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機接口的微創神經介入,助力癱瘓患者操作計算機

2020-12-15 澎湃新聞

腦機接口的微創神經介入,助力癱瘓患者操作計算機

2020-11-07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文/陳根

隨著腦機接口技術的重大突破和出圈,不論是馬斯克的Neuralink還是其他全球範圍內的腦機接口公司,腦機接口的潛力和應用已越來越被人們知悉。比如其具有恢復自主運動衝動以控制數字設備的潛力,並改善因大腦、脊髓、周圍神經或肌肉功能障礙而嚴重癱瘓的患者的功能獨立性。

當前,通過讀取大腦信號來操作外部設備已經不再是什麼新鮮事,此前已有帶有金屬傳感器的腦電圖(EEG)頭帽已經被用來檢測大腦活動。通過在頭骨上開一個洞,將金屬傳感器直接植入人腦可以獲得更好的性能,這也是腦機接口的熱門研究領域。

現在,澳大利亞的一個研究團隊利用一種微創的神經介入手術,一種新型的血管內支架植入到鄰近初級運動皮質的上矢狀竇。

參與者進行了機器學習輔助訓練,並使用無線傳輸的皮層電圖信號與嘗試的動作相關聯來控制多個滑鼠點擊動作,包括縮放和左鍵點擊,展示了治療多種神經系統疾病的巨大潛力和對於神經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的巨大希望。

其設備為一款被稱為Stentrode的植入物,早在2016年,Stentrode設備就曾在羊的大腦中被展示。Stentrode可以通過頸部的一個小鑰匙孔切口植入,然後通過X射線引導火柴棒大小的裝置穿過血管,直到它停留在運動皮層上。Stentrode能夠監測來自大腦的電信號,還能刺激與特定肌肉運動相對應的大腦區域,正如在綿羊身上進行的臨床前試驗所證明的那樣。

去年8月,Stentrode首次被植入一名人類患者體內,今年4月又被植入另一名患者體內。這兩名澳大利亞男子都患有MND,現在兩人都在家中使用該技術作為日常活動的一部分。

植入物記錄了他的大腦活動,並將其無線傳輸到胸前佩戴的小型接收器上,然後再傳輸到電腦上,將信號轉化為屏幕上的指令。在整個試驗過程中,兩名受試者都能用這種方式使用設備進行點擊和縮放動作,準確率超過90%。他們的打字速度也能達到每分鐘20個字符。

研究人員表示,這就是重新訓練人體的大腦,讓它以不同的方式運作,令癱瘓患者能夠控制機器人外骨骼。當然接下來還將面對更多的研究,包括探索如何利用它來進行基本的計算機功能等,目前,第三個試驗參與者已經接受了這項的植入物。

