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
在2020年的最後兩個月,「反壟斷」成為中國經濟生活中的熱詞,不斷出現在高層會議和政策文件中。
繼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後,12月18日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繼續強調這一重要工作,要求完善平臺企業壟斷認定、數據收集使用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規範。
《反壟斷法》自2008年8月1日施行起,歷經12個春秋,伴隨並見證著中國社會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中國市場經濟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也被稱為市場經濟的憲法。
《反壟斷法》實行的12年多時間,也正是中國網際網路經濟和平臺經濟蓬勃發展的一段時間。歷經十年的黃金髮展期,線上經濟呈現出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市場資源加速向頭部平臺集中的趨勢。但「大樹底下不長草」,巨頭企業的觸角伸到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收割了流量紅利,進行資本野蠻擴張,並習慣於用資金優勢打壓新冒頭的企業。市場監管總局近期也針對社區團購發了「九不得」的新規,批評了網際網路平臺社區團購存在低價傾銷和擠壓就業的問題。
在「十三五」規劃順利收官,「十四五」時期將繼往開來、乘勢而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時,如何破解市場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增強市場經濟活力必將成為明年和下一個階段中國經濟工作的重點。
今年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下稱《反壟斷指南》),將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反壟斷合規的指導性文件。
目前,《反壟斷指南》已經完成公開徵求社會公眾意見,正在根據徵求意見情況進行修訂,而《反壟斷指南》在2021年推出成為大概率事件,也成為市場期待的重點。
繼汽車、原料藥等領域後,網際網路行業將成為反壟斷新的執法重點領域。而網際網路平臺企業也應儘快糾正以往的心態和行為,相較於不斷利用資本、技術優勢加強壟斷地位加以擴張、攫取利潤,網際網路巨頭企業更應擔負起追求科技創新和改變人類命運的責任,這將更有利於企業和國家經濟的長遠發展。
《反壟斷法》的修訂工作也在積極推進,2021年是否會最終推出也將成為人們的一大關注點。據悉,《反壟斷法》修改後覆蓋面將更加寬,將更有效地回答經濟生活中前沿性的課題,而對於違反《反壟斷法》的處罰金額、處罰力度都或將加大。
今後,反壟斷執法會越來越常態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機制,都會越來越完善,這對市場中的企業通過競爭和創新釋放活力,將是非常積極的信號。
行業洗牌與反彈
眾多行業被疫情推至低谷,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創傷,「歷劫」後經過不懈努力,康復情況呈現快慢不一的情形,2021年將會迎來新變化。市場依然不會溫柔,森林法則也並沒有改變,優勝劣汰還在繼續。
作為恢復元氣最快的產業之一,汽車產業在2020年2月的產銷量一度縮水八成的情況下又意外地在年底逐漸逼平上年,有望於2021年回到正增長的軌道。不過,在這反彈過程中各企業冷暖不一,馬太效應日益明顯。國務院辦公廳已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無疑給了新能源車企更多的期盼。跨國車企與自主車企皆加速搶佔智能電動車賽道。傳統車企巨頭面對拿下全球車企市值第一的特斯拉以及來勢洶洶的自主造車新勢力,焦慮感將會陡增並真正啟動反撲模式。與此同時,率先復甦的中國車市將被更多跨國車企倚重並且增加籌碼,與死守40%市佔率紅線的自主陣營進行更激烈的火拼,部分處於弱勢的自主以及合資車企將繼續被淘汰出局。
洗牌與反彈,也一樣會在房地產行業上演。房住不炒和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的基本原則不會改變,遏制房價無序上漲的決心不會改變,而中國城鎮化率持續提升的大趨勢亦不會發生改變。這便給房地產行業確立了「穩健發展」、「穩中向好」的基本思路。但2021年「三道紅線」融資新規全面鋪開,將深刻改變企業過往槓桿擴張的基本邏輯,在此框架下,唯有高度自律、合理槓桿、科學治理的企業,方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走得更遠走得更好,而高槓桿企業將被迫降低發展速度,採取更為穩健的發展戰略,因此,行業的分化將進一步加劇,強者恆強的趨勢基本確立。
