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虹口區啟動建設北部公共衛生中心,滿足居民康復、護理、精神衛生等需求
滿足區域市民康復、護理、精神衛生等公共衛生方面需求,虹口區日前啟動在原江灣醫院地塊建設北部公共衛生中心。北部公共衛生中心將全面提升區域專科醫療服務及公共衛生服務水平,為區域居民築牢公共安全「防護牆」。
目前,虹口區已組建「虹口-市一醫聯體」和「虹口-嶽陽(中醫)醫聯體」,構建以屬地三甲醫院為引領,兩個區域性醫療中心為主體的「3+2+1」醫聯體模式。區域醫療中心落實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診對接,完善雙向轉診流程,實現CT、MRI等大型檢查的遠程預約和優先檢查的功能。(上觀新聞)
瑞金醫院成立國內首個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
12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正式成立,第一個臨床腦機接口研究項目——「難治性抑鬱症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同日正式啟動,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將藉助最前沿腦機接口技術獲得治療新機。(文匯網)
十項舉措築牢疫情防控大防線,上海部署2021年冬春愛國衛生與環境整治工作
用千千萬萬個衛生健康「小環境」,築牢常態化疫情防控「大防線」,近日,上海市新冠肺炎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環境整治組與市愛衛辦召開2021年冬春季愛國衛生和環境整治視頻部署會。
以迎元旦、迎春節為契機,上海將形成突擊周、檢查周的工作安排,通過潔淨城鄉環境、倡導衛生習慣、增強防護意識、清潔社區衛生、整治重點場所、守護健康工地、維護環衛設施、消滅越冬蚊蟲、號召人人動手、加強督導檢查等十項舉措,全面落實2021年冬春季愛國衛生和環境整治工作,深入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健康界)
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落戶中山醫院
「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日前落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院士擔綱中心主任。據悉,成立後的中心將全面覆蓋心臟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神經介入、腫瘤介入和綜合介入五大介入學科分支,形成各自的研究團隊,以泛血管理論為指導,構建介入創新技術平臺。副市長宗明出席揭牌儀式。(上觀新聞)
市六醫院「敘事匯」倫理實踐基地:打造有「溫度」的醫生 書寫有「情感」的病歷
12月9日,「後疫情時代衛生健康政策和倫理選擇」學術研討會暨上海市醫學倫理學會2020年年會召開,市六醫院「敘事匯」倫理實踐基地入選上海市醫學倫理協會第三批「醫學倫理實踐基地」。
未來,市六醫院繼續致力於將敘事醫學應用到臨床診療服務中,依託六院「敘事匯」倫理實踐基地的成立,促進敘事醫學理論和臨床實踐緊密結合,發揮敘事醫學的治癒力,為構建和諧醫患命運共同體、為全面踐行健康中國戰略作出努力和貢獻。(新民網)
江蘇
18個醫療質量控制中心落戶南京鼓樓醫院
12月8日下午,南京市衛健委醫政處召開南京市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組建工作會議。9月底開始,南京市衛健委啟動了全市37個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的遴選工作,鼓樓醫院共23個專業參與競爭。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18個專業脫穎而出,成為南京市質控中心。
(南京鼓樓醫院新聞)
南京「平安醫院」創建獲全國表揚
近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10部委公布了《關於通報表揚2018-2019年度全國平安醫院工作表現突出地區、集體和個人的通知》,南京市喜獲2018-2019年度全國平安醫院工作表現突出地區,全市「平安醫院」創建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截至目前南京市已經完成市屬委管的14家三級醫院(3家社會辦醫院)創建成省級平安醫院,2家三級醫院(鼓樓醫院和市第一醫院)創建成省級平安示範醫院,21家二級公立醫院創建成市級平安醫院,市屬委管的三級醫院全部完成創建為市級平安醫院,二級公立醫院已經完成90%為市級平安醫院。(南京日報)
