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關節失衡怎麼辦?康復運動可試試這幾種辦法

2020-12-10 骨科王健醫生

骶髂關節由髂骨的耳狀面以及骶骨的耳狀面共同構成,主要起到支撐體重以及重力傳遞,其也是關節正常運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該關節如果出現異常,比如失衡,對坐立、站立等基本活動均會有不小的影響。那如果骶髂關節平衡失調,可以通過康復鍛鍊進行恢復嗎?該如何進行?

骶髂關節失衡的運動康復怎麼做?

骶髂關節的穩定性由關節周圍所附著的韌帶來維持,當骨盆受到強外力衝擊時,會造成韌帶鬆弛或受傷而出現骨與骨之間的錯位,進而出現關節失衡。這種損傷容易出現在一些運動愛好者身上,特別是在一些重量訓練中,例如負重深蹲,可能由於過度用力或代償導致骨盆肌肉過度牽拉而影響到骶髂關節的穩定性。長期背痛的情況下,腰部和髖關節的肌群也容易出現張力不均、關節失衡等病症。

應對骶髂關節失衡,可以通過合理的康復運動來平穩關節。康復鍛鍊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站位髖關節鍛鍊法。

先以站位站立,然後雙手下壓固定在兩側銘前上棘處,前屈後伸、左右旋轉攬關節各20次,上提患臀及息側下肢20次。

2、大腿後肌伸展運動

將一隻腳靠在牆上,保持腿部伸直,可以明顯感覺到大腿後方肌肉有伸展感,每次伸展保持30秒後放鬆,然後重複5次。

3、扶牆拉伸法

藉助牆壁,將手扶在牆上,然後先將一側腳踝往臀部方向上拉,使得前大腿肌肉能得到充分的伸展。每次保持30秒後放鬆,重複五次,然後再換另一隻腳重複動作。

4、膝蓋屈曲法

先使膝蓋呈屈曲狀態,然後併攏腳跟,膝蓋往側邊地板方向打開直至大腿內側有明顯的緊繃感出現,保持30秒,然後重複5次。也可平躺屈曲膝蓋45度,在膝蓋中間放置枕頭或其他軟物,然後膝蓋用力夾緊,保持10秒,再重複動作10次。

5、環抱拉伸法

先仰臥平躺,然後屈曲膝蓋至45度,雙手環抱兩腳膝蓋下方處,然後將膝蓋往胸部方向儘量拉起,有利於伸展骶髂關節。

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骶髂關節失衡的康復鍛鍊也是如此,需要病患持之以恆,才能收穫所期望的效果。