展望2021年,在疫苗行業,國際合作及mRNA新疫苗研發技術會越來越受到企業重視,企業在此領域的平臺布局可能會加速。此外,一些傳統行業將加快轉型升級,無接觸服務會更受大消費行業的青睞。各大餐廳、酒店、旅遊景區、零售實體店等場所將會出現更多結合人工智慧的無接觸式服務,機器人服務、自助式服務等或成為熱點。線下實體產業會加速向線上轉型,融合網際網路拓寬新渠道。
種業
在2020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被列為2021年經濟工作的八項重點任務之一。據觀察,這也是近十年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第一次特地強調種業。會議提到,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而此前提到「卡脖子」大多與晶片等核心技術領域相關,可見在疫情以及當前國內外局勢之下,農業作為國家的基礎性產業,發展種業具備基礎性和必要性。在迎來明顯政策利好後,種業股於12月21日迎來集體拉升。
我國目前種業大而不強特色突出,種企盈利承壓,競爭激烈且同質化現象嚴重。有分析人士表示,雖然國內目前的農業育種技術可以滿足小麥、玉米、稻穀等主糧生產的需求,但在棉花、蔬菜等經濟作物的種子核心研發技術上,仍與國際同業公司有一定差距,因此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十分關鍵。
展望2021年,隨著種子與耕地問題被列為重點任務,行業將從政策、資金、人才等各個層面獲得更多關注和支持。相關政策將抓緊出臺和加強落實,種業研發投入有望進一步加大,並將加強品種權的保護意識,高校及研究機構將更加重視行業人才的培養,形成良好的創新環境。
當前,以基因組學為代表的生物育種技術迅速推進,如果未來轉基因政策一旦放開,國內品種有望在抗性、品質及產量等方面得到提升,種子價值提升的同時,種企盈利能力也將顯著提升,使得行業集中度提高,競爭格局重塑。此外,隨著我國土地流轉加速推進,規模化經營主體需要更加專業化、綜合性、標準化的服務。
面對行業下遊的新趨勢,種企也將加快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規模化種植戶提供農資供應、種植技術服務、市場信息服務、金融等全方位解決方案,在實現種子銷售的同時,獲得其他增值服務收入,從而推動企業盈利能力的全面升級。與此同時,行業也面臨對外開放水平逐步提高,種企「走出去」步伐加快的局面。在取消或放寬種業等農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的背景下,未來我國本土種子企業將進一步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電競大年
2020年中國電子競技曾面臨「至暗」,也迎來高光時刻,從500多場線下賽事取消,到英雄聯盟S10全球總決賽在浦東足球場首秀,再到電競正式入亞,電競黃金五年進入中局。
今年年初疫情衝擊,線下文娛產業遭受重創,電競行業首當其衝。近30家有影響力的電競企業一、二季度取消或延期的賽事達500多場,直接經濟損失近10億元,賽事執行公司、電競俱樂部、電競場館、電競培訓、教育機構等細分領域都處於停擺狀態。
疫情既是一次大考,也蘊含著機遇,暫停鍵下電競企業探索出了更多可能性。受疫情影響,2020英雄聯盟職業聯賽(LPL)首次採用線上直播的形式進行開賽,隨後眾多電競賽事紛紛轉移至線上,成為「宅經濟」的有力擔當,展現出極為強勁的發展潛力。
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和中國遊戲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0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中國電子競技遊戲市場收入從2019年的947.27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365.57億元,同比增長44.16%。
作為今年全年規模最大、受眾最廣泛的國際電競體育賽事,英雄聯盟S10全球總決賽落地上海,正是電競為全球經濟復甦帶來新活力的一個縮影。114家品牌商入局,S10開啟電競營銷年度熱戰,從愈發豐富的賽事體系,到充滿想像力的商業場景,電競產業的商業化探索正逐步跟上其受眾增長的步伐。越來越多的資本看中了電競賽事這片市場,進而改變了電競的生態。
