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名動天下 僑鄉青田依打造文化名城

2021-02-08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青田3月26日電(記者 童靜宜 見習記者 邵燕飛)因一塊石頭而名動天下的中國著名僑鄉青田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甌江中下遊,據該縣縣誌記載,青田因太鶴山下田產青芝,而取縣名叫芝田,後改叫青田。現在一說起青田,石雕之鄉、華僑之鄉、劉基故鄉……一串串著名符號就自動浮現。而善於抓住機遇的青田人,也正依託「三鄉文化」,致力打造僑鄉文化名城。

  石雕之鄉:致力打造石雕金名片

  青田石與福州壽山石、昌化雞血石、內蒙古巴林石並稱「中國四大名石」,青田也被稱為「因一塊石頭而名動天下」。而以青田石為基礎的青田石雕也是源遠流長、譽滿中外。

  青田石雕歷史由來已久,據考證,早在6000年前的「菘澤文化」時期,以青田石雕制的石雕飾品就已被世人認可並收藏。1910年,青田石雕在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會上獲銀牌獎,青田石雕遂名震於全球。

  據介紹,青田石雕最初只是用來磨製石章;直到清代,品種才逐漸增多,除圖章、小孩玩物、日用品外,還有花卉、人物、山水、動物等。改革開放以後,青田石雕大師們的創作更是百花齊放,做出來的作品獨具神韻,成為收藏界追逐的目標。

  2001年,青田旅意華僑王澤厚投資興建的山口「石雕城」竣工後,山口成為中國雕刻石集散中心,來自全國各地的求藝者也雲集於山口鎮這座石雕藝術的殿堂。而記者獲悉,僅僅一個山口鎮, 就有5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6位省高級工藝美術大師在從事石雕創作。

  今天,記者走進盛名已久的青田山口鎮的「山口中國石雕城」,人來人往很是熱鬧。每家店鋪之內都有石雕作品陳列,既有人物、山水、花鳥作品,也有簡單印章。每件作品都是依材雕刻,造型獨具匠心,手藝精湛,而價格也是由低到高不等。

  「石材質地好、雕工精細、造型獨特的作品自然價格就高。」據店家介紹,現在搞收藏的愛好者很多,但這些人基本上都盯著大師的作品,真正在市場上賣的,還是以一些家居擺設為多。

  據青田縣委宣傳部有關人士介紹,目前,青田石雕創作隊伍日益龐大,該縣石雕從業人員約為2萬餘人,其中有國家工藝美術大師7人、省大師和高師53人,工藝美術師100多人。石雕業也成為青田縣五大支柱產業之一,行業年產值達4億多元。「目前,青田石雕正邁入從業人員最多、產業規模最大、產銷量最高、精品最豐富的黃金時期」。該人士表示。

  記者同時也獲悉,被譽為「有石美如玉、青田天下雄;因材施雕琢,人巧奪天工」的青田石雕,2006年,榮登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獲得「十大地理標誌區域品牌」殊榮。2008年,青田石雕被列入首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傳承基地傳承保護項目。

  而青田縣委、縣政府也十分重視石雕產業的發展。成立行業協會,引導和促進石雕行業健康發展;興建 「山口中國石雕城」、青田石雕博物館;興建水南石雕工業園區……一系列舉措促進石雕產業蓬勃發展。同時,青田還以石雕文化為品牌,著力打造石雕文化旅遊區國家AAAA景區,創建了中國首條石文化旅遊線路。

  華僑之鄉:走向世界的先行者

  青田是浙江省著名的僑鄉,有著300多年華僑史。目前,該縣共約有23萬海外華僑,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80%分布在歐洲,被稱「凡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青田人!」一直以來,青田籍華僑華人在異國他鄉歷經艱難、百折不撓,成就了事業,煉成了「敢闖敢冒、艱苦創業」的青田精神,形成了獨特的華僑文化。

  而更難得的是,青田華僑身居海外,心懷桑梓,處處表現赤子之心。據介紹,青田華僑一方面積極參與僑居地的開發;另一方面也竭力為祖國與故鄉作貢獻。

  青田人很自豪,他們說,在浙江,最好最純正的咖啡在青田,最正宗名貴的法國葡萄酒也在青田。為此青田人笑稱,「青田與巴黎、巴塞隆納、羅馬、米蘭等各國名城同步,與世界同步」!而走在青田的大街上,隨處可見中國傳統建築與西方建築完美結合的建築物。

