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演員2》盛一倫一番自我無保留地坦白,講述自己目前的現狀,聲淚俱下。
也許是信息量過多,他的這一番言論,成功引起了包括章子怡、郝蕾和李誠儒在內的幾位評委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五味雜陳。這幾人煲的「雞湯」裡,有凡爾賽味、有陽光味道、有恨鐵不成鋼之味。當中,以郝蕾和章子怡兩人直面對抗,火花最激烈。
盛一倫覺得「心涼透」,引發章子怡和郝蕾的「天賦努力論」
2016年,一部讓大家大開眼界的《太子妃升職記》,讓同是新人的盛一倫和張天愛一夜走紅。
但兩人的走紅,更多是運氣。
《太子妃升職記》劇情頗奇幻,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這個一窮二白的劇組,在缺經費的情況下,如何做出一部畫面經得起慢放和放大的喜劇。
在大家對劇的關注中,作為男女主的盛一倫和張天愛,也自然而然地成為焦點。
此後,盛一倫和張天愛兩人各有自己的發展道路。
張天愛在多部電影裡如《妖貓傳》《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中國機長》等裡演配角,但也基本能讓大記住,電視劇也拍了各種類型。綜藝方面,也以為了維持身材而多努力成功出圈。
倒是男主盛一倫,也演了不少電視劇。但無論是現代劇還是古裝劇,角色基本是同個類型——冰山霸總。
在《我就是演員》中,對於自己的角色類型,他也是很清醒的。但同時,他也知道自己的演技是怎樣。正如他所說,他所拍的這些戲,基本都是製片人拍板,不用試鏡就定了他。而那些他去試鏡的,成功率為零。
講真,把演戲當成個普通工作,也許很多人很羨慕他。製片人拍板就能演,意味著有許多資源傾斜給他,他無需去面對同行的競爭壓力。不管怎麼說,至少不用擔心沒戲演。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意味著他所能演到的基本就是固定的類型。製片人為了省事,做某個類型的劇,角色適合他就直接找他,風險最低。
這就是矛盾。
對觀眾來說,一個演員老演同個類型,也會審美疲勞。所以,盛一倫其實是很清楚自己的問題,甚至因此而深陷其中,找不到解決的方法。
在《我就是演員》裡表演後,講起自己這幾年的情況,看上去還挺喪的。也因此,他說出這樣的話:自己涼透了。言下之意,因為涼透了,所以才來參加這個節目,前兩年還有熱度,就沒來了。
不得不說,盛一倫是真耿直。大家都知道,很多人參加這種節目,確實是為了更多曝光機會,但誰也不會這麼說。盛一倫的耿直,頗有種打了現場那些評委和其他演員的耳光的感覺。
但評委們的心還是很強大的。
天賦重要?章子怡的經歷,沒有參考性
章子怡8歲就進入少年宮學習舞蹈,11歲考入北京舞蹈學院附中,學了六年的民間舞專業,期間曾獲得桃李杯比賽表演獎。
正如她所說,學習舞蹈,她很刻苦。她的老師也曾說,她晚上睡覺的時候,還把腿搭到肩膀上。就是這麼刻苦,她還是比不上別人。
在《中國達人秀》裡,章子怡說起自己的學舞經歷,頗有感慨:我從小練了那麼多年的舞蹈,我從來沒有試過獨舞。
再次印證章子怡轉行,確實是在她看來跳的沒有比別人好,而且,恐怕也是她這麼多年心裡的意難平。
她認識到自己在跳舞這方面沒有天賦,再怎麼努力也沒用,因此果斷轉去學表演。好運氣,就是在這時候來了。
還在讀大二的時候,就被張藝謀相中,選去拍《我的父親母親》。
當時,劇組還在看景,章子怡跟著去玩。張藝謀問當時的攝影師:這個小女孩上相嗎?
攝影師:不好說,還是要試試看。
後來也證明,張藝謀的眼光和直覺無懈可擊,他又從戲劇學院挑出來一棵巨星苗子。
章子怡按照師姐鞏俐走過的路去走,也走到了國際電影的世界裡。19歲百花獎,24歲華表,25歲金像,26歲金雞獎,24-26歲五次提名4次獲得,26歲獲金球獎提名,成就了「國際章」。
也因此,章子怡會認為自己的天賦在於表演,有天賦的努力,才不是白忙活。
而她給自己的這個定論,顯然也是後來拍戲成名印證出來的。但她忽略了一點,她的種種機遇和運氣,不是誰都有。
如果說大部分演員的演藝生涯從零開始,那麼章子怡顯然是從五開始的,從一開始的起點,可能是許多演員演了一輩子都到達不了的高度。
而大部分人,起點則和郝蕾一樣。
努力重要?郝蕾的演戲經歷,才是大部分演員的常態
沒有天賦的努力是沒有用的,郝蕾尤其不認同這樣的說法。
章子怡1998年第一部戲,拍了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這電影讓張藝謀在《紅高粱》多年後再次拿到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郝蕾1997年演第一部戲,是電視劇《17歲不哭》,一部講高中生的短篇電視劇。
此後,郝蕾繼續拍電影和電視劇,直到2003年才開始受關注。這離她第一次拍戲,過去了六年。
郝蕾的這段成名時間,不能算長,娛樂圈多的是熬了十幾年才熬出頭的演員。
《我就是演員3》表演指導老師張頌文,從業二十多年,有過一段漫長的煎熬。
他熱愛表演行業,同時也非常清醒:
「演員的工作和影視行業大部分人是一樣的被動,我們是被選擇的,被大眾認可之前,要經歷漫長的煎熬。我的情況沒什麼好討論的,因為這個行業絕大多數人都這樣,幸運的人會等到陽春白雪那天,不幸運的話,就只是份杯水車薪的工作而已,但沒人逼你要做這個,自己選的,所以一定是樂在其中吧,世界上還有什麼能抵過熱愛兩字,是不是?」
章子怡那番話,頗有不知人間疾苦的感覺;而郝蕾則是能由己及人,體察普通人的人生。
節目之外的郝蕾,一直被認為是「個性女星、個性演員」,但沒想到節目中,她竟然有種老母親(不是黑)般的溫暖。
涉及到專業,她句句一點到位,沒有多餘的話。但專業之外,她更多的是理解。理解這些來參加節目的演員的難處、不得已,也理解他們對現狀的不滿。
所以,她並沒有因為坐在表演指導老師的位置而表現出一絲絲的優越感。
誰都希望自己有某方面的天賦,但現實往往是,很多人並沒有天賦異稟。大部分常態就是這樣,低頭辛苦努力,日積月累,不可預知在什麼時候量變能產生質變。
但也沒有其他辦法,只有堅持。
這,就是大部分普通人的人生!
——END——
本文為作者原創文章,洗稿抄襲必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自網絡,若侵聯刪。了解更多明星娛樂八卦、經典影視劇背後的故事,歡迎關注【六六飛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