作為電競產業鏈尤為關鍵的一環,遊戲直播在2020年也迎來大變局。在騰訊的推動下,虎牙、鬥魚合併交易終於落槌。從「千播大戰」到倒閉狂潮,再到虎牙、鬥魚相繼上市,觸手退場、戰旗轉型,剛剛確立的「兩超多強」競爭格局再一次被打破,以快手、B站為代表的新玩家已經加速抵達戰場,至此中國遊戲直播行業正式進入「後頭部競爭時代」。
伴隨產業鏈每一環節的不斷演變進化,電競產業的獨立性和體育化屬性逐漸被市場認可。前不久,電競正式列入2022年杭州亞運會競賽項目,中國電競人翹首以盼的電競入亞終於得以實現。這一裡程碑事件不僅會帶動電競產業投資熱潮,也會推動我國電子競技標準進入國際標準,從而提升我國在國際電子體育組織的話語權。
中國電競黃金五年已過三載,展望2021年S11仍將在中國舉辦,多城市角逐電競之都,眾多電競文化場館也將在2021年竣工,電競商業化進程將再提速,電競黃金五年邁入衝刺階段。
中國腦計劃
從2016年以來,神經科學研究人員就開始期待中國腦計劃的落地。中國腦計劃倡導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蒲慕明前不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腦計劃很快就將啟動。」蒲慕明稱,如果2020年內不啟動,那麼大概率會在2021年啟動。
根據腦計劃「一體兩翼」的布局,在未來15年內,我國的腦認知基礎研究、類腦研究和腦重大疾病研究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在部分領域起到引領作用。
2020年9月,上海「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啟動前期工作座談會,明確計劃的推進路徑,並宣布中國工作組的成立。這被視作是為中國腦計劃的推出做準備。
這項計劃是一個全球性的腦科學合作項目,將使用最接近人類的非人靈長類等動物模型,在單細胞解析度上繪製具有神經元類型特異性的全腦聯結圖譜。
「腦圖譜」大科學計劃與中國腦計劃提出的「一體兩翼」的總體布局一致。「主體」是面向世界科學前沿,為解析高級認知功能的神經環路原理提供必要的支撐;「兩翼」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為重大腦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精確的神經環路靶點;以及面向經濟主戰場,為類腦計算和腦機智能技術提供創新架構和模擬的基礎。
作為腦計劃中「腦機智能技術」的一部分,2021年,中國腦機接口領域將迎來加速發展。2020年10月剛剛在華山醫院成立的陳天橋雒芊芊研究院(TCCI)首個腦科學前沿實驗室,就將關注中國版的Neuralink技術。中國豐富的臨床資源將為技術的發展提供巨大的優勢。
在TCCI的資助下,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陶虎研究員團隊和華山醫院神經外科團隊合作進行,該團隊的腦機接口項目正在尋求倫理審批,有望於2021年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腦科學前沿實驗室將成為創新臨床研究以及成果孵化轉化的重要基地。」華山醫院院長、TCCI轉化中心主任毛穎教授表示,「華山醫院將率先開出認知評估中心,評估中心和神經外科、睡眠中心的臨床和科研團隊會第一批入駐實驗室,共同探索用腦機接口、在線軟體等新技術開展認知評估診療、睡眠障礙診療等。」
腦計劃的推出還有助於加速阿爾茨海默病和抑鬱症藥物和療法的研發。2020年12月,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正式成立,主要針對「難治性抑鬱症」的臨床研究。
瑞金醫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寧光表示,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是瑞金醫院對腦科學項目的整體布局之一。新成立的國內第一個腦機接口與神經調控中心,將聚焦難治性抑鬱症、強迫症、帕金森病等神經精神疾病的臨床研究和治療,開發相關腦機接口產品,並將聯合更多科技界、產業界的力量,建設我國自主化腦機接口和腦機融合系統平臺。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腦科學研究院鍾春玖教授團隊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叫作硫胺素焦磷酸激酶(TPK)的物質表達減少, 是阿爾茨海默病特異性的表現。鍾春玖教授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相關的藥物研發已經在中國進入了二期臨床研究,計劃於2021年5月揭盲。
文章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