  華僑造就了青田濃鬱的僑鄉特色。據統計,青田華僑每年捐贈家鄉公益事業資金約1000萬元,累計捐款達3億多元,同時還設立獎學金基金會近30個,總基金達400多萬元。在方山、山口、油竹、湯垟、石溪、仁莊、萬山、北山、阜山等建校資金2000多萬元。

  另據青田縣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近五年來,青田共引進僑資20多億元。而最近三年,青田華僑光是投入城市化建設項目上的僑資就超過10億元。2007年中國•青田華僑大會期間,華僑籤約的招商項目20個,總投資達75億元。

  名人之鄉:彪炳史冊的璀璨星 繼往開來的傳承者

  青田,素有「名人之鄉」的美譽。古往今來,在青田永恆的山水間,孕育了一批批名人賢士和慷慨志士,傳名於大江南北,成為青田文化的重要元素,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青田人。

  劉基,是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傑出政治家、軍事謀略家和文學家,是與姜子牙、諸葛亮齊名的中國歷史上的三大軍師之一。章乃器,救國會「七君子」之一,中國近代史上一位特立獨行的愛國民主先驅。青田著名人物還有南宋三朝宰相湯思退、名醫陳言;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慕華及畫家張弦等……歷史名人如一顆顆璀璨的明星,爍耀古今。

  近年來,青田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地方文化建設,積極打造名人青田,先後於2001年、2006年兩次舉辦「全國劉基文化研討會」,邀請央視百家講壇《大明第一謀臣——劉伯溫》的主講人毛佩琦來青田講學,並舉辦一系列與劉伯溫有關的學術採風活動等。

  「2008年1月,『劉伯溫傳說』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青田宣傳部有關人士告訴記者,2008年,青田將「劉基文化遺蹟保護開發工程」列入「三十工程」,並申報劉基文化傳承基地和出版《劉伯溫傳說》。「這不僅向遊人提供了名人青田的直觀感受,而且也營造了名人青田的氛圍,提升青田名人文化的品位」。

  「身騎青田鶴,去採青田芝」,青田的名人文化在其精神財富方面,是青田精神的重要體現和源泉所在,永遠激勵著一代代青田人敢闖敢冒、奮鬥不止。而青田縣委、縣政府藉助「石雕之鄉」、「華僑之鄉」、「名人之鄉」這 「三鄉文化」,著力打造與「文化青田」相匹配的僑鄉文化名城也已初現雛形。(完)

