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圈現37.8度高溫:後果不僅是「北極綠了」這麼簡單

2021-02-24 科研圈

永久凍土融化、海冰消失、野火肆虐:北極變暖的惡果終將影響全世界。

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Exeter Flickr (CC BY 2.0)

來源:WIRED

作者:Matt Simon

翻譯:賈楠

編輯:魏瀟

上周六,俄羅斯維爾霍揚斯克(Verkhoyansk)地區入夏,氣溫達到了 37.8℃,創下了新紀錄。這並不是件好事,因為維爾霍揚斯克位於西伯利亞的北極圈內,距離最近的北冰洋海岸線僅有幾百公裡。37.8 ℃ 的氣溫遠超當地正常水平——該地區 6 月最高溫度的平均值為 20℃。然而,維爾霍揚斯克的人們很可能會再次見證記錄的誕生:保守估計下,北極變暖速度約為地球其他地方的兩倍(還可能更高),這將導致極地動植物的生態混亂。

維爾霍揚斯克。圖片來源:Google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專門研究北方泥炭野火的山火科學家 Sophie Wilkinson 指出:「過去幾周的西伯利亞熱浪及其氣溫最高值的增長幅度,是前所未有的。」

北極地區的極端變暖通常被稱為北極放大效應極地放大效應,這可能是三個因素造成的。第一,隨著全球變暖,該地區的反射率(反射到太空的光量)正在發生變化。

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全球變化生態學家  Isla Myers-Smith 表示:「過去 30 年來,我們觀察到北極地區的夏季海冰正在急劇減少。」

由於海冰是白色的,它會反射太陽的能量。眾所周知,大家通常會在夏季用這種方法仍保持涼爽。Myers-Smith 表示,如果要在炎熱的天氣裡遠足,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穿白色T恤,這在北極也是同樣的:「如果海冰在北極融化,那將把白色的反射表面從海洋上清除掉,取而代之的是顏色更深的水面,它必然會吸收更多來自太陽的熱量。」

這會讓北極的水域變暖,並有可能使周圍的陸地溫度升高。海冰也會在比以前更晚的時候重新凝結,因為溫度下降所需的時間變得更長了——其中部分原因是冰雪中積聚的熱量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耗散掉。「即使北冰洋會在冬季重新結冰,」 Myers Smith 說,「它也將會是一個較薄的冰層,有可能在下一年的夏天融化,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凝成一個在夏天也不會融化的冰層。」

這也與第二個原因——洋流的改變相吻合。洋流通常會將太平洋溫暖的海水帶入北極,再從北極帶出較冷的海水進入大西洋。但是,這些洋流可能正在被改變。因為北極地區的冰山融化會向北冰洋注入大量淡水,而淡水的密度低於海水。因此,淡水會漂浮在海水的上方。與此同時,融化的海冰令這些表層水體暴露在風中的機會更多,從而加快了北極地區淡水冷旋渦環流系統——博福特環流(Beaufort Cyre)的速度,而博福特環流會捕獲更多本應流入大西洋的淡水。這種加速作用將使北冰洋表面較冷的淡水與下方溫暖的海水混合,進一步提高地表溫度並融化冰層。

北冰洋。圖片來源:wickedweatherwatch.org.uk

第三個原因則是因為洋流會影響天氣。更具體地說,洋流會驅動強大的極鋒急流(polar jet stream),令北半球區域內的冷熱空氣團移動。這是北極與熱帶之間溫度差異的結果。但是隨著北極變暖,極鋒急流現在在南北半球劇烈地起伏:夏季時會向北極地區注入暖空氣,而冬季則向美國注入冷空氣,2019 年 1 月發生的「極地渦旋」就是如此。

Myers-Smith 表示:「西伯利亞現在正受到從南方上移的高壓系統和暖氣團影響,而且它們處在失速狀態,待在西伯利亞不走了。這幾年來,我們已經遇到過許多次這種天氣模式了。」這種夏季持續停留在北極上空的暖氣團,會進一步加劇北極海冰以及永久凍土的融化。

