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報新媒體綜合報導:堅持以轉型為綱、項目為王、改革為要、創新為上,推動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崛起、高標準保護、高品質生活,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1月3日,中共太原市委十一屆八次全體會議暨經濟工作會議隆重舉行,會議回顧了2019年的經濟工作,並為2020年全市經濟發展方向定下了新目標。八大重點中,工業、服務業提檔升級為發展劃出「路線圖」,創新、改革為發展提出「方法論」,三大攻堅戰、民生保障為發展打下「強地基」,城市提質、政府提效為發展提供「新動力」。那麼,八大重點中有哪些百姓關注的亮點?讓我們一起來好好看看。
重點1 工業爭當「排頭兵」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必須把工業高質量發展擺在全局戰略位置,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走出一條產業優、質量高、效益好、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布局產業集群
●裝備製造
亮點項目:中車太原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基地大型養路機械項目5月投產;城規車輛造修項目4月投產,6月開始陸續交付城規車輛,實現「太原地鐵太原造」;江鈴重汽氫能源重卡、中卡等項目年內投產。
●信息技術
亮點項目:中電科電子信息產業園項目建設,碳化矽材料項目6月投產,形成以高性能半導體襯底材料為基礎,從材料到晶片、封裝、應用全產業鏈條,打造中國三代半導體技術產業高地;推動自主可控計算機產業發展,長城計算機基地一季度竣工,中科曙光二期工程年內完工,百信電子信息產業園年內投產,加快龍芯安可基地遷移適配平臺建設。
●新材料
亮點項目:太鋼高端碳纖維千噸級基地三期力爭年底前完成設備安裝;綠宇再生新材料6月投產,打造全國最大的防水材料生產基地;推動凱賽生物基新材料產業園儘快籤約,力爭年內開工;推進錦波Ⅲ型人源膠原蛋白項目,年內完成廠房建設,建成後形成研發、生產、銷售完整產業鏈,打造全球領先的膠原蛋白產業基地。
●綠色能源
亮點項目:推進新能源項目有序開發建設,力爭年底前全市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00萬千瓦;加速布局氫能產業和市場,加快推進焦爐煤氣制氫、提純、存儲、存裝,先行在清徐建設2個氫能加氣站,逐步投放氫能源公交和物流貨車。
改造產業「老大哥」
太原市將繼續發揮太鋼、西山、美錦等工業「老大哥」的領軍作用,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鋼鐵「團隊」代表:太鋼棒線材生產線升級改造項目年內投產,關鍵工藝技術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中厚板生產線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6月開工,建成後高性能熱軋中厚板年產能達70萬噸。高端冷軋取向矽鋼項目年內完成主體設備安裝,滿足新能源汽車、變壓器升級對高等級矽鋼材料需求。煤焦化「團隊」代表:推進清徐精細化工循環產業園建設,建成後與陽煤太化形成「煤焦氣化」高端產業鏈。推進三晉藥業和孔雀油墨廠搬遷改造、太原酒廠釀造小鎮及古交電廠給水泵電改汽等技改項目建設。
高舉能源革命旗幟
落實好「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紮實推進32項工作舉措和71項具體任務,加快推動重大改革、重大事項、重大攻關取得實質性進展,先行先試、探路示範,打造全省能源革命領跑者和全國能源革命創新高地。
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加快編制太原北部軍民融合創新基地起步區控制性詳規,完善起步區市政路網建設,推進山西省軍民融合創新發展研究院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省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打造特色鮮明的軍民融合「太原模式」。
重點2 服務業加速現代化
順應高質量轉型發展要求,充分發揮省城服務業集聚優勢,挖掘市場潛力,擴大服務供給,推動現代服務業整體升級。
高品質和多樣化
連鎖零售——鼓勵和支持品牌連鎖便利企業向周邊城市複製、向鄉村市場延伸、向社區單體店覆蓋,提升24小時便利店比例,使服務種類更加豐富,服務品質進一步提升,老百姓生活消費更加便利便捷。
中高端消費——加快遠大購物、新城吾悅、愛琴海購物公園、雙塔商業中心等城市綜合體項目和悅榕莊等酒店建設,滿足中高端、多層次消費需求。提升長風商務區、親賢街、柳巷、萬達廣場、中正天街、北美N1等重點商圈和特色街區服務功能。
專業化和高端化
樓宇經濟亮點:大力發展樓宇總部經濟,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在並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加快推進寶能創新城項目建設,充分發揮中海國際中心、信達國際金融中心等高端樓宇作用,集聚發展金融科技、諮詢中介、廣告策劃、律師會計等高價值服務業。
服務業亮點:依託清控科技服務集聚區、服裝城批發零售集聚區等園區,積極創建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推動全市服務業發展提檔升級。
物流業亮點:抓住太原市成為首批陸港型(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機遇,面向大型廠礦、製造業基地等布設「點對點」直達貨運列車,整合市內及周邊倉儲、冷鏈、快遞等分散存量資源,促進物流業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推動物流產業集聚發展。
融合化和品牌化
