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後代迷於科技,把老祖宗的這些成規疏忽了,我們今天吃虧了,吃了大虧,如果覺悟了趕快回頭,還來得及。但是,我們先決條件要肯定老祖宗的智慧我們比不上,老祖宗的理念、方法我們也比不上,老祖宗的經驗、成果我們還是沒有辦法做到。必須對老祖宗充滿了信心,依教奉行。我們試試看,我相信不要很長的時間,就有很好的效果讓我們看到,我們信心才能恢復,才能再生出來,這個世界才能再回歸到和諧、穩定、繁榮、興旺。
這個世界成為一家,有不少人想過,包括湯恩比在內。他們的想法,整個地球變成一個國家,戰爭就沒有了,人禍沒有了,它多美好!你到哪個地方去自由,不要去籤證,搞這些麻煩。這想法是正確的,但是誰來統治全世界?湯恩比跟日本池田大作的談話我們看到了,湯恩比說,中國人最有資格。為什麼?中國從兩千年前統一了,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一直到今天還是統一。中國人有統一的智慧、有統一的方法、有統一的經驗跟效果,擺在我們面前。歐洲羅馬統一了一千年,滅了之後到現在不能統一。中國人靠的是什麼?靠的是倫理道德的教育。湯恩比說的話一點都不錯,所以他講,「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這個說法值得我們深思,去反省。
今天我們發現了《國學治要》跟《群書治要》這兩套書,湯恩比在世,這兩部書沒聽說過。這兩部書的發現,讓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增長了信心,湯恩比所說的確實有此可能。文化是沒有界限的,不分國家、不分民族,也不分宗教信仰,這是真理。大乘佛法說真實智慧、真實的利益,是全世界、全人類共同的財富。但是這些確實至高無上,而且是可行,超時間、超空間,永恆不變的真理。它是用中國文言文寫出來的,保存在《四庫全書》裡頭。所以我勸導全世界的人學中國的文言文。為什麼?你只要用三年的時間把中國文言文學好了,就是《四庫全書》的鑰匙你拿到了。這個書就是千萬年前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就給你了,你就能承傳。你拿不到這把鑰匙,讓別人翻成白話文再教你,味道變了,不是原汁原味;你要講求原汁原味,你一定要學文言文。
我在我們分享《無量壽經》這個頻道上講過幾次,我也很感激一些有心的同學,他們替我找到民國初年小學,小學生的這些模範作文,大概我收到將近四十種。多大年歲寫的?初等小學、高等小學,應該年齡不會超過十三歲,八、九歲的小學生到十三歲,這個年齡階段寫的,寫得非常可愛,看到真歡喜。從這些文章裡面,可以看到小朋友的智慧、德行,他們對於一切人事物的看法,純真。非常可惜,在當時主持國家教育的人疏忽了,當然這裡頭還有很多複雜的原因。這一百年來中國社會是動亂的,軍閥割據、中日戰爭,沒有安定承平的出現,所以造成今天的痛苦。我們現在回頭還不算晚,還來得及。這些資料我想統統把它翻印出來,分送給大家都看看,看看民國初年,都是民國十幾年的,我看到從民國一、二年到民國十五、六年,這十幾年當中一般小學生的作品。那個時候人能做得到,我們今天當然能做到。
《群書治要》、《國學治要》是什麼程度人念的?在民國初年是高中學生念的。我是在序文裡頭看到的,編書的人他們想到了,這些書給哪個階層的人去讀誦、去學習?高中學生,可以做為高中的國文教科書,可以讓高中學生自己自習。那個時候學校不多,有能力上高中的就很少。我小時候在福建念書,建甌是個大城,只有兩個初級中學,沒有高中。所以這些編書的人,就是初中畢業這個程度他就能讀,這套書能夠幫助他達到高中的水平。真正想讀書,這份材料非常好,《國學治要》是《四庫全書》的鑰匙。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諭眷屬和敬」,和敬這兩個字重要。佛法非常講求六和敬,僧團裡面,無論是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離開六和敬就不是僧團,佛不承認。四個人在一起共修,佛家稱四個人叫一眾,就承認這是個團體,依六和敬,佛承認這是僧團。真正能夠落實六和敬,這個僧團諸佛護念,龍天善神擁護。一個地區出現這樣一個團體,這個地區人有福報,這地區沒有災難。六和是諸佛如來尊重的,一切龍天善神守護的。
為什麼這麼難?難在什麼?每個人不能放下自私自利,就難在這裡。今天這個社會,到哪裡去找到一個真能放得下的人?實在說,誰能放得下誰就得大自在。只有放下的人,他才能入大乘;放不下,天天學大乘也不得其門而入。為什麼?大乘頭一個條件就是放下身見,身見最明顯的就是自私自利。完全沒有自私自利,與大乘自然就相應了。實在小乘初果就把身見破了,入門了。身見破了,不再執著身是自己,能像世尊當年在世,三衣一缽,他真放下了。放下邊見就是放下對立,邊是二邊,人我是二邊,真妄是二邊,邪正是二邊,二邊這個念頭沒有了。那是什麼?一體,知道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所以他沒有對立。
從小乘初果,大乘十信菩薩裡頭的初信位,這是真正佛弟子。十信等於是佛教的小學,小學一年級,是這麼個條件。還有自私自利這個念頭,沒有入小學,一年級沒進去。這是佛門的標準,無論是大乘、無論是小乘,初入佛門,條件完全相同。大小乘差別在哪裡?大小乘心量大小,大乘心量大,自己放下之後完全為別人服務,愛一切眾生;小乘自己雖然放下了,不能夠平等的博愛眾生,這個他做不到。他還有情執,喜歡的,他愛他,不喜歡的,那個就要差一等,不平等。這段話我們必須要學,請看經文:
【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
這就是六和。學佛的同學,無論在家出家,都應該修和敬。中國古人說「和為貴」,人與人能夠和睦相處,社會就安定,世界就和平。今天社會動亂,幾乎沒有人相信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我就遇到好幾位,有些是學者,有些是國家領導人,問我,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態度非常嚴肅。有沒有和平完全靠教育,人是教得好的,人也是教得壞的,就看你怎麼教。為什麼古時候社會安定,人民都能和睦相處,為什麼現在不能?教育的智慧不相同,教育的理念不相同,教育的方法不相同,我們有沒有認真去研究過?把古今教育這個幾方面,智慧、理念、方法、效果、經驗,好好的來做一次檢討,然後在裡面再加以取捨,果然能把教育振興,問題就能解決。可是難要難在自己,教育別人先要教育自己,自己沒有做到,不能教育別人。教育,歷史上教育最成功的,釋迦牟尼佛、孔子,這最明顯的代表。他怎麼會成功?是先行其言。他所說到的他全做到了,沒有做到的不敢講,所以他說的話別人願意聽、願意接受,肯跟他學。教別人做,自己做不到,沒有人相信,這個教育是失敗的。
我們在湯池辦了短期的教育,做得很成功。是我要求老師們,這樁事情關係太大,大到我們這個族群存亡興衰在此一舉。你們做成功了,這個民族可以延續下去,這個文化可以發揚光大;如果我們失敗了,天下人都說中國傳統文化沒用了、過時了,我們可以永遠把它拋棄,不必再學,這個關係多大。所以,每個老師要有使命感,我們能做好,就拯救了國家民族;我們做失敗了,一切就完了,認真拼命去做。
持戒念佛 (第十五集) 2012/7/1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節錄自淨土大經科注02-037-0435集) 檔名:29-303-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