這些暖氣團也可能在冬季抵達,對北極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後果。如果地表積雪開始融化,然後再次凍結,將形成難以打破的冰層。Myers Smith 說,「在北極多處,馴鹿滅絕的程度極其劇烈,因為它們無法突破這些厚厚的冰層吃到下面的植物。」

而且,氣候給生態造成的連鎖效應不止於此。海冰融化讓局部氣候變得更涼爽,形成了空氣和海洋之間的溫度差,從而產生了霧。霧會讓氣溫更低,使植物生長變慢。霧還改變了光照條件——有霧的天氣會使直射下來的陽光更發散。如果霧太濃,植物將得不到足夠的光照。「不過,如果只有輕霧存在,這可能會對植物有一點幫助,因為更多的散射光有利於植物的光合作用。」 Myers Smith 表示。

這樣來看,北極海冰的流失也將對陸地區域產生影響:Myers Smith 和同事發現,北極正逐漸變「綠」

擁有一個翠綠的北極聽上去似乎很棒,但實際上對地球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北極可能會出現入侵物種,但更重要的是原生物種的群落會隨之改變。例如,較高的灌木叢變得越來越豐富,在冬季,它們將固定更多的雪,這會導致風不會吹過低處的苔原凍土地帶。這種「絕緣層」可能意味著土壤不會在冬季降溫,這會加劇永久凍土的融化,從而釋放出溫室氣體,使地球進一步變暖。

永久凍土的融化,會改變北極環境中流動水體的鹽度和整體化學性質。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的永久凍土研究專家 David Olefeldt 說:「這些北極土壤中含有大量汞,這些汞已經被凍在土地中很長時間了。我們不知道將有多少汞被流動水體帶向下遊。它們最終會富集到食物網和魚類中,影響當地居民(的健康)和土地利用。」

Olefeldt 和他的同事發現永久凍土融化的速度如此之快,會讓北極圈內的陸地塌陷並蝕刻出巨大的空洞,這種現象被稱為熱喀斯特(thermokarst)。Olefeldt 說:「永久凍土不再是堅實的土地,變成了溼軟的沼澤,這會影響牧民和動物的活動。在北極圈內的大部分地區,人們通過養殖放牧馴鹿維生,如果地面失去堅固性,他們的生計就會受到影響。」

熱喀斯特地貌。圖片來源:Wikipedia

有積極的看法認為,北極地區植物的生長速度增加,意味著植被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了更多的二氧化碳。但總的來說,科學家認為,這不會抵消永久凍土融化時釋放的溫室氣體。Myers Smith 表示,「當有更多的灌木、更好的生長環境和更少的裸土時,植被的確會固定更多的碳。但是我們也經歷了多年凍土的融化,其他因素也會令土壤釋放更多的碳。而這些溫室氣體可能不會被植物生長的增加所抵消。」

Myers Smith 和她的同事正在研究的另一個問題是,植被的變化對野生動物的影響。例如,駝鹿以木本灌木為食,而海狸則利用它作為建築材料。Myers Smith 說,「近年來,在苔原凍土地區,人們經常看到這兩種動物。現在它們似乎正在向北遷移。這也影響到了居住在苔原生態系統中的其他野生動植物物種。因此,北極地區變暖潛在的影響正在變得越來越明顯。」 例如,海狸可能與當地物種爭奪食物,並通過修建水壩來改變這些生境中的水流。

除了必須適應新來的物種外,北極的本地動物還沒有能力應對如此殘酷的高溫。Myers Smith說:「現在西伯利亞的溫度達到了37.8 ℃,這會使大多數北極動物難以忍受。」

北極熊。圖片來源:coastalliving.com

奇怪的是,北極地區的植物可能比動物更適應高溫。西伯利亞地區的氣候與阿拉斯加內陸地區相似,擁有很明顯的季節和溫度變化。Myers Smith 認為儘管最近的高溫打破了記錄,但並沒有比該地區某一特定時段的最高溫度高出很多。也就是說,當地植物很可能已經適應了這種溫度波動。大多數植物都比較矮小,因此冬天它們不會被雪壓垮,而在溫暖時也不受風的影響。而該地區的落葉植物在冬季落葉來避免積雪,而常綠植物則利用其堅韌多肉的葉片來抵抗寒冷和高溫。