大景區——參與全省三大旅遊板塊開發,充分挖掘省城歷史文化元素和山水資源稟賦,高標準推進晉祠-天龍山5A級景區創建工作,啟動晉陽古城遺址公園建設,明太原縣城、山西府衙、華夏文明傳承園年內對外開放。影響力——提升旅遊服務質量和環境質量,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景區周邊環境治理和旅遊市場整治力度,營造「安順誠特需愉」旅遊發展環境,全面提升「唐風晉韻錦繡太原」城市品牌形象。
重點3 創新「撬動」轉型
堅持創新為上理念,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全面構建創新活力充分湧流、創業潛力有效激發、創造動力競相迸發的創新生態,不斷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
創新示範區
加強關鍵技術研發和工程示範,突破水循環關鍵節點共性技術難題,優化再生水、雨水、汾河水、地下水綜合利用,打造資源型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樣板。要完善可持續發展標準體系,形成可操作、可複製、可推廣的「太原模式」,為國內外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提供實踐經驗。
自主創新力
支持太鋼攻克儲氫材料技術難題,研發生產「中國造」氫氣瓶;支持山西煤化所加快碳基功能複合材料技術開發,推動碳基材料產業化應用。支持太鍋、山西電機等優勢企業申報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力爭年底前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達到200個以上。
產學研合作加強與中科院、 C9高校、同濟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中國科學院大學太原能源材料學院建設,打造一流人才聚集高地和科技創新基地。
重點4 改革提供動力
堅持改革為要、開放為先,「趕考」「補考」一起抓,以基礎性、牽引性、戰略性重大改革為突破,打開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局面。
重點領域「動起來」
國企國資——大力推動東煤、田和、獅頭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殭屍企業」出清。年內完成全部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和61戶廠辦大集體改革工作,讓企業輕裝上陣。
集中上馬好項目
綜改示範區進一步加大機制創新、要素投入和招商引資力度,集中上馬一批具有示範引領作用、佔領產業鏈高端、輻射帶動力強的標誌性項目,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性成果,當好全省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的排頭兵。
打造民企「小巨人」
全面落實支持和服務民營經濟發展意見「30條」、加強和改進服務民營企業工作「10條」,著力消除民營企業在準入許可、經營運行、用地供給等方面隱性障礙,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加大「小升規」工作力度,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打造更多民企「小巨人」。全力做好清理拖欠民營企業帳款工作,確保年底前完成全部清欠任務。
提升經濟「話語權」
深度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承接好東部、沿海地區及北京非首都功能產業轉移。推進太原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支持國際郵件互換局擴容升級,年底前建成水果和冰鮮水產品進境指定口岸。
小分隊精準招商加快引進培育一批好項目、大項目、新項目。建立招商項目載體資源庫,採取以商招商、以企招商、股權招商、小分隊精準招商等方式,切實增強招商工作成效。對新招引回來的項目,利用好冬季這個項目建設的「空檔期」,抓緊做好前期工作,確保項目建設早起步、早開工、早達效。
重點5 打好三大攻堅戰
三大攻堅戰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邁過的重大關口。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全面對標、攻堅克難,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
鞏固成果
●去年4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婁煩縣脫貧摘帽,標誌著太原市基本消除了絕對貧困,進入脫貧成效鞏固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銜接新階段。
●推進陽曲現代農業示範區、萬向農業科技園、晉源花卉小鎮等重點標杆項目建設,做大做強清徐葡萄、陽曲小米、婁煩山藥蛋等特色品牌,推動太原優質農產品走出山西、走向全國。
保護環境
●投入56.7億元用於環保治理,多措並舉持續改善省城生態環境質量。
●確保秋冬防期間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5%以上。
防範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等各類非法金融活動,重拳整治P2P網絡借貸,營造良好金融秩序;嚴控政府負債,積極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大力度推進農信社改制化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債務風險的底線。
重點6 打造區域中心城市
堅持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城市發展路子,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能力,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良好環境。
