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體測代替競技,是高要求還是鬧笑話
經過兩天的發酵,體測這兩天已經成為微博熱搜的常客。王簡嘉禾打破亞洲紀錄也進不了決賽、餘賀新破全國紀錄也進不了決賽、擊劍比賽用體測比賽代替……大家越來越看不明白,現在國內的體育比賽到底是在比什麼。如果體測分數排名沒到前8,即使是預賽第1也只能被淘汰。這條規定導致王簡嘉禾1500米自由式和800米自由式兩項預賽第一都進不了決賽,小姑娘也挺耿直,認為體測不應該成為決定性的東西。熟悉遊泳的人都知道,遊泳運動員長期泡在水裡,他們身體的關節比普通人都要「脆弱」一點,他們甚至連走路都要比常人弱一點。
-
中國排協鬧笑話,錦標賽男排體測只需跑1500米,比女排少一半
中國排協鬧笑話,錦標賽男排體測只需跑1500米,比女排少一半 2020年全國女排錦標賽剛剛結束沒多久,男排錦標賽就將在
-
蔡贇說 | 體測與競技能力
常規賽排名前6的俱樂部都有進入半決賽的資格,但最終還要看這6支俱樂部體測的綜合成績來決定。 對於這樣的規定,有些球迷後臺給我留言表示不能理解,奧運會上大家是靠競技成績排名次,也沒有說還要比體測成績的,這樣的規定,是不是有些脫離實際。
-
警惕「一刀切」的體測鬧劇毀掉競技公平
換言之,只要體能測試進了前八,預賽遊進前十六名就能進決賽,但如果體測成績靠後,遊出破世界紀錄的成績也會被淘汰。這一規則引發了大量爭議,理由很簡單,它令體能測試成績實際超越比賽成績,成為獲得決賽資格的前提和絕對門檻,而遊泳項目在任何一項國際賽事上都是以競技成績進行排名的。
-
中國體壇再鬧笑話,下象棋需要進行體測!冠軍體測不合格無緣參賽
最終還是憑藉遊泳成績一決高低,遊泳運動員真的要比田徑?除了遊泳這種需要消耗體力的競技運動需要進行跑步體測以外,象棋選手也必須經過體測合格後方能有資格參加象棋比賽此舉也是證明無論體操跳馬隊員,個人技術有多麼出色在本專業中,只要體測不達標將會無緣本次比賽項目的決賽。
-
中國新聞周刊:體測替代競技非壞即蠢!人民日報:副作用不可不察
體能是競技體育的基礎,體測本身沒有毛病,但捨本逐末,用體測代表競技,並以此為標準選拔運動員,不是壞,就是蠢!」「如今連種子選手都被篩選掉了,這樣的體測有什麼意義呢?請把最好的運動員送到奧運賽場上去摘金奪銀,不要再折騰他們了!」
-
體測成攔路虎,這是遊泳還是鐵人三項
然而,今年正在進行的多項比賽都增加了體測環節。正在江門舉行的全國女排錦標賽,雖然袁心玥、朱婷缺席,但還是有大批國手雲集,這讓女排的球迷非常興奮。然而女排球員們對體測是箇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體會了。遊泳作為競速類項目,深受體育迷的喜愛,而且它還是奧運會中跟田徑一樣都是產生金牌數量較多的項目
-
淺析:成也體測,敗也體測!體測害了一代人?
中國遊泳名將傅園慧在女子100米仰泳預賽中拿到第一的成績,最終因為體測不過關無緣決賽,葉詩文、王簡嘉禾也因為同樣原因,無緣決賽!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體測無用論」甚囂塵上!不可否認,體能是競技體育的基礎,如果連體能都不能保障,一切技戰術配合和技術無從發揮!國足就是很好的例子,當然以往國足算是「三無」球隊,沒體能、沒技術、沒配合!
-
暫停體測,完善後再推如何?
