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前,我在微博上開啟了這樣的吐槽:
————
第二季已經播了三周,共6期了,所有的樂隊已悉數亮相。這一溜下來,我個人覺得:《樂隊的夏天》越來越不像一個音樂節目,而更像是一個普通的娛樂節目了。
比如,在正片裡,我們越來越少地見到關於音樂的討論。像旋轉保齡樂隊上來,作為這麼一支特別的山地搖滾樂隊,大家第一時間關心的是老婆不在家你要幹嘛,為何不關心樂隊幹嘛不用普通的電貝司而要用Double Bass?這一身大背頭、保齡衫是啥意思?為什麼他們的吉他solo跟別人的不一樣?僅有的Rockabilly文化展示機會,就這樣沒了。
從成立開始我就一直很喜歡的法茲樂隊,大張偉一上來就問:你們很喜歡Fuzz這個單塊嗎?好了,藉機給大家講講合成效果器和單塊效果器可好?Fuzz後來還反問大張偉,我以為你只聽Greenday呢。大張偉說,害,我可聽了一堆Sonic Youth啊這些No Wave的東西啊。這些都在花絮裡,都不在正片裡,可惜。
包括Carsick Cars的部分,據說大老師現場跟張守望 又聊起了地下絲絨,JAMC,等等。我是覺得,像Carsick Cars這樣對大眾來說有門檻的樂隊,守望明明沒有在搞solo,到底他這吉他強在哪裡?你得跟大家去三言兩語說一下,噪音美學這事兒是怎麼回事。包括大家在昨天的節目中看到,守望為什麼他要弄個筷子還是啥的在吉他裡?還是樂隊的好兄弟@子健RockZO 後來在微博補充了,人家守望是開放調弦法,所以很多時候左手不用按。而這種吉他演奏風格的開創者之一則是Sonic Youth,那些迷人的、鏗鏘的和弦音色,包括在特殊調弦法下,用什麼別的東西卡著指板,Lee Ranaldo,Thurston Moore,這是怎麼做的。
我認為,正片裡放不下這麼多東西,至少得留一個口子,讓大家有機會察覺到,這些的不一樣。這是樂隊和《歌手》這些節目不一樣的地方。
至於子健和重塑華東、劉敏的一些討論,各有說法,但這些和音樂有關的事兒,不就是應該在這節目裡面說嗎?無論是the cure也好,nick cave也好,都拿出來講一講嘛。
昨天在節目最後,看到大老師復活了Carsick Cars的時候,他說,守望那幾個和弦一出來的時候,他就知道了。我當時太激動了。夜裡12點,也沒顧得上,給大老師發了個微信,我說,謝謝您撈了暈車,您才是懂帝doge!大老師過了半小時還回我了,發了我一個表情包……
大家跟我一起喊:大張偉牛鼻。
————
我寫了這條微博之後,底下有不少人持同感,如:
而後,在知乎上,看到了一個【你認為《樂隊的夏天》變味了嗎】的問題。老師傅@為夢而生,寫了一個盪氣迴腸的答案,把這事兒聊得一清二楚。徵得他同意之後,也發到這裡。
————
你認為《樂隊的夏天》變味了嗎?
