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校的家長,名叫「歌子」的一位媽媽,是為畫家。她畫的畫兒,非常美,我們家長們常常欣賞和喜悅。歌子,是一位特別細心的,喜歡觀察和研究動植物的女士。老王以為,這也是她的畫,之所以美麗和打動人的原因所在吧。
昨天,歌子發了兩張龍葵的照片,並詢問這是什麼?我就留言說,陝西話把這個叫黑眼豆,學名是龍葵。沒多久,歌子又留言說:龍葵,也叫野生黑葡萄。因為龍葵結的果實是圓形的球狀的,成熟時變成黑紫色,看上去就像一個個葡萄,所以很多人都認為,龍葵是野生黑葡萄,或野葡萄。
我想了想,覺得龍葵是龍葵,野葡萄是野葡萄。
因為,老王經常在山裡跑的,龍葵和野葡萄,我見過的,也採摘和吃過的。其實啊,龍葵是草本植物,一般也就幾十釐米高,我見過最高的,也不過兩米左右。而野葡萄是藤類植物,枝蔓很長很長的,如果讓她纏著大樹,跟著大樹往天空爬;那麼,大樹能長多高,野葡萄的藤蔓也就有多高,十幾米到幾十米,都是可以的。
還有,龍葵果實的樣子成熟後,吃起來都是甜的;裡面的籽兒是白的、也很小,人們吃龍葵,果肉和籽兒都吃進肚子裡的。而野葡萄,成熟的果實也是黑紫色,但味道是酸甜的,也許酸更多些;裡面的籽兒是黑豆、硬的,人們吃的時候,一般不會把籽兒吃進肚子裡的。
不管他了,我們還是說說龍葵吧。
我們關中地區,尤其是西安周邊的農村,是將龍葵稱作黑眼豆的,這是我們小時候的甜嘴零食。老王三年前有一篇文章,名為《我的黑眼豆,我的拐棗兒!》。我在文中寫到:「夏秋之際,常常與玩伴兒一起到村外的地裡採摘,然後一起分著吃,那種溫暖和幸福,歷久彌新。後來長大些,西安大面積種植葡萄,加上化肥農藥的泛濫,這野味不知不覺間,就越來越少了。……我們小時候,可不管這些,壞的好的,熟的生的,一大把一大把地,一股腦兒地塞進嘴裡,汁水兒留到嘴角下巴、甚至脖子和胸襟,全然不顧,享受那滿嘴的美味,簡單快樂!從小陪伴我們的黑眼豆,直到寫下這段話的時候,都不知道它的學名是什麼。微信群裡問大家,群友說叫龍葵。真沒想到,又土又小、毫不起眼的黑眼豆竟然有這樣大氣上檔次的名號!……小時候有這麼一位善良、有益的大自然之物陪我們長大,我們竟然一無所知,且常常恣意妄為地掠奪式採摘,缺乏感恩敬重之意,有些慚愧!再推而廣之,小時候有多少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寶物,都被我們這些所謂現代人暴殄天物,甚至被我們所拋棄、遺忘和毀滅,想來更是不該!」
記得那年是在深秋末尾,我們在初冬的黃昏,一家人到天子峪西邊、老王莊後面的山坡上,散步時候,發現了龍葵和拐棗兒,老王當時有感而發,說道:「黑眼豆甜嘴繁盛在夏秋,拐棗兒滋潤我們在冬春;一個敗火消炎,一個陽性滋補。大自然創造它們,是告訴我們陰陽之道、中和之理。童年裡有了它們,我們的童年不會因為物質匱乏而變得貧瘠無趣。」(以後,有機會,咱們再聊聊終南山的「拐棗兒」。)
說到陰陽、中和,自然就涉及到中醫了。那麼,中醫是如何解釋和看待龍葵的呢?
