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圈37.8度高溫:後果不僅僅是「北極綠了」

2021-02-23 蒙G科技

北極圈37.8度高溫:後果不僅僅是「北極綠了」

科研圈

2020-06-25

永久凍土融化、海冰消失、野火肆虐:北極變暖的惡果終將影響全世界。

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Exeter Flickr (CC BY 2.0)

來源:WIRED

作者:Matt Simon

翻譯:賈楠

編輯:魏瀟

上周六,俄羅斯維爾霍揚斯克(Verkhoyansk)地區入夏,氣溫達到了 37.8℃,創下了新紀錄。這並不是件好事,因為維爾霍揚斯克位於西伯利亞的北極圈內,距離最近的北冰洋海岸線僅有幾百公裡。37.8 ℃ 的氣溫遠超當地正常水平——該地區 6 月最高溫度的平均值為 20℃。然而,維爾霍揚斯克的人們很可能會再次見證記錄的誕生:保守估計下,北極變暖速度約為地球其他地方的兩倍(還可能更高),這將導致極地動植物的生態混亂。

維爾霍揚斯克。圖片來源:Google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專門研究北方泥炭野火的山火科學家 Sophie Wilkinson 指出:「過去幾周的西伯利亞熱浪及其氣溫最高值的增長幅度,是前所未有的。」

沒有冰的北冰洋

北極地區的極端變暖通常被稱為北極放大效應或極地放大效應,這可能是三個因素造成的。第一,隨著全球變暖,該地區的反射率(反射到太空的光量)正在發生變化。

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全球變化生態學家 Isla Myers-Smith 表示:「過去 30 年來,我們觀察到北極地區的夏季海冰正在急劇減少。」

由於海冰是白色的,它會反射太陽的能量。眾所周知,大家通常會在夏季用這種方法仍保持涼爽。Myers-Smith 表示,如果要在炎熱的天氣裡遠足,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穿白色T恤,這在北極也是同樣的:「如果海冰在北極融化,那將把白色的反射表面從海洋上清除掉,取而代之的是顏色更深的水面,它必然會吸收更多來自太陽的熱量。」

這會讓北極的水域變暖,並有可能使周圍的陸地溫度升高。海冰也會在比以前更晚的時候重新凝結,因為溫度下降所需的時間變得更長了——其中部分原因是冰雪中積聚的熱量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耗散掉。「即使北冰洋會在冬季重新結冰,」 Myers Smith 說,「它也將會是一個較薄的冰層,有可能在下一年的夏天融化,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凝成一個在夏天也不會融化的冰層。」

這也與第二個原因——洋流的改變相吻合。洋流通常會將太平洋溫暖的海水帶入北極,再從北極帶出較冷的海水進入大西洋。但是,這些洋流可能正在被改變。因為北極地區的冰山融化會向北冰洋注入大量淡水,而淡水的密度低於海水。因此,淡水會漂浮在海水的上方。與此同時,融化的海冰令這些表層水體暴露在風中的機會更多,從而加快了北極地區淡水冷旋渦環流系統——博福特環流(Beaufort Cyre)的速度,而博福特環流會捕獲更多本應流入大西洋的淡水。這種加速作用將使北冰洋表面較冷的淡水與下方溫暖的海水混合,進一步提高地表溫度並融化冰層。

第三個原因則是因為洋流會影響天氣。更具體地說,洋流會驅動強大的極鋒急流(polar jet stream),令北半球區域內的冷熱空氣團移動。這是北極與熱帶之間溫度差異的結果。但是隨著北極變暖,極鋒急流現在在南北半球劇烈地起伏:夏季時會向北極地區注入暖空氣,而冬季則向美國注入冷空氣,2019 年 1 月發生的「極地渦旋」就是如此。

Myers-Smith 表示:「西伯利亞現在正受到從南方上移的高壓系統和暖氣團影響,而且它們處在失速狀態,待在西伯利亞不走了。這幾年來,我們已經遇到過許多次這種天氣模式了。」這種夏季持續停留在北極上空的暖氣團,會進一步加劇北極海冰以及永久凍土的融化。

