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有二十四孝的感人故事。時值寒冬,天氣越來越冷,有一個高一的男孩在這樣的天氣裡演繹了一個當今的二十五孝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這是一個課間的時間,其他的同學有的聚在一起聊天,有的進進出出去放鬆自己。也有的是在拿書看,或者是拿著筆在寫作業。而唯一有一個男孩兒,從他的書包裡拿出了毛線和毛線針,埋著頭細細密密地,認認真真地編織著一條圍巾。這一個鏡頭,正好被他的老師給看見了,老師悄悄地用手機把這個特別的場景給拍攝下來了,而且傳到了網上。很快地,這位男生就成了網紅,甚至有很多記者前去採訪他,很多網友也想方設法地打聽他是誰家孩子,還質疑他究竟是為什麼人織的這個條圍巾。其實,當時老師就問了這個孩子,說你給誰織的呀,這孩子一臉燦爛的笑容,隨口就回答說:「這是給我媽媽織的。」從他的那個笑容裡面可以看得出,他真是一臉的誠懇,沒有半點虛假的意思。
看看現在的孩子們,有多少能夠想到媽媽需要什麼,而更多的孩子心裡裝的是「我需要什麼」,然後讓媽媽爸爸都來滿足我,稍不能滿足,還會鬧脾氣。之所以這個孩子贏得了那麼多人的關注與欣賞,他的故事在網上熱傳,就因為他的那一份難得的孝心,當大多數的孩子都只是想著「我要什麼」的時候,而他能夠想到他自己最愛的人——媽媽需要什麼。所以我說,他用毛線針演繹了一個非常難得的二十五孝。
如果說在二十四孝裡面,已經70歲的老萊子,還故意穿著花衣服妝成一個小嬰兒的樣子,在雙親面前,一會兒又哭一會兒笑,他是知道他的年邁的雙親,返老還童的雙親需要的是陪伴和快樂;如果說孔子的學生子路他在外做官賺了一些俸米,但是他沒有獨享,因為他心裡還想到他的雙親在家裡,還經常吃的是野菜充飢,所以他不遠百裡,親自背著俸米送回家,要讓父母能夠吃上大白米飯;還三國時候,有一個叫陸績的孩子,他只有6歲,有一次跟著父親一塊兒去拜訪朋友的時候,朋友拿出了橘子來招待他們,這個孩子在現場自已到不吃這個橘子,可偷偷地把橘子揣進自己的衣兜裡去了,這讓主人特別的驚奇,就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陸績說,因為媽媽沒有吃過橘子,我要把橘子帶回去媽媽嘗一嘗……
以上講的,只是我們古代二十四孝中的其中幾個小故事,現在的家長們是時候該給孩子們重溫這些看起來很古老卻也經典的美德故事了,它們確實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中的孝道故事,也正是當今孩子們最缺失的美德品質。如果你家的孩子還是以自我為中心,更多想到的是我需要什麼,我需要別人的愛,我需要滿足自己的某一方面的心願,而很少,甚至於從來沒有想到過別人需要什麼的時候,是時候給他們講講這些感人的故事了,同時也講講今天我們講的這個高一小男生用毛線針演繹的第二十五個孝道故事了。
這裡是琴心李老師的家長學堂,喜歡我請關注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