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獨木舟船員家屬 揭秘「尋根之旅」

2021-01-19 騰訊網

法屬玻里尼西亞獨木舟協會主席凱達布(中)

  目前,組織這次活動的法屬玻里尼西亞獨木舟協會有關人員及船員家屬一行8人,提前到達福州,準備迎接4個月沒見到的親人。他們包括協會主席凱達布(Keitapn)、外聯莫埃泰(Moetai)、會計朱蒂特(Judith)、榮譽主席特魯波(Teraupoo)、考古學家瑪麗瑪麗(Marimari),以及船員家屬拿帕和翻譯王辛等。其中,王辛是中國上海人,嫁到法屬玻里尼西亞,丈夫易立亞是這次活動的發起人,也是船員之一,其婆婆是瑪麗瑪麗。昨日,本報記者採訪了船員家屬及獨木舟協會主席等人。

  尋根之行是怎麼形成的?

  記者:是誰先提出尋根之行的,怎麼會想到要駕獨木舟尋根?

  瑪麗:是我兒子易立亞提出來的,當時,他只是個高中生,製作了一艘仿古船參加比賽,說要仿5000多年前的古人從中國漂流到法屬玻里尼西亞大溪地。因創意獨特,他獲得了二等獎。

  記者:何時開始籌劃這次旅行?

  凱達布:去年9月,為了這次尋根,我們還專門成立獨木舟協會。接著開始籌款、拉贊助、造船。一聽到要去尋根問源,大家都很積極,會員很快發展到50多人。還有很多人捐款贊助此次活動。截至昨日捐款已達200萬元。

  航行遇到什麼風險?

  記者:在船上,他們怎麼生活?

  莫埃泰:條件非常艱苦,船上只有約3平方米的船艙,大夥只能輪流進艙躺一會兒。食物及淡水按天計算,必須嚴格控制。船員大多習慣在海上生活,習慣吃生魚。只要捕到魚就不愁餓肚子,吃不了的鮮魚就曬乾儲藏起來。

  記者:在海上有沒有遇到什麼危險?

  莫埃泰:在菲律賓海域遇到過兩次颱風,所幸都與颱風擦肩而過,有驚無險。

  記者:你們與船員怎麼聯繫?

  莫埃泰:我們有衛星電話,每天通話兩次,船長必須報告所處的位置,船員的身體以及供給狀況。

  航行結束後怎麼回去?

  記者:你們對這次航行有什麼樣的預期目的?

  莫埃泰:首先,以古人的方式從大溪地漂流到中國,追尋古人遷移的足跡,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件。其次,他們這艘船是根據1820年圖紙仿建,之後他們會將此船帶回大溪地建一座帆船學校,藉此喚起人民對航行事業的熱愛。

  記者:福建是你們的終站點嗎,你們怎麼回去?

  凱達布:我們的終站點是上海,但由於風向及洋流,目前無法漂流到上海,只能從陸路到上海去。經過四個月的漂流,目前船員也很累了,無法再駕船回家,我們將尋找中國船員將船漂回去,或者直接運回去。