這些暖氣團也可能在冬季抵達,對北極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後果。如果地表積雪開始融化,然後再次凍結,將形成難以打破的冰層。Myers Smith 說,「在北極多處,馴鹿滅絕的程度極其劇烈,因為它們無法突破這些厚厚的冰層吃到下面的植物。」

而且,氣候給生態造成的連鎖效應不止於此。海冰融化讓局部氣候變得更涼爽,形成了空氣和海洋之間的溫度差,從而產生了霧。霧會讓氣溫更低,使植物生長變慢。霧還改變了光照條件——有霧的天氣會使直射下來的陽光更發散。如果霧太濃,植物將得不到足夠的光照。「不過,如果只有輕霧存在,這可能會對植物有一點幫助,因為更多的散射光有利於植物的光合作用。」 Myers Smith 表示。

變綠的北極

這樣來看,北極海冰的流失也將對陸地區域產生影響:Myers Smith 和同事發現,北極正逐漸變「綠」。

擁有一個翠綠的北極聽上去似乎很棒,但實際上對地球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北極可能會出現入侵物種,但更重要的是原生物種的群落會隨之改變。例如,較高的灌木叢變得越來越豐富,在冬季,它們將固定更多的雪,這會導致風不會吹過低處的苔原凍土地帶。這種「絕緣層」可能意味著土壤不會在冬季降溫,這會加劇永久凍土的融化,從而釋放出溫室氣體,使地球進一步變暖。

永久凍土的融化,會改變北極環境中流動水體的鹽度和整體化學性質。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的永久凍土研究專家 David Olefeldt 說:「這些北極土壤中含有大量汞,這些汞已經被凍在土地中很長時間了。我們不知道將有多少汞被流動水體帶向下遊。它們最終會富集到食物網和魚類中,影響當地居民(的健康)和土地利用。」

Olefeldt 和他的同事發現永久凍土融化的速度如此之快,會讓北極圈內的陸地塌陷並蝕刻出巨大的空洞,這種現象被稱為熱喀斯特(thermokarst)。Olefeldt 說:「永久凍土不再是堅實的土地,變成了溼軟的沼澤,這會影響牧民和動物的活動。在北極圈內的大部分地區,人們通過養殖放牧馴鹿維生,如果地面失去堅固性,他們的生計就會受到影響。」

熱喀斯特地貌。圖片來源:Wikipedia

有積極的看法認為,北極地區植物的生長速度增加,意味著植被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了更多的二氧化碳。但總的來說,科學家認為,這不會抵消永久凍土融化時釋放的溫室氣體。Myers Smith 表示,「當有更多的灌木、更好的生長環境和更少的裸土時,植被的確會固定更多的碳。但是我們也經歷了多年凍土的融化,其他因素也會令土壤釋放更多的碳。而這些溫室氣體可能不會被植物生長的增加所抵消。」

植物和「殭屍野火」

Myers Smith 和她的同事正在研究的另一個問題是,植被的變化對野生動物的影響。例如,駝鹿以木本灌木為食,而海狸則利用它作為建築材料。Myers Smith 說,「近年來,在苔原凍土地區,人們經常看到這兩種動物。現在它們似乎正在向北遷移。這也影響到了居住在苔原生態系統中的其他野生動植物物種。因此,北極地區變暖潛在的影響正在變得越來越明顯。」 例如,海狸可能與當地物種爭奪食物,並通過修建水壩來改變這些生境中的水流。

除了必須適應新來的物種外,北極的本地動物還沒有能力應對如此殘酷的高溫。Myers Smith說:「現在西伯利亞的溫度達到了37.8 ℃,這會使大多數北極動物難以忍受。」

