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醫院研究用腦機接口治抑鬱症:通過倫理審核 將招募患者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瑞金醫院研究用腦機接口治抑鬱症:通過倫理審核,將招募患者

12月11日,上海瑞金醫院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宣布成立。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 陳斯斯 圖

當抑鬱症悄無聲息地侵入生活,人類能否戰勝它?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算,全球有至少3.5億人受到抑鬱症困惱,雖然大部分患者可以接受抗抑鬱藥物和認知治療,但仍然有20%的患者會出現「抗藥性」。

針對治性抑鬱症,上海科學家與醫學專家聯手運用腦機接口和神經調控這一世界前沿技術,去嘗試破解這一疾病的最新治療方法。

12月11日,上海瑞金醫院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成立儀式於瑞金醫院舉行,同時中心的第一個臨床腦機接口研究項目——「難治性抑鬱症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正式啟動,未來更多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將在此獲益。

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孫伯民表示,目前,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難治性抑鬱症臨床研究已通過倫理審核,將面向社會招募18歲以上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入組。

神經調控治療:用電極晶片直連腦神經環路

什麼是腦機接口技術?腦機接口技術是近幾年發展迅速的高科技領域,涉及人工智慧、腦科學、類腦等領域。簡而言之,就是將人腦與外部設備連接,既可以獲取人腦的信息,又可以對人腦施加影響。這樣一來,人類就能更好認識人腦,研究神經精神疾病,並通過腦機接口進行反饋治療。

「相比歐美國家,我國在腦機接口技術方面的研究剛剛起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主任蒲慕明表示,腦機接口研究的進步,能大大提高許多疑難的神經精神疾病,如帕金森病、肌張力障礙、強迫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以及酒精依賴等的研究和診療水平。

瑞金醫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寧光透露,瑞金醫院腦機接口與神經調控臨床中心的成立,依託了瑞金醫院豐富的神經精神疾病臨床資源、上海交大在計算機及生物工程領域的傳統優勢。這一中心由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孫伯民和上海交大計算機學院呂寶糧教授任共同主任。

孫伯民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介紹,通過腦機接口技術,電極晶片可以通過微創手術被植入人類大腦中。

像抑鬱症這類精神疾病,主要由於腦內神經環路功能紊亂引起,傳統藥物治療由於藥物分布在全身,很難集中到腦內。現在通過腦機對接開展物理治療,用電極晶片可直連神經環路,再通過電刺激進行神經調控治療。

孫伯明坦言,腦機接口技術在治療抑鬱症方面,以往也有第一代技術的探索,「我們將電極晶片植入人腦裡面,外在通過一臺遙控器去進行神經信號調控,但以往調控只能病人自己反饋給醫生,很主觀。「

而目前要開展的腦機接口第二代技術,電極晶片會有神經信號的記錄功能,還可以傳遞信號並反映在計算機上,譬如病人有什麼問題、哪個階段開始抑鬱了、抑鬱期間的變化是什麼等,都可以直觀了解到,這樣一旦當看到病人神經信號發生轉變時,醫生可以及時啟動相應的電極治療。

嘗試第一代腦機接口的抑鬱症患者

今年45歲的潘先生曾嘗試過第一代腦機接口技術,如今抑鬱症得到了控制。他告訴記者,自己在上學就有抑鬱症傾向,此後工作10年都未發病,但2014年因為工作上不順心從而被診斷為患有抑鬱症,「當時主要的表現就是沒有任何想法,很自卑,對自己很失望,但在家人看來就是很懶,什麼都不願意做。」

在當地醫院進行多年治療未有明顯效果後,2017年,潘先生又來到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嘗試電極植入治療,他的腦內被植入了電極晶片,同時胸口上方部位也植入了一臺腦機接口神經起搏器,可以實現充放電。他定期到醫院開展神經調控治療,目前治療已有3年左右,症狀得到緩解,而他也表示,目前已工作2年半,基本沒有了抑鬱症的狀態。

孫伯民表示,在最新的第二代腦機接口技術中,腦機接口神經起搏器(腦起搏器)可在體內停留更久,從15年延長到25年,還可以利用一套多模態抑鬱症診斷平臺系統,通過腦電記錄設備、眼動記錄設備、生理信號記錄設備等採集到的神經信號,最終得到一套詳細記錄分析結果,讓治療效果更直觀。