相關焦點

  • 放映預告|《姑蘇行》&《獨木舟之旅》
    12月5日(周六)下午14:30-15:30,假雜誌圖書館一樓展廳將放映兩位青年電影創作者梁嘉莉與王柯靜分別執導的短片《姑蘇行》與《獨木舟之旅》,放映時長共1小時左右,映後王柯靜也在場與觀眾進行交流。本次放映免費,如有興趣,請以「姓名+手機號」的格式發送至公眾號後臺報名,收到回復後即報名成功。請至少提前10分鐘到達放映會場。
  • 大鵬所城有個獨木舟博物館,這艘獨木舟,竟是用「陰沉木」製成的
    在廣東省深圳市內的一座博物館中,存放著一件特殊的古代獨木舟。獨木舟的質地極為名貴,居然是一種被稱為「帝王木」的木材,更值得人們驚嘆的,是古人對獨木舟的製作方式。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古人會用怎樣特殊的方式製作獨木舟?
  • 「源遠流長·尋根之旅」雷佳民族民間歌曲專場音樂會降臨人間天堂(附完整視頻)
    2019年7月14日 ,「源遠流長·尋根之旅」雷佳民族民間歌曲專場音樂會全國巡演將降臨
  • 中華單氏尋根之旅——(河南孟津)瞻仰先祖遺址單寨
    中華單氏尋根之旅——(河南孟津)瞻仰先祖遺址單寨
  • 巴新文化展示:阿洛陶的獨木舟和鼓
    黑白相間的洛波戰爭獨木舟,身著海蛇般的條紋,手持肌肉發達的划槳,隨著鼓點激烈地賽跑,都在爭奪成為最優秀船員的榮譽。穿著傳統的勇士服裝,這些人在人群的高喊鼓勵下划過海灣,揮舞著肌肉。細長的獨木舟掠過水麵,駛向遠處的標記,然後返回。在20人或更多人的齊心協力的划槳下,獨木舟正以瘋狂的速度前進。
  • 【冬令營】馬來西亞首屆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冬令營福建晉江營開營
    52名華裔青少年回鄉「尋根」感受家鄉風土人情 營員們合影留念晉江新聞網12月23日訊 (記者_陳維曦 林心怡 蔡斯洵 陳巧玲 文圖 部分圖片由主辦方提供)12月21日,2015年馬來西亞首屆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冬令營福建晉江營開營,來自馬來西亞的52名華裔青少年參加此活動
  • 高秉涵一家結束「尋根之旅」離濟返臺 期待再相會
    7月11日早上,「臺灣老兵」高秉涵及家人結束為期一周的尋根之旅,從濟南遙牆機場乘機返臺。進入海關櫃檯前,高老幾次轉身,揮手告別。幾個小孫女也一起招手,共同期待下一次的相見。  天剛蒙蒙亮,高老已經招呼家人起床了。他們要乘坐的是今早8點25分起飛的航班,人多行李多,再加上帶著幾個孩子,高老計劃著最遲6點就得出門。與一周前一家人抵達濟南時的風雨交加相比,今天的天氣顯得格外平和。
  • 中國北方崑曲劇院尋根之旅走進發祥地高陽河西村
    沈齊 攝  長城網保定3月3日電(沈齊 李艮春)3月2日一大早,高陽縣龐佐鄉河西村的百姓就等在村委會的大院裡,中國北方崑曲劇院的藝術家們將要為這裡的鄉親們演出,並展開他們的尋根之旅。  據了解,高陽縣河西村是北方崑曲的發祥地。河西村崑曲誕生於明朝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程式嚴謹,念白古雅兼顧北方語言特點,載歌載舞,唱腔優美動聽的藝術特點。
  • 【重溫「佛藥尋根之旅」】序:佛藥好不好 帶你去尋根
    2013年10月31日,市中醫院、佛山日報社、中國中藥有限公司(盈天醫藥)、廣州至信藥業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佛藥尋根之旅」啟程,醫療機構、醫藥企業、專家學者、主流媒體以及市民17人,一起深入雲南文山三七中藥材種植基地,全面了解三七這味佛山市民在煲湯中常會用到的中藥材。
  • 曾經偷奶奶錢的叛逆少年蕭敬騰,尋根之旅中,「雨神」變「淚人」
    在央視打造的國內首檔明星真人尋根、追溯家族歷史的紀錄片中,編導問嘉賓蕭敬騰:「你記得你爺爺的名字嗎?」蕭敬騰頓了頓,一時語塞,尷尬的笑著說:「你這樣問我,顯得我好不乖、好不孝。」然後他又略帶頑皮的說道:「雖然我不知道爺爺叫什麼,但絕對姓蕭。」