北極熊。圖片來源:coastalliving.com

奇怪的是,北極地區的植物可能比動物更適應高溫。西伯利亞地區的氣候與阿拉斯加內陸地區相似,擁有很明顯的季節和溫度變化。Myers Smith 認為儘管最近的高溫打破了記錄,但並沒有比該地區某一特定時段的最高溫度高出很多。也就是說,當地植物很可能已經適應了這種溫度波動。大多數植物都比較矮小,因此冬天它們不會被雪壓垮,而在溫暖時也不受風的影響。而該地區的落葉植物在冬季落葉來避免積雪,而常綠植物則利用其堅韌多肉的葉片來抵抗寒冷和高溫。

但是植物很難熬過北極地區變暖的另一後果:泥炭野火。泥炭是一類由層層緩慢分解的植物組成的泥土,變幹後會成為富含碳的燃料,一次雷擊就可以被點燃。而且火焰會越來越深地滲透到泥炭層中,在整個區域中緩慢擴散並引燃上方的植被。每公頃燃燒的泥炭,可能會排放 200 噸碳(一輛汽車每年排放 5 噸碳)。隨著北極圈迅速變暖,潮溼空氣上升與上方冷氣團碰撞,會使得雷暴向北移動。這意味著距北極極點幾百英裡的地方就可能有閃電發生。

令人不安的是,這些燃燒的泥炭野火會越冬,變成「殭屍野火」。野火科學家 Wilkinson 表示:「即使在下雪時,火焰仍會藏在土壤深處持續燃燒。當土壤表面再次變幹時,野火就會捲土重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稱其為「殭屍野火」的原因——在今年的新火災發生前,你得先去把去年的火災撲滅。」

現在,北極圈在我們眼前展現出了一幅十分棘手的新圖景——它的保護性冰層正在消退,愈演愈烈的熱浪使更多的植被枯竭,帶來了更多的野火。夏季,當泥炭野火被閃電點燃後,它會鑽進土壤深處越冬,在第二年重新出現。動物種群在不斷向北遷移,北極地區變得越來越綠。這凸顯了一個可悲的現實:地球的最北端正面臨巨變。