度娘這樣說:「龍葵,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高30-120釐米;莖直立,多分枝;卵形或心型葉子互生,近全緣;夏季開白色小花,4-10朵成聚傘花序;球形漿果,成熟後為黑紫色。漿果和葉子均可食用,但葉子含有大量生物鹼,須經煮熟後方可解毒。全株入藥,可散瘀消腫,清熱解毒。幾乎全中國均有分布。喜生于田邊,荒地及村莊附近。廣泛分布於歐、亞、美洲的溫帶至熱帶地區。……龍葵果,廣東、廣西、雲南、四川東北部、河南、安徽北部、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蘇北部、山西南部、山東、河北、天津、北京、內蒙古東部及東北大部分地區有生長。潮汕地區稱之為烏點歸,河南周口地區稱之為甜茄子,河北滄州地區稱之為野茄子,京津唐一帶稱之為狗奶兒,內蒙古赤峰地區和山東部分地區稱之為焉柚兒,東北地區別名甜甜、黑黝黝、黑端端,安徽地區別名大專柳,因為其型似葡萄故河北南部也稱之為野葡萄,果實熟透後可採食。……龍葵是一味中醫良藥,入藥的話,根據不同方法和目的,可以治內外各種熱性炎腫、治舌炎、治頭痛、腮腺炎、腦膜炎、胃炎、腎炎,治耳痛、眼部發炎,治各種熱性皮膚瘙癢、癰腫,治燒傷、化膿性天花,治腫瘤,治口渴、遺精等等。」
龍葵,中文別名:烏籽菜、天茄子、牛酸漿、烏甜菜。寒性藥材,喜歡陰寒,如臘梅花,隆冬開花一樣。龍葵又叫黑天天、野葡萄、白花菜,是農村常見雜草,農田、路邊、山坡、果園等常見。龍葵是茄科雜草,它的花白色像辣椒;果實紫黑色,有黃豆粒般大小;全草可入藥。農村人對龍葵一般都不陌生,尤其是小孩子,秋天最愛去田野找它的果實吃。那紫黑色的小果子,酸酸甜甜的,承載著無數農村孩子的回憶。龍葵的花兒白色的,咋看有點兒像辣椒哦。傘房花序,花朵朝下垂著,像害羞的小姑娘。龍葵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龍葵全草都可入藥,一般在秋季採收,曬乾即可。龍葵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本草綱目》和《植物名實圖實考》等中醫經典文獻,都有文字記載。
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臺,對龍葵的解釋,也比較權威。老王羅列,供大家參考學習。
「龍葵,中藥材名。本品為茄科植物龍葵的全草。夏、秋採收。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疔瘡,癰腫,丹毒,跌打扭傷,慢性氣管炎,急性腎炎。用於瘡癰腫毒、皮膚溼疹、小便不利、老年慢性氣管炎、白帶過多、前列腺炎、痢疾。①《唐本草》:食之解勞少睡,去虛熱腫。②《食療本草》:主丁腫,患火丹瘡。和土杵,敷之。③《本草圖經》:葉:入醋細研,治小兒火焰丹,消赤腫。④《救荒本草》:敷貼腫毒、金瘡,拔毒。⑤《滇南本草》:治小兒風熱,攻瘡毒,洗疥癱癢痛,祛皮膚風。⑥《滇南本草圖說》:治小兒風邪,熱症驚風,化痰解痙,亦治痘風瘡,遍身風癢。疔,可攻能散。葉:洗瘡。⑦《綱目》:苗:消熱散血。⑧《現代實用中藥》:利尿消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相關配伍
