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的青訓並不是體制問題,而是思路和文化問題

2020-12-12 禿筆寫春秋

中國足球的環境並不好,批判中國足球已經成為一種輿論正確行為,不論是否球迷、不論是否看過國足的比賽,不論中國足球的導向是否正確,先罵為敬大有人在。這恰恰說明中國足球的關注度有多高,也恰恰說明了中國足球的公信力有多差。隨著自媒體時代的發達,越來越多的足球工作人員、媒體從業者以及專業球迷,傳播了中國足球的現狀,思考中國足球的發展道路。

在思考過程中,從媒體報導上知道了中國足球和足球發達國家在青訓上的差距,不少球迷認為中國足球的發展只需要照抄日本、德國等足球發達國家的青訓制度即可。其實,作業是抄不來的,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任何享受高關注度、高傳播度的行為,都是社會文化的縮影。因此,在傳播效應下,中國足球並不僅僅是足球體制的問題,而是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思維模式以及經濟水平息息相關,中國足球只能借鑑作業,並不能照抄。

1、足球文化是炒不來的。中國人講究家國情懷,在家文化體系下維護家庭、維護聲譽的責任感無比重要,因此中國的家庭在對外問題上向來是團結和統一的,但是在對內問題上卻往往自私。家長們掌控著孩子們的一切,不論是興趣愛好、早戀婚配、職業選擇,家長們向來都有發言權並且希望依靠自己的經驗給予安排。而在足球發達國家中,更為崇尚個人英雄主義,也要求個人更加獨立。儘管是足球是世界通用語言、競技規則一致,在各個國家落地生根後產生的足球文化是不同的。裡皮認為中國缺乏足球文化,是按照歐美的標準來看待中國足球文化,其實中國足球一直有著自身的文化體系。

裡皮認為,中國缺乏足球文化。中國缺乏的並不是足球文化,而是讓足球進入職業的文化

西方的青訓體系,是建立在學生擁有自由選擇權、家長全力支持和配合的體系下,參與青訓的孩子們自行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在成年以後家庭已經不再單獨負擔孩子的費用。在中國則恰恰相反,孩子的未來選擇並不自由,因為孩子的選擇並不僅僅關係到自身的未來,還關係到整個家庭的未來。社會養老福利體系還在完善過程中,整體社會尚未從養兒防老的觀念中轉變,孩子的未來關乎的是家庭的顏面、榮耀以及生活條件。

因此,在社會文化基礎不同的情況下,中國的青訓體系建設並不應該像足球發達國家一樣面向青少年為主體進行建設,而更應該面向家庭為單位進行建設體系,普及興趣愛好、發展社區足球,面向家庭塑造口碑,讓足球成為合理的職業選擇更為重要。在中國,並不應該叫做發展足球,而應該叫做培養足球。

中國青訓教練數量其實並不少,但分配至廣大區域和人口就極為稀少,並且大部分集中於俱樂部青訓,讓校園足無

2、青訓教練基礎是抄不來的。D級足球教練的培訓和考試是面向社會大眾的,任何人都可以報考,因此這是足球教練體系中最基礎的層級,在足球發達國家,D類足球教練是學生家長的水平。在學校體育課給孩子們進行足球專業訓練中,僅僅依靠體育老師是不夠的,特別是在部分專業課程上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員參與,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學生家長充當助教是足球發達國家常有的行為,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讓家長們能夠很好的融入訓練過程中,甚至參與課程設計、討論如何更好地提升訓練水平也是常有的事。但是在國內幾乎不可能實現,一方面國內的休假制度並不允許學生家長在工作日過多參與學生的活動;另一方面家長們更願意陪同學生參與培訓班,也不願意參與到學生的具體課程中。國內、國外的體制不同以及思維模式的差異,讓國內需要更多的足球教練參與,無疑從另外一方面放大的足球教練的缺口,而中國的社會大眾願意利用業餘時間考取這一門證書的人員寥寥無幾。