但是植物很難熬過北極地區變暖的另一後果:泥炭野火。泥炭是一類由層層緩慢分解的植物組成的泥土,變幹後會成為富含碳的燃料,一次雷擊就可以被點燃。而且火焰會越來越深地滲透到泥炭層中,在整個區域中緩慢擴散並引燃上方的植被。每公頃燃燒的泥炭,可能會排放 200 噸碳(一輛汽車每年排放 5 噸碳)。隨著北極圈迅速變暖,潮溼空氣上升與上方冷氣團碰撞,會使得雷暴向北移動。這意味著距北極極點幾百英裡的地方就可能有閃電發生。

令人不安的是,這些燃燒的泥炭野火會越冬,變成「殭屍野火」。野火科學家 Wilkinson 表示:「即使在下雪時,火焰仍會藏在土壤深處持續燃燒。當土壤表面再次變幹時,野火就會捲土重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稱其為「殭屍野火」的原因——在今年的新火災發生前,你得先去把去年的火災撲滅。」

現在,北極圈在我們眼前展現出了一幅十分棘手的新圖景——它的保護性冰層正在消退,愈演愈烈的熱浪使更多的植被枯竭,帶來了更多的野火。夏季,當泥炭野火被閃電點燃後,它會鑽進土壤深處越冬,在第二年重新出現。動物種群在不斷向北遷移,北極地區變得越來越綠。這凸顯了一個可悲的現實:地球的最北端正面臨巨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科研圈」。如需轉載,請在「科研圈」後臺回復「轉載」,或通過公眾號菜單與我們取得聯繫。

原文連結:

https://www.wired.com/story/why-the-arctic-is-warming-so-fast/

▽精彩回顧▽

相關焦點

  • 北極圈現37.8度高溫,專家:後果不只是「北極綠了」這麼簡單!
    北極圈現37.8度高溫,專家:後果不只是「北極綠了」這麼簡單!
  • 北極圈37.8度高溫:後果不僅僅是「北極綠了」
    北極圈37.8度高溫:後果不僅僅是「北極綠了」科研圈2020-06-25永久凍土融化、海冰消失、野火肆虐
  • 綠了!南極「綠了」!
    綠了,北極綠了,南極也「綠了」!北極綠了!全球變暖,在兩極有著「極地放大效應」。極地的變暖程度是其他正常區域的兩倍甚至更高。今年北極發生的最令人驚訝的是事件就是6月份北極圈現37.8攝氏度高溫。維爾霍揚斯克這個地區在西伯利亞北部,同時也處於北極圈內,平常夏季6月平均最高溫為20度,而今年卻達到破紀錄的37.8度。北冰洋沒有浮冰正在成為事實,因為白色的浮冰能夠反射大量太陽光,而顏色深的海水反射率較低,這使得海水吸收了很大熱量。永凍層融化、浮冰消失殆盡、野火肆掠,這些現象在北極一直發生著。
  • 「北極變綠了」真不見得是好事
    西伯利亞經歷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北極圈38攝氏度的最高溫,都是全球氣候變暖加速的信號——「北極變綠了」真不見得是好事閱讀提示全球變暖只會讓極端氣候更加頻繁,也讓全球面臨更多的危機。在科學家們擔憂,持續不斷的高溫天氣,再加上6月份西伯利亞地區的柴油大洩漏事件,將加劇永凍土層快速融化,該地區的人們可能會很快見證又一個高溫紀錄的誕生。除了北極,今年2月,巴西科學家在南極北端西摩島測得20.75攝氏度的氣溫,也刷新了南極大陸氣象觀測記錄溫度的最高值,這也是南極洲首次測得超過20攝氏度的高溫。
  • 南極出現紅雪,北極打破38℃高溫,2020年的下半年能變好嗎?
    今年的夏天,很多國家都非常難熬,美國的溫度飆升到了51攝氏度,常年冰冷的北極也突破了38度的高溫。科學家曾經預測,到了2100年,北極熊或將從地球上完全消失。 在我們的認知中,北極長年被厚重的冰雪覆蓋,就是一片雪白的世外桃源,但這個冰冷世界卻突破了38度的高溫,大量的海冰開始融化,冰川也突然崩塌,在湖面上濺起了無數水花。
  • 北極大火肆虐!38℃高溫創紀錄,專家:恐將成氣候「引爆點」
    對於北極來說也同樣是病得不輕。不過生活在小鎮上的人們現在過著這樣的愜意生活。對於民眾來說,溫度升高貌似更加適宜生存,可以享受低緯度人們的生活。但是對於科學家來說,卻充滿了擔憂和恐慌。因為北極現在的情況不僅僅是高溫。
  • 高溫!北極巨型冰架冰原破裂,人類不可以束手待斃
    2020年夏季高溫下,史帕特冰川出現了明顯的斷裂跡象,融化速度加快,這對冰川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研究人員指出,格陵蘭島的氣候變化很快。自1980年以來,格陵蘭地區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大約3攝氏度,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這裡的夏季溫度也達到最高點,北極冰架的破損,更進一步證明了地球變暖。
  • 北極告急!東西伯利亞大火肆虐,濃煙直衝雲霄!專家:後果很嚴重
    今年夏天,北半球很多地方都很熱,比如我國,東南沿海的福建臺灣熱到非比尋常,比如伊拉克,一度測到56度以上的恐怖高溫,接近全球最高氣溫記錄。而這種熱也表現在了高緯度地區——比如在6月20日前後,東西伯利亞遭遇罕見高溫襲擊,位於北極圈內的俄羅斯上揚斯克出現38度的高溫,打破當地歷史紀錄。異常溫暖的天氣在東西伯利亞引發了強烈的火災,並且即便到是到了8月,這種情況也沒有明顯改觀。比如8月7日上午,當陽光剛剛開始照亮東北亞地區時,東西伯利亞地區灰濛濛的空氣宣告著這一地區正在肆虐的大火。
  • 南方持續暴雨,是北極高溫搞鬼?權威專家:都是事實,但沒有證據
    在這個時候,也有的網友想起了,最近全球範圍內的天氣其實也都很不平靜,比如北極圈,在6月下旬熱得驚世駭俗——位於俄羅斯北冰洋沿岸北緯73度的氣象站在6月30日氣溫升至34.3度,大幅刷新北冰洋沿岸地區最高氣溫紀錄、較常年同期偏暖25度以上!而在6月20日前後同樣位於北極圈內的東西伯利亞上揚斯克出現38度的驚人高溫,打破當地歷史紀錄。
  • 北極出現38℃高溫,熊熊大火燒毀森林,人類面臨新的災難?
    在遙遠的西伯利亞地區,這裡正在經歷數萬年一遇的高溫天氣。位於北極圈內的維爾霍揚斯克市,在最近竟然出現了38攝氏度的罕見高溫。這是人類有記錄以來,在北極圈內測量到的最高溫度。今年上百年,西伯利亞的許多地區都比往年氣溫高約8攝氏度。 這是人類從未遇到過的狂熱地球。