相關焦點

  • 成立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 瑞金醫院研究用腦機接口治抑鬱症
    昨天,上海瑞金醫院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成立儀式於瑞金醫院舉行,中心的第一個臨床腦機接口研究項目——「難治性抑鬱症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同時啟動,更多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將由此獲益。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和上海交大相關領域的專家聯合攻關,在神經界面、晶片、電極和神經解碼等腦機接口的關鍵技術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孫伯民主任告訴記者:「帕金森運動障礙是一個環路,抑鬱症情感障礙又有一個環路,這些疾病都是由於出現了環路功能紊亂。目前很多病人靠吃抑鬱症藥物來控制,但是藥物有一定的局限性,藥效很難集聚在腦部。」
  • 瑞金醫院研究腦機接口參與抑鬱症治療
    向腦部植入晶片,通過體外調控電極刺激信號,進而實現治療部分神經疾病。這聽起來很科幻,但如今已成為現實。今天,瑞金醫院成立「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將率先開展 人工晶片植入用於精準治療「難治性抑鬱症」的臨床研究。腦機接口是如何運用到抑鬱症治療中的?
  • 有望治療難治性抑鬱症 上海瑞金醫院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成立
    圖說:瑞金醫院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成立 院方供圖(下同) 難治性抑鬱症,可以通過腦機接口技術來治療了。這種科幻片情節如今已經來到我們身邊。今天,上海瑞金醫院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成立儀式於瑞金醫院舉行,同時中心的第一個臨床腦機接口研究項目——「難治性抑鬱症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正式啟動,更多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將在此獲益。什麼是腦機接口技術?簡而言之,就是將人腦與外部設備連接,既可以獲取人腦的信息,又可以對人腦施加影響。
  • 難治抑鬱症迎治療新機,瑞金醫院成立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
    今天上午,瑞金醫院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正式成立,該中心的第一個臨床腦機接口研究項目——「難治性抑鬱症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也正式啟動,更多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將因此獲益。腦機接口技術升級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將獲得治療新機45歲的潘先生是一名裝潢工人,20年前患上抑鬱症。「每天很自卑很失望,什麼都不想幹。」三年前,瑞金醫院孫伯民團隊嘗試用第一代神經調控技術改變其抑鬱症的症狀。小小的晶片植入後,醫生根據神經信號情況不斷給潘先生調整抑鬱症治療方案。
  • 未來已來,「鋼鐵俠」馬斯克展示的腦機接口技術將在上海得到實際應用
    同時中心的第一個臨床腦機接口研究項目「難治性抑鬱症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正式啟動更多藥物治療無效的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將從中獲益該中心將聚焦難治性抑鬱症、強迫症、帕金森病等臨床神經精神疾病的臨床研究和治療,開發相關腦機接口產品,建設我國自主化腦機接口和腦機融合系統平臺。
  • 國內首個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在瑞金醫院成立
    在大腦植入晶片,收集腦部信號,信號異常時,通過遠程調控電極刺激信號,將「異常信號掐死在搖籃階段」……這類腦機接口技術已在部分神經疾病領域獲得前瞻性應用。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正式成立,「難治性抑鬱症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同日啟動。
  • 速讀長三角:瑞金醫院成立國內首個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瑞金...
    (上觀新聞)瑞金醫院成立國內首個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12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正式成立,第一個臨床腦機接口研究項目——「難治性抑鬱症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同日正式啟動,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將藉助最前沿腦機接口技術獲得治療新機。