相關焦點

  • 青田舉辦石雕文化節 海內外嘉賓共賞名石 青田石雕小鎮產值達15億
    不久前隆重舉辦的僑博會,讓青田的紅酒、咖啡等進口商品,引國內外消費者強烈關注。 12月5日—7日,以「石豔天下·雕刻世界」為主題的第八屆青田石雕文化節,又吸引全世界聚焦這一中外聞名的華僑之鄉。有石美如玉,青田天下雄。
  • 「紅綠藍」融合發展 | 青田演繹僑鄉紅色資源轉化新故事
    「紅綠藍」融合發展 | 青田演繹僑鄉紅色資源轉化新故事 2020-06-22 2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眼中的青田石
    喜悅清初周亮工在所撰的《賴古堂別集印人傳》裡,有一段關於青田石用途的記載,稱「金陵人類以凍石(青田)作花枝葉及小蟲,嬉為婦人飾,即買石者亦充此等用。」這段記錄明季故事的文字很有價值。一、說明青田石中的凍石,在明季已得到廣泛的開採和應用。
  • 青田石知識與欣賞
    封門彩色凍石擺件-龍耳牡丹瓶 青田石的礦物成分為葉蠟石。  青田石的顏色是多種多樣的。  著名的青田石品種有:燈光凍、魚腦凍、白果青田、紫青田、白青田、田墨、封門青(封門藍)、秋皮凍、醬油青田、凍紋封門、圖書石等。
  • 70年徵程看麗水丨青田:喜看美麗幸福僑鄉踏歌來
    9月29日,浙江日報刊登「70年徵程看麗水」系列專版保護生態 提升產業 改善民生喜看美麗幸福僑鄉踏歌來澄澈的甌江穿城而過,江畔群峰競秀,太鶴湖、歐陸風情街、世界紅酒中心等點綴其間,青山綠水間,青田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美麗城市畫卷。
  • 商戶跨界當「主播」 僑鄉青田進口商企線上銷售增長迅速
    青田僑鄉進口商品城。青田宣傳部供圖中新網麗水3月11日電(記者 周禹龍)「各位新進直播間的寶寶們,這款精選佳釀是去年有獲過獎的。」11日,浙江青田瑪克洛進口超市內,一位工作人員面對手機鏡頭,輕車熟路地推銷著各種「洋貨」。
  • 「中國石都世界青田」、青田3個知名旅遊景點,中國天然氧吧
    有「中國石都世界青田」之稱。青田歷史悠久,有「石雕之鄉、華僑之鄉、名人之鄉」的美譽。也是中國房價第一縣,中國金融十強縣,外匯第一縣,人均存款第一縣。青田也擁有的世界農業遺產——青田稻魚共生系統,青田石是四大國石之首,女媧補天的遺石,封門青是三大印章之首。2019年7月,青田縣榮獲2019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
  • 名字讀作「清甜」的中國石鄉,帶著「楊」名天下的果品來溫州吆喝
    現場品嘗本次推介會由青田縣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青田縣農業農村局主辦,青田縣僑鄉進口商品城集團有限公司、青田縣僑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協辦。現有33萬華僑遍及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青田石雕有著6000年的深厚歷史文化,青田石與福州壽山石、昌化雞血石、內蒙古巴林石並稱「中國四大名石」。青田旅遊資源豐富,目前共有A級景區5個,其中4A級景區2個,3A級景區1個,2A級景區2個。石門洞景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中國石雕文化旅遊區由青田石雕博物館、中國石雕城、千絲巖石文化公園三個節點構成。
  • 四大名石之青田石的分類及主要品種
    但就品種、門類、色澤、質地、產量等而言,當首推青田、壽山、昌化、巴林四大產石基地。福建的壽山石、內蒙古的巴林石、浙江青田石和昌化石被公認為「中國四大名印石」。中國寶玉石協會歷經多年對中國「國石」的評選,福建壽山石、浙江昌化雞血石、浙江青田石、內蒙古巴林石被冠以「四大名石」之稱。
  • 青田石雕藝術家倪東方:石就是我命中魂
    青田石雕藝術家倪東方:石就是我命中魂 印石之美,美在方寸。
  • 視窗|浙江青田舉辦石雕文化節
    12月6日在山口鎮舉辦的青田石雕文化節系列展——青田石印章精品展上拍攝的展品。以「石豔天下·雕刻世界」為主題的第八屆青田石雕文化節於12月5日—7日在浙江省青田縣舉辦。12月6日,觀眾在山口鎮參觀青田石雕文化節系列展——青田石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珍品展。本次文化節包含開幕式及在青田石雕小鎮山口鎮舉辦的《青田封門山·致敬匠心》主題活動、精品展示會、「玩石周」石文化體驗活動等,全面展示青田石雕文化,面向世界講好青田石雕故事。
  • 浙江省第二大僑鄉,因一歷史名人而聞名,甚至縣名也是其諡號命名