相關焦點

  • 「運動康復」「腰痛」之骶髂關節疼痛的原因及運動恢復!
    近年研究顯示,單靠病史、身體檢查及放射性造影,並不足以診斷骶髂關節的疼痛問題。此文章會給到一些診斷方法及運動方案。骶髂關節普遍被描述為一個大而形狀像耳廓,且可活動的滑膜關節。其後方沒有關節囊,被大群韌帶的結構覆蓋著,把骶骨與髂骨連接在一起。韌帶群是關節的靜態穩定器。此外,一組肌肉網絡(包括臀大肌、梨狀肌及股二頭肌)支撐著骶髂關節,以穩定骨盆骨骼。自青春期開始,骶髂關節會一直隨著年齡有所變化。
  • 左側腰椎和骶髂關節關節疼痛的康復案例
    我們每月一期的運動康復技術學習剛剛結束,學員們都是滿滿的好評,學習過程每位學員等瞪大期待的眼睛,很有激情很有收穫,學完很滿足,學到了真正的技術,就如同我們的培訓理念:學習真本事,創造真價值。這一期有一位復訓的學員給大家分享說:學了這個技術,每月現在工資多掙一萬多,我聽了很欣慰,新學員很羨慕和期待。這個價值有三方面,一是個人技術的提升和收入的增加;二是切實幫助到患者解除疼痛解決問題;三是對社會有價值,康複本身是一件好事,善事。
  • 【必學】骶髂關節功能障礙的幾個測試
    關節囊緊張,並有堅強的韌帶進一步加強其穩固性,運動範圍極小,主要是支持體重和緩衝從下肢或骨盆傳來的衝擊和震動。  在結構上屬滑膜關節,從運動方式上可看做屈戌關節或滑車關節。其大小個體差異較大,即使在同一個人兩側也不盡相同。
  • 手法正骨骶髂關節
    骶髂關節正骨手法骶髂關節呈耳狀面,周圍有較穩固的韌帶連接,是屬微動關節,一般較穩固不易發生錯位。但有嚴重外傷史的頑固性腰痛患者也可發生錯位,應重視骶髂關節的檢查,以防漏診。經產婦因懷孕多致骨盆韌帶鬆弛,也較易患骶髂關節錯位。
  • 骶髂關節練習
    骶髂關節由髂骨的耳狀面與骶骨的耳狀面構成。關節面扁平,彼此對合非常緊密,屬平面關節。關節囊緊張,緊貼於關節面周緣,其周圍有許多強韌的韌帶加強,關節腔狹小,呈裂隙狀,因而骶髂關節活動性很小,有利於支持體重和傳遞重力。在老年時,部分關節面融合,關節活動基本上消失。
  • 腰骶痛,長短腿,常常被忽略的骶髂關節紊亂該如何應對?
    除此之外,骶髂關節前韌帶、骶髂關節後韌帶、骶棘韌帶、骶結節韌帶及骨間韌帶包繞其周圍,使其更加穩固。也正因為如此,骶髂關節的活動受到了限制,正常情況下,骶髂關節的活動度很小,屬於微動關節。這塊微動關節有什麼作用呢?骶髂關節連接著人體的脊椎和骨盆,是人體重力上下傳導的樞紐。
  • 健身運動損傷怎麼辦?建議收藏的康復辦法
    對於一個熱愛健身的人,可能由於訓練姿勢不正確,熱身沒有做充分等等情況導致造成運動損傷。常見的幾種運動損傷有韌帶拉傷、肌肉拉傷或者軟組織損傷等,那出現這幾種運動損傷有沒有好的康復辦法呢?請看下文。 一、韌帶拉傷 韌帶拉傷後,局部腫脹、疼痛和壓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見青紫區。早期正確處理關節韌帶扭傷非常重要。
  • 醫院的影像學不能判斷,我們該怎樣鑑別骶髂關節疼痛錯位,再教你...
    骶髂關節,該關節有兩個耳狀面,分別位於骶骨和髂骨上,這個結構可以使兩個髖骨和骶骨同時運動,有兩種運動模式為迴轉運動和反轉運動,這樣聽起來好像很複雜啊,什麼是迴轉運動,如果說骨盆前傾你可能就懂了,沒錯骨盆前傾的姿勢就是骶髂關節的迴轉運動,只是一個是骨盆運動的稱謂,一個是骶髂關節的運動稱謂,反轉運動對應的就是骨盆的後傾。
  • 骶髂關節錯位的診斷與復位,整脊必看!
    骶髂關節半脫位,分急性與慢性兩種,可單獨發病,也可因其他傷病而並發或就是該病的一個組成部分,但診斷和治療中常常被忽略,或誤診、漏診。根據受傷的姿勢與外力的作用方向,可造成骶髂關節向前或向後錯位。  2.由於骶髂關節屬於微動關節,其復位難度也相對大一些。人們對腰椎復位的方法都比較熟悉,研究也很多,手法多達數十種。而對骶髂關節移位(錯動或半脫位),人們對其重視、認識,了解的普遍性以及掌握有效復位手法的種類和熟練程度就差得多,因而有必要多加一些介紹。  3.以下介紹幾種經作者精選、改進和創編的有效手法供參考。
  • 【乾貨】有些腰痛罪魁禍首是骶髂關節,詳細解剖結構圖文
    髂腰韌帶:  髂腰韌帶將第5腰椎與髂、骶骨相連接,它分幾個部分,附著於第5腰椎橫突尖和前下面,並且有時與第4腰椎橫突也有微弱的連接。它的條帶向外側輻射,並且借兩條主要的條帶與骨盆相連。下條帶自第5腰椎橫突下面和第5腰椎椎體發出,穿過骶髂前韌帶到達髂窩後緣。新生兒及兒童的髂腰「韌帶」是肌性的,在快到50歲時,肌肉逐漸被韌帶所取代。
  • 或許是你的骶髂關節在作怪
    又或者在日常生活中,稍微一動,骶骨尾部就會出現「咯噔咯噔」的響聲,除去腰部病症以外,可能就是因為你的骶髂關節出現了鬆動。但是如果有不正確的開髖練習以及過於強度的運動,或者產後修復不佳,都會造成骶髂關節的鬆動和疼痛。