關鍵詞 >> 腦機接口,科技,醫療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腦機接口可使脊髓損傷癱瘓患者重獲觸覺
    一種新型腦機接口不僅可以讓癱瘓患者的手正常移動,還可以恢復觸覺。這項研究的論文於 2020 年 4 月 24 日發表在頂刊 Cell 上。該研究由俄亥俄州私人非營利性應用科學技術開發公司巴特爾紀念研究所(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開發。
  • 成立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 瑞金醫院研究用腦機接口治抑鬱症
    昨天,上海瑞金醫院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成立儀式於瑞金醫院舉行,中心的第一個臨床腦機接口研究項目——「難治性抑鬱症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同時啟動,更多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將由此獲益。晶片實時記錄神經信號腦機接口技術是近幾年發展迅速的高科技,涉及人工智慧、腦科學、類腦等領域,腦機接口研究的進步,能大大提高許多疑難的神經精神疾病,如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強迫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以及酒精依賴等的研究和診療水平。相比歐美國家,我國在腦機接口技術方面的研究剛剛起步。
  • 瑞金醫院研究用腦機接口治抑鬱症:通過倫理審核 將招募患者
    12月11日,上海瑞金醫院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成立儀式於瑞金醫院舉行,同時中心的第一個臨床腦機接口研究項目——「難治性抑鬱症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正式啟動,未來更多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將在此獲益。
  • 世界首個「雙邊植入」腦機接口!癱瘓人士用「意念」操控雙機械臂吃...
    因此,能夠同時控制兩個機械臂執行日常生活基本活動,再通過植入大腦的電極從大腦兩側檢測信號輸出,完成切割糕點並將其送到嘴裡的操作,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進展,這意味著腦機接口可以實現更複雜的任務控制。
  • 未來已來,「鋼鐵俠」馬斯克展示的腦機接口技術將在上海得到實際應用
    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孫伯民主任和上海交大計算機學院呂寶糧教授擔任中心共同主任。■什麼是腦機接口技術?簡而言之,就是將人腦與外部設備連接,既可以獲取人腦的信息,又可以對人腦施加影響。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更好認識人腦、研究神經精神疾病,並且通過腦機接口進行反饋治療。
  • 國內首個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在瑞金醫院成立
    在大腦植入晶片,收集腦部信號,信號異常時,通過遠程調控電極刺激信號,將「異常信號掐死在搖籃階段」……這類腦機接口技術已在部分神經疾病領域獲得前瞻性應用。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正式成立,「難治性抑鬱症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同日啟動。
  • 腦機接口到底有多少花樣「玩」法?
    ▲Facebook腦機接口部分研究數據但無論如何,這一進展對那些因受傷或神經退行性疾病(例如阿爾茨海默病和慢性創傷性腦病)而無法正常溝通的患者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雖然Neuralink的腦機接口在讀取神經元信息的技術和工藝上是最先進的,但神經網絡似乎在可解釋性方面的進展不大。馬斯克表示,他的目標之一是讓四肢癱瘓的患者能夠實現以每分鐘40個單詞的速度打字。
  • 難治抑鬱症迎治療新機,瑞金醫院成立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
    今天上午,瑞金醫院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正式成立,該中心的第一個臨床腦機接口研究項目——「難治性抑鬱症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也正式啟動,更多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將因此獲益。腦機接口技術升級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將獲得治療新機45歲的潘先生是一名裝潢工人,20年前患上抑鬱症。「每天很自卑很失望,什麼都不想幹。」三年前,瑞金醫院孫伯民團隊嘗試用第一代神經調控技術改變其抑鬱症的症狀。小小的晶片植入後,醫生根據神經信號情況不斷給潘先生調整抑鬱症治療方案。
  • 有望治療難治性抑鬱症 上海瑞金醫院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成立
    今天,上海瑞金醫院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成立儀式於瑞金醫院舉行,同時中心的第一個臨床腦機接口研究項目——「難治性抑鬱症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正式啟動,更多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將在此獲益。什麼是腦機接口技術?簡而言之,就是將人腦與外部設備連接,既可以獲取人腦的信息,又可以對人腦施加影響。