  • 系列專訪報導 《臨夏:高質量打造文旅產業 讓遊客盡享「幸福之旅」》
    系列專訪報導 《臨夏:高質量打造文旅產業 讓遊客盡享「幸福之旅」》 2021-01-10 15: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尋根之旅·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夏令營「林都伊春·森林...
    「尋根之旅·親情中華·為你講故事」網上夏令營「林都伊春·森林裡的家」主題營完美收官 2020-08-29 12:4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杭州良渚茅山遺址10年前發現的史前獨木舟修復完畢,跟...
    今天(10月26日)上午,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直播杭州」將跟著餘杭區文廣旅體局工作人員來到保存獨木舟的倉庫,提前帶大家看下真容。上午9點半,我們到了倉庫,獨木舟呈現在眼前——餘杭區文廣旅體局工作人員介紹出土獨木舟情況。
  • 明尼蘇達的獨木舟體驗,愜意的假期,愛在美國行
    在德盧斯北部的邊界水域獨木舟區,有許多機會劃明尼蘇達河獨木舟。這裡有太多的路線可供選擇,所以在選擇最適合你的路線之前,你一定要做一些研究。在這裡劃獨木舟時,清澈的湖水是一個很好的挑戰選擇。松阿爾德環路將耗時兩天完成,全長18英裡。在明尼蘇達州劃獨木舟三天,選擇清水-皇家-駝鹿環線。
  • 《金剛川》編劇葛瑞接受電影頻道專訪,揭秘影片拍攝幕後故事
    《金剛川》編劇葛瑞接受電影頻道專訪,揭秘影片拍攝幕後故事 原標題:《金剛川》編劇葛瑞接受電影頻道專訪,揭秘影片拍攝幕後故事
  • 船員如何維權?和你說說保護船員權益那些事
    服從船長命令 卻換來牢獄之災 在海上航行期間,船長可命令和管理船舶上的所有人員。船員於某沒想到,他們服從船長的命令,卻換來了5年牢獄之災。
  • 200志願者水陸兩路穿洞庭 江豚成群結隊追獨木舟
    3月31日,7名獨木舟勇士在划行途中發現了成群結隊的江豚,有大膽的還追著獨木舟跑。本版圖片均由記者 王立三 攝  幸運的是,在7位獨木舟勇士划行途中和三湘華聲記者與「江豚衛士」巡湖的途中,都發現了江豚嬉戲、追逐的身影。「這些江豚真有靈性,知道有人來保護它們,所以都特別活躍!」隨行志願者發出了由衷的感慨。  「洞庭生態恢復任重道遠」  「因為保護江豚的共同願景,讓我們走到了一起!」
  • Wayne將來訪中國親啟Gregory美國戶外尋根之旅
    戶外資料網最新消息:近日Gregory創始人Wayne將來訪中國為第三屆Gregory美國戶外尋根之旅開啟啟動儀式。  據了解,今年的尋根之旅活動已是CORA與戶外資料網第三次網絡合作,即第三屆Gregory美國戶外尋根之旅。
  • 獨木舟,加拿大的「全地形工具」
    各地獨木舟有差異正因為獨木舟是特別適合加拿大的原始交通工具,因此不論是險峻的河流峽灣、密布的河湖,還是山海相連的大西洋沿岸,當地原住民部落大多使用獨木舟,普遍應用在生產、生活當中。為獨木舟設博物館東南部聖勞倫斯河流域當年河面開闊但水流湍急,有多處不便航行的激流、淺灘、瀑布和急彎,這就需要獨木舟堅固輕巧,當地原住民部落用柏木、雲杉、樺木和樹脂製造出船身小巧、船體平滑、首尾微翹的獨木舟。
  • 小大師項目介紹 - ROOT-SEEKING PROGRAM 尋根營
    小大師自2015年把中國僑辦僑聯的「中國尋根之旅」帶給了海外的華裔孩子們,從此,這就成了一個念想。一到開春,大家就開始尋找新一年的暑期安排。累計四年下來,我們已經有300多位華裔青少年尋過「根」,足跡遍布中國大江南北,北到遼寧,南至雲南,西到晉陝,東至上海、江蘇、福建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