  • 北極2020年「體檢」報告出爐,新北極正上演「冰與火」之歌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張佳欣據《科學美國人》雜誌,12月8日,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了北極氣候的年度報告——《2020年北極報告卡》(Arctic Report Card 2020)。北極海冰不僅是北極熊和海象的重要棲息地,而且是地球空調系統的關鍵部分,它將太陽的能量反射回太空並保持北極周圍的溫度涼爽。但是,科學家們說,去年又出現了創紀錄的低海冰面積,這又表明該「空調」正在崩潰。
  • 北極2020年「體檢」報告出爐 新北極正上演「冰與火」之歌
    據《科學美國人》雜誌,12月8日,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了北極氣候的年度報告——《2020年北極報告卡》(Arctic Report Card 2020)。北極海冰不僅是北極熊和海象的重要棲息地,而且是地球空調系統的關鍵部分,它將太陽的能量反射回太空並保持北極周圍的溫度涼爽。但是,科學家們說,去年又出現了創紀錄的低海冰面積,這又表明該「空調」正在崩潰。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高級研究科學家沃爾特·邁耶表示,現在不再是我們「是否」會在未來幾十年內看到無冰北極的問題,而是「何時」的問題。
  • 38度!北極圈西伯利亞現破紀錄高溫,網友:沉睡的病毒要甦醒了?
    更加令人驚訝的是,作為北半球最冷的城市之一,上揚斯克緯度為北緯67.55度,本身已經位於北極圈內,當地冬季氣溫可低至零下67度,相當嚴寒,對比起來,出現38度的酷熱高溫使得該地的冬夏溫差高達100度以上!因此,氣象專家也指出,如果數據屬實,這也將是北極圈內出現過的最高氣溫紀錄。
  • 北極氣溫猛增,比正常溫高約5.4度!馬斯克:太陽終將吞噬地球
    ,北極也出現了極端性的大火,38度的高溫,然而北極地區的「炎熱」天氣還在持續,這可能讓不少人感覺到驚訝。比正常的溫度(1990年代的標準溫度)高出了約5.4度,這是非常罕見的,整個氣溫的監測覆蓋了北極約770萬平方英裡(約19942908平方千米),這令研究人員都感覺到驚訝。
  • 北極溫度高達32℃,或許,我們要與北極熊說永別了......
    這看似不算極度高溫的天氣,對於北極圈來說,卻是致命的!要知道,北極圈往年的平均溫度只有10度,相比之下,今年,這一地區的溫度,整整高了22度!22度,可以融化多少動物賴以生存的北極海冰。那場景,就像朱愛朝老師在《時節之美》中所描述的那樣——從北極冰川上分離出來的大大小小的冰山,正以很快的速度融化。
  • 北極巨大冰架冰原崩裂 人類不能坐以待斃
    2019年史帕特冰川已出現明顯的斷裂跡象,2020年夏天的高溫加劇融化速度,給了該冰川的致命一擊。科學家指出,格陵蘭島的氣候正快速發生變化。格陵蘭地區平均溫度自1980年以來已上升約攝氏3度,而在2019年到2020年間,這裡夏天的氣溫創下了新高,而北極冰架的損失,是地球變暖的進一步證據。
  • 北極最高溫38℃,北極熊或將滅絕,等待我們的還有什麼?
    面對如此嚴峻的升溫趨勢,7月24日,世界氣象組織舉行發布會,對近來北極地區出現的高溫天氣提出了警告並呼籲緊急應對北極的高溫。發布會上,發言人克萊爾·納利斯說,「在北極發生的事不會只局限在北極,而是會影響世界上數億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口。」持續高溫、海冰融化、北極熊或將滅絕......北極正在發生什麼?
  • 澳洲大火數月,北極萬年一遇的高溫,專家嘆息:地球在倒計時了嗎
    人類經常自詡是地球上最高級的動物,但是人類在大自然面前其實還是毫無抵抗力,因為人類的活動,近些年來全球各地也是經常出現一些奇異的氣候現象,就像是澳洲的大火連著數月,北極萬年一遇的高溫等等,專家嘆息:地球在倒計時了嗎?
  • 全球平均氣溫再創新高:法國最高45.9℃,臨近北極地區20℃!
    《全球平均氣溫再創新高:臨近北極地區20℃,法國最高45.9℃!》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自然氣象#系列徵文。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街上行人的衣著越來越簡陋,越來越暴露,不是因為潮流和時尚,而是因為天氣變熱了!
  • 北極氣溫再創新高,最冷小鎮達到驚人38度
    隨著地球的逐漸變暖,這些地方的溫度也在不斷上升,尤其是北極,其溫度升高比地球平均水平來得更快更高。自2019年以來,西伯利亞地區就一直氣溫異常,高溫不退,最近更是在北極圈最冷的城市之一韋爾霍揚斯克(Verkhoyansk),測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溫度,創下了北極圈溫度的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