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有別,心血管疾病診治應關注性別差異!

2020-12-26 騰訊網

心血管疾病(CVD)是威脅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歐美研究顯示,近30年來CVD患病率、死亡率逐漸下降,但我國CVD患病率及死亡率仍處於上升階段[1]。女性CVD的病理生理學特點、臨床表現、疾病診斷、藥物代謝和防治策略有別於男性,需要特別關注。

近日,《Circulation》發表了馬長生教授等研究[2],採用多階段、整群抽樣調查設計,從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選取了39個社區居民進行調查,涉及64893人(≥45歲),其中47841人完成調查,女性佔61.3%。

其中,5454人患CVD,需要二級預防;9532人10年CVD發病風險>10%,需要一級預防。應接受CVD二級預防的女性,與男性相比,服用降壓、調脂、抗血小板藥物的比例均較低。服用指南推薦的預防藥物一種及以上的男性佔59.8%,而女性僅48.6%。需要進行一級預防的女性高血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體重達標的比例也低於男性。女性CVD規範治療的可能性較男性低20%~50%。

2016年美國心臟(AHA)發布關於女性急性心梗(AMI)的科學聲明強調,近三十年女性心梗的死亡率居高不下並未引起足夠重視[3]。Mefford等[4]對綜合醫療保健系統中AMI發病率變化趨勢進行研究,涉及2000年至2014年因AMI住院的45331例患者。

研究發現,在2000-2009年間,男性和女性AMI發病率的下降趨勢一致,但在2010-2014年間,女性AMI發病率的降幅明顯緩於男性。

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有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ARB)和腦啡肽酶抑制劑雙重作用,代表藥物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Solomon等對PARADIGM-HF和PARAGON-HF研究的13195例心衰患者進行分析,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降低首次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風險(HR 0.84,95%CI 0.78-0.90)、心血管死亡風險(HR 0.84,95%CI 0.76-0.92)、心衰住院風險(HR 0.84,95%CI 0.77-0.91)和全因死亡風險(HR 0.88,95%CI 0.81-0.96),優於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抑制劑。

根據左室射血分數(LVEF)分為6個亞組, 女性LVEF較高,女性患者在LVEF 52.5%-62.5%區間佔比為54%,LVEF>62.5%區間佔比達63%。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使LVEF低於正常的個體獲益,可降低主要複合終點[5],且LVEF保留的女性也可獲益[6]。

2018年AHA發表關於CVD和乳腺癌交集的科學聲明[7],隨著乳腺癌篩查和治療成功率的提高,乳腺癌預後改善,CVD是老年乳腺癌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該聲明強調在乳腺癌治療及隨訪中對CVD危險因素進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性。

一項基於人群的隊列研究顯示,與他莫昔芬相比,芳香化酶抑制劑增加心衰和心血管死亡的風險,提示應關注乳腺癌治療藥物的心血管副作用[8]。

由於遺傳、細胞、生化和生理特點等存在性別差異,女性在試驗中比例不足,試驗結果用於指導女性臨床實踐存在局限性。有學者評估了2010年至2017年間在Clinical Trials. gov註冊完成的心血管試驗中女性參與情況,提取了可公開獲得的信息。

已完成的心血管試驗740項,包括862652名成年人,其中38.2%是女性,提示在臨床試驗中男性比例更高。2013年至2017年參與卒中(P = 0.007)和心衰(P = 0.01)試驗的女性比例顯著提高,提示女性的代表性在卒中和心衰試驗中有所改善[9]。

目前,對女性CVD的危害認識不足,對於女性CVD防治的宣傳力度不夠。在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呼籲關注女性CVD的特殊性,做好我國女性CVD防治工作;在此,衷心希望大家都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心態,做好CVD及相關危險因素防控,把CVD導致的心血管事件風險降至最低。

專家簡介

劉梅林 教授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老年內科主任。現任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心血管分會副會長、總幹事,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常委女醫師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委員女性心臟健康學組組長,北京醫學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醫師協會心血管分會副會長。為中華醫學會專家會員,美國心臟病學院專家會員(FACC),歐洲心臟病學會專家會員(FESC),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醫師協會理事。

參考文獻:

[1]胡盛壽, 高潤霖, 劉力生, et al.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概要[J]. 中國循環雜誌, 2019, 34(3): 209-220.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19.03.001

[2]Xia S, Du X, Guo L, et al. Sex Differenc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J]. Circulation, 2020, 141(7): 530-539.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9.043731

[3]Mehta LS, Beckie TM, DeVon HA, et a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Women: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 Circulation, 2016, 133(9): 916-947. doi: 10.1161/CIR.0000000000000351

