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藍色字▲▲▲關注小哥公眾號
|全文共1889字,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相信各位讀者都很清楚,一個民族的復興首要在文化的復興,中華民族要想真正復興,必須要找回真正的中國文化精神。
而當下最大的問題莫過於大眾對傳統文化的不自信,所以說提升大眾的文化自信刻不容緩。
認同了這一點,我們可以接著往下分析。
要想提升文化自信,最大的前提在於先要了解中國文化,要了解中國文化,就離不開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化典籍。
可一旦提到傳統文化典籍,大多數人一打開《四庫全書》目錄,就已經被嚇到了,他們在中國文化的大門口徘徊許久,終於還是一聲嘆息,黯然離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莊子》
面對眾多文化經典,我們其實不需要為數量太多而煩惱,文化歷史研究是專家學者的工作。
對於一般讀者來說,面對中國文化,我們只要抓住重點,找到主脈,把握住核心,也就不需要再為選擇困難而煩惱了。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易經》就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活水,懂得了《易經》,也意味著懂得了真正的中國文化。
這就回答了標題中的第一個問題,《易經》到底值不值得研究?答案是肯定的,作為群經之首,《易經》是中國文化的總源頭,當然值得研究。
如果一個人一輩子只能讀一本書,那我們相信《易經》會是一個最好的選擇之一。
那麼第二個問題就來了,對現代人來說,學習《易經》有什麼意義?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說明一個關鍵點,作為一個學習者,應該有這麼一個態度:學習任何東西之前,都應該先搞清楚為什麼而學,提升智慧?增長學問?學習技能?獲取知識?還是娛樂消遣?不同的目的對應不同的內容和方法。
《易經》是哲學之書,智慧之書。
《易經》廣大精微,無所不包,而最重要的莫過於其中所包含的形而上的「道」,而不僅僅是江湖盛傳的「術」。
對於專家學者來說,研究《易經》主要是做研究做學問;對於普通人來說,學習《易經》應該是用於提升自己的智慧。
知識隨時代而變,智慧卻亙古未變,智慧屬於「道」的層面,學習《易經》中的道,並用來指導我們的生活,最終讓我們過得更幸福,這就是普通人學習《易經》的最大意義。
自古以來,不同時代的人們給《易經》披上了太多的外衣,有人說它是玄學,有人說它是講哲理的,有人說它是用來算命的,有人說它是科學。
與此同時,有人說《易經》太深奧,只有天賦異稟的人才看得懂,還有人說《易經》太簡單,一讀就懂沒什麼難的。
對於眾多的說法,誠明易學不做什麼評價,在此只給出我們自己的態度。
易經廣大精微無所不包,在歷史上曾有太多人為《易經》做注,還有不少基於易學創造出另一套學問的大家,我們認為,這些經典解讀沒有對錯之分,只有高下之別。
誠明易學認為,《易經》是一部能夠超越時代的著作,易學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但是核心精神不變,這就是易經當中的「變易」和「不易」,形而上之「道」亙古不變,形而下之「器」隨時代而變。
所以說,不同的時代應該有不同時代的《易經》解讀,誠明易學就是基於這個前提產生的。
古人註解中有適合當今時代的,當然可以借鑑學習,如果有不合時宜的,我們就將其當做歷史上的一家之言來看待。
與此同時,我們應該在把握住不變的「道」的前提下,基於當下這個時代的需要更多的去發展當代易學,當有足夠多的人開始關注學習甚至發展易學,最終一定能夠形成一股強大的勢能,最終把易學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周易·繫辭(上傳)》
繫辭這句話當中,最重要的兩個字是君子,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把做一個君子當做學易的目標。
我們的建議是,把《易經》當做是一座智慧寶庫,這座寶庫裡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寶藏,只需要找到我們需要的或者說適合我們的那一種即可,哪怕只是一個卦甚至只是一個爻。
這就好比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我們不需要學完全部法門,只需要找到一個適合我們的法門,然後順著這個法門去走,終能達到彼岸。
當下人們的狀態,更多的是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忘記了初心或者說是最終目標,最終越走越偏,甚至有的人不幸走上邪道。
學習《易經》也是如此,最關鍵的是時刻記住為何而學,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讓我們的心安住在當下,心安則理得,這本身也是易經中的智慧之一。
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論語》
誠明易學希望,學易者能夠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擁有像易經一樣的胸懷,可以包羅萬象,這就是謙道告訴我們的虛懷若谷。
你可以不認同我們的解讀,但我們希望在你不認同的同時,能夠給出自己的觀點和論據,我們歡迎君子之爭。
文章配圖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