著郭俊上身,有的抱著腿部。由於血流不止,郭俊臉色慘白,他已經不能說話了,但是他做了一個動作,手一划,「意思我明白,就是不要管我,看看民兵有沒有受傷。」老人說到這,眼中噙滿了淚水,「他竟然到了這個時候還在想著別人」。
事後,從郭俊的骨灰裡面,家人挑出了不少彈片。許老告訴記者,這些年他一直在想,要不是郭俊堅持投第二排,第三排,遇到危險的人會不會就換成了他,所以每年他都會來到這邊看一看。寒風中,許老望著這棵樹久久不能離去。
錄像帶還原更真實的郭俊
「雖是高幹子弟卻比農村出身的戰友還能幹」
記者通過多方渠道找到了當年郭俊犧牲時的錄像帶。82年,攝像機還是非常稀罕的玩意,郭俊犧牲後,當時合肥西市區(現蜀山區)人武部費了很大的努力從外面借來了一部攝像機,為的就是將郭俊同志的事跡記錄下來,讓後人紀念他、學習他。
由於保存完好,錄像帶的畫質十分清晰。通過片中對戰友們的採訪,我們了解到了更加真實鮮活的郭俊。部隊的一位領導說,郭俊同志是好同志,直到他犧牲時我們才知道他是高幹子弟,他也不說,你也看不出來。郭俊出身軍事世家,父親郭文華16歲就參加了八路軍,屢立戰功,母親李文也在16歲時就加入部隊文藝兵。「郭俊在部隊當教員,全身都是泥巴,水啊泥啊照跑,他有什麼問題就直接說,講話很實在,我們都很喜歡他。」戰友們提到這無不讚嘆。
工作中的郭俊吃苦耐勞,兢兢業業,生活中的郭俊是陽光、樂觀、艱苦樸素的。通過錄像帶我們了解到,郭俊在家是長子,從小學習成績優異,文筆也非常好,作文經常作為範本張貼出來。68年到70年下放到農村鍛鍊期間,雖然條件艱苦,從來不叫苦叫累。在農村鍛鍊了兩年後,70年底,郭俊到部隊參軍,又來到了部隊農場幹了四年。「部隊的勞動強度是非常大的,聽連隊領導介紹,郭俊在部隊農場勞動時,比出身農村的同志還能幹,任勞任怨,什麼髒什麼累幹什麼。」母親李文說到。
而作為丈夫,郭俊也是盡最大的可能實現自己作為丈夫的義務,雖然經常在部隊工作到深夜才回家,而且經常帶病參加工作,但是回到家中一刻也不休息,幫妻子幹這幹那。和愛人結婚剛剛三年,剛剛建立起幸福美滿的小家庭,也剛剛有了自己的孩子,「就在我們的家庭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卻離開了我們。」妻子說到這悲痛萬分。可郭俊為了別人的安全,別人家庭的完整,犧牲了自己,永遠的離開了深愛他的家人和孩子。
「合肥最美女孩」錢錦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英雄事跡
離開英雄的日子
我們要將英雄精神傳承延續下去
合肥警備區政治部主任高峰說,在郭俊的影響下,合肥警備區湧現了全國道德模範王現偉、扶貧政委趙克信、全國三八紅旗手護士周琪多位時代優秀人物,「每年我們在三月五日學雷鋒的前後都要把郭俊同志的事跡作為我們一項學習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我們每年年度舉行的專委幹部集訓和民兵訓練中,都要把它作為一堂生動的輔導課。永遠在激勵我們警備區人武部廣大人武幹部和民兵預備員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履職盡責創新發展。」
聽了郭俊的事跡,同為校友的錢錦深受觸動。正在讀高三的她因為今年年初發現路邊因遭遇車禍重傷倒地的摩託車司機,想都沒想馬上打電話求救,並且雙膝跪地陪伴傷者等待救援,被稱為「合肥最美女孩」,當問到,從現在年輕人的角度怎麼看待郭俊為他人犧牲的精神,她說:「很多事都要有人去做,我相信他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也是出於自然反應沒有想那麼多。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想那麼多,社會就沒法進步發展。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雷鋒的心,只要我們想到了去做,就是一種雷鋒的行為。」
市民陳先生說:「正因為有著太多見義勇為的行為,社會才能和諧,之前發生了跌倒老人不扶的現象,我覺得社會應該多宣傳,大家應該多學習像郭俊英雄這樣的精神,重新建立起道德體系去互幫互助。這些雖然只是小事,但每個人堅持去做,就是一種雷鋒精神的傳承。」
許老已經70多歲了,為了來到現場向記者講述當年的歷史他也做出了犧牲,「我的愛人剛剛做完心臟手術,線還沒有拆掉,我知道學雷鋒沒有哪件事情比這件事更重要,甚至到這個現場,我也流著眼淚來到現場,我要用實際行動向郭俊同志學習,教育我的兒孫們向他學習,我們現在的社會生活好了,雖然郭俊離我們遠去了,但是他的思想,他的偉大思想,他的精神,他的品德,永遠地要向他學習」。
編後語:採訪完之後,我覺得身上有著沉甸甸的使命感,作為一個媒體人,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去拿起手中的筆,拿起手中的攝像機去記錄去傳播。每一個人只要從身邊最微小的事情做起並且堅持下去,每一個人都是英雄。英雄離我們遠去了,而正在上演的,是我們重新塑造的一個平民英雄的時代,一代一代,雷鋒精神,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