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比較煩》是1998年李宗盛,周華健,黃品冠合唱歌曲
那一年:
李宗盛40歲
周華健38歲
黃品冠26歲
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到不惑年。
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時至今日,90後20來歲,80後30來歲,70後40來歲,
在聽聽這旋律,看看這歌詞,感覺如同預言或者讖語,
總有些畫面,曾經經歷,或者正在經歷。
20來歲的黃品冠:
最近比較煩 比較煩 比較煩
總覺得日子過得有一些極端
我想我還是不習慣
從默默無聞到有人喜歡
最近比較煩 比較煩 比較煩
陌生的城市何處有我的期盼
揮別了家鄉的夥伴
現在的我更覺得孤單
……
女友媽媽嫌我長得寒酸
雖然我已每天苦幹實幹
……
車子太爛 銀行沒存款
臺北的女生有些高不可攀
……
你們的關心讓我溫暖
20來歲的孤單,揮別家鄉的夥伴,陌生的城市打拼,沒錢。年輕人眼中,我們現在的城市像極了20年前的臺北,「女友」和「房價」都是高不可攀的存在。然而自己做的選擇,來城市闖蕩,再多的苦累,自己也要默默吃下,慢慢習慣。
至少,還有一些關心你的人,那麼,趁這個好年紀,在城市的染缸沒有浸透的時候,至少保留這一份真。記得多給這些溫暖你內心的人一些關心,可能是遠在家鄉的親人,多年未見的朋友,一起打拼的兄弟。因為多年以後你會感嘆:「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
30多歲的周華健:
最近比較煩 比較煩 比較煩
總覺得鈔票一天比一天難賺
朋友常常有意無意調侃
我也許有天改名叫周轉
最近比較煩 比較煩 比較煩
女兒說六加六結果等於十三
我問老段說 怎麼辦
他說基本上這個很難
人生總有遠的近的麻煩
太太每天嫌我回家太晚
女兒太胖 兒子不肯吃飯
每天的工作排得太滿
我只是心煩卻還沒有混亂
我情願心甘我不煩
姜文在《那狗日的中年》中寫道:想不到一奔子就到中年,才發現中年是碎了一地的煙火,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還要迎合上司的心思。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後來就發現激情對中年人是一種浪費,夢想對於中年是一個牌坊,守得住忠烈,還要做得好婊子。
而立之年,各種壓力仿佛一夜之間湧來,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顧全世界的感受,有每時每刻的麻煩,而最被忽略的卻是自己,感覺不是為自己而活著。
很多人,在夜裡到家後,車子熄火了卻遲遲不願意下車,關掉收音機,音樂播放器,閉上眼聽聽自己的呼吸,感覺只有那短暫的一刻屬於自己,打開車門又是另一個世界。而這是每天你一定要做的選擇,不假思索的打開車門,穿越到那個世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40出頭的李宗盛:
最近比較煩 比較煩 比較煩
我看那前方怎麼也看不到岸
那個後面還有一班天才追趕
哎唷 寫一首皆大歡喜的歌
是越來越難
最近比較煩 比你煩 也比你煩
我夢見和飯島愛一起晚餐
夢中的餐廳 燈光太昏暗
我遍尋不著那藍色的小藥丸
太太發現秘書裙子很短
她就買了八千塊的耳環
我的頭髮只剩從前的一半
家是我最甘心的負擔
歌詞裡的「飯島愛」「藍色小藥丸」,一定是在開車無疑了。但是不惑之年,開這樣車就算被人笑話都無所畏懼了。
高曉松曾說過:人生到了下半場,敵人只剩自己,真正的中危是奮鬥半生,恍然抬頭,拔劍四顧心茫然,不知何處是所依。
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
那個夢就像「飯島愛」,那朵花卻是你再也尋不著的「小藥丸」。
老中青「三個代表」合唱:
管它什麼 天大麻煩
久而久之 我會習慣
天下沒有不要錢的午餐
麻煩 麻煩 麻煩 麻煩 麻煩
我很麻煩 麻煩 麻煩 麻煩
不煩 我不煩 我不煩 我不煩
我只有一點煩 你和我一樣 我不煩
不煩 我不煩 我真的不煩
我不煩 不煩
人生很燦爛 燦爛
我不煩 不煩 你比我煩
你比我煩 你比較煩 你比較煩
我不煩 我一點不煩我不 煩
麻煩,不煩,念經式的反覆重複,如果你還年少,從這些逗趣的歌詞、輕快的旋律、還有穿插點互相調侃的畫面,一定讓你會心一笑,心裡說不定還有一點甜。
如果你已年長,正在經歷成長、挑戰、迷惘,就是歌詞裡面寫的工作太忙、薪水太少、家庭小打小鬧、直面中年危機的惶恐。
人生就是一部《難念的經》,煩與不煩在乎於心,人字好寫卻難做,心簡單卻難懂!
這首歌的經典就在於,即指出了當下的迷茫和窘迫,但又給了方向和積極的一面。生活儘是繁瑣,我們要在繁瑣中尋找動力,找尋滿足。
時間是一切的試金石,經歷到了,閱歷到了,常常有些話到嘴邊欲說還休,最後只能發出一聲嘆息。然而,生活終歸是要繼續的,對生活那種認真付出,願意為家、為理想扛下現實壓力才時正途。
總之:
「管他什麼天大麻煩,久而久之,我會習慣,天下沒有不要錢的午餐」
「我只是心煩卻還沒有混亂,你們的關心讓我溫暖,家是我最甘心的負擔」
網友評論:
聽到這首歌我就不煩啦,哈哈哈哈哈哈笑出聲
不煩,不煩,不要麻煩啦,不要麻煩啦,周杰倫亂入。
以前聽李宗盛的歌,這TM也叫歌?現在聽李宗盛,這TM才叫歌!
中年油膩的才懂了歌詞。
人到中年,談愛太老,談死太早。和年輕人一起談經歷,幼稚,和老年人一起談故事又太小。閒在家時無聊,出去瘋怕吵,時善說你妖,樸素說你老,覺得累想消極一下,回頭一看上有老,下有小,不努力賺錢死都死不了。
人到中年,就是一部西遊記,悟空的壓力,八戒的身材,沙僧的髮型,唐僧一樣絮絮叨叨,最重要的是離西天越來越近。
02
說到人生不同階段的感悟,不得不提的2個文人:
蔣捷 王國維
蔣捷最經典一首詞,道盡人生三境遇,流傳千年:
虞美人·聽雨 宋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這首詞以「聽雨」為媒介,概括出少年、壯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將幾十年大跨度的時間和空間相融合:少年只知追歡逐笑享受陶醉;壯年飄泊孤苦觸景傷懷;老年的寂寞孤獨,一生悲歡離合,盡在雨聲中體現。三個階段,總有一個階段你曾經經歷,或者正在經歷。
哪裡是聽雨,聽的是人生。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了「人生三境界」。
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
並從古代幾位大詞人的詞作中摘引名句來講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道盡了年少時對人生的迷茫,孤獨而不知前路幾何。而每個人都要在這種迷茫中踏上人生的徵途,去譜寫自己的人生畫卷。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有了目標,在追逐的道路上鍥而不捨。執著地追求,忘我地奮鬥,已身不由己,已不管道路多崎嶇。
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立志追逐的,那些年少的夢,經過千百次周折,磨練之後,逐漸成熟起來,在足夠的積累後,量變成為質變,不經意間已追逐到。
三首詞都像極了愛情的描述,卻又不只是愛情,是人生。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