(1)疔腫:老鴉眼睛草,擂碎,酒服。(《普濟方》)
(2)治癰無頭:搗龍葵敷之。(《經驗方》)
(3)治一切發背癰疽惡瘡:蝦W全個,同老鴉眼睛藤葉搗敷。(《袖珍方》)
(4)治瘰癧:山海椒、桃樹皮各等分研末調麻油敷患處。(《貴州草藥》)
(5)治天庖溼瘡:龍葵苗葉搗敷之。(《綱目》)
(6)治跌打扭筋腫痛:鮮龍葵葉一握,連須蔥白七個。切碎,加灑釀糟適量,同搗爛敷患處,一日換一、二次。(《江西民間草藥》)
(7)治吐血不上:人參一分,天茄子苗半兩。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新水調下,不拘時。(《聖濟總錄》人參散)
(8)治血崩不止:山海椒-兩,佛指甲五錢。煎水服。(《貴州草藥》)
(9)治痢疾:龍葵葉八錢至一兩(鮮者用加倍量),白糖八錢。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10)治急性腎炎,浮腫,小便少:鮮龍葵、鮮芫花各五錢,木通二錢。水煎服。(《河北中藥手冊》)
……
相關論述
1.《本草正義》:龍葵,可服可敷,以清熱通利為用,故並治跌僕血瘀,尤為外科退熱消腫之良品也。
2.《唐本草》:食之解勞少睡,去虛熱腫。
3.《食療本草》:主丁腫,患火丹瘡。和土杵,敷之。
4.《本草圖經》:葉:入醋細研,治小兒火焰丹,消赤腫。
5.《救荒本草》:敷貼腫毒、金瘡,拔毒。
6.《滇南本草》:治小兒風熱,攻瘡毒,洗疥癩癢痛,祛皮膚風。
7.《滇南本草圖說》:治小兒風邪,熱症驚風,化痰解痙,亦治痘風瘡,遍身風癢。疔,可攻能散。葉:洗瘡。
8.《綱目》:苗:消熱散血。
9.《現代實用中藥》:利尿消炎。
注意事項
脾胃虛弱者勿服。」
《本草綱目》上的解釋如下:
「「校正」併入《圖經》、老鴉眼睛草。
「釋名」苦葵(《圖經》)、苦菜(《唐本》)、天泡草(《綱目》)、老鴉酸漿草(《綱目 時珍曰∶龍葵,言其性滑如葵也。苦以菜味名,茄以葉形名;天泡、老鴉眼睛皆以子形 名也。與酸漿相類,故加老鴉以 物異也。
「集解」弘景曰∶益州有苦菜,乃是苦。恭曰∶苦 ,即龍葵也,俗亦名苦菜, 非荼也。龍葵所在有之,關河間謂之苦菜,葉圓花白,子若牛李子,生青熟黑,但堪煮 食,不任生啖。
頌曰∶龍葵近處亦稀,惟北方有之,北人謂之苦葵。葉圓似排風而無毛,花白色,子亦似排風子,生青熟黑,其赤者名赤珠,亦可入藥。又曰∶老鴉眼睛草,生江湖間。葉如茄子 葉,故名天茄子。或雲∶即漆姑草也。漆姑即蜀羊泉,已見《本經》草部。人亦不能決識之。
時珍曰∶龍葵、龍珠,一類二種也,皆處處有之。四月生苗,嫩時可食,柔滑。漸高二、三尺,莖大如箸,似燈籠草而無毛。葉似茄葉而小。五月以後,開小白花,五出黃蕊。結子正圓,大如五味子,上有小蒂,數顆同綴,其味酸。中有細子,亦如茄子之子。但生青熟黑者為龍葵;生青熟赤者為龍珠,功用亦相仿佛,不甚遼遠。
蘇頌《圖經》菜部既註:龍葵,復於外類重出老鴉眼睛草,蓋不知其即一物也。又謂老鴉眼睛是蜀羊泉,誤矣。蜀羊泉葉似菊,開紫花,子類枸杞,詳見草部本條。
楊慎《丹鉛錄》,謂龍葵即吳葵,反指本草為誤,引《素問》、《千金》四月吳葵華為證。蓋不知《千金方》言吳葵即蜀葵,已自明白矣。
今並正之。
藥用價值
全株入藥,可散瘀消腫,清熱解毒。
……」
今年雨水多、天冷得早,萬物已經有開始凋零的跡象了。這時候,龍葵開花結果,老王覺得似乎不正常,這會不會是反常現象呢?
