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練對、別練廢!
關注我、成就你!
健身路上,我來陪你!
01前言
[骶髂關節]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約有 15% 至 25% 的中軸腰背痛是由骶髂關節疼痛引起。近年研究顯示,單靠病史、身體檢查及放射性造影,並不足以診斷骶髂關節的疼痛問題。此文章會給到一些診斷方法及運動方案。
文章的主要內容骶髂關節的結構與功能影響骶髂關節疼痛的成因和因素如何判斷骶髂關節疼痛:預防&緩解疼痛的方式骶髂關節是人體中最大的中軸關節,平均表面積為 17.5 平方釐米 ,成人骶髂關節面積的差異可以很大 。骶髂關節普遍被描述為一個大而形狀像耳廓,且可活動的滑膜關節。其後方沒有關節囊,被大群韌帶的結構覆蓋著,把骶骨與髂骨連接在一起。韌帶群是關節的靜態穩定器。此外,一組肌肉網絡(包括臀大肌、梨狀肌及股二頭肌)支撐著骶髂關節,以穩定骨盆骨骼。
自青春期開始,骶髂關節會一直隨著年齡有所變化。30 至 40 歲時往往可透過 X 光檢查發現此關節有退化跡象。60 歲左右,此關節明顯地因為關節囊變得僵硬而令動作有所限制。
骶髂關節的神經分佈骶髂關節的神經分布一直是具爭議性的話題。有學者認為骶髂關節的前端是沒有神經組織的 。然而普遍認為,腰椎第五節 (L5) 至骶椎第三節 (S3) 的神經後支是提供神經至骶髂關節後端的主要來源 。
02影響骶髂關節疼痛的成因和因素:
Bernard 及 Kirkaldy-Willis 兩位學者進行過最大型的患病率調查,發現約有22.5% 腰背痛患者亦有骶髂關節疼痛問題 。根據國際脊椎注射協會指引的準則 7 作細心檢查的腰背痛患者中,有 15% 至 25% 是患有骶髂關節疼痛的。
骶髂關節疼痛的成因:
成因可分為內關節及外關節類別。
·內關節成因──關節炎及感染。
·外關節成因──接骨點病變、骨折、韌帶損傷及肌筋膜疼痛。
骶髂關節受傷包含中軸負荷與突然旋轉兩種成因。這受傷可帶來滑囊或滑液破壞、滑囊及韌帶繃緊、關節活動度不足或過大、外來的壓力或剪力、異常的關節力學、微骨折或大骨折、軟骨軟化、軟組織受損及發炎 。
影響骶髂關節疼痛的因素:
增加骶髂關節承受壓力的風險因素包括:
1. 懷孕
2. 真正及明顯的長短腳
3. 步姿異常
4. 長時間激烈運動
5. 脊柱側灣及脊椎融合至骶骨
治療骶髂關節疼痛最具挑戰性的其中一項是診斷的複雜性。骶髂關節疼痛與多種病變相似,診斷時需要以查問去排除其他可能性,例如腰椎間盤問題、神經根受壓、脊椎面關節疼痛、原發性或繼發性的肌筋膜綜合症、及非脊椎結構症狀。骶髂關節的炎症,包括強直性脊椎炎及雷德氏症候群,往往會在臨床診斷中被發現。身體檢查應包括徹底的神經檢驗、直腿抬高試驗、及由下胸腔至腰椎進行疼痛與動作喪失的評估。身體檢查亦應測試髖關節,並觸診病灶位置的軟組織或腰骶盆骨的骨痛位置。病人須指出最痛的位置並記錄下來。骶髂關節線一帶及骶骨溝的病灶位置變得一觸即痛,是典型的徵狀。文獻中有大量檢查骶髂關節疼痛的體徵或測試方法。
Patrick
Patrick(上圖) 測試及 Gaenslen(下圖) 測試是最常見的身體檢查 。猛烈的骶髂關節動作、雙腿並排及活動等測試的可靠性,是未得到全面證明的。
疼痛牽連模式
感覺改變主要集中於臀部中下方至髂前上棘,即股骨大轉子上方及大腿上方。
骶髂關節疼痛的牽連模式,通常是臀部(94%)、下腰椎位置(72%)、小腿(28%)、腹股溝位置(14%)及足部疼痛(12%)。分散到上腰椎位置(6%)及腹部(2-6%)的疼痛是較為罕見的 。
1.抱膝伸展(單/雙腿)
用手抱住另一側膝關節向上提起至後側有拉伸感,保持8-10秒然後慢慢放下來,重複6-8次。
也可以雙腿完成抱膝的動作(下圖),雙手抱膝向上拉起至下背部和臀部有牽拉感,保持8-10秒然後慢慢放下來,重複6-8次。
2.仰臥膝鐘擺
屈膝約90度,雙腳平放在地上,緩慢有控制讓膝蓋帶著骨盆左右擺動,注意腹部一定要保持微微收緊的狀態,在無痛的情況下完成動作,每組10-20次,重複4-6組。
3.臀橋
屈膝雙腳平放在地上,注意膝關節略小於90度,收腹抬起骨盆,用臀肌發力將骨盆抬起至與軀幹平行,然後慢慢下方還原,注意避免大腿後群和腰部肌肉過度用力,抬起時呼氣下方時吸氣,重複15-20次,做4-6組。
4.眼鏡蛇式
將手撐於肩膀兩側緩慢將上身撐起,避免出現疼痛,保持15-20秒,然後慢慢把上半身放下來,重複4-6組。(若背部韌度不夠,可以用肘支撐)
5.嬰兒式
從跪姿開始慢慢將骨盆向下坐在腳後跟上,雙手充分向頭部方向延伸至最大幅度,保持15-20秒,重複4-6組。
6.鳥狗式
四足支撐,然後伸展對側手臂和腿部(達到與後背平行的位置),注意腹部收緊,避免腰部塌陷,保持3-5秒後慢慢還原,重複另一側完成相同的動作,每側6-8次,重複4-6組。
如果你有骶髂關節疼痛的問題,為避免加重,建議停止以下活動:
高爾夫球、踢足球、舉重,騎自行車、仰臥起坐。
03總結
哈嘍,大家好!今天的內容到這裡就圓滿結束了!回顧一下今天的內容,我們對腰疼之骶髂關節疼痛的原因及運動恢復進行了解,首先我們對骶髂關節的結構與功能進行了學習,其次對影響骶髂關節疼痛的成因和因素,進行了了解,然後講解了如何判斷骶髂關節疼痛,最後重點講解如何預防&緩解疼痛的方式,相信大家看完這篇文章後都有所收穫那就趕快行動吧!
最後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也感謝點讚支持!
我是你的體態訓練師curry!
又想了解的就關注我吧!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