江蘇省腫瘤醫院成立III期肺癌規範化診療中心
得了肺癌,特別是中晚期肺癌,很多患者往往奔波於胸外、內科等各種科室,往往各個專家拿出的治療方案還不一樣,讓患者十分困惑。為更好服務於腫瘤患者,整合各腫瘤學科專業技術的團隊優勢,12月9日下午,江蘇省腫瘤醫院舉行III期肺癌規範化診療中心啟動會,由省腫瘤醫院日間化療病房沈波主任牽頭的「III期肺癌多學科規範化診療中心」正式成立。今後肺癌患者到該院就診,不必再內、外、放、介入等科室跑個遍,而在中心內「一站式」搞定。(中國江蘇網)
蘇州市立醫院北區成為全人群睡眠障礙市級區域防治指導中心建設單位
根據《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蘇州市健康市民「531」行動倍增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和《關於實施蘇州市健康市民「531」行動倍增計劃全人群睡眠障礙防治體系相關方案的通知》,蘇州市衛健委委託蘇州市醫學會進行了健康市民「531」行動倍增計劃全人群睡眠障礙區域防治指導中心和社區防治站的公開遴選。
經過單位申報、申報演示和專家評審,最終確定健康市民「531」行動倍增計劃全人群睡眠障礙市級區域防治指導中心建設單位4家,縣(區)及區域防治指導中心建設單位6家、社區防治站試點21家。其中,蘇州市立醫院北區成為市級區域防治指導中心建設單位。(中國江蘇網)
「5G技術下前列腺癌診療一體化」項目惠及基層患者
日前,無錫市二院「5G技術下前列腺癌診療一體化」項目入選第二屆中國智慧健康醫療優選創新榜單。市二院泌尿外科在全省率先將5G技術應用於臨床。
藉助5G技術,市二院泌尿外科與省內外一大批基層醫院建立了長期醫療幫扶機制,通過5G對基層醫院進行線上指導,常規進行遠程指導下前列腺穿刺活檢術,實現「讓信息多跑路,病人少跑路」,提高了前列腺癌的早期診斷精確性。對於確診後需要手術的前列腺癌患者,可以在該院的前列腺癌診療一體化中心接受3D+三孔法腹腔鏡手術,晚期患者也能在中心接受包括內分泌治療在內的規範化藥物治療。(無錫觀察網)
浙江
浙江試行藥品「質量碼」制度推進藥品生產信用監管
為推進藥品生產信用監管體系建設,近日,浙江藥監局舉行藥品生產信用監管試點會。會議介紹了藥品「質量碼」制度,通過「一圖一碼」智控平臺,構建起「以碼管藥」的新型監管模式。並在會後實地了解藥品質量碼在企業的應用情況以及在藥品風險管控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浙江藥監局)
工傷醫療費用報銷有了「溫州樣板」
近日,據溫州市人力社保局消息,今年6月,經國家人社部批准,溫州市被列入首個國家「探索建立工傷醫療管理新模式」試點城市。自試點啟動以來,溫州全市共辦理工傷醫療手續8320人,實現直接刷社保卡結算醫療費用28158萬元,讓工傷職工少跑3萬多人次。(溫州新聞客戶端)
浙裡幫」醫療援疆項目「啟明工程」正式啟航
12月9日,南疆眼庫建設推進會暨「浙裡幫」醫療援疆項目「啟明工程」啟動儀式在地區第一人民醫院舉行。該項目落地為南疆地區角膜捐獻者與移植者之間建立了順利溝通的橋梁與通道,同時,也在深化推進「組團式」援疆、持續加強「以院包科」工作上邁出了堅實一步。
浙江省人民醫院一行推進援疆工作、深化「以院包科」合作、開展角膜移植手術、推進南疆眼庫建設。活動當天,還向浙江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洪朝陽頒發「南疆眼庫專家顧問」榮譽證書,為「浙裡幫」公益基金、「啟明工程」和「洪朝陽專家團隊名醫工作室」揭牌,並籤訂了《浙江省人民醫院—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以院包科」合作協議》。(健康浙江)
浙江首批塵肺病康復站率先在臨海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共體桃渚分院試點運行
為遏制塵肺病高發勢頭、保障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日前,浙江省首批塵肺病康復站率先在臨海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共體桃渚分院試點運行。
該站旨在對塵肺病患者開展救治救助行動,滿足塵肺病患者就近康復醫治和訓練,有助於塵肺病患者身體健康。
自臨海市開展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以來,按照「市級能診斷,縣區能體檢,鎮街有康復站,村居有康復點」的建設目標要求,充分發揮縣域醫共體康復科共建學科的技術優勢,在實行一體化管理的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共體桃渚分院設立了塵肺病康復站。(健康浙江)
東陽:「醫共體+哨點」 的防疫模式
「在全市所有鄉鎮設立18個發熱哨點診室,當『哨點』摸排發現可疑發熱病人時,會第一時間向牽頭醫院匯報,由牽頭醫院的專家組成員對其進行評估診斷,確定是否需要隔離治療。如需隔離治療,由牽頭醫院派專用救護車將病人轉移到定點隔離病房,減少了以往疫情防控中的多層中間環節,切實實現『四早』。」
