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晚報百隊杯青少年籃球賽上周日在弘赫國際體育中心鳴哨開賽。從早晨8點開始,到晚上6點半結束,百隊杯籃球賽的首個比賽日整整進行了40場比賽。前一場比賽剛結束,下一場比賽的運動員就上場了,可以說是連軸轉不停歇。在這個舞臺上,孩子們通過籃球得到的不僅僅是歡樂,還有成長的收穫。
輸比賽不輸信心
比賽場也是課堂
面對幾個比自己高出近20釐米防守隊員,北師大實驗中學隊員孫培原沒有絲毫膽怯,運球、加速、突破、上籃,雖然球沒能進框,但成功造成了對手犯規,這也讓北師大實驗中學的隊員們釋放壓抑了半場之久的情緒。「好球!」場邊教練、家長一起鼓掌。
在百隊杯籃球賽U14組的一場比賽中,北師大實驗中學對陣首師附中。賽前熱身時,一眼望去,身著紅色比賽服的北師大實驗中學隊員普遍要比對手矮了半頭。
比賽開始後,首師附中在進攻端依靠身高優勢在籃下屢屢得分,防守端採用包夾方式,阻擋對方後衛將球推進過半場。在對手緊逼防守下,北師大實驗中學的隊員慌了神,連續運球失誤,被對手打反擊。幾個回合下來,首師附中已經取得較大的領先優勢。
眼看比賽失去懸念,北師大實驗中學教練做出調整,將隊中三名小個後衛輪番派上場。這一調整雖未讓球隊快速得分,但球隊的場上運轉順暢了很多。這其中,表現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數隊中身高最矮的11號球員孫培原。
面對高大的對手,孫培原絲毫不怵,敢於運球敢於做動作,雖有幾次進攻被對手破壞掉,但他還是一次次帶球向禁區衝,這股不服輸、不放棄的精神頭兒激發了隊友的能量,也引得場邊教練和家長喊出陣陣加油聲。
孫培原今年13歲,球齡已有5年。因為從小喜歡運動,在小學二年級時,父母把他送進了一家籃球俱樂部。從那時起,每周兩次、每次兩小時的籃球訓練便成為他的一種習慣。
「我喜歡籃球運動,它能給我帶來快樂。」孫培原說,「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百隊杯比賽,開場大家都有些緊張,到後面放鬆下來就好多了。雖然比賽早早地沒了懸念,但我們一直沒有放棄,後面的比賽也會一直拼下去。」
兒子在場上奮力拼搶,一直在場邊觀賽的孫培原父母內心既激動又感慨。孫爸爸認為,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比賽勝負,而是通過比賽學會面對勝負。「我一直鼓勵孩子參加籃球等體育運動,因為運動在強健體魄的同時,也能鍛鍊孩子的大腦思維,這非常有助於他們的學習和成長。今天比賽雖然輸了,但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珍貴的一課。」
老教練帶新隊員
年年參賽有收穫
在賽場邊,雙榆樹中心小學老師趙恩立一出現便被記者認出來。「我們又來參加百隊杯籃球賽啦。」老趙笑著說。從第一屆百隊杯籃球賽到現在,58歲的趙老師每年都會帶隊參賽。
趙老師帶著隊伍在賽前半小時來到球館熱身,這是他堅持多年的習慣。組織隊員投籃、傳球、折返跑……隊員的每一個熱身動作,趙老師都看得認真仔細。「去年參加百隊杯U12組別比賽的女孩子都已經讀初中了,這次來參賽的全是新面孔。受疫情影響,這些隊員在一起訓練還不到一個月,每天練習1小時左右,這次來參加百隊杯也是帶她們來感受一下比賽的氣氛,她們快一年沒打過比賽,這次機會難得。」
雙榆樹中心小學隊球員的個人技術明顯要比對手紮實一些,再加上隊員之間不錯的傳球、配合,不一會兒,比分就已經拉開。最終,趙老師的球隊取得今年百隊杯籃球賽的開門紅。
球隊發揮得好,趙老師自然開心。「這說明我們疫情期間的堅持訓練是很有效果的。從年初寒假快結束開始,我每天會在線上給隊員們布置運動作業,內容包括跳繩、運球等,每個動作都有規定數量,總運動時長40分鐘至1小時不等。孩子們訓練結束後把視頻傳給我,我每天會在對話群裡用表情包發小紅花給她們。我會每周做統計,評選出這一周的鍛鍊最強者。別看小紅花是虛擬的,孩子們可重視了。有一次我操作失誤,少發了一朵,孩子還特意發信息給我說發錯了。」老趙笑著說,「這樣一方面調動了孩子們鍛鍊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讓她們一直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整個疫情期間,90%以上的孩子都一直堅持鍛鍊,很多孩子還學會了『雙搖跳繩』。」
幾屆百隊杯籃球賽打下來,趙老師感受最深的就是參賽隊伍的水平在逐年增強。「我感覺之前參加百隊杯,差不多水平的隊伍最後能拿個挺棒的名次,現在不一樣了,球隊實力需要足夠強才可以。」趙老師說,「今年比賽的條件很好,室內場地、木質地板,還有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我希望通過這樣的比賽進一步調動她們的積極性,讓她們懂得籃球規則,知道如何去配合,這對她們成長非常有幫助。」
以小打大不用怕
建立自信最重要
在一場U12男子組的對決中,密雲果園小學隊與燈市口小學隊來了一場遭遇戰。首發陣容中,果園小學隊派出內線「雙塔」,燈市口小學隊派出小個子球員為主的首發,希望以靈巧取勝。
都是U12年齡組,小隊員的身高、體重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果園小學隊的15號選手鄭煒相身高接近1.8米,體重超過80公斤。燈市口小學隊首發的6號隊員李孜身高在1.4米左右,體重不到40公斤。這兩名隊員幾次搶在一起,李孜雖然瘦小但很靈活,幾次搶球都不落下風。
雙方體力充沛拼搶激烈,果園小學隊的兩名內線衝擊力十足,幾次突破上籃就像一座山衝過來。燈市口小學隊以靈巧見長,不斷地穿插換位、快速轉移也讓對手防起來很吃力。
全場比賽,燈市口小學隊創造的機會更多,但投籃不夠果斷、突破缺少自信,在把握機會方面做得不如對手。最終他們以5比11輸掉了比賽。
賽後,燈市口小學隊的教練湯振武認為隊員們太缺乏實戰比賽經驗,「你們也看到了,實戰與訓練有多麼不一樣。雖然我不要求成績,但要求你們能反思自己每一個不足之處。同時你們要自信,因為你一旦不自信,動作就會變形,就會被對手識破並針對。」
孩子們能從比賽中學會反思細節,學會勇於拼搏,學會與人相處,這就是百隊杯舉辦的意義所在。
(原標題:百隊杯籃球賽故事多 有歡樂更有收穫)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陳嘉堃 實習記者 卓然 鄧方佳
流程編輯:u005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