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巴(希伯來文:שבא,阿拉伯文:سبأ,阿姆哈拉文:ሳባ),古蘭經中稱為塞伯邑(Sabaʾ),是指在舊約聖經和古蘭經中提到的一個位於阿拉伯半島南方的王國。王國具體位置可能在現今的衣索比亞、厄利垂亞沿岸或葉門南部境內,但也有可能是同時處於衣索比亞和葉門的一個跨亞、非大陸的大王國。
示巴王國在古代亞述人、希臘人及羅馬人作家的作品中都有提及過,大約在公元前8世紀立國,於公元5世紀到6世紀時因為氣候變遷而引起的一連串連鎖反應而滅亡。示巴王國曾經以多個不同的城市作為首都,當中在中期時以今日薩那以東120公裡的馬利卜作首都的時間最長。
今時今日的賽伯伊人 (Sabaeans),被認為是示巴王國的遺民。
1.歷史賽伯伊王國,建立於公元前約750年至公元前115年,即《聖經》所說的「示巴王國」。
最強盛的時候,它甚至統治了整個阿拉伯半島南部。賽伯伊人是最早的航海家和國際商人,灌溉了南部阿拉伯絕大部分土地的著名的馬裡卜大壩,也是由他們修建的。透過《聖經》上著名的示巴女王和所羅門的故事,約略可以看出這個王國的繁榮與富足。在其後,代替賽伯伊王國的希木葉爾王國,其統治則一直持續到公元6世紀上半葉左右。
賽伯伊王國經常派遣商業使團渡過紅海去收集香料和其他珍貴商品,並在埃及與衣索比亞建立了永久性的移民點。 [1]
賽伯伊王國於公元前7世紀修建的馬裡卜水壩,被認為是古代水利工程的傑出代表之一。
2.示巴女王示巴女王(希伯來語:מַֽלְכַּת־שְׁבָׄא,古希臘語:βασίλισσα Σαβὰ),又譯席巴女王,在希伯來聖經記載中,是一位統治非洲東部示巴王國的女王,與所羅門王生活在相同年代。示巴的位置大約相等於今日的衣索比亞,相傳亦是閃的後人。她在非洲的勢力,最強的時候,疆域涵蓋東部非洲和現今的沙烏地阿拉伯南部地區和葉門。
根據《舊約聖經》列王紀上第10章、《古蘭經》和阿克蘇姆國的其他歷史資料的記載,她因為仰慕當時以色列國王所羅門的才華與智慧,不惜紆尊降貴,前往以色列向所羅門提親。有人認為列王紀上第三章1節的「法老的女兒」就是示巴女王,但亦有認為是兩個不同的人。示巴女王被以色列人逐回衣索比亞之時,據說已懷有所羅門王的骨肉。亦有人憑著《雅歌》第一章第5節的一句,而認為《雅歌》是所羅門王與示巴女王之間的情話,因為當時的人並不愛把皮膚曬黑。
希巴女王,又稱示巴女王,是《聖經·舊約》中略用文字提及的人物,在傳說中,她是一位阿拉伯半島的女王,在與所羅門王見面後,慕其英明及剛毅,與所羅門王有過一場甜蜜的戀情,並孕有一子。傳說中的希巴女王有兩種形象,一是驚豔絕倫,一是醜陋無比。希巴女王首見於《聖經·舊約》的「列王記」。
希巴女王的名字:拜萊蓋絲 Bilqis。
《舊約全書·列王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公元前10世紀中期,以色列王國在國王所羅門的治理下,國泰民安,十分興盛,特別是他花了20年時間建造的金碧輝煌的耶和華聖殿和王宮,更是使他馳名遐邇。
有一個異國君主希巴女王,聞悉所羅門的聲名後,對他十分仰慕,於是就在龐大護從隊的陪同下,用駱駝馱著香料、寶石和許多金子,浩浩蕩蕩地來到耶路撒冷,拜會所羅門。她故意提出一些難題讓所羅門解答,以試探他是否像盛傳的那樣智慧無窮。誰知所羅門聰明絕頂,有問必答。