一位女教練以中國足協D級教練員的身份展示了腳弓傳低平球的技術動作,但因為不規範飽受批評

3、青訓的公信力是抄不來的。中國人向來崇尚節儉和權威,因此在購買力上呈現盲目追求物美價廉、盲目追求品牌價值,足球青訓上同樣如此。因此在為孩子選擇青訓教練時,常常會發出「自己都踢不好怎麼教別人」的疑問,甚至過於追捧擁有職業足球經歷的球員也導致青訓教練舉步維艱。外來和尚會念經的思維廣為盛行,盲目追求並且迷信外國教練的情況普遍存在,從而導致並非從事足球青訓工作的無牌照教練在國內盛行。在中國足球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情況下,願意從事足球工作需要承擔莫大的勇氣。

中國足球的培養,應該從教練員開始培養

4、職業前景是抄不來的。日本國家隊全員都是大學生,歐洲足壇中碩士、博士學歷大有人在,在中國,可能是學習不好的人才會選擇踢球,並不存在歧視足球運動員,相反恰恰認為足球運動員往往都是較為聰明的一類人。但是不論是初中還是高中,早早確定向職業足球發展的那幫孩子們,學習成績並不佳,而在學校、體校裡學習成績不佳的一幫人聚集一起,在不訓練的時候是依靠什麼去釋放青春的激情,並且培養成良好的自制力麼?這似乎極其容易培養出識字的文盲和流氓。在成材率比較低的情況下,職業前景並不樂觀,一方面自身學歷低,另一方面混亂的課餘生活並未帶來一技之長,除了依靠運氣或者父母的關係尋找體制內的工作,似乎並無出路。

受「學而優則仕」文化影響頗深,但凡成績還說得過去也會選擇進入大專、高職繼續深造而不會繼續選擇足球為生。因此,不解決傳統教育、足球專業教育之間的矛盾,讓青訓淘汰人員獲得更多的人生選擇機會,不選擇足球才是合理的。

如果不是徐根寶慧眼識珠,武磊的身體素質在普世價值觀下是無法進入職業足球領域的

5、青訓的選材標準是可以學的。青訓選材過於注重身材。中超U23政策讓更多的青年球員出現在中超賽場上,如果這批U23球員沒有修改年齡的做法,那麼這批U23球員是選材過於注重身材的實證之一,超過75%的U23球員,出生日期為上半年。在青少年球員當中,半年的發育時間能夠讓球員的身體素質體現完全不同的狀態。同一年齡段的球員,因為發育時間少了半年而得不到選拔的機會被淘汰出去,無疑降低了選材面。常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但普羅大眾往往急功近利,為了短期內出成績、提升競技能力,偏重於身體素質而不是從技術能力、發展潛力上衡量,培養出來的將是執行力弱、技戰術能力弱的足球運動員。

同一年齡段,都需爭搶半年的身體發育時間,中國足球的急功近利令人髮指

6、青訓培養的內容是可以學的。中國足球青訓和國外足球青訓最大的差別並不是體制問題,而在於培養內容的差別。國外的足球青訓中心和學校足球課的教材是統一的,所教導的內容並無太多差別,只是訓練的時長以及內容深度的差距。在國內並不統一的足球教材,俱樂部青訓、學校足球課、各大足校的授課內容並不統一,特別是基礎最為廣泛、傳播效應最廣的校園足球方面,缺乏統一的培養內容和培養標準,從而導致培養效果參差不齊。一方面學校的體育老師並不都是足球專業出身,以田徑專業出身的體育課老師居多;另一方面,學校體育課需要面對諸多體育科目,無法面對所有學生開設足球項目。在此條件下足協倡導了足球特色學校的模式,期望將足球師資力量集中於足球特色學校,但是足球特色學校背負了考核指標並且擁有專項撥款的使用要求,因此出現了急功近利情況。在非足球特色學校,足球也極容易成為表演性質的足球操。

足球操的盛行,折射的是足球教育缺乏統一課程的亂象

7、在校園足球的課程上,以體能訓練為主、以個人技術動作為輔的培養課程大行其道。導致了青少年足球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成績,但是一旦進入職業足球領域,薄弱的技戰術水平讓中國職業球員的適應能力大幅降低,平心而論,不論是此前留洋失敗的球員個人技術能力並不弱,但是對戰術領悟能力的薄弱導致戰術執行力差,讓中國球員並不能真正走向世界。日本青少年球員個人技術能力並不強,但是整體陣型的熟練程度踢出了國足成年人都無法踢出的戰術水平。