[4]Mefford MT, Li BH, Qian L, et al. Sex-Specific Trend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in an Integrated Healthcare Network, 2000 Through 2014[J]. Circulation, 2020, 141(7): 509-519.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9.044738

[5]Solomon SD, Vaduganathan M, B LC, et al. Sacubitril/Valsartan Across the Spectrum of Ejection Fraction in Heart Failure[J]. Circulation, 2020, 141(5): 352-361.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9.044586

[6]McMurray JJV, Jackson AM, Lam CSP, et al. Effects of Sacubitril-Valsartan Versus Valsartan in Women Compared With Men With Heart Failure and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Insights From PARAGON-HF[J]. Circulation, 2020, 141(5): 338-351.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9.044491

[7]Mehta LS, Watson KE, Barac A, et 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Breast Cancer: Where These Entities Intersect: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 Circulation, 2018, 137(8): e30-e66. doi: 10.1161/CIR.0000000000000556

[8]Khosrow-Khavar F, Filion KB, Bouganim N, et al. Aromatase Inhibitors and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 Circulation, 2020, 141(7): 549-559.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9.044750

[9]Jin X, Chandramouli C, Allocco B, et al.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Cardiovascular Clinical Trials From 2010 to 2017[J]. Circulation, 2020, 141(7): 540-548.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9.043594

