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所城有個獨木舟博物館,這艘獨木舟,竟是用「陰沉木」製成的

2020-12-23 歷史店

在廣東省深圳市內的一座博物館中,存放著一件特殊的古代獨木舟。獨木舟的質地極為名貴,居然是一種被稱為「帝王木」的木材,更值得人們驚嘆的,是古人對獨木舟的製作方式。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古人會用怎樣特殊的方式製作獨木舟?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大鵬所城,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鵬城社區,全稱為「大鵬守御千戶所城」,是明朝與清朝兩代王朝重要的海防軍事要塞。大鵬所城建於明代洪武27年,距今約有600多年的歷史,整座城池平面呈梯形布局,佔地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左右。全城共分東、西、南、北四個城池,每座城門上都建有一座敵樓,專門負責對海疆的預警。

大鵬所城扼守於海疆沿線,是抵禦外來侵略者最重要的防線之一,自明初建城以來,大鵬所城一直擔負著深港地區的海防安全,並且數次抵禦葡萄牙、倭寇、英殖民者的侵略,是捍衛國土完整的海防堡壘,素有「沿海所城,大鵬為最」之美譽。至2001年6月25日,大鵬所城被有關部門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成了當地著名的旅遊景區。

正是在這座古老的城池之中,存在著一個小而精緻的博物館,名字叫做獨木舟博物館。全國各地的遊客在遊覽大鵬所城時,往往都會慕名來到獨木舟博物館,參觀其中所陳列的展品。值得一提的是,獨木舟博物館雖小,卻仍然「五臟俱全」,除了各種明清兩代的海防文物以及精美瓷器外,還有一件獨特的鎮館之寶——獨木舟。

獨木舟也能成為鎮館之寶?想必不少讀者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沒錯,獨木舟的確可以成為鎮館之寶,其中主要原因還是源於獨木舟特殊的材質。博物館中所存放的獨木舟,長度為11.6米,寬度為1.1米,高度近0.78米,年代為戰國時期,整體質地為陰沉木金絲楠。

眾所周知,金絲楠木是我國歷代公認的名貴木材,在歷史上被稱為是「帝王木」。古代皇家宮殿、少數寺廟的建築和家具,大多都會採用金絲楠木製造,甚至連帝王的棺槨也不例外。陰沉木金絲楠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陰沉木是由於地球變遷,導致森林樹木被埋於地下,在高壓、缺氧、弱酸以及微生物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種細膩光滑且緻密耐腐的碳化木,屬於一種珍貴的木材。綜上來看,既然陰沉木與金絲楠木都是「物以稀為貴」,陰沉木金絲楠的價值更是無可估量。

我們可以推斷,博物館中存放的陰沉木金絲楠獨木舟,很可能是古人用金絲楠木製成獨木舟後,埋於地下千百年,出現的「變異」的結果。可是一個問題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金絲楠木雖然名貴,卻是木材中最硬的一種,非鐵器不能加工,戰國時期及以前的青銅器時代,很難對金絲楠木進行細緻的加工,古人又是如何製作出獨木舟的呢?其實仔細觀察陰沉木金絲楠獨木舟後,我們不難發現,在這座獨木舟之上,散布著許許多多的錛鑿痕跡,甚至還有很多碳化的部分存在,因此專家們推斷,古人製作金絲楠木獨木舟時,用到了「火燒法」。

古人在選取合適的金絲楠木後,會在其表面畫出獨木舟的輪廓,接著將需要留下的地方塗滿厚泥巴,再用大火燒灼,如此一來,多餘的部分就變成了焦炭,完全可以用青銅或石質的器具對其進一步加工。

獨木舟博物館中的陰沉木金絲楠獨木舟,是一件重要的歷史文物,它的出現,為研究我國航運史、水上交通史、造船史等領域,提供了極為寶貴的資料,與此同時,它也真實地反映了先民的生產生活等狀況,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以及科學價值。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也十分感嘆,即使是古代的帝王,也很難有幸見到一次陰沉木金絲楠,而在和平發展的今天,它卻能被現代人隨意觀瞧,這無疑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焦點