https://www.wired.com/story/why-the-arctic-is-warming-so-fast/

點個「在看」,分享給更多的小夥伴

免責聲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本站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北極圈現37.8度高溫,專家:後果不只是「北極綠了」這麼簡單!
    北極圈現37.8度高溫,專家:後果不只是「北極綠了」這麼簡單!
  • 北極圈現37.8度高溫:後果不僅是「北極綠了」這麼簡單
    of Exeter Flickr (CC BY 2.0)來源:WIRED作者:Matt Simon翻譯:賈楠編輯:魏瀟上周六,俄羅斯維爾霍揚斯克(Verkhoyansk)地區入夏,氣溫達到了 37.8這並不是件好事,因為維爾霍揚斯克位於西伯利亞的北極圈內,距離最近的北冰洋海岸線僅有幾百公裡。37.8 ℃ 的氣溫遠超當地正常水平——該地區 6 月最高溫度的平均值為 20℃。然而,維爾霍揚斯克的人們很可能會再次見證記錄的誕生:保守估計下,北極變暖速度約為地球其他地方的兩倍(還可能更高),這將導致極地動植物的生態混亂。
  • 38度!北極圈西伯利亞現破紀錄高溫,網友:沉睡的病毒要甦醒了?
    更加令人驚訝的是,作為北半球最冷的城市之一,上揚斯克緯度為北緯67.55度,本身已經位於北極圈內,當地冬季氣溫可低至零下67度,相當嚴寒,對比起來,出現38度的酷熱高溫使得該地的冬夏溫差高達100度以上!因此,氣象專家也指出,如果數據屬實,這也將是北極圈內出現過的最高氣溫紀錄。
  • 北極圈測得38℃高溫,專家:穩住別慌
    ◎ 科技日報記者 李釗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導,當地時間6月20日,位於北極圈內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小鎮維爾霍揚斯克(Verkhoyansk)測得38℃高溫,打破北極圈內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紀錄。消息一出,人們心中惴惴,災難電影《2012》描繪的那種洪水滔天的世界末日景象難道就要來到了嗎?
  • 世界高溫圖鑑:日韓40℃,北極圈32℃... 北極熊:我想脫皮襖!
    夏日炎炎,除了中國各地的高溫(中國東北地區37℃),日本熱到中暑死亡8人(日本、韓國40℃),挪威不斷森林大火以外
  • 「北極變綠了」真不見得是好事
    西伯利亞經歷有記錄以來最熱的6月,北極圈38攝氏度的最高溫,都是全球氣候變暖加速的信號——「北極變綠了」真不見得是好事閱讀提示全球變暖只會讓極端氣候更加頻繁,也讓全球面臨更多的危機。據歐洲聯盟氣象機構的數據顯示,全球6月平均氣溫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北極圈內的西伯利亞氣溫超過往年約5攝氏度。氣溫不斷升高的背後,是研究人員發現,灌木和樹木正加速向北遷移——北極圈正在「變綠」。
  • 你印象中的北極圈能有多少度?今年科學家測得38度!
    新華社記者 張鋮攝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導,當地時間6月20日,位於北極圈內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小鎮維爾霍揚斯克測得38℃高溫,打破北極圈內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紀錄。消息一出,人們心中惴惴,災難電影《2012》描繪的那種洪水滔天的世界末日景象難道就要來到了嗎?
  • 高溫!北極巨型冰架冰原破裂,人類不可以束手待斃
    2020年夏季高溫下,史帕特冰川出現了明顯的斷裂跡象,融化速度加快,這對冰川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研究人員指出,格陵蘭島的氣候變化很快。自1980年以來,格陵蘭地區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大約3攝氏度,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這裡的夏季溫度也達到最高點,北極冰架的破損,更進一步證明了地球變暖。
  • 綠了!南極「綠了」!
    綠了,北極綠了,南極也「綠了」!北極綠了!全球變暖,在兩極有著「極地放大效應」。極地的變暖程度是其他正常區域的兩倍甚至更高。今年北極發生的最令人驚訝的是事件就是6月份北極圈現37.8攝氏度高溫。維爾霍揚斯克這個地區在西伯利亞北部,同時也處於北極圈內,平常夏季6月平均最高溫為20度,而今年卻達到破紀錄的37.8度。北冰洋沒有浮冰正在成為事實,因為白色的浮冰能夠反射大量太陽光,而顏色深的海水反射率較低,這使得海水吸收了很大熱量。永凍層融化、浮冰消失殆盡、野火肆掠,這些現象在北極一直發生著。