加快一體化
●打造太原都市區核心引擎,推進太焦高鐵建設,加快京太延客運專線前期工作,構建鐵路對外大通道。加快西北二環高速公路建設進度,東二環高速公路力爭年內建成通車。
●推進太原晉中城市道路對接,加快龍城大街東延、秋郭路等道路建設,儘快打通交界區域道路斷點。支持武宿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做好拆遷安置、市政配套、服務保障等工作。
增強承載力
●推進解放路、龍城南北街、南中環東延等道路建設,增設過街天橋,開工建設濱河自行車專道。
●加快軌道交通建設,2號線年內投運,開工1號線,儘快啟動3號線前期工作,推進太原都市區磁懸浮軌道交通項目前期工作;實現中心城區、周邊重點區域及景區5G網絡連續覆蓋和商用。
塑造新風貌
●在重要城市節點、公園綠地、道路沿線等區域,繼續增加以月季為主的景觀花卉種植品種和數量,年內栽植各類花卉100萬株,力爭用三到五年時間打造特色鮮明的「玫瑰之城、浪漫之都」。
●啟動雙塔公園、汾河四期溼地公園、晉陽湖公園二期、海洋公園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植物園、狄仁傑文化公園、攝樂公園、動物園提質擴容等項目建設,年底前對外開放。
城市精細化
●年內完成剩餘1200個老舊小區整治任務,新增停車泊位1萬個以上。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年內完成600噸/日家庭廚餘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實現建成區垃圾分類全覆蓋,構建具有太原特色的生活垃圾「4+2」分類模式。
重點7 服務人民美好生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讓人民群眾不斷享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穩就業
鼓勵以創業帶就業,積極推進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區建設,實施全民技能提升行動,落實好國家和省化解產能過剩中職工安置政策,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辦教育
●加大對普惠性幼兒園扶持力度,努力實現公辦幼兒園幼兒佔比60%以上,普惠性幼兒園幼兒佔比達90%。
●加快推進一外、二外等新校建設,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將公辦小學免費託管時間延長至18時以後,解決「放學早、接送難、無人管」的問題。
促健康
總結推廣「陽曲樣板」「清徐經驗」。持續推進「百院興醫」工程,市人民醫院一期工程9月投用、二期工程年底前完成主體,市中醫醫院門診樓、市血液中心業務綜合樓10月完工。
兜住底
建設一批託底型養老機構,升級一批民辦養老機構,打造一批高標準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和日間照料中心。市兒童福利院、康寧醫院、救助管理站6月竣工,老年社會福利院年底前竣工。
穩樓市
力爭年內完成處理不動產登記遺留問題發證任務10萬套。繼續推進城中村、棚戶區改造,新開工保障房2533套,基本建成2.9萬套。
抓安全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健全應急指揮體系,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繼續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防群體性突發性事件、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等公共安全風險。
重點8 升級城市治理能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數字政府建設為牽引,不斷創新治理方式,提高治理效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數字政府
●健全應用支撐體系,基本形成「一雲、一張網、一平臺、一系統、一城牆」總體架構。推行「一網通辦」,年底前實現市級依申請事項100%可網上辦理。
●拓展「我的太原」 APP服務功能,集約化整合全市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社會服務等移動客戶端資源,為公眾提供優質便利服務。
放管服效
●審批事項壓減20%、申請材料壓減50%以上、審批環節壓減50%以上、承諾時限壓減30%以上,力爭實現企業開辦1日辦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壓縮至70個工作日。
●加快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標準化建設,健全完善政務服務「好差評」體系,建立全市統一的「12345」政務服務熱線平臺,用好「13710」政務督査督辦手段,推動太原市營商環境走在全省前列、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治理效能
●全面推進政務公開,重點領域實現「應公開、盡公開,應上網、盡上網」,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強化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查處重點領域腐敗問題。
●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進一步凝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來源:太原晚報記者賀娟芳)
原標題:《【聚焦】提檔升級劃出「路線圖」 太原經濟敲定「八大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