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2月8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魚雷艇偷襲了旅順的沙俄海軍太平洋艦隊,日俄戰爭正式爆發。
而在這一場戰爭中,日本海軍擊潰了沙俄太平洋艦隊、太平洋第二艦隊,尤其是在對馬海戰之中完勝沙俄海軍,使得日本海軍成為世界海軍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1905年5月27日的對馬海戰,是人類歷史上前無畏戰列艦最經典的一次對決,也將大炮巨艦主義推向了巔峰。
01 3萬公裡遠徵
沙俄為了扭轉遠東的局勢,從波羅的海艦隊抽調人員和艦船,組成太平洋第二艦隊,於 1904 年10月出發,馳援遠東戰場。
這趟航程長達18000海裡,相當於34000公裡。長達3萬多公裡的遙遠航程,毫無疑問是當時海軍史上的一次壯舉。
不過遺憾的是,沙俄海軍這次壯舉對於1905年的這場戰爭來說,只能是給日本聯合艦隊送人頭,刷經驗。
參加遠徵的沙俄艦隊擁有8艘戰列艦,3艘海防艦,3艘裝甲巡洋艦、2艘大型防護巡洋艦、3艘小型防護巡洋艦、1艘二等巡洋艦,1艘輔助巡洋艦,9艘驅逐艦,外加7艘輔助艦隻。
日本聯合艦隊則有4艘一等戰列艦、8艘裝甲巡洋艦、2艘大型防護巡洋艦、10艘小型防護巡洋艦、1艘二等戰艦、3艘二等巡洋艦、3艘雲雷巡洋艦、21艘驅逐艦、43艘魚雷艇。
02 沙俄完敗
1905年5月27日,日本聯合艦隊參謀秋山真之在發向國內大本營的作戰電報裡寫道「天氣晴朗波浪高」
這一天,萬裡而來的俄國艦隊終於和日本聯合艦隊相遇。
戰前,秋山真之制定了在七十至九十個小時內全殲俄國艦隊的七段式作戰方案
秋山真之還制定了「丁字戰法」,艦隊在敵艦隊前方進行「U」字形轉彎,用於擋住敵艦隊前進方向,集中火力炮擊敵艦隊的先頭艦,實施各個擊破。以當時的海戰常識,大多數人認為艦隊敵前調頭非常危險。但秋山真之經過反覆兵棋推演,堅持認為戰法可行。
最終,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採用了秋山真之的方案。
而最終結果,七段式實際上只進行到了第三階段,就以俄國海軍的投降結束了。
此役,俄國艦隊完敗:駛入對馬海峽的38艘俄國艦船,沉沒21艘,被俘7艘,中立國扣留6艘,逃跑途中損失1艘,損失噸位高達20萬噸以上,包括司令官在內的6000多人成為俘虜。而日本只損失了三艘魚雷艇。
03 俄國為什麼完敗?
為什麼俄國艦隊會遭遇如此的慘敗呢?
首先,我們來看兩支艦隊總體實力的對比。
儘管從紙面上看來,沙俄艦隊並不弱,但是細看下來卻有很多問題。
比如俄國第2戰列中隊的4條博羅季諾級戰艦,購自法國的皇太子號戰列艦的複製品。雖然是新式戰艦,但是問題也在於他們太新了——1904年10月8日俄國艦隊啟航的那一天,鷹號戰列艦舾裝是沒有完成的,只能一邊開一邊完成剩下數百噸舾裝品的安裝。
奧斯利雅維亞號戰列艦名義上是高速戰艦,但實際上只有18節,而偉大的西索伊號設計航速不到16節。納瓦裡諾號的火炮、防護、動力完全是舊式的。俄國艦隊裡的驅逐艦性能不錯,但是數量太少了。而第3戰列艦中隊的四條戰艦被羅傑斯特文斯基私下稱作「自沉艦」,原本不想要的。
俄國艦隊還有一個要命的問題:超重。由於遠航,俄國人必須帶上比平時更多的煤炭、鍋爐水、潤滑油等等物資。以博羅季諾級為例,其正常排水量應為13500噸,實際卻達到了15300噸。
相比之下,日本聯合艦隊則顯得新銳、高效。
聯合艦隊的核心是4條戰列艦和8條裝甲巡洋艦。戰列艦的航速均為18節,裝甲巡洋艦則是20~21節。速度上不存在彼此拖後腿的情況。
第二,人員和訓練的對比。
俄國跨越萬裡遠徵,艦艇和人員主要從波羅的海艦隊抽調。結果抽調上來的並不是原先的精銳,而是艦隊裡的各種「爛人」,新兵,老兵混子等等,被謔稱為「勞改團」。
沙俄艦隊就是這樣一群人,開著混亂的艦艇跨越萬裡,漫長的時間、逐漸變熱的天氣、途中各種不順利(加不到煤,和英國的矛盾)讓俄軍士兵士氣低落,航行到新加坡的時候,他們得到了旅順陷落、太平洋艦隊全軍覆沒的消息,這對整個艦隊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他們遠徵的目的都沒有了。
在航行過程中,俄國艦隊的士兵們反覆練習。
他們練習的是什麼呢?是操舵、編隊航行、隊形變換等這些基礎內容,當然炮術練習也在其中。但是在航行過程中怎麼會有足夠的炮彈用來訓練呢?