by 為夢而生
一個音樂類綜藝節目,而且還不是好聲音或者美國偶像類型的「平民造星」節目,而是一個針對很具體的genre分類的,在中國不算主流文化的,有政策風險的「亞文化」音樂節目,尤其是所謂第一季冒著不小的風險(主要由主創團隊向平臺根據過往成功立軍令狀的方式來承擔的)但意外獲得了成功的,像《樂隊的夏天》和《中國有嘻哈》這樣的節目,第一季成功之後,第二季一定會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你要非說變味兒,那當然是要變的,無論是贊助商的需求,還是平臺和製作公司自己進一步尋求主流商業利益(包括營銷上的「微博熱搜的數量」之類)和降低對衝風險的需求,都會導致改變。
實際上《中國有嘻哈》現象級(遠比《樂隊的夏天》現象得多幾個數量級的)成功之後帶來的一系列文化對衝,如「嘻哈文化」迅速取得主流成功之後,被原有保守力量視為洪水猛獸,包括廣電部門對「嘻哈」等「不健康的」「亞文化」禁止登上電視的一系列限制,還有熱門選手個人的一系列道德事件,甚至「嘻哈」圈子內部的一些所謂傳統在網際網路上進入了主流娛樂圈受眾的討論視野,都導致了雖然車澈升官,但其製作的改名後的《中國新說唱》的主流輿論熱度、收視、乃至選手的出圈熱度等都大幅度下跌。當然節目本身的「嘻哈」感從剪輯到選手之間的關係渲染方面都大幅度降溫,最終最成功的幾首歌甚至都不是以說唱為主的曲目。
但是其實《樂隊的夏天》第一季成功之後,搖滾樂或者說樂隊文化並沒有造成那麼多的主流阻力,只是讓其中的一些樂隊(以新褲子為首)取得了搖滾樂圈子內部一直夢寐以求的「搖滾明星」的商業收入和社會地位。搖滾樂本身並沒有因此一舉佔據主流娛樂視野,也沒有像魔巖三傑那個時代一樣,因為何勇的一句「李素麗漂亮嗎」被主流文化視為仇讎。那其實至少從外部壓力的角度,節目製作本身的方法論層面並沒有必要非得強行進行「中國新說唱」式的自我閹割,把重心從音樂文化、音樂作品和音樂人本身身上,轉向一些其他的部分。
但是《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目前的第一輪的成片,依然出現了一系列在後期剪輯方法論上並無自我閹割需求的前提下依然進行過分主流娛樂綜藝化的操作。估計很多普通觀眾,尤其是樂迷都非常不解。外部邏輯不通,那就要從《樂隊的夏天》節目方內部的角度想一想。其實結論也比較簡單,就是今年的「音樂」綜藝節目之間的競爭壓力的問題。
今年因為眾所周知的疫情原因,導致了很多很早就確定要在今年暑期延續播出新一季的綜藝節目的製作周期都出現了問題。具體都什麼問題就不細說了,反正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女團選秀兩個節目幾乎前後腳,直接導致後播出的《創造營》僕街(當然《創造營》本身節目和選手質量的糟糕使得其敗得更慘了一些),緊跟著《樂夏》和《明日之子》就直接對撞,按理說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受眾差異,可偏偏這一季《明日之子》是「樂團季」,是韓國《Super Band》的組樂隊玩法,這就直接產生了正面對拼。其實《明日之子》今年壓力也大,雖然優酷那個男團節目沒人在乎,但是芒果同時有「姐姐」、《說唱聽我的》還有「哥哥」,然後B站《說唱新世代》和《中國新說唱2020》也都在後頭,實際受眾群體說實在的,「樂夏」相對還重疊度低一些呢。
當然,《明日之子:樂團季》最直接對打的還是《樂隊的夏天》無疑。哇唧唧哇方面不知道只是單純根據檔期找的後期公司還是為了要《樂隊的夏天》第一季的效果而特意選擇了《樂隊的夏天》第一季的後期供應商,目前來看確實無論是給素人可愛的小樂手們找個性重點(還有組「CP」),還是放大導師的專業感(歐陽娜娜明顯比「樂夏第一季」效果還更好了,估計是這一年自己寫歌啥的努力學習了,總之更從容專業還更有吸引力了)等各種方面,都非常棒,尤其是就靠後期的妙剪生花,直接把樸樹魅力放大到他上過的綜藝裡的最大,直接就從客座變成常駐了。
