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大戰當前,各地紛紛延遲開學,目的也是為保障廣大師生的生命健康,是服從大局,不得以而為之的應急措施。
但延遲開學也有弊端,一方面很多中小學生自制力差,宅在家裡,有可能正常的作息時間都難保證,再加上沉迷手機、電腦、電視等,學業水平受影響不說,還會養成一身的壞習慣,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因此為了減輕延遲開學給學生帶來的不良影響,教育部建議教師對學生進行網上教學,同時開放網上免費教育資源,供老師和學生使用,儘量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
但是,網上授課雖然可以保證學生正常的作息和學習時間,但如果和課堂學習一樣,課表從早上到晚上,滿滿的排滿,也是不利於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效果的。原因在於:
一、網上教學依託於電子產品,長時間盯著電子產品會造成眼疲勞,嚴重的還會出現視力下降,頭疼等現象。
眾所周知,學生在課堂的學習是教、學、練三位一體,相輔相成,老師講授一會兒,會讓學生思考下問題,或者做幾道相類似的試題,這樣既有利於鞏固知識,又有利於養成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是符合教與學循序漸進的規律所在。
小徐老師所在地高中早已開課,課表是按課堂課表排的,結果一天下來,學生們直呼受不了,眼痛,頭痛,學習效果不佳成通病。目前學生家長正和老師商量減課時的事情。
因此,網上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也應該減少「填壓式」教學方式,多給學生留出思考和練習的時間。同樣也可以讓孩子們少盯一會電子產品。
二、網絡教學畢竟與課堂教學不同,不要奢望能把一天所有的課時都補上, 如何上,上幾節課合適,還需老師們規劃好。
前些日子,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結果很多學校不顧學生們的原定寒假時間還沒有結束,就馬上緊鑼密鼓地開課了,搞得學生們怨聲載道, 後來,有些省市和教育部認識到了這一問題,馬上下文不得在原定假期結束前給學生們授新課,以免給學生增加學習負擔。
可見,網絡教學對教育部門和老師們來說是新鮮事物,如何既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又能讓孩子學到東西,其具體措施還需不斷摸索,但可以肯定一點,如果將電子課程像課堂教學一樣,一天到晚排得滿滿的,學生非看吐不可。
相信,各地學校老師會看到這一弊端,會適當減少網課所佔時間。
三、教育部提出,網絡教學要儘可能大的帶到學生自我學習的積極性,聽老師講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更應該讓學生多思考,多練習。
四、開網課後,學生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是教輔資料嚴重不足問題,這一問題如果解決不了,網絡效果會大打折扣。
學生學習,練習就得有習題,有教輔資料,誰給?決定給學生開網課以來,很多大學生抱怨自己的書都放在學校,本來課就難懂,沒有課本和學習資料就更難了,其他中小學生同樣如此,新學期的課本還沒有發放,教輔資料也欠缺,如果全靠在線練習,學生的眼睛肯定受不了。現買教輔資料的話,某寶都不發貨,很多書店也不開門,這事有點難辦。
如果老師給學生提供電子教輔資料讓學生列印倒是可行,但前提是家長能找到列印處,就怕疫情當前,複印社也不會開門,另外,廣大農村的學生更沒有這個條件。
這樣看來,網上開課所遇到的問題並不樂觀。不知大家有什麼好辦法解決?
總之,網絡教學作為新生事物,一天排多少課時,學生要怎樣上課,依託什麼授課軟體來進行等問題都需要老師們摸索著解決,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效果和身心健康,才真正對學生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