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跨湖橋遺址博物館精彩「歸來」!一睹獨木舟新風採

2020-12-23 杭州日報

通訊員 孫麗娟 記者 方亮

今年1月,跨湖橋遺址博物館進入全面閉館改造階段,遺址公園同時關閉。經過數月的艱苦奮戰,跨湖橋遺址博物館陳列改造項目即將完工,將於9月28日精彩「歸來」,以煥然一新的面貌迎接四方賓客!

陳列改造後的跨湖橋遺址博物館讓人眼前一亮,新風格融合了最新的考古研究成果,運用新的展陳理念及現代科技手段,給觀眾帶來全新的展陳體驗。

二樓陳列廳由序廳和五個單元構成,陳列主題為《勇立潮頭——跨湖橋文化主題陳列》,它不僅突出跨湖橋先民創造了獨木舟、與海潮相搏的史實,更彰顯出浙江人傳承自祖先、流淌在血液裡的進取精神。至於能在水下跨湖橋遺址原址保護展示廳看到什麼,不妨9月28日光臨跨湖橋遺址博物館,一睹獨木舟新風採。【參觀須知】1. 開閉館時間:9月28日13:30—17:00開放;9月29日起,恢復正常時間:9:00—16:30,每周一閉館(國慶期間照常開放)。2. 參觀全程免費,但請務必攜帶本人身份證及出示電子「健康碼」,經安全查驗後方可進入。參觀前請提前預約,具體預約方式請關注"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微信公眾號,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預約。

3. 因疫情仍未結束,故要求參觀時全程佩戴口罩,並請保持1.5米以上距離。4. 如遇館內人員較過密集時,我館將根據具體情況採取相應控流措施,請聽從現場工作人員指揮。

