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臺灣有家「中國電視公司」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2021-01-15 中國臺灣網
你知道臺灣有家「中國電視公司」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2017年12月29日 08:2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在大陸,央視無人不知;在臺灣,也有一家電視臺簡稱ctv,和cctv只差一個字。

  中國電視公司,大家都習慣叫它中視,是「老三臺」中的第二臺。什麼是「老三臺」呢?

  臺灣的「老三臺」指的是:臺灣電視公司(創立於1962年)、中國電視公司(創立於1969年)和中華電視公司(創立於1971年)。雖然現今臺灣的電視臺數量早已增加,對於很多出生在1960-1980年代的臺灣人來說,他們從小就看「老三臺」的節目長大,對「老三臺」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而1994年之後開播的電視臺(例如民視)也因此被統稱為「第四臺」。我是1976年出生的,所以我出生時就有三臺,但還沒有第四臺。

  三臺還有一個有趣的劃分,就是:臺視是「臺灣省政府」管的,中視是「中國國民黨」管的,華視是臺灣「國防部」管的。所以如