  • 馬斯克面向全球宣布一個重磅消息:腦機接口將在一年內植入人腦!
    什麼叫腦機接口? 簡而言之就是:將晶片植入到人的大腦之中! 具體來說,通過一臺神經手術機器人,像微創眼科手術一樣安全無痛地在腦袋上穿孔,向大腦內快速植入晶片,然後通過 USB-C 接口直接讀取大腦信號,並可以用手機遠程控制。
  • 腦機接口,賽博格時代的忒修斯之船?
    在《星際迷航》中,全身癱瘓的派克艦長能夠腦控輪椅而行動自如,也同樣能通過腦控亮燈表達意願。現在看來,這其實就是一類腦機接口設備,上世紀六十年代天馬行空的想像如今已照進現實。在腦機接口研究界,BrainGate可以說是巨頭中的巨頭,它是美國一家大學醫院聯合機構,包括史丹福大學、布朗大學、麻省總院以及美國國防部下屬的老兵醫院,這閃閃發光的豪華配置交出了許多漂亮的答卷。2006年,布朗大學研究團隊完成首個大腦運動皮層腦機接口設備植入手術,能夠用來控制滑鼠。2012年,腦機接口設備已能夠勝任更複雜和廣泛的操作,得以讓癱瘓病人對機械臂進行操控,自己喝水、吃飯、打字與人交流。
  • 馬斯克腦機接口實現與豬連接
    讓大腦與計算機直接交互的情節原本只存在於科幻世界,但現在高校、企業、甚至一些國家的政府、軍方都開始投入時間和精力。最早在2006年,首次使癱瘓的人控制了計算機光標。2008年,匹茲堡大學研究的腦機接口讓猴子可以操縱機械臂取食吃飯。2012年,有癱瘓患者能夠控制機械臂。
  • 2020騰訊WE大會|米格爾·尼科萊利斯:「腦機接口」將引領人們到...
    同時招募了多位下身癱瘓患者,為他們制定嚴格的訓練計劃,讓他們學會通過貼在頭皮上的非入侵式扁平式傳感器,來控制這一機械戰甲。此後,尼可萊裡斯教授團隊一直致力於腦機接口提供的全新治療思路。「事實證明,科學可以帶我們去此前從未想過的地方,我很榮幸能投身這一事業。」 尼可萊裡斯教授說。
  • 科幻已經成為現實,機械外骨骼讓癱瘓患者再次行走
    2013 年的寒冬,平託和 7 位同時加入計劃的癱瘓患者開始了超越常人所見的外骨骼裝置訓練,這 7 名患者的症狀與平託基本一樣,都是因脊椎受損,下肢癱瘓而失去了行走能力。機械外骨骼裝置的本質其實也就是常說的腦機接口技術(Brain Machine Interface,BMI),患者頭部連接有收集大腦電信號的裝置,這些信號會通過無線設備傳輸到他們背上攜帶的電腦中。
  • 靠腦機接口「隔空探物」,大腦植入晶片可實現「心靈感應」
    現如今,腦機接口技術成為人類通向「心靈感應」的又一條路徑。這一次,科學家們找到了另一條有足夠的因果鏈條的解決方案,通過讀取大腦中的特定神經信號,建立起與人類認知和行動相關的聯接,從而實現直接用大腦來「操控外物」。關於腦機接口,最近看到一句非常打動人的比喻:「腦機接口是人類往大腦宇宙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非常有詩意吧。
  • 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研發到何種程度了?
    今天我們繼續跟大家分享一個「新技術」——侵入式腦機接口,這是由前兩篇文章中都出現過的一家公司Neuralink所研發的。Neuralink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一家神經連接公司,它成立於 2016 年的夏天,由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創立,不過直到2017年3月這家公司才為公眾所知。
  • 中國再譜「腦機接口」序曲: 為德國腦癱兒重建手腦高速路
    「健側頸七神經交叉移位術」手術,正是幫助重建腦與手之間的聯繫與通訊,也為今後人工智慧(AI)與「腦機接口」的順暢連接提供了參照。也有一些是因為外傷而導致的癱瘓,更多的是老年人在卒中(俗稱「腦中風「)病發的後遺症。如何幫助這些受疾病折磨的患者重建肢體功能,是國際醫學上面臨的一大難題。從2001年起,徐文東帶領團隊開始了跨界攻堅,進入了一個在國際上全新的研究領域——周圍神經移位和腦功能的關係研究。
  • 腦機接口很酷炫?小心黑客讀取你的記憶、欺騙你的大腦
    腦機接口技術看起來就像科幻小說裡的未來一樣酷炫而讓人激動——但這種技術也面臨很多現實問題。在埃隆·馬斯克進行其腦機接口技術的瘋狂計劃之際,一份新的報告警告稱,這種植入物可能會讓我們容易受到黑客攻擊。專家表示,網絡罪犯可以通過這些腦-機接口(BCIs)來刪除你的技能,讀取你的想法或記憶——這種破壞比任何其他計算機系統都嚴重。這可能意味著使用與智慧型手機類似的安全協議,比如加密殺毒軟體。自2016年以來,馬斯克一直致力於他的初創公司Neuralink,他表示,該公司將有一天允許人類大腦與計算機交互,以避免人類被人工智慧超越。
  • 機械戰甲之父:猴子已替人類做好試驗,腦機接口將成新的康複方式 | 科學加
    所以受限於技術發展,腦機接口直到20世紀末才真正的快速發展起來。目前,腦機接口研究的主要集中在聽力、視覺及運動神經受損的恢復,尤其是對於幫助嚴重的殘疾患者(如脊髓側索硬化、腦幹或脊髓損傷)恢復控制能力。尼科萊利斯說,通過虛擬實境和外骨骼系統,大腦通過一點點纖維活動可以跟外部的肌肉之間重新建立連接,而且大腦的組織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不僅能感覺運動,甚至能夠排尿。
  • 腦機接口開拓者怒懟馬斯克:他說的每個字我都不信
    Nicolelis教授是腦機接口領域的權威專家、研究先驅,早在1998年就開始研究腦機接口,在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和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領域都有深遠的影響。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上,Nicolelis教授通過腦機接口技術設計的『腦控下肢機械外骨骼』的機械戰甲幫助29歲的截癱患者球迷Juliano Pinto,通過大腦想像踢球的動作,成功為巴西世界盃完成了開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