編輯 趙玉福

相關焦點

  • 湘湖邊,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明日歸來
    &nbsp&nbsp&nbsp&nbsp明天,蝶變歸來的蕭山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將重新對公眾免費開放。&nbsp&nbsp&nbsp&nbsp從1月2日開始,跨湖橋遺址博物館進行全面改造陳列。
  • 我國唯一舟形博物館,除了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還有多個考古之最
    我國的專題類博物館也有很多,像關於傘的,關於陶瓷的,還有關於茶葉的等等,它們也同樣因為與眾不同而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不過就一般而言,博物館作為城市的公共建築,其外觀大都中規中矩,很少有與其展陳主題高度一致的造型。可是在浙江省就有這樣一座博物館,不但鎮館之寶是獨木舟,就連整個場館的造型都像一座浮在水面上的「舟」。它就是跨湖橋遺址博物館。
  • 我國唯一舟形博物館,創造多個考古之最,還有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
    我們國家有許多專門性的博物館,比如關於雨傘,關於陶器,關於茶具等等,它們也同樣因其獨特而受到人們的關注。但從總體上看,博物館作為城市的公共建築,其外觀大多是中規中矩的,很少有與其展示主題高度吻合的造型。但在浙江省卻有這樣一座博物館,不但鎮館之寶是獨木舟,甚至整個場館的造型都像浮在水面的「舟」。
  • 我國最古老的獨木舟長啥樣?上海大學博物館再現悠悠越風
    > 責任編輯:姜雨薇 2020年11月19日 13:36 來源:華西都市報  11 月 14日,上海大學與杭州市蕭山區博物館聯合策劃舉辦的「越風悠悠——蕭山越文化文物展」亮相上海大學博物館。來自蕭山區博物館的近百件館藏文物,展品十分豐富,包括蕭山地區遠古時期獨木舟(複製品)、上古時代先秦硬陶與原始瓷、中古時期青瓷器等不同時段、不同類別的文化遺物,向觀眾講述古越文化獨特豐富的內涵。展出將持續到2021年1月8日。
  • 我國最古老的獨木舟長啥樣?
    11月14日,上海大學與杭州市蕭山區博物館聯合策劃舉辦的「越風悠悠——蕭山越文化文物展」亮相上海大學博物館。  來自蕭山區博物館的近百件館藏文物,展品十分豐富,包括蕭山地區遠古時期獨木舟(複製品)、上古時代先秦硬陶與原始瓷、中古時期青瓷器等不同時段、不同類別的文化遺物,向觀眾講述古越文化獨特豐富的內涵。
  • 畫說浙江|從「最早獨木舟」到「全球最大船」,浙江舟船的前世今生
    迄今發現的世界最早獨木舟杭州靠山面水,湖泊星羅棋布、河道縱橫交錯。杭州居民依賴舟船進行交通運輸和生產生活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前的跨湖橋文化時期。據考古發掘,2002年跨湖橋遺址出土的獨木舟,經測定,距今8000-7000年,是迄今發現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舟。圖為跨湖橋遺址獨木舟。
  • 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獨木舟,就在杭州,距今已有8000年
    一說到蕭山,就想起湘湖,膾炙人口的是跨越湖的遺蹟博物館,作為浙江文明的源泉,跨越湖泊的橋梁文化中積累了關於蕭山的記憶,早在8千年前,就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從山地向沿海平原,成為了新時代的第一批「碼頭」,從此點亮了浙江文明的曙光,不斷推動著歷史的發展,這些新時代的領導人是跨湖橋的人。
  • 杭州良渚茅山遺址10年前發現的史前獨木舟修復完畢,跟...
    該項目包括牛腳印、紅燒土田埂及稻田保護工程,獨木舟保護工程,以及出土文物收藏保管、整理三項工作。獨木舟保護工程分保護棚改造、獨木舟提取和搬運、獨木舟表土清理、支撐定位、脫鹽脫色、熱浸滲透和冷凍脫水定型等幾個階段。保護修復完畢的獨木舟,未來將放置在餘杭江南水鄉博物館展示,目前博物館正在進行內部裝修,獨木舟另存它處。
  • 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將在浙江省博物館展出 講述萬年故事
    -展覽時間-2021年1月15日——3月14日-展覽地點-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精品館———————————————發現20年田野發掘的故事這個距我們11000年的故事,其實也才現世發展文明的起點與延續上山文化是浙江地區最早的新石器時期考古學文化,值得一提的是,上山遺址也發現了跨湖橋文化的遺存物,豐富了浙江新石器時期考古學文化序列。浙江新石器時期考古學文化序列以錢塘江為界,江北臨近環太湖流域的考古學序列,從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起始,在錢塘江南的考古學序列則由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引領。
  • 杭州博物館:風雅錢塘韻悠長
    筆者日前來到位於浙江杭州上城區的杭州博物館,徜徉文物海洋,一窺風雅錢塘的前世今生。  東南形勝  三吳都會  穿過南宋御街,沿石階走上吳山,至半山腰處,可見一座白牆黛瓦的建築,隱藏在一片樹林之中,這就是杭州博物館。
  • 錢塘江上遊的「上山遺址」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
    在11月14日閉幕的上山遺址發現2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40多位專家學者得出結論,上山遺址是目前已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農業遺存;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也是中華文明形成過程的重要起點。而在今年夏天,袁隆平「萬年上山 世界稻源」的題詞也為人類共同的根注入鮮亮的色彩。
  • 新華每日電訊 |考古專家認為,錢塘江上遊的「上山遺址」是世界稻作...
    在11月14日閉幕的上山遺址發現2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40多位專家學者得出結論,上山遺址是目前已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農業遺存;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也是中華文明形成過程的重要起點。
  • 大鵬所城有個獨木舟博物館,這艘獨木舟,竟是用「陰沉木」製成的
    在廣東省深圳市內的一座博物館中,存放著一件特殊的古代獨木舟。獨木舟的質地極為名貴,居然是一種被稱為「帝王木」的木材,更值得人們驚嘆的,是古人對獨木舟的製作方式。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古人會用怎樣特殊的方式製作獨木舟?
  • 來太原一睹「晉魂」風採——山西博物院\n\n每到一座城市
    來太原一睹「晉魂」風採——山西博物院 每到一座城市,我很喜歡到當地的博物館參觀,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和特色,加深我對這座城市的印象和認識。
  • 冬筍壩遺址出土4座船棺葬
    12月18日,重慶日報記者從九龍坡區冬筍壩遺址2020年度階段性考古工作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作為我國最早確認的巴文化遺址,冬筍壩遺址今年新發現了28座墓葬,其中船棺葬佔4座。冬筍壩遺址位於九龍坡區銅罐驛鎮冬筍壩,地處長江左岸的二級階地上,分布面積約1萬平方米。西南博物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等博物館前身)、四川博物館(四川博物院前身)等單位曾於上世紀50年代對冬筍壩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共發掘81座墓葬。
  • 重慶冬筍壩遺址集中出土「船棺葬」
    12月18日,記者從九龍坡區冬筍壩遺址2020年度階段性考古工作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作為我國最早確認的巴文化遺址,冬筍壩遺址今年新發現了28座墓葬,其中船棺葬佔4座。這是1957年以來重慶地區首次集中出土船棺葬,專家將這次考古發現稱為「近十年來重慶地區巴文化遺存最為重要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