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bnb進入中國快兩年了,眼看著中國這麼大一個市場,大家出行也越來越願意接受短租、民宿等方式,然而自己的本土化業務卻進展緩慢,Airbnb有點急了。這回它決定要邁出一大步——給自己取個中文名字!
今天上午,Airbnb在上海舉行了發布會,正式宣布了自己的中文名:愛彼迎。
官方微信公號、微博帳號也迅速從「Airbnb」更改為「Airbnb愛彼迎」。
據鳳凰旅遊說,這個名字是基於方言檢查、定性、定量調研,從一千多個名字中層層篩選,選擇出來的,寓意為「讓愛彼此相迎」。
這個名字一公布,立刻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吐槽,槽點主要有:難聽、拗口、看不懂、聽上去很色情等等。
「瞬間從國際清新文藝風變成了鄉鎮農村小賣部風。」
愛彼迎+玫紅色美景,這曖昧的氣氛是鬧哪樣……「總覺得這個名字涉黃,可以舉報嗎?」
對漢字文化頗有研究的@王左中右對「愛彼迎」的評價是:信達雅你哪怕沾一個也行,但這個真是土方拗。
還有,這個名字實在讓人忍不住腦補閩南語的「愛拼(bi)~才會贏~」!
為什麼大家都感覺這個名字很難念?有網友用專業術語總結說:後鼻音前面接了個閉口音,不響亮的平方。
大概只有北京人才能標準地念出這個名字吧……
有網友不禁吐槽,這下你們明白為什麼Airbnb的中國業務開展不順利了吧?
由於槽點太多,熱情的中國網友紛紛開動腦洞為Airbnb想中文名字。
比如「愛比鄰」,這大概是目前為止呼聲最高的名字了,只可惜已經被別人註冊。註冊商標也得按照基本法啊……
還有簡潔版的「愛彼」:
更為文藝的翻譯是「空驛」,雖然也不夠朗朗上口,但還是能跟信達雅沾邊的。
還有「愛必應」,假如微軟要收購Airbnb倒是可以考慮這個名字。
說「愛必硬」的,真的不是什麼壯陽藥麼……
二蹦逼又是什麼鬼(捂臉笑)
對了,直接音譯的話還可以叫「愛冰冰」嘛~
在「愛彼迎」的襯託下,競品Booking的中文名「繽客」感覺好聽多了。
對於外國品牌來說,取個好的中文名字還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像Airbnb這種本身英文名字就很難念的。百度一下它的名字,跟在後面的聯想詞條和相關搜索裡就有「airbnb發音」、「airbnb怎麼讀」。
類似的問題困擾著不少外國品牌,比如Uber在進入中國的時候,大家對於它到底念「優波兒」還是「烏波兒」也沒有定論,取了中文名字「優步」之後,總算有個統一的稱呼。
TripAdvisor也是為中文名糾結了很久,剛進入中國時叫「到到網」,本土化得太過了,讓人很難把這兩個名字聯繫在一起。後來改名叫「貓途鷹」,跟logo的貓頭鷹緊密結合。
海外企業入鄉隨俗取中文名字,取得好能讓人產生天然的好感,比如IKEA翻成「宜家」(《詩經》「之子于歸,宜其室家」),SUBWAY翻成「賽百味」,innisfree翻成「悅詩風吟」,Head-shoulders翻成「海飛絲」等等。
但如果譯名不好,則可能帶來適得其反的搞笑效果。比如「四大」之一的KPMG,中文翻譯是「畢馬威」,乍一聽還以為是「弼馬溫」。
更可怕的是,可口可樂初進中國的時候被翻譯成「蝌蝌啃蠟」……聽上去就好黑暗。
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參與討論~原創文章轉載授權請後臺留言或聯繫媒記君(見菜單欄)歡迎投稿,郵箱:editor@newrank.cn
| 媒記熱文 |
直播烏龍 | 315晚會 | 震驚! | 包子雷
漢拿山 | 樂天董事長 | 性教育課本
記者變鋼鐵俠| 黎瑞剛 | 奧斯卡烏龍
爆文反轉 | 董卿 | 紅星新聞專訪
新聞晨報新媒體 | 風端 | 短標題已死
都市報「千萬粉絲」 | 央媒人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