  • 腦機接口可使脊髓損傷癱瘓患者重獲觸覺
    一種新型腦機接口不僅可以讓癱瘓患者的手正常移動,還可以恢復觸覺。這項研究的論文於 2020 年 4 月 24 日發表在頂刊 Cell 上。該研究由俄亥俄州私人非營利性應用科學技術開發公司巴特爾紀念研究所(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開發。
  • 馬斯克發布腦機接口:已無損植入豬腦,將在截癱患者開展試驗
    圖源:YouTube 視頻截圖腦機接口:從科幻照進現實馬斯克帶來的 Neuralink,本質上是一個腦機接口設備。所謂腦機接口,指的是一種將神經元信息轉換為能夠控制外部軟體或硬體(例如計算機或機械臂)的命令的設備。
  • 人工智慧之腦機接口問題及規制
    所謂的腦機接口,通俗來說就是在人腦(或動物)與外部設備之間建立直接的聯繫,由此形成信號的接收與發送,並實現相應的功能。按照腦機接入的方式可以分為兩類:侵入式腦機接口(馬斯克這次演示的就屬於此類)與非侵入式腦機接口。前者的優點在於獲得的腦電信號更好,便於分析與處理,而後者收集到的信號質量較差、容易受到噪聲幹擾。因此,侵入式腦機接口是目前國際學術研究的前沿。
  • 腦機接口、夢境控制……這家實驗室正在讓科幻電影成為現實
    實驗室包括了腦機接口、睡眠夢境、認知評估、數字醫療、嗅覺香氛舒緩情緒等多項內容,將以國際化和產業化為核心特色,進一步支持腦科學研究。TCCI創始人陳天橋在落成儀式上致辭中表示,腦科學前沿實驗室是TCCI進行腦科學研究的重要載體,也是TCCI捐助5億人民幣支持中國腦科學研究的重要一步。
  • 腦機接口,賽博格時代的忒修斯之船?
    Vidal)發表了有關「直接腦機交流」的開創性理論和技術建議,創造了腦機接口(BCI)一詞,並給出了沿用至今的標準定義。1998年則是腦機接口研究的另一大裡程碑,研究人員菲利普·甘迺迪(Philip Kennedy)首次將腦機接口裝備植入人體內,使用無線雙電極獲得了高質量數據。接下來的第三階段就是從實驗室到市場的邁進。
  • 基因編輯與腦機接口,科技和人類的邊界在哪?
    馬斯克在發布會上的演示僅僅是演示,這個技術未來在醫療上的應用並不只是讓小豬跑起來,而是通過腦機接口幫助類似霍金這樣,失去運動能力和與外界交流能力的漸凍症患者、或脊髓損傷等疾病患者,通過記錄他們的大腦活動,解析他們的想法,幫助他們完成正常生活的基本行為。但腦機接口要實際應用在臨床醫療上還需要一段時間,有很多問題也需要進一步解決。
  • 靠腦機接口「隔空探物」,大腦植入晶片可實現「心靈感應」
    也有科學團隊將信號傳感器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成功送到了人類的腦內,目前對身體暫無影響。人類對腦機接口的探索終於邁出了一小步,大腦人造衛星開始上天。那麼,人類能否通過大腦植入的這些裝置實現「隔空探物」的意念操控,也就是所謂「心靈感應」嗎?
  • 腦機接口的微創神經介入,助力癱瘓患者操作計算機
    文/陳根隨著腦機接口技術的重大突破和出圈,不論是馬斯克的Neuralink還是其他全球範圍內的腦機接口公司,腦機接口的潛力和應用已越來越被人們知悉。
  • 馬斯克腦機晶片引發倫理擔憂 在動物身上進行實驗被批
    馬斯克(Elon Musk)旗下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 是眾多研發大腦晶片的公司之一,儘管其晶片植入可能即將開始,但專家警告說,植入可能會帶來倫理問題。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旨在增強認知能力的腦機接口 (BCI)技術可能會質疑人們所取得成就的真實性,因為它們可能被視為 「智能藥物」的功勞。例如,Neuralink 的 Link 晶片目前專注於幫助那些有健康問題的人,但這位億萬富翁設想這種植入物 「為人腦添加了一層超級智能」。研究人員提出的另一個擔憂是在動物身上進行測試。
  • 視野|當「腦機接口」裝上軍事按鈕
    ◆ 當前,腦機接口軍事應用的具體研發進展如何?相關應用又將給軍事領域帶來哪些改變?新華社發 已涵蓋核心軍事功能 早在1970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就開始組建腦機接口研究團隊。
  • 腦機接口開拓者怒懟馬斯克:他說的每個字我都不信
    #這項全球矚目的發布會在腦機接口領域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一些樂觀主義者認為將晶片植入人類大腦並應用在疾病診斷與治療將不會很遠。Nicolelis教授是腦機接口領域的權威專家、研究先驅,早在1998年就開始研究腦機接口,在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和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領域都有深遠的影響。
  • 中國再譜「腦機接口」序曲: 為德國腦癱兒重建手腦高速路
    徐文東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男孩的康復情況非常好,母子兩人每隔兩個月就要來醫院複查一次,以便跟蹤患者的恢復情況。到目前為止,華山醫院已經開展了400多例該項手術,從10歲的腦癱患兒,到年近70的中風患者。「我們現在通過手術,已經能讓病人的能力在原有基礎上平均提升27%左右,基本能夠實現生活自理。」徐文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