近日,多項體育競技項目比賽在全國如火如荼開展,但多名體壇運動健將卻因體能測試未達標而無緣決賽,包括「傅園慧預賽第一無緣決賽」「對競技體育來說,體能的重要性沒人會否認,賽艇協會主席所舉的例證也很有說服力。但是拿體能測試的成績來一刀切,是否適合所有項目?畢竟並非所有體育項目對體能的要求都像賽艇這樣高,有些項目更偏重於技巧性。體能很重要,但是把體測的成績置於比賽成績之上,把體能測試結果與比賽晉級掛鈎,甚至有的項目在1/4決賽階段不比專項只比體能,類似措施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
體測害了一代人
用不少前國腳的話來說,體測害了一代人。沒什麼用。」(YOYO體測要求運動員在13分鐘內,完成57趟不規則的折返跑,總計達2280米)「體測可以作為一個項目,但你絕對不能因為這個東西,去左右一個運動員對於足球的熱愛,更不能用一個測試來決定一個運動員的生死。」 對於當年足協實行體測的初衷,退役後的楊璞依舊耿耿於懷。
-
最近運動界爭議很大的奇葩體測,搞得滿城風雨和鬧笑話,你支持嗎
我個人是支持體測的因為一般的國民都必須體測,如學校的學生等,這是為強身健體,健康等考慮,更何況是運動員。但是這次鬧的笑話。錯在哪裡呢?我個人胡說八道說一下,別當真:1、一刀切。簡單粗暴。天呀,那是怎麼想法來的,象棋平時是坐著的,很多還是中年人,無語!2、測試標準可能定高了,不知道有沒有經過論證。3、直接把體測來定前8名。其實完全可以過了一個標準就可以了,專項還是歸專項的成績來定名位,竟然用體測來、搞得破紀錄的連前八都進不了。
-
讓冠軍出局的體測,測什麼你都不知道,憑啥吐槽?我支持體測
什麼樣的體測,能把省隊甚至國家隊的專業運動員刷下去呢?我也很好奇。首先,體測項目要考慮到不同競技項目某一專項突出的特點,儘量「照顧」到所有運動員,如果讓跑步運動員參加遊泳測試就尷尬了。其次,評分標準的合理性,有沒有數據統計作為依據,還是屁股決定腦袋拍出來的。為了看清這個問題,就需要讓我們從下圖來看看體測的具體項目和評分標準。
-
體測不能「一刀切」專項化、精準化是方向
門將、後衛、中場和前鋒,不同位置的球員,在場上的要求不一樣;男女球員的身體素質天生各異;對待不同位置以及不同性別的球員,是不是應該有不同的測試方法和標準?就拿YOYO體測來說,邊後衛、後腰等需要不斷往返的位置球員通過率相對會高;而對需要爆發力的中後衛、中鋒來說,通過難度相對就大一些;而且男女運動員都以同一標準進行考核,是否有失公允呢?
-
體測!我們要的是運動員?還是體能達人?
體測!體測!!體測!!! 體測!體測!!體測!!! 本來是為了檢驗運動員的體能儲備! 但是,卻成了制約運動員前進的絆腳石!
-
【熱點解讀】體測標準
奪冠熱門的選手無緣比賽,體測過關的選手怎樣都能拿名次。這樣的運動員派出國門,真的有想像中那麼能打嗎? 按說用體能測試來篩運動員,吃瓜群眾乍一聽都不會覺得不合理。但再一看,篩下來的都是戰功赫赫的熟面孔,正常人多少都會在心裡犯嘀咕。 那麼,如何規範的去完善體能競賽體系,來促進專項運動水平的提高呢?是重新根據不同的運動項目來做不同的體測項目?
-
是不合理,還是跟風嘲?傅園慧體測問題引發網友爭議
此事引發網友熱議,到底體測測了什麼,會讓這些專業運動員折戟?體育總局要求強化體能訓練的對象基本包含了所有運動,尤其是各級各類國家隊。在過去半年,從象棋到田徑,從團體到個人,從水下到冰上,運動員們都在加強體能訓練。從目前的體能成果看,強化體能訓練固然有利好之處,但更多人也表示有些疑惑。
-
比奧運奪冠更難的,是體測
早在今年2月27日,競技體育司頒發了《體育總局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以及《國家隊體能達標測試評分標準(2020年2月版)》,其中明確規定了體能測試的項目內容、達標要求等,並規定「不達標者不得參加東京奧運會」。
-
體測「攔路」?遊泳體測前八才有資格,為何不學象棋體測達標制度
,棋類項目作為特殊的體育項目,今年的比賽首次引入了基礎體能測試,根據國家要求規定的年齡分組、測試項目、標準、評分等內容對棋手進行測試。本屆全國冠軍賽將體能測試和競技成績相結合,規定遊泳預賽進入前十六因為體測,已經有多名運動員無緣決賽,餘賀新在男子50米自由式預賽中打破了寧澤濤保持的全國紀錄,並同時達到了東京奧運會A標,但因為體測成績無緣決賽。
-
快過年了,戴「黃金戒指」是左手還是右手?老一輩:戴錯鬧笑話!
雖然現在人的審美方式有了些改變,但對於傳統文化的遺留下的美,很多女人還是很樂意傳承的,而且愛美不僅僅是女孩子的專屬,不少的男性也在外表上面開始重視起來,甚至是佩戴起了金銀首飾。就拿黃金戒指來說,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是可以隨意佩戴的,金飾本身就是一種貴氣的象徵,佩戴好了自然是能體現氣質的,但是也要選擇對適合自己的款式!
-
中國排協鬧笑話,錦標賽男排體測只需跑1500米,比女排少一半
反觀女排體能測試,只進行了2天,而且第一天還是從早上7點開始,男排體測竟然沒有早晨的項目,難道說男排運動員要睡懶覺?本次男排體測共有六個項目,分別為30米衝刺、深蹲相對力量、臥推相對力量、助跑摸高、半米字移動、1500米。女排這邊則有九個項目,分別是30米跑、垂直縱跳、引體向上、坐位體前屈、臥推、深蹲、背肌耐力、腹肌耐力和3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