相關焦點

  • 心血管疾病「青睞」女性?「德知妳心」呼籲關注女性心血管健康
    首席記者 張姝「第三屆『德知妳心』女性心血管健康活動日」日前舉辦,該活動由上海德達醫院主辦,直播平臺「海上名醫」聯合播出,邀請數名心血管領域國內外專業醫師和相關專家參與,旨在科普心血管疾病預防知識,呼籲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關注,幫助有心血管疾病潛在風險的女性應對冬季挑戰
  • 男女有別:中國青年人自殺率的性別差異解釋
    在這個總的前提之下,本文嘗試回答的問題是:在描述現階段中國青年人自殺率存在的性別差異的前提下,解釋引起這種自殺率的性別差異的原因。文獻綜述自殺問題能夠成為一個經典的社會學研究問題,要歸功於社會學三大家之一的涂爾幹的代表作品《自殺論》。
  • 奔走呼籲:全社會應關注「肺動脈高壓」
    很多臨床常見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結締組織病、溶血性貧血、心臟瓣膜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間質纖維化、睡眠呼吸暫停、肺血栓栓塞,甚至門脈高壓、愛滋病毒感染等均可導致肺動脈壓力增高。 平時常說的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歸屬 PH 臨床分類中第 1 大類。PH 病因複雜,各種年齡、性別均可患病。
  • 肖巍: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的興起——從全球男女大腦性別差異...
    肖巍(清華大學 哲學系,北京100084)關鍵詞: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大腦性別差異摘 要:在當代神經科學領域,大腦性別差異的研究一直備受關注。關於大腦性別差異的研究是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當前所關注的重要問 題,一些學者試圖以女性主義視角分析和解釋當代神經科學對於大腦性別差異研究的各種新發現。
  • 美年健康體檢大數據心血管健康報告發布 這些數據值得關注
    來源:新浪證券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均預期壽命的增長,人口老齡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我國心血管健康危險因素流行趨勢明顯,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處於上升階段。我國國民的心血管健康情況如何?不同年齡、性別究竟有哪些特點?
  • 唐山中醫關注:冬季如何做好心血管養生調護
    唐山市心血管科四病區副主任馮偉介紹:心血管疾病主要常見病為冠心病心絞痛,冠心病心絞痛是以胸部疼痛、憋悶、壓迫、沉重感,可向頸部、頜部、肩部或手臂部放射,遇寒、勞累加重為主要表現的一組臨床症候群,其病理基礎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導致管腔固定狹窄或痙攣,當心肌耗氧量增加的因素存在時,可加重心肌缺血缺氧,所引發的心絞痛。因此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成為關注的話題。
  • 「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村養老問題的性別差異
    本文從性別視角分析農村老人養老的差異,以期引起政府、社會組織和個體對不同性別老年群體養老問題差異的重視,以便更好地解決農村老人養老問題。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的性別差異一是農村老年女性比農村老年男性收入少。
  • Hypertension:尿酸、血壓與心血管疾病
    必須進行高質量的試驗才能提供降低尿酸對心血管有益的確切證據。 血清尿酸鹽已明確與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有關,但尚不清楚其是否與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存在因果關係。
  • 心血管疾病患者康復鍛鍊要科學
    至於心血管運動的人就更需要參加運動鍛鍊了,而且應進行合理的科學運動。實踐證明,只有合理正確的運動方式,才會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質量的改善,中老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逐年增加。
  • 我院成功舉辦心血管疾病診療進展學習班
    6月22日,石河子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成功舉辦「心血管疾病診療進展學習班」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石河子市人民醫院心血管病技術培訓會」。北京阜外醫院援疆專家張海濤博士主持開班儀式,梁彥平書記致辭。來自北京及疆內多名專家及墾區各基層醫院的近200名醫務人員參加了此次會議。
  • 心血管疾病——全球死因的頭號殺手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因的頭號殺手: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多於任何其它死因。 2016年,估計有179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佔全球死亡總數的31%。但大多數心血管疾病可以通過面向全民的戰略解決諸如菸草使用、不健康飲食和肥胖、缺乏身體活動和有害使用酒精等危險因素而得到預防。 心血管疾病包括哪些?
  • OCC 2020|徐亞偉教授:COVID-19疫情下的急性心梗診治流程與心血管...
    基於COVID-19的高傳染性,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心內科徐亞偉教授在5月28日第十四屆東方心臟病學會議上,結合心血管病患者病情及我國醫院的實際情況,探討COVID-19疫情下的急性心梗診治流程與心血管醫生的防護策略。
  • 心血管疾病防控,從日常飲食開始!
    誤區二 堅果油不健康 有許多心血管患者覺得堅果是高能量高脂肪食品,認為其對心血管健康不利。其實適量的堅果攝入,對於控制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是很有益處的。堅果富含n-3不飽和脂肪酸、植物甾醇、維生素E,可以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但應適量。美國心臟病學會建議每周攝入4次以上堅果,每次不超過50g。
  • 中風是心血管疾病急症 關於心血管疾病還有你不知道的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頭號死因: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多於任何其它死因。每年有940萬例死亡,或所有死亡數的16.5%可能由高血壓造成。這包括51%因中風造成的死亡以及45%因冠心病造成的死亡。你不知道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供血血管的疾病腦血管疾病——大腦供血血管的疾病周圍末梢動脈血管疾病——手臂和腿部供血血管的疾病風溼性心臟病——由鏈球菌造成的風溼熱對心肌和心臟瓣膜的損害先天性心臟病——出生時存在的心臟結構畸形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腿部靜脈,出現血塊,它可脫落並移動至心臟和肺部
  • 美年健康體檢大數據告訴你 預防心血管疾病刻不容緩
    《報告》以2018年為觀察周期,以美年健康旗下體檢中心的1560餘萬例成人體檢數據為研究對象,發現當前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了我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心血管疾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我國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醫學研究認為,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肥胖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 北京協和與浙大一院舉行遠程聯合查房,共同診治一例罕見疑難心血管...
    目前應如何治療?是單純心臟移植?還是考慮心肺聯合移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兩個中心均組織了精銳專家團隊,用心為患者解決難題。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在心血管系統罕見病及疑難病領域享有盛譽,浙大一院心內科也是國內頂尖心血管病中心。
  • 高劑量流感疫苗對心血管疾病高風險人群死亡率及心肺疾病住院風險...
    高劑量流感疫苗對心血管疾病高風險人群死亡率及心肺疾病住院風險的影響 2020-12-11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哪些慢性病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呢?
    飲食生活型態改變,導致高血糖、高血脂都是心血管疾病竄升的主要原因,你都知道嗎?心血管疾病,是健康的閃靈殺手,近年來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僅次於癌症。臨床醫學研究指出,飲食生活型態改變,導致高血糖、高血脂都是心血管疾病竄升的主要原因,你是屬於高危險群嗎? 哪些慢性疾病更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糖尿病是體內糖類代謝異常所造成血糖值很高的疾病。一般正常人的血糖值應控制在110以下,糖尿病患者血糖值若高達180以上,末梢血管容易發炎、阻塞而導致血管病變。
  • 心血管疾病生活方式管理指南,涉及方方面面,必須收藏!
    ASCVD: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IHD:缺血性心臟病。Ischemic stroke:缺血性卒中。Haemorrhagic stroke:出血性卒中。 但是,所謂慢性病,大多是可以預防的,CVD也是如此!這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吧!那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我們現在在預防的道路上,又走到了什麼地步了呢?
  • ...健康人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升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膽固醇...
    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顯示,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人數已經超過2.9億,2015年城鄉居民疾病死亡構成比中心血管疾病(CVD)佔首位,高於腫瘤及其他疾病。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於心血管病,因心腦血管病猝死的中青年人已佔心血管病死亡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