中國的青訓培養內容方向應該從小培養更多的培養無球跑動、技戰術能力,光依靠身體素質、個人技術是無法在職業足球上立足的。

我們關注於培養孩子們的技術動作,卻缺乏技戰術培養和實戰培養

8、場景化應用是可以學的。在國內的青訓培養體系中,技術動作的合理性並不是一個考量的重點,從而導致實戰能力並不強。青訓教練往往會傳授許多足球的技巧,譬如牛尾巴過人、弧線球傳中等等,但是並未告訴孩子們這些技術動作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用,什麼情況下不可以用,青訓教練們對於孩子們的技術能力強弱的評價僅僅在於能否熟練、流暢的做出技術動作。前國家隊主教練戚務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談到場景化問題,戚務生糾正小孫子的技術動作:「球已經在你雙腳之間,又不在別人腳下,用不著滑鏟。」戚務生的小孫子反駁說:教練就是這麼教的,爺爺你會踢球麼?

因為教練並未場景化應用,前國家隊主教練戚務生被小孫子質疑不會踢球

於是我們看到中超賽場上許多U23球員不合理的使用技術作用,在傳球路線封堵的情況下依然選擇傳球、推進空間被卡住的情況下依然選擇趟球過人,失誤頻頻並不是年輕球員經驗不足,而是從小並未進行場景化應用形成記憶。青訓教練應該引導孩子們進行思考,在什麼場合下用外腳背傳球,什麼場合下可以選擇過人,一切不以實戰目的的培養,都是在浪費時間,一切以技術動作完成度為考量的培訓,是對未來的耍流氓。

國內的青訓太過側重於體能、技術和有球訓練

9、心理素質的培養可以學的。中國球員心理素質差眾所周知,不論是國家隊的黑色時間,還是諸多留洋球員無法承受比賽壓力,都是心理素質不過關的問題。米盧之所以能夠帶領國家隊衝進世界盃,賽程利好有一定關係,更大的關係在於米盧所倡導的快樂足球讓國家隊能夠盡情發揮自身實力,世界盃預選賽從未負於弱旅,世界盃正賽面對巴西在前25分鐘對攻是國足心態的高光時刻。董路的中國足球小將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屢屢面對強隊不怯場,心態穩定的球員們能夠擁有穩定的發揮並且減少失誤,自信心的爆棚讓球員經常靈光一現超水平發揮。足球並不僅僅是一門技戰術的運動,心理素質更能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以及自主思考能力,才是足球的培養道路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舉國體制下,解決了職業選擇、職業公信力的問題,因此足球在舉國體制下能夠帶來一定的成績,可這並不容易帶來長足的發展。中國足球走向職業化道路後,被舉國體制所掩蓋的種種缺陷才開始爆發。在社會人文環境下,中國足球並不應該是發展,而應該是培養,我們可以借鑑國外的發展經驗,但這些經驗可能水土不服,只有符合國內人文環境的足球,才能茁壯成長。