吾淼先生覺得,問度娘,不如問張老師。張老師這樣解釋——
龍葵的花果期就是9月和10月,此時開花結果,應屬正常。今年雖然雨多偏冷,但龍葵現在還有花果,那是植物陸續開花結果的特徵,自然而然的事情。比如,西紅柿到這個時間也有花,不過霜降後就落了。而龍葵,還會持續幾天;即使進入初冬,儘管枝葉掉落;但黑色的果實,還是會待在枝子上而不落的;直到下雪,都能夠找到的。
這又是什麼道理呢?
張老師笑言,這是「年老而有子」也。你也開始學醫了,中醫經典要熟讀背誦的。這其實就是:黃帝在《黃帝內經.素問》之《上古天真論篇第一》中詢問歧伯的話「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歧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
老王瞭然——這說明啊,龍葵的「底氣」十足呀!咱龍葵,不是一般滴藥兒,我們可以「可臨秋風肅殺,敢立冬雪寒冽」,那都不是個事兒喲!
張老師又提醒道,龍葵這個藥需要特殊的解釋是,這藥是「同氣相求,物以類聚,用濁治濁」的特徵;其他書上,對此,是沒有這個介紹的。
大家想想,咱們小時候摘龍葵的地方,或說龍葵長得非常旺盛的地方,是哪裡?對,是糞坑、糞堆旁邊,或者垃圾堆上。為什麼呢?因為龍葵喜歡垃圾的氣息,這就是同氣相求,這就是它能夠在腐朽之地生長旺盛的原因。
冬天的時候,你不妨試試,等到龍葵葉落枝枯後,你將龍葵的乾枯的枝丫煮成湯服用,它到人體後,還是去尋找那些垃圾毒素,然後與垃圾毒素一塊,經由人體的運化,再通過大小便排出。所以有部分人吃龍葵拉肚子,這個是好事情。拉完了就很舒服,這屬於龍葵跟垃圾的「同氣相求」的「緣分」。
龍葵這個東西,它是喜歡生長在垃圾堆旁邊的。越是汙穢的地方,它反倒長得越好。小時候,我們經常跟夥伴兒去摘龍葵吃。有的呢,吃了以後,就容易出現拉肚子的現象。這就是按照這個同氣相求的原理來說的:龍葵本身就是喜歡附著於汙穢的垃圾之類的東西上,所以它就能長得很好,也就能帶著這個濁陰之氣。
人體生長腫瘤,癌症就是屬於人體中的那個「垃圾堆」嘛,有害物質太多。人吃了龍葵以後,這個「濁陰」就輪迴到體內去找它(體內垃圾和毒素),是找跟它氣味相投的東西,找到之後,然後從身體排出去。這就是龍葵治療癌症的原理,基本上龍葵就是這麼個樣子。所以呢,人們用龍葵這個藥物來治療癌症,原理上說,就是「同氣相求」。
那會不會有不舒服的可能?
當然有了!不舒服,多半就是食用過度了唄。哈哈!
張老師說,去年有一個小夥子吃龍葵果,可能吃了不少,估計吃太多了,突然就頭昏。這就是,一些比較少見的中毒情況。當時,這小夥子正在那裡坐著呢,突然就暈倒了,然後嘔吐。是啊,者就是吃太過了而產生的生理反應。其實啊,那個龍葵果兒的話,一次吃,嘗幾個就可以了,吃太多就容易出現這個中毒問題。
龍葵是一種中藥,為苦寒清熱解毒之品,為治陽性瘡癰腫毒通用藥物,清火力強,活血消腫,善治瘰癘結核;即使是要吃,也要吃成熟的果實,也要控制好吃的量哦,過量食用會中毒的。
另外,我們學醫,陰陽是基本原則和道理。你看龍葵,就在揭示陰陽的道理。
所謂「一物一太極」,龍葵植物是苦的,果實卻是甜的,這也符合太極陰陽的道理的。這樣的認識和探尋,可以促使我們很好地學習經典,反過來通過學習經典,來滋養我們自己和我們的生命和生活。
所以呢,熟悉中醫經典,並能夠在生活中、自然界中,去結合、觀察和體悟人、事和物,這就是醫道共參的方法和智慧了。
此言甚是,此言甚是啊!
吾淼先生二零一九年寒露最後一日於終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