這樣的訓練水平在後面的海戰中給了俄國人致命的傷害——聯合艦隊的敵前轉向持續了十幾分鐘,這個過程中全部12條主力艦都近乎活靶子,然而俄國人根本就沒有打出值得一提的戰果;
就在這樣的過程中,俄國人跌跌撞撞地走向了他們的墳墓。
他們的敵人——聯合艦隊則有充足的時間進行休整和訓練,畢竟他們在主場。
第三、炮彈方面
俄國人炮彈啞彈概率高,為了防止炸藥早炸,俄國人不僅使用相對更遲鈍的黑火藥以獲得延遲爆炸能力,更在黑火藥裝藥前部墊入大量軟木進一步緩衝,導致裝藥係數更低威力更差。而日本聯合艦隊所使用炮彈填裝的是燃燒性與殺傷力都極強的硝化甘油,威力遠超俄國艦隊。
第四,運氣
運氣確實是一個很玄乎的東西。
對馬海戰中,俄國艦隊司令羅傑斯特文斯基下達了向東北轉向的命令。
這本是一個出色的動作,完全可能改變整個戰局,最差俄國艦隊也有機會逃離戰場。因為如果俄國艦隊向東北轉向,聯合艦隊要是不改變航向,就會直接撞到俄國艦隊的火網中;而一旦改變航向,俄國人可以立刻轉回東南從而脫離戰鬥,聯合艦隊很難再追上。
但是偏偏就在命令下達後的幾秒鐘內,羅傑斯特文斯基的旗艦被連續多次命中,羅傑斯特文斯基受重傷,整個艦隊立刻陷入混亂。
原本可以改變戰局的轉向也自然沒有做。
而後俄國人原本還有機會逃跑,因為東鄉平八郎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擊中俄國旗艦蘇沃洛夫公爵號後,東鄉兩次要求聯合艦隊集體左轉,準備繼續攔住羅傑斯特文斯基。
但是此時已經身負重傷的羅傑斯特文斯基並沒有做出任何指令,只不過是無法操作的舵機帶著蘇沃洛夫公爵號(旗艦)在轉圈。
15:08分亞歷山大三世艦長布夫沃斯託夫上校判斷出蘇沃洛夫公爵號的行動是由於舵機發生故障,而升起了信號旗「跟我前進」,維持著原來的航向。
但這個時候聯合艦隊已經轉了180度,現在朝著的是俄國艦隊前進的相反方向,等到再轉回來,俄國艦隊肯定已經逃之夭夭。
命運之神再次站在了日本人這一邊。
聯合艦隊第二戰隊看出了蘇沃洛夫公爵號的故障,他們沒有服從東鄉的命令,而是直接插了下去,還是壓在俄國艦隊的前面。
俄國人最後的機會也沒有了。
對馬海戰的完敗,使得曾經處於世界前列的俄國海軍一蹶不振,海戰的失敗動搖了俄國沙皇的統治。日本通過此戰進入了世界海軍強國的行列,成為遠東地區首屈一指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