  • 頸腰疼痛反反覆覆的「元兇」——骨關節生物力學運動失衡
    頸腰疼痛的原因-骨關節生物力學運動失衡 生活中我們總會發現有些人走路姿勢是不正的,比如頭往一邊歪,甚至是整個上半身都會往一側歪。 臨床發現,這類人群產生頸腰疼痛的機率更高,正是因為長時間的不良姿勢導致了肌肉力量的失衡,一側肌肉力量強,一側肌肉力量弱,正常的身體運動平衡被打破,久而久之,被肌肉覆蓋牽拉的脊柱與關節都會產生偏移,就容易發生脊柱關節的磨損、突出等,進而演變成疼痛。
  • 關於骶髂關節:瑜伽老師培訓中我們沒有學到的五件事,很出乎意外
    提到骶髂關節,很多人會覺得陌生,但學過解剖的瑜伽老師應該對它都有所了解,骶髂關節在我們的運動以及健康方面起著關鍵的作用,特別是在我們的下背部、步態和支撐方面。 它們與髖關節把我們的體重以及運動所產生的力均勻的分配到下半身。對我們的脊柱來說也是很好的「減震器」。但由於認識的不深入和本在教練培訓中沒有學習到,導致很多瑜伽者都對這個「力量轉化之源」有一定的誤解。
  • 醫生直指:這幾種運動很傷膝蓋!再不扔掉,關節損傷嚴重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進行著各種運動,有時候因為運動太過強烈、超過了自身承受範圍,就會導致一些運動的損傷。運動損傷中對關節的損傷是最常見的,因為任何運動都離不開關節的作用,損傷後要及時地去處理,不能任之不管,以免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 心臟病患者康復能做哪些運動?可以試試這4種運動
    心臟病患者在康復期間不能一味的臥床休息,除了科學規範用藥物外,還需注重於精神心理康復、飲食調理以及糾正壞習慣等,還有最關鍵的莫過於運動康復。選擇適當且規律的運動,能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延長預後,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那心臟病患者康復時需做哪些運動呢。
  • 被骶髂關節問題折磨了10多年,原來是強直性脊柱炎在「作怪」!
    41歲的男性患者,自述在10餘年前就出現了無明顯誘因的骶髂關節僵硬,伴有左側髖部、左臀部疼痛不適,表現為反覆發作骶髂部位疼痛不適,交替出現腰痛和左側臀部疼痛不適,行走時加重,向大腿外側放射。並且,伴下背部和腰部活動受限,休息後症狀可稍緩解。曾去當地醫院檢查,具體不詳,未進行治療。
  • 42天乾貨課程,0基礎學習運動康復,一站式塑造康復專家
    01八十餘種肌骨疼痛康復技能解鎖你將學到解決頸椎病、頸源性頭疼、肩周炎、頸肩綜合症、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腰背筋膜炎、髕腱炎、脛前疼痛、足底筋膜炎等肌骨疼痛康復技能你將學到頸、肩、肘、腕、腰、髖、膝、踝部位如肩袖撕裂、網球肘、急性腰扭傷、髂脛束摩擦綜合症、跑步膝、跟腱炎、腳踝扭傷、肌肉拉傷等運動損傷的康復技能你將學到含胸駝背、富貴包
  • 如何減輕各個關節疼痛問題?這6種關節問題,掌握其運動康復動作
    相信很多中老年人經歷過關節疼痛的情況,人們第一時間會吃止痛藥或貼膏藥來緩解,但這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不妨多學習一下各個關節的運動康復動作,不僅能減輕疼痛感而且也利於局部健康。2、滑鼠手長期用電腦和滑鼠以及風溼關節痛的人,早晨醒來後手指關節僵硬。此類人可以把手腕放在平面上,手掌處於懸空狀態,用腕部力量上舉手掌,然後再緩慢放下,反覆堅持二分鐘左右,這樣能緩解手部肌肉緊張感。
  • 骶髂關節僵硬10餘年,很是痛苦?手術後,終於能好好走路了
    今年41歲的卓先生,近來因「骶髂關節僵硬10餘年,右髖關節疼痛10年」來我院就診。其自述在10餘年前就無緣無故的出現了骶髂關節僵硬的情況,伴有左側髖部、左臀部疼痛不適,表現為反覆發作骶髂部位疼痛不適,交替出現腰痛和左側臀部疼痛不適。
  • (FitBox菲搏健身)懸吊運動康復訓練技術(SET)公開課通知
    課程時間:2015.7.25日上午9:00-12:00幾根繩子,一張床,體現「大道至簡」, SET(Sling ExerciseTherapy)懸吊運動訓練技術已成為康複診斷和治療的技術典範! 如果您是一名專業的康復治療師,懸吊技術會幫您為患者提供另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如虎添翼; 如果您是一名專業的健身教練,懸吊技術會為您增加技術含量和充實健身項目,在同行中脫穎而出; 如果您是對運動療法感興趣的發燒友,懸吊技術會讓您發現新的領域和興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