相關焦點

  • 我們足球的青訓到底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
    3、中國足球正真系統的青訓思路還是在2015年開始,中國足球在肅清了「假黑賭」之後著重提出了新的發展規劃,也就是中國足球從2015年開始才走向正軌。中國足球系統化發展思路有偏差像日本足球其是俱樂部青訓、地方足協青訓和校園足球結合在一起的,所以日本足球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青訓體系制度,三方面有機的結合,校園足球好的苗子送到俱樂部青訓或者足協青訓,然後通過校園聯賽比如日本的高中聯賽出色的苗子還可以進入俱樂部,而且日本的聯賽體制也是相對健全的,只要喜歡足球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歸宿,而且日本孩子踢足球就是把它當做一種很普通的職業,日本的球員工資也不是高的離譜
  • 專家:中國足球的問題不是薪水太高,而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踢不起球
    專家:中國足球的問題不是薪水太高,而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踢不起球 2020-12-16 22:34  小諸葛拜仁主席
  • 吳金貴認為中國足球的問題還是在青訓
    吳金貴認為中國足球目前的最大問題仍然是在青訓階段中國足球在經歷了洋帥階段之後並沒有取得成功,最近中國足協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招募歸化球員,這顯然能在短期內提升中國足球的實力,但也只是救個急,對於中國足球的未來,吳金貴認為還是青訓問題。吳金貴說:「中國足球在比賽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在關鍵時刻掉鏈子,這在球隊更換了眾多世界級主教練之後仍然沒有解決,因為最大問題仍然還是在青訓階段,那些小時候養成的問題在成年隊中並不容易解決。
  • 記者:沒文化不是中國足球運動員的問題,是中國所有運動員的
    記者表示:「老有人說中國球員沒素質,沒文化。我們只能說中國球員讀書少,但這不是中國足球運動員的問題,而是中國所有運動員的問題。你非說中國足球球員沒文化,劉翔就有文化了?林丹就有文化了,張繼科就有文化了,無非他們是世界冠軍而已。所以,你只能說劉翔他們水平高,中國足球水平爛。很多人就這樣,一好百好,一爛百爛,劉翔比史冬鵬高一個檔次,你說這是因為劉翔比史冬鵬有文化,你自己信不?」
  • 中國足球的問題,已經不是體育範疇的問題了
    中國足球,已經爛到家了!很多網友的評論,在探討「足協如何改革」、「主教練該請洋帥還是土帥」、「如何激勵/懲治球員」、「足協限薪令」、「足協U23政策」、「歸化球員」......而我想說的是:中國足球,不是,或者不僅僅是體育範疇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範疇的問題!
  • 中國足球為什麼踢不好,到底是球員的問題還是教練的問題?
    這些佐證足以證實,與日韓同期一起起步的中國足球不該如此淪落和不堪,沒有理由踢不好。2.中國足球的弊病有些老生常談了,偽職業足球橫行,號稱打造亞洲最頂級職業足球,由於體制官本位主義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職業聯賽虛假繁榮,沒有真正的職業聯盟,管辦分離,來孵化滋養中國足球的土壤。
  • 飛踹事件是歷史遺留問題?中國足球青訓需清理老炮
    很多人也表示飛踹事件的影響被人為的擴大化了,然而卻也能看出我們在青訓裡存在的一些問題,中國足球的培養體系還是需要清除一些老炮的。這件事情的發酵來的並不突然,畢竟中國足球現在對於青少年足球的報導非常的關注,而且這種省一級的青少年足球比賽本身也算是重量級的賽事,自然會引起一些媒體的關注。出現這種事情之後,其實媒體關注的點一共有這麼幾個。
  • 前留洋球員汪洋:中國青訓與足球強國差距不是理念,是怎麼做
    我們與足球強國的差距,並不是沒有先進的理念,而是掌握了先進的理念後,如何去實施。」像張恩華指導,多次到比利時考察與學習,我們經常去布魯日、安德萊赫特、標準烈日等比利時球隊看青訓和比賽,我倆經常交流中國足球與比利時足球的差距,更是聊起了從宏觀角度去看世界足球的話題。
  • 建業青訓之殤?深度自省:河南建業青訓6大問題和對策初探!
    1994年中國職業足球元年至今,河南建業已走過26年曆程,作為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以來唯一沒有更換名字的足球俱樂部,河南建業足球已然成為河南的一張名片。「26年從未易幟,26年從未欠薪",建業球迷是嫌這些字眼太低調太下賤不值錢,還需要「亞冠」之名加持往自己臉上貼金嗎?
  • 前留洋球員汪洋:中國青訓與足球強國的差距不是理念,是怎麼去做
