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朋友問我關於基金投資的問題,其中被提及最多的詞就是定投。
今天,我想聊聊我的定投故事,在這段定投的親身經歷中,從最初的彷徨猶豫到後來的篤定堅持,再到現在的穩健靈活,我一步步走到了現在……
01
我是從2015年開始定投的,當時市場牛市氛圍濃厚,於是嘗試著拿一小部分錢做了定投。雖然每期定投的錢不多,但沒想到,後面我的情緒卻被這規模不大的定投牽得起起伏伏。
從2015年7月-2016年1月,股市熔斷再熔斷,然後就是沒有熔斷限制的各種跌停。當時在各種證劵交易平臺常常看到的就是「股災」「熔斷」「千股跌停」等字眼。鬧得人心惶惶。
當時身邊投資朋友中絕大多數人情緒低落。想到當時市場行情不太好,我的定投的資金量也不大,雖然虧錢,但是閒錢投資,也不影響生活,於是,就抱著長期投資的心態,不論漲跌,每月定時定量像傻瓜一樣照樣買入,就當是銀行存錢。
就這樣投了一年多,到了2017年,整個市場開始好起來,特別是大盤藍籌,那年大盤平均漲了20%,那一年,我投的興全趨勢給我的帶來了25%的收益,讓我對定投堅定了信心。
當時醫藥股沒漲起來,還在磨底,很多次我在猶豫,到底要不要停止定投醫藥基金呢?後來在「定投十年賺十倍」公號上看到螺絲釘的一篇文章,他是一名資深基金投資者,我是他是鐵粉,他說投資要有逆向思維,當市場瘋狂時不要追漲,市場低迷時要保持定力,不要輕易割肉。通過他十多年對市場的研究,目前市場處於五星級投資機會,越是低迷,投資機會越大。換句話說,就是目前是最好的投資機會。於是我更加堅定了定投的信心,每月定時加倉。果然,到了2017年底,我的基金持倉總帳戶收益慢慢漲到了14%,讓我最終堅持了下來。
02
2018年,市場因中美貿易戰而再次巨幅振蕩,所有基金在上半年都是虧損,當時我也把前一年賺的錢虧得差不多了,到2018年12月,滬市已跌到最底2440點附近,我的定投沒有停止,那時市場低迷,基本沒有聽到身邊有人談論股票了,我感覺市場已見底了,於是在幾隻重點看好的基金上加大了定投籌碼。
到了2019年1月,市場終於見底回升,且漲勢喜人,到2019年3月,我在天天基金的帳戶已盈利21%。
中途大盤在2019年的4月、7月和10月也有一定的調整,但調整之後又很快漲上來了,再加上醫藥基金的爆發,全年漲幅是超預期的,到了2019年12月,我的帳戶盈利是33%。
03
到了2020年,因受疫情影響,大盤在春節後開市第一天就直接跌8%,當時很多人都懵了,但我堅信宏觀經濟是穩中向好的,大跌只是受市場情緒牽連。在大跌之後我並沒有減倉,而是大量加倉,分別在今年的3月、5月、9月三次調整之時都有加倉。
經過無數次的洗禮,目前我的投資風格日趨穩,倉位保持均衡配置,大盤藍籌、創業板、肖費、醫藥和科技類基金都有配置。投資帳戶也在每一次調整之後,收益持續創新高。
截至2020年12月,我的投資帳戶總收益已超60%,其中兩隻基金收益翻倍。
04
2015-2020,回顧我的5年基金定投之路,我已堅持定投了300多期,累計收盈超60%,平均年化收益12%以上,超過了80%以上的基民。雖然和其他大V相比收益率並不算高,但我很慶幸自己堅持下來了。
很多投資者在複雜的市場中,缺乏專業的投資理論和經驗。既然我們沒有專業的投資知識,那麼,把錢交給專業的基金經理幫我們打理不是更好嗎?基金投資的最終收益,很大程度上是由投資者的情緒決定的。與其說是輸給了市場,不如說是輸給了自己的情緒。
做為一名普通投資者,最重要的是克服情緒波動,保持平常心,不抱著賺快錢的目的,同時還須學習金融市場基礎知識,培訓一定的基金投資研究能力,完善自己的投資體系,著眼長期價值投資,每月拿出一小部分閒錢慢慢投資,積少成多,不懼風雨,等到市場「暴風式生長」的那一天,你就會收穫時間的玫瑰。
(文章來源:基金吧)
(責任編輯:DF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