兩相對比之下,《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這邊,米未找的新的後期團隊我如果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做《嚮往的生活》那一掛的生活類真人秀的。倒不是說做那類節目的後期團隊一定就更low,但是起碼按照我的了解,完全對嘻哈或者樂隊文化不了解的後期工作者,他們做電視綜藝剪輯的時候,找梗的習慣都是根深蒂固的,基本都是類似「姐姐」或者說豆瓣八組那種完全娛樂八卦吃瓜的調性。
他們可能完全不會覺得現在正片裡剪掉在愛奇藝上被視為「花絮」的,比如大張偉和法茲樂隊聊Sonic Youth(劉鵬還諷刺他你不是聽Green Day的嗎)和法茲單塊,大張偉為啥會決定撈Carsick Cars復活(這時候我真忍不住了,必須喊一聲大張偉牛逼了),還有左右樂隊倆金屬吉他手鬥琴這些內容有什麼價值,也不在乎所謂專業樂迷聊一些和樂隊們的經歷(比如黑刀聊當年怎麼知道法茲的,還有王碩回憶自己年輕時對木馬的歌詞的感受)這些內容到底是在幹嘛,但是他們一定知道「水木年華」、白舉綱和專業樂迷對噴,或者彭坦重組達達的情懷,這些在主流娛樂圈裡有一定存在感的人物(哪怕已經過氣了),肯定是所謂娛樂八卦的點。
我不敢保證說第二季的後期團隊一定完全不知道該保留那些點,或者說第一季的後期公司當時就一定知道要留這些點(第一季確實保留了大量類似張亞東教反拍,大張偉和彭磊聊他們北京新聲這些只有「樂隊文化」受眾內部喜歡的話題),我主觀不負責任推測是米未方面第一季的時候全體「米未女孩」(也就是全公司的編導,其實也有男的)都全情投入去了解樂隊文化了,起碼每個樂隊的那個負責的PD都對這個樂隊值得強調的有價值的點了如指掌了,製作周期當時也比較充裕(加上做這節目怕挨罵的壓力吧,真的,米未團隊很多人當時真的很怕挨罵,尤其是米未和我校關係淵源,好多專業樂迷比如李源,都是當年學校的時候就和米未的一些人熟或者間接認識,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的,不像之前那幾個所謂樂隊節目,都是上海那邊的綜藝製作團隊做的,遠離搖滾樂中心,也沒啥熟人關係),可以把每個樂隊的閃光點都特意提煉出來向後期提要求,以我以前和米為團隊的接觸來看,他們如果時間充裕肯定會這麼做。
但第二季明顯製作周期壓力很大,同時如同我第一段所說,「在贊助商眼裡意外成功」的節目的第二季從商業上體量肯定是暴漲,加上疫情原因導致參賽樂隊名單確定都費了很大勁(我印象中好幾個樂隊都是最後補上的),那米未團隊肯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PD和樂隊的聯繫、招商、營銷、和愛奇藝協調排播(一度還傳出過要進衛視播出,又影響了開播宣傳的進度)上,而後期多半已經很難像第一季一樣大量提要求摳細節,只能讓後期團隊自己發揮,最後出來的節目確實就出現了大量「姐姐」或者「好聲音」式的場面。其實都是後期團隊主動創作造梗。而不是很多人以為的所謂「編劇組埋人設」。
於是就出現了很多人覺得「更綜藝了」的直觀感受。但是我跟你們說,就以愛奇藝官方發布的那些沒剪進去的現場花絮來看,我相信實際節目錄製過程中並沒有比第一季差。至於我剛才沒涉及到的一個爭議焦點——專業樂迷。其實大家應該記得第一季就被詬病「說話放屁」,當時就有好幾位去了現場的說過他們都說了好幾分鐘,播出就剩一句話,這回第二季的剪輯情況顯然更明顯。
不知道米未的各位我以前合作過的朋友們,看了這三周的網際網路風評之後,有沒有對後續幾期的定剪版本進行調整,讓張亞東和大張偉那些更有內容的對話保留下來。如果不趕緊調整,這一季的口碑後面只會越來越差,現在下周「改編賽」還沒播出可就已經一片針對選歌的罵聲了。
————
就是這樣。為夢而生老師的微博被炸號了,他說自己反而有時間多寫一點完整的東西,大家可以去知乎上關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