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的《我就是演員3》中,郝蕾與章子怡兩人對於金莎、金子涵表演的評價上熱搜了,一個是導師,一個是表演執導,二人對金莎的表演點評十分犀利且言辭激烈,也因此好多網友吐槽了不同看法。
首先郝蕾直對金莎說,不做演員挺好的,就做好職業歌手,說為什麼現在都要來說演員。還與張頌文老師展開辯論,說演員的天賦是至關重要的,不然再努力也沒用。
於是彈幕網友們憋不住了,個個都是問號臉。郝蕾老師明明之前還反駁過章子怡的天賦論,說演員不一定要有天賦。且節目最開始幾期的時候大家對新人演員或轉行演員也都是持鼓勵態度的,郝蕾還說過並不是所有演員一開始都會演戲的。
再來看郝蕾對金莎的點評,實在有些雙標和打臉,她與章子怡的點評,意思就是直接否定人家不該跨界來做演員。
還有章子怡後面的評論也不中立,她說為什麼要做力不從心的事情,為什麼都要來做演員,是演員這個行業很低級麼所有人都想來分一杯羹?這個點評真的太過了,人家就是因為演戲不專業不太好才來這個節目學習需要專業導師的點評,但導師級評委卻直接否定人家踏入這個行業,這不該是章子怡和郝蕾作為導師及表演執導該給到的點評意見,抨擊行業浮躁狀態不該點評到演員身上去,也不是這些個別演員能改變的。
相反的,張頌文的點評很公平理性,稱應該開放的態度支持這些對演戲有想法感興趣的來試試。
而歌手跨界演員這個事情,被《我就是演員》這個節目襯託的仿佛是這兩年才發生的。可是從90年代,港臺內地娛樂行業興熱發達開始,歌手做演員這個行業狀態就是一直存在的,且從沒間斷的。
大家想想以前的港臺歌手及組合,大多數都做過演員拍過戲。最初的四大天王、張國榮、梅豔芳,後面的王菲、謝霆峰、陳小春、林志穎、小虎隊、大小S、陳曉東、陳奕迅、Twins等,再後來的周杰倫、王力宏、張韶涵、5566、楊丞林、潘瑋柏、羅志祥等等,有點人氣及流量的歌手,哪個沒拍過戲?誰不是一步步過來的?而且這還是國內的歌手,放眼日本韓國東南亞,愛豆歌手做演員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歌手演員兩手抓簡直是常態!
可是為什麼放到現在,內娛業內人士持反對聲音卻越來越大?大家都認為歌手跨界不專業,搶了職業演員的飯碗,但這不該怪跨界歌手身上,應該反思整個行業狀態。娛樂行業自發展以來,就需要人氣、流量、影響力、曝光度的藝人,所以歌手做演員不衝突。商業來講,演員與歌手這些職業誇得再神聖,沒有流量沒有可變現的價值,一切白談。這也是為什麼想進這個圈子的人,不管是歌手或演員,都想「紅」,想「火」的原因,只有「紅」「火」「爆」才能為自己帶來更多機會,才有商業價值可言。
當然這些都扯得有些遠了,只有一句話,《我就是演員》的導師評委不該因為行業浮躁狀態現象而點評節目中表演的跨界演員不要做演員就該好好做歌手。就仿佛大多數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對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努力嘗試的時候,突然跳出一個行業專家告訴你:「你趁早放棄吧,你不要跨界幹這行,你沒有天賦你再努力也沒有用,你不要再做這些力不從心的事情了。」這真的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