  • 獨木舟,加拿大的「全地形工具」
    這些獨木舟用整段大樹的樹幹挖空製成,可以用於平靜、開闊水面的漁獵和運輸,也可上溯湍急、狹窄的高山河流,穿越險象環生的淺灘峽谷,深入人跡罕至、交通不便的地方。加拿大地處高緯度,境內遍布高山險谷、密林荒原,獨木舟這種「全地形工具」(如圖),自然也顯得格外重要。
  • 我國唯一舟形博物館,創造多個考古之最,還有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
    我們國家有很多有特色的建築,比如「鳥巢」,「大褲衩」,「大閘蟹」等等,它們因為外形特別而引人注目。我們國家有許多專門性的博物館,比如關於雨傘,關於陶器,關於茶具等等,它們也同樣因其獨特而受到人們的關注。
  • 杭州良渚茅山遺址10年前發現的史前獨木舟修復完畢,跟...
    去過那裡遊玩的人,一定記得公園內有個叫池中寺的地方,小長假這裡還辦起了音樂節。今年十一長假的池中寺解說員帶隊路過此地時會說,考古學者發現這裡蘊藏著20萬公斤稻穀,推測此地可能為古城糧倉。那麼,問題來了。
  • 湘湖邊,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明日歸來
    &nbsp&nbsp&nbsp&nbsp這座博物館,因一艘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而生。如今,這艘停靠在湘湖邊8000年的「船」裡,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nbsp&nbsp&nbsp&nbsp前幾天,錢報記者獨家探班。
  • 《獨木舟的特寫》獨火星-協助拍攝
    獨木舟又稱划艇(英語:Canoe),是一種用單根樹幹挖成的小舟,需要藉助槳驅動。獨木舟的優點在於由一根樹幹製成,製作簡單,不易有漏水,散架的風險。它可以說是人類最古老的水域交通工具之一(另一種是筏子)。
  • 我國最古老的獨木舟長啥樣?上海大學博物館再現悠悠越風
    11 月 14日,上海大學與杭州市蕭山區博物館聯合策劃舉辦的「越風悠悠——蕭山越文化文物展」亮相上海大學博物館。來自蕭山區博物館的近百件館藏文物,展品十分豐富,包括蕭山地區遠古時期獨木舟(複製品)、上古時代先秦硬陶與原始瓷、中古時期青瓷器等不同時段、不同類別的文化遺物,向觀眾講述古越文化獨特豐富的內涵。展出將持續到2021年1月8日。
  • 我國唯一舟形博物館,除了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還有多個考古之最
    我國的專題類博物館也有很多,像關於傘的,關於陶瓷的,還有關於茶葉的等等,它們也同樣因為與眾不同而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不過就一般而言,博物館作為城市的公共建築,其外觀大都中規中矩,很少有與其展陳主題高度一致的造型。可是在浙江省就有這樣一座博物館,不但鎮館之寶是獨木舟,就連整個場館的造型都像一座浮在水面上的「舟」。它就是跨湖橋遺址博物館。
  • 我國最古老的獨木舟長啥樣?
    11月14日,上海大學與杭州市蕭山區博物館聯合策劃舉辦的「越風悠悠——蕭山越文化文物展」亮相上海大學博物館。  來自蕭山區博物館的近百件館藏文物,展品十分豐富,包括蕭山地區遠古時期獨木舟(複製品)、上古時代先秦硬陶與原始瓷、中古時期青瓷器等不同時段、不同類別的文化遺物,向觀眾講述古越文化獨特豐富的內涵。
  • 被稱「活的獨木舟」,用蘑菇培養出獨木舟,每次出舟總能長大一截
    都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啊,而最近,因為外國疫情嚴重的問題,很多網友都開始關注外網了,而在最近,外國網上更是爆出一件新鮮的事情,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獨木舟,相信很多人都見過吧,那麼你見過會自己長大的獨木舟嗎?
  • 石錢島海上獨木舟體驗:遠方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我們划著獨木舟曲折著駛入,像《桃花源記》中的武陵人小心找尋進入新世界的豁口。果然,轉了一個彎之後,眼前的世界變寬闊了。 這是一個綠的世界。從兩邊的小島邊緣生長出來的紅樹林遮蔽了幾乎大半的天空,明亮的陽光又從樹縫間漏下來。一半是灑著光斑的海水,一半是墨綠的濃陰。海水很淺,清澈透明,底下有浮動的水草和小叢黯淡的珊瑚。劃著小舟經過,像穿越叢林和海水變幻而成的迷宮。