希巴女王見所羅門有大智慧,又看到他所建造的華麗宮室、席上的珍餚美味、群臣分列而坐、僕人兩旁侍立,以及他們的衣服裝飾等情況,詫異得神不安舍,向所羅門獻上厚禮。所羅門對這位遠道而來的異國女君主給以盛情款待,在她回國時還饋贈了許多珍貴的禮物。
在非基督教信仰的世界裡,希巴女王的形象是基本上被醜化了的。猶太教的傳奇故事,把希巴女王描繪成有著毛茸茸雙腳的惡魔形象,並把她比喻為古代亞述和巴比倫神話中誘人墮落的淫婦。而在伊斯蘭教的傳說中,希巴女王受到了更大的貶斥,她被稱為「比爾基斯」,意為妖怪,說她所行之事對人類來說意味著災難。
不過,在許多國家較為流行的民間傳說中,希巴女王還是更多地被描繪成天生麗質、聰穎不凡的動人形象。並傳說所羅門在耶路撒冷見到她的時候,就為其美麗的外貌和端莊的儀表所傾倒,兩位互相愛慕的君主還結成了金玉良緣。
衣索比亞的傳說中說,雖然所羅門對希巴女王一見鍾情,卻無奈女王對他無意。後來,所羅門設計引誘,才逼迫女王成婚的。這個有趣的傳說的大意是,所羅門在耶路撒冷見到希巴女王時,對她一見鍾情。無奈女王把貞潔視若生命,在所羅門發誓不去觸碰她之後,她才肯住進所羅門的王宮。然而狡詐的所羅門也提出一個條件,禁止女王觸碰他宮殿裡的任何東西。在女王啟程回國前,所羅門為她舉行了盛大晚宴,故意讓女王吃下許多辛辣食物。女王半夜感到口渴時,偷偷溜進所羅門的房間喝了一瓶水。早有所圖的所羅門聲稱女王食言在先,使他得以解除誓言的約束。就這樣,所羅門得以和女王共度良宵。他們在婚後生下一子名叫曼尼裡克,以後隨希巴女王而去。曼尼裡克長大後到耶路撒冷拜謁父親,並被封為衣索比亞的第一代皇帝。
希巴女王是否確有其人,至今還是一個謎。但長期的考察和新的考古發現證明希巴古國確實存在。《聖經》中提到的希巴王國位於瀕臨紅海的阿拉伯半島西面,在現今阿拉伯葉門共和國境內。它是公元前10世紀興盛一時的文明古國之一,希巴王國由於緊靠紅海,同與紅海相接的以色列、埃及、衣索比亞、蘇丹等結成了密切的貿易關係,商業一度十分發達。希巴古國盛產香料、寶石和黃金,這使它在產品交換中處於十分優越和有利的地位。
據考證希巴王國的首都就是現今阿拉伯葉門共和國的東部城市馬裡卜,現代這個城市還是沿用著古代名稱。公元前1世紀希臘史學家奧多勒斯曾形容馬裡卜是一個用寶石、象牙和黃金做藝術品裝點起來的城市。這種描寫也許有些過分,但馬裡卜故去的華美、繁榮從中也可窺見一斑了。
過去傳說馬裡卜建有一個規模巨大的蓄水壩。水壩都用大石塊鋪砌,石塊之間密接無縫,顯示了希巴人民高超的建築和工藝水平。這座水壩維持供水達12個世紀之久,公元543年,因年久失修而塌陷。
人們還在馬裡卜郊外沙丘上發現了一處設計奇巧的建築物廢墟,考古學家們證實它是公元前4世紀所建的「月神廟」。當地人把它稱為「比基爾斯後宮」,而比基爾斯是他們對希巴女王的稱呼。
古代的香料之路橫貫希巴國,更準確的叫法應該是「薩巴國」。薩巴人擁有先進的文化,他們留下了數以千計的石碑銘文,內容包括祭祀、建造記錄以及權力和統治的更替。馬裡卜是阿拉伯半島上最大的古代遺址,這裡飽受地震的摧殘和盜墓賊的破壞,被過去的居民所遺棄。考古學家認為這裡正是昔日宮殿所在的位置,他們還想找到古代薩巴人的建築。通過艱苦的努力,他們將細節一點點地拼湊起來。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