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談一些節奏方面的問題。許多學生在高音和弦方面比較沒有太大的困難。或許是已經有了絕對音感的關係,但對於節奏方面則倍感吃力。
經常有學生問到為何我聽到音,但是寫不出來?或者要想很久才會寫?原因何在?這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對於各種不同節奏音型不甚熟悉,因此,單靠眼睛視譜及視唱是不夠的,必須要用心把各種節奏音型記下來才能達到聽就能寫出來的地步。
在沒有談到節奏訓練的方式前,首先讓我們來思考一些有關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時值是指在音樂中音符的時間長度。節奏是音符運動的時間單位形式。
近代學者們發現節奏實際上不僅僅只是指音樂進行速度。凡人體自然生理現象或大自然的周期運動,如小到心跳、呼吸、跑步...。大到宇宙日夜之運轉及萬物相互之循環和互動的關係,都有其節奏存在。這種規則的客觀關係,就是節奏。
我們完全相信人類在整個歷史中,任何時值的音符的時間單位,都是以最自然、最合理的形態存在,我們稱之為標準節奏,大概與人的心跳速度相等,即每分鐘約70至80次。
節奏在音樂中是最活躍的因素,因而也是最明顯。
比方說我們從一些視頻中也能得知。一些部落或土著民族,他們雖然在音樂素養和技巧以及樂器的種類上,沒有文明國家來的進步;
他們卻在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節奏,聽聽他們的各種節奏,或平常生活作息所哼唱的音樂,在音程方面並不難,而且音域也不大。但是從他們的音樂中,我們可以很清楚的聽到強烈的節奏感,他們與簡單的高音和調式結合起來,就形成具有獨特風格的優美音樂,透過快、慢、輕、重的規則性變化,表現出緊張而鬆弛的交替運動,它也是音樂中最原始的基本要素。
就因為這樣,他們的歌唱、舞蹈均已敲打各種能發出音聲音的簡單器皿而來。如今最流行的搖滾樂,還不是有走向復古的味道嗎?為何人們又走回頭路呢?我認為在這個充滿壓力緊張的時代,人們需要一種追求感官上的發洩和解脫感的音樂。
話說回來,通常在樂譜中(一般在左上角),有關速度記號都會明顯標註出來音樂中快、慢、剛、柔各種不同的節奏,可以給人不同的感受。
有時候人們會在潛意識中,感到音樂的節奏與生理功能的節奏合拍,讓人陶醉其中,有的卻能使情緒高漲,激發人心。也有的令人感到哀傷、壓抑...等。
節奏還具有行動力,能表現突然意想不到的情感。弱拍上的突然加重,沒有常規的強音符號,缺少呼吸間隔等等,這些所有都能給人帶來一種突然而焦慮不安的感覺,這些在在都強調節奏,對於一首歌曲,甚至每個人(包括非學習音樂者)都有密切的關係。
在節奏訓練的方法上,當然要視琴童的程度情況而定。以一個初學者來說,當然要讓他們懂得為何要在學習過程中注意拍子,我們常聽到老師說拍子錯了,拍子不對,這代表什麼呢?為什麼一定要這樣規定的?也常聽學生說,我實在是看不懂拍子,音是會彈,可是不知道速度、拍子對不對,我們把握...等等。
可見對於一個學音樂者來說,若是不會打拍子,節奏不會看,往往就無法掌握一首曲子真正的韻味,甚至意思表達完全相反。因此。除了音符、休止符的長度有所了解外,進而必須懂得在不同的拍號,不同的單、復拍中所產生的各種變化音型。
若不將這些音型熟記的話,往往會產生一個重大的問題,那也就是一般學生最傷腦筋的問題:聽得到卻寫不出來。這對於視奏、聽寫都會產生相當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