據了解,自今年8月份開始,東陽在全市城鄉布置了18個「發熱哨點」,使疫情防控關口前移,監控、上報、救治實現一體化。(健康浙江)
湖州首家公立醫院專業月子中心成立
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由長興縣婦幼保健院精心打造的湖州市首家公立醫院專業月子中心——福優產後保健中心(月子中心)於近日正式成立。其依託長興縣婦幼保健院強大的婦產、兒科、乳腺、護理、產後康復、營養等專科優勢,將保健與臨床深度融合,抓住環境打造、飲食調理、團隊服務、產後調理等四大環節,為產後女性提供安全、健康、專業與時尚的醫療級「坐月子」,全維度細心呵護每個家庭。(健康浙江)
安徽
安徽省醫保局「三查三對」促進醫共體規範運行
為規範醫共體運行管理,進一步健全醫保基金長效監管機制,2020年,省醫保局將「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牽頭單位基金專用帳戶」納入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治理行動,啟動「三查三對」核查機制,對16市醫共體帳戶開展抽查核查,實行「點對點」督導,促進醫共體醫療機構規範服務行為,有效維護醫保基金安全。具體核查三方面:一是查運行管理,核對醫保政策是否執行到位;二是查制度建設,核對工作機制是否規範落實;三是查基金撥付,核對專用帳戶是否共管到位。(安徽醫保局)
「家門口」實現養老,十三五期間合肥智慧養老觸手可及
「十三五」以來,為助推養老服務全面發展,合肥市建立了「1+3+X」養老服務政策體系,切實保障了合肥市養老事業發展。據統計,目前全市已建成縣(區)級居家養老服務指導中心12家、鄉鎮(街道)養老服務指導中心135家、社區(村)養老服務站673家;此外還建成16家社區託養中心,11家社區助浴機構;大力實施社區老年助餐工程,建成養老助餐機構255家,城市社區服務覆蓋率超81%。(合肥日報)
99%的安徽人有了基本醫保
十三五」期間,安徽省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9%。全省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保覆蓋範圍,貧困人口就醫負擔全面減輕。
整合原城鎮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種制度,統一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待遇,解決長期以來的「同病不同保」問題,保障城鄉居民公平享有基本醫保待遇。醫療救助制度更加完善,全省共資助困難群眾2403.17萬人,資助參保金額48.61億元;直接救助1312.4萬人次,救助金額80.43億元。
在全國率先實施城鄉居民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保障機制。全面完成生育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併實施,探索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國家試點,12市和省本級建立職工大病保險制度。(安徽日報)
1813萬人激活醫保電子憑證 安徽醫保結算邁入「碼時代」
「十三五」期間,安徽省醫保公共服務質量持續提升,全面推廣醫保電子憑證,目前已激活人數1813萬人,激活率27.4%,位居全國第3位,2.2萬家定點醫療機構開通掃碼結算功能,全省醫保結算逐步由「卡時代」邁入「碼時代」。
日前,安徽省醫保局局長金維加表示,安徽省推進實施醫保經辦服務「好差評」制度,推行一網通辦,實現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一窗口辦理、一單制結算」。
同時,安徽省順利實現長三角跨省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打通與滬蘇浙異地門診結算信息系統雙向通道。(新華網)
黃山市:創新徵繳機制,打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費精細化徵收模式
黃山市醫保局創新工作思路、優化工作措施,主動順應「網際網路+醫保」新趨勢,充分利用信息系統開展標準化建設,在全市範圍內推出城鄉居民醫保參保繳費「代扣代繳」模式,實現城鄉居民醫保繳費銀行代扣,極大的提高了參保繳費準確率和經辦效率,成功破解現金收繳籌資難題,有效杜絕醫保費收繳當中的基金管理安全隱患,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高效、便捷、安全的參保繳費長效機制。(安徽醫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