  • 紐西蘭獨木舟兩個月完工 贈華載來中新友誼
    昨天,紐西蘭館(網上紐西蘭館)旁雕刻了兩個月的獨木舟終於完工,捐贈儀式即將舉行。身邊一名遊客忽然提問,讓記者一時無法回答。 在此之前,記者只知道這艘名為「蒂卡卡諾」的獨木舟由一種叫做貝殼杉的樹雕成,這棵樹已有3500年樹齡。兩個月前,這艘獨木舟的雛形由紐西蘭來滬,在紐西蘭館旁每天有雕刻師負責雕刻。而作為紐西蘭國家館日活動的重要部分,它將被贈送給中國,隨後落戶寶山。
  • 體驗獨木舟:關愛水資源保護
    這個特別的活動是由廣州珠江之友獨木舟俱樂部和珠海保稅區團委聯合主辦的,目前已舉辦到第六期。在這群熱心的獨木舟愛好者看來,沒有好的水質,就沒有好的生態;沒有好的生態,任何水上運動都將黯然失色、失去意義。為了使公眾把關注的目光投到水資源保護上來,他們召集志願者,通過體驗獨木舟的方式,宣揚環保理念。
  • 作家獨木舟:多讀書,才能不隨波逐流
    《此時不必問去哪裡》出版後,獨木舟帶著它走過了十多個城市與讀者見面,所到之處讀者都有很多心裡話和讀後感與她分享。比如有人會喜歡書中寫愛情部分,也有人對書裡女孩們瑣碎的生活方式產生共鳴。   獨木舟在這次的作品裡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塑造一個有別於之前小說的女主角,她叫「李空空」。
  • 魅力獨木舟:印尼水上市場風情無限(圖)
    夕陽西下,人們在獨木舟上買賣水果和蔬菜等食物,一艘艘獨木舟首尾相接,仿佛棲息在水面上的長龍,與晚霞交相輝映,令人心醉。  一天結束後,小船上的商販便划船回家,而一些顧客有時也會搭商販的「順風車」回家休息。這些小的獨木船也被稱為Jukung,是一種傳統的小漁船,可容納2-3人。這些小船通常靠槳來划動,所以如果人們想要去離家更遠的地方,通常會花錢乘坐一種名為Kelotok的大船。
  • 9月28日,跨湖橋遺址博物館精彩「歸來」!一睹獨木舟新風採
    通訊員 孫麗娟 記者 方亮今年1月,跨湖橋遺址博物館進入全面閉館改造階段,遺址公園同時關閉。經過數月的艱苦奮戰,跨湖橋遺址博物館陳列改造項目即將完工,將於9月28日精彩「歸來」,以煥然一新的面貌迎接四方賓客!
  • 明尼蘇達的獨木舟體驗,愜意的假期,愛在美國行
    在德盧斯北部的邊界水域獨木舟區,有許多機會劃明尼蘇達河獨木舟。這裡有太多的路線可供選擇,所以在選擇最適合你的路線之前,你一定要做一些研究。在這裡劃獨木舟時,清澈的湖水是一個很好的挑戰選擇。松阿爾德環路將耗時兩天完成,全長18英裡。在明尼蘇達州劃獨木舟三天,選擇清水-皇家-駝鹿環線。
  • 一日遊【露營&獨木舟體驗】
    支笏湖露營&獨木舟體驗一日遊♪ 流程  8:00 札幌站北口集合(需要接送的客人)
  • 90後女生的青春烙印裡,都有一艘「獨木舟」
    3月24日,在慶春路新華書店購書中心一樓中廳,一道中氣十足的男聲在一群女孩子裡顯得格外響亮,循他的視線望去是身著藍白花紋連衣裙的暢銷書作家獨木舟。提起獨木舟,相信不少女生有所耳熟,她曾經是暢銷青春雜誌《花火》的當家花旦,《一粒紅塵》、《深海裡的星星》這些由她執筆的小說也逐步走向影視化的道路。
  • 200志願者水陸兩路穿洞庭 江豚成群結隊追獨木舟
    3月31日,7名獨木舟勇士在划行途中發現了成群結隊的江豚,有大膽的還追著獨木舟跑。本版圖片均由記者 王立三 攝  「這些江豚真有靈性」  31日上午,7名勇士駕乘6艘獨木舟(其中一艘是雙人艇)依次下水,在嶽陽市江豚保護協會和當地漁政部門的共同護航下,踏上了尋訪江豚之旅。  「快看,江豚出現了!」划行約45分鐘後,在君山島壕壩水域,護航船上的第一個幸運者發出了一聲興奮的高呼,大家紛紛注意到水面上一躍而逝的精靈們。
  • 巴新文化展示:阿洛陶的獨木舟和鼓
    沉睡的海濱小鎮阿洛陶(Alotau)周圍是鬱鬱蔥蔥的山丘和蔚藍的海洋,是賽車手和舞者的聚集地,他們從偏遠的島嶼社區蜂擁而至,參加獨木舟(基努)和鼓(昆杜)(Kenu And Kundu Festival),這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獨木舟(基努)和鼓(昆杜)的慶祝活動,在儀式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