  • 西伯利亞小鎮刷新百年來溫度記錄,在北極圈也能過夏天
    ▲上揚斯克氣溫達到38攝氏度據悉,此前北極圈內最高溫度為37.7攝氏度,是阿拉斯加的育空堡在1915年創下的。上揚斯克鎮位於遙遠的西伯利亞北極圈內,目前居住著約1300人。這裡氣候非常極端,1月份平均最高氣溫零下42攝氏度,6月份飆升至20攝氏度。
  • 南方持續暴雨,是北極高溫搞鬼?權威專家:都是事實,但沒有證據
    在這個時候,也有的網友想起了,最近全球範圍內的天氣其實也都很不平靜,比如北極圈,在6月下旬熱得驚世駭俗——位於俄羅斯北冰洋沿岸北緯73度的氣象站在6月30日氣溫升至34.3度,大幅刷新北冰洋沿岸地區最高氣溫紀錄、較常年同期偏暖25度以上!而在6月20日前後同樣位於北極圈內的東西伯利亞上揚斯克出現38度的驚人高溫,打破當地歷史紀錄。
  • 北極大火肆虐!38℃高溫創紀錄,專家:恐將成氣候「引爆點」
    這還是我們記憶中的北極嗎?先淡定下情緒,更加嚴重的還在後面。6月20日的時候,俄羅斯北極小鎮Verkhoyansk達到了創紀錄的38攝氏度的氣溫。從最低的零下68攝氏度到今天最高的38攝氏度,北極圈的溫度波動幅度達到了106攝氏度。
  • 北極出現38℃高溫,熊熊大火燒毀森林,人類面臨新的災難?
    在遙遠的西伯利亞地區,這裡正在經歷數萬年一遇的高溫天氣。位於北極圈內的維爾霍揚斯克市,在最近竟然出現了38攝氏度的罕見高溫。這是人類有記錄以來,在北極圈內測量到的最高溫度。今年上百年,西伯利亞的許多地區都比往年氣溫高約8攝氏度。 這是人類從未遇到過的狂熱地球。
  • 北極圈溫度破紀錄,凍土融化是否會釋放千古病毒?
    據外媒報導,俄羅斯北邊邊遠小鎮維爾霍揚斯克(Verkhoyansk)溫度達到38℃,打破了北極圈內最高溫紀錄。據了解,維爾霍揚斯克保持了地球上溫度範圍最大的記錄。在此之前,這個小鎮的氣溫一直在零下68℃到37℃之間,相差105℃。該地7月的平均氣溫為19.9℃,遠低於38℃。
  • 北極溫度再次突破,高達38攝氏度,遠古病毒有復活的可能性!
    北極溫度再次突破,高達38攝氏度,遠古病毒有復活的可能性!南北兩極溫度的突破在今年的1月份,發現南極已經超過20℃,零下幾十攝氏度的環境突然發生巨變,讓很多人都擔憂不已,最近根據外媒的最新報導,在俄羅斯北邊的小鎮上溫度達到了38攝氏度,這是北極圈有史以來的最高溫度。
  • 北極溫度高達32℃,或許,我們要與北極熊說永別了......
    雷陣雨24~30℃今日不限行地球在慢慢發燒,氣候在一點點變壞,就像溫水煮青蛙那樣,危機正向我們一步步靠近近日,據《Digital Journal》報導,北極圈出現罕見高溫北極圈32攝氏度是什麼概念呢?這看似不算極度高溫的天氣,對於北極圈來說,卻是致命的!要知道,北極圈往年的平均溫度只有10度,相比之下,今年,這一地區的溫度,整整高了22度!22度,可以融化多少動物賴以生存的北極海冰。
  • 新知|「全球變暖」升級 北極圈小鎮憑溫度衝上熱搜
    就在近日,與奧伊米亞康同在北極圈內的維爾霍揚斯克(也被稱作上揚斯克)卻因高溫衝上熱搜。當地時間6月20日,這裡的最高溫度達到空前的38℃,高出當地6月平均最高溫18℃,成為北極圈內有記錄以來最高氣溫。「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上揚斯克出現38℃高溫只是偶發,並非常態。」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高級工程師戴雲偉曾在採訪中表示。
  • 北極圈超30℃!地球「高燒」再不退 華北或將遭遇「梅雨季」
    瑞典多地創下260年來7月氣溫最高紀錄這個夏天,包括北極圈在內的整個北歐地區,都在紛紛刷新自己的高溫紀錄,數據顯示很多地方地表溫度比往年偏高4-6℃,嚴重的地方達到8℃。據瑞典電視臺報導,瑞典多地甚至創下260年來7月氣溫最高紀錄。而不止是單日的氣溫高,這次高溫天氣的異常持久也很罕見。
  • 北極氣溫再創新高,最冷小鎮達到驚人38度
    隨著地球的逐漸變暖,這些地方的溫度也在不斷上升,尤其是北極,其溫度升高比地球平均水平來得更快更高。自2019年以來,西伯利亞地區就一直氣溫異常,高溫不退,最近更是在北極圈最冷的城市之一韋爾霍揚斯克(Verkhoyansk),測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溫度,創下了北極圈溫度的最高紀錄。
  • 北極圈著火!氣溫直逼38度,科學家恐冰川融化遠古病毒復活
    提到北極你會想到什麼?毫無疑問:冰。但是近期的衛星攝像機顯示出一個奇怪的圖像:一團煙霧正籠罩著北極地區。煙霧以及周圍漂浮著的雲、熊熊的火焰點綴著這片荒涼的廣闊土地。換句話說,北極圈著火了。科學家:北極圈內的「殭屍大火」北極野火在每年5-10月都有可能會發生,對於關注北極氣候的科學家來說這事並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