    我相信許多人對這一問題的答案都會是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請出的諸葛亮,其聯合東吳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更是形成了三國鼎足之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他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智者的代表。歷史上我們能和諸葛亮相比的「軍師」,大概只有明國之父劉伯溫了吧。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三分天下於諸葛亮,一統天下於劉伯溫;前將軍於諸葛亮,後將軍於劉伯溫」。
  • 青田空運21萬斤楊梅外銷歐洲 首批被秒購
    6月19日,在西班牙馬德裡的溫州商場,剛剛上架銷售的青田楊梅成了「新寵兒」。這批通過空運抵達西班牙的1.6噸青田楊梅,個頭均勻、品質好,一上架便備受當地居民和華僑華人喜愛,被一搶而空。在阿伯蘭特公司門口,剛剛送抵的青田楊梅吸引了不少華僑華人和當地居民眼球,在品嘗後,大家紛紛點讚並進行選購,致使楊梅還未上架就已遭搶購。據了解,這批楊梅由青田中智物產貿易有限公司負責銷售至歐洲。該公司是僑鄉農品城首家入駐商戶,從事農產品出口。為了保證楊梅的「鮮味」,該公司將全縣各地新鮮採摘的楊梅集中運至白浦村,篩選出質量上乘的楊梅進行包裝,隨後立即入庫預冷。
  • 十一遊麗水|初秋來青田走一走!
    你可以體驗一次割稻的過程,或者徜徉在青田的鄉間,去看看重重疊疊的金色梯田,一層層、一排排,靜靜地鋪陳在眼前。山裡的勁風舞動下,飄逸起伏的稻浪,韻律般輕奏起天地之梵音,悠揚而醉人。推薦地:阜山鄉 石溪鄉繼續解鎖青田經典的吃喝玩樂!縣城遊歐陸風情坐著就能看得到隨著三輪車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城市微公交將成為青田人民出行方式的不二之選。作為一種低碳出行方式,微公交的運行將大大提升青田城區的交通環境和城市品位。
  • 青田石紫檀凍方章價格,你看這幾枚值這個價嗎?
    青田石紫檀凍的形狀較大,是適合雕刻印章、花卉最理想的石材。一些青田石紫檀凍略帶深淺色花紋斑塊,這種品相的青田石紫檀凍石質細密,是雕刻均為印章佳材。那麼,青田石紫檀凍方章價格貴不貴呢?下面是篆刻小站,文寶齋根據最近市場行情,以及我們上篇所寫的怎樣選擇心儀的青田石印章,青田石印章估價原則,提供的青田石紫檀凍方章價格表,不了解青田石紫檀凍方章價格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 青田入選新一批10個全省大花園示範縣建設單位名單
    近日,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公布新一批10個全省大花園示範縣建設單位名單,青田縣在25個縣(市、區)的激烈競逐中,脫穎而出,順利入圍。近年來,青田縣創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把大花園示範縣創建作為貫徹落實省委「兩個高水平」和「四大」建設的重要抓手,致力打造浙江極具歐陸風情特色的美麗幸福「僑鄉大花園」。一是堅守綠水青山,繪就僑鄉大花園的最靚底色。
  • 通途惠一江兩岸 僑胞助一臂之力青田打好「僑牌」 便利民眾出行
    原標題:通途惠一江兩岸 僑胞助一臂之力青田打好「僑牌」 便利民眾出行「站在橋上,僑鄉歐陸風情和甌江自然風貌一覽無餘,帶給了我們視覺上的享受,也讓更多人感受到了家鄉青田的獨特魅力。」臨近年關,西班牙華僑楊雪彬回到家鄉青田,讓他感觸頗為深刻的便是橫跨甌江兩岸的景雲大橋。
  • 【青田石·中國印】如何欣賞印石篆刻作品 還有第六屆青田石雕文化節"青田印石杯"篆刻作品欣賞
    印石的光澤度亦不可忽視,沒有亮澤的印石必然是劣質石。花色印石的鑑賞,關鍵看質地。印石夾生於頑石之間,多數含有砂釘或質硬不能進刀,或光澤、質地不夠理想。如蘭星印石,寶蘭色軟星點而兼純封門青質地者則很稀有。其次為紋理、色彩。
  • 彩雲之南,世界春城, 七彩雲南·古滇名城打造面向世界的雲南文化名片!
    七彩雲南·古滇名城實景圖古滇藝海大碼頭的主建築體,其建築形態抽取於古滇文化最精髓的建築語言,長脊短簷式屋頂,通過現代工藝使其更加宏偉壯觀。依水而立,美輪美奐。>湯屋,72個大眾泡池、無邊際的森林泳池,以古滇傳奇文化、雲南民族風情文化和生態溫泉旅遊度假為核心內容,結合了東南亞陽光、精緻、休閒的園林風格,與自然生態和健康融為一體,打造集溫泉沐浴、休閒度假、健康養生、文化體驗於一體的全新溫泉開發模式,將其建設成為西南首席「古滇文化旅遊精品溫泉」。
  • 僑鄉汕頭:往昔,順勢而興;今朝,依勢而變
    僑鄉汕頭:往昔,順勢而興;今朝,依勢而變金羊網  作者:朱智祥  2020-08-29 【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金羊網訊 記者朱智祥攝影報導: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