    我們與足球強國的差距,並不是沒有先進的理念,而是掌握了先進的理念後,如何去實施。」職業球員時期,就已投身青訓事業Q(記者,下同):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投身足球青訓事業的呢?A(汪洋,下同):接觸這一塊就比較早了。
  • 日本教練:中國足球場地非常多,但卻沒做好青訓是教練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各行各業都在發展、進步,唯獨中國足球一直沒能進步,甚至還在倒退。雖然說如今中國足球的硬體設施已經非常完善,但我們的青訓工作卻一直沒能做好。究其原因,可能是中國的發展已經將足球邊緣化,有的人認為是球員自身問題,還有的認為是教練問題。
  • 中國足球的問題淺析
    ​「 之前的一篇文章討論了王興對中國男足的專業標準之低的調侃,許多人都覺得王興的調侃是不到位的,給人的感覺是在消費中國足球來博取關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足球,不管是管理部門,還是各級的國家隊,都存在了許多不符合足球規律的問題,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討論討論。
  • 中國足球培養教練員的體系出了問題
    ——黃紹勤由於中國足球培養教練員的體系出了問題,培養出來的教練越多,對中國足球的發展可能負作用越大。中國足球培養教練員的體系出了問題,沒有少兒訓練,哪去找青訓。有些高級教練,自己都不懂得如何去培養少兒足球技術(指5、6歲),拿什麼去培養D級教練?現在很多高級教練,教學員教的是一打一、二打二、三打三等對抗或戰術練習,這是不對的。
  • 中國足球降薪無關留洋,有關青訓
    相反,中國足球沒有抓住世紀之交進入世界盃,旅歐球員被認可的機會,國家隊與青訓雙管齊下,保持穩定,反倒在不斷的朝令夕改中從失敗走向失敗。最終被歐洲足壇逐漸看低,與本世紀前20年國家隊連續4次無緣世界盃密切相關,但更大原因是整個青訓體系的斷層。
  • 中國足球青訓塔基之傷!
    什麼樣的青訓體系能給我們的孩子們美好的未來!中國足球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國內足球青訓一直是國家主導的專業足球訓練體制。那時是教練選孩子然後集中訓練,選中的孩子是幸運的!孩子們訓練免費,吃住免費,還有訓練津貼!
  • 女足的成績,不比男足優秀多少,國足的問題關鍵在於青訓
    加上國家的行政幹預,球員只能是一代不如一代,現在90.95後真是沒人,這麼下去,真的沒有未來,這麼說的不是不懂足球,恰恰是因為懂,因為愛,因為想讓國足變得更好才說的,真球迷也罵,但我們更多關心的技戰術,中國足球的大環境。
  • 中國足球問題在中超,暨建立省級聯賽方案
    如果答案是腳法和戰術素養兩樣,即技戰術水平,那麼盡力提高這兩樣就行了。 4、中國足協有致力提高球員技戰術水平嗎?答案肯定是有的。中國球員水平低是大家都清楚的現實,提高腳法和戰術素養是基本的思路,怎麼可能只有我想到?而其他人想不到呢?不同之處,只是大家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而已。
  • 中國足球的癥結是青訓,不是球隊名稱
    近日,針對中國足協要求下賽季中超球隊使用中性名稱的政策,各路媒體和球迷聲討中國中國足協,使得中國足協在歲末年初又登上了輿論的頭條。依大多數熱愛中國足球的人士來看,中國足協不僅僅是一個體育組織,更像是一個娛樂組織,因為你不知道她會在什麼時候給你憋出個大招來,就像當年的u23政策,實施了這麼多年,也沒看到培養出哪些年輕球員。中國足球的職業聯賽開展馬上就快30年,可這麼多年來,中國足球的實力每況愈下,別說世界盃了,現在連預選賽也出不來線,中國足協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反思一下呢,為什麼就不能踏踏實實幹成一件實事呢?
  • 中國足球青訓憂思:不把青訓放在第一位的足協主席,不是好主席
    這個新政其實對於中國足球青訓並不是很友好:壓縮開支其實很容易損害青訓的投入,此外明確的限薪政策很容易給社會,尤其是青訓球員家長、潛在的青訓球員家長造成負面的心理影響,這就需要中國足協給出更多的青訓鼓勵性政策。那麼,中國足球青訓的問題是政策的問題嗎?
  • 德甲聯盟高層談中國足球:做好青訓,成功只是時間問題
    虎撲10月26日訊 近日,德甲聯盟中國區首席代表史杜博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只要紮實做好青訓,中國足球的成功只是時間問題。史杜博以德國足球為例,他表示:「德甲一直希望在中國找到下一個楊晨或邵佳一,這需要時間。德國在本世紀初建立起完備的青訓學院體系,2014年德國奪得世界盃冠軍。如果在正確的軌道做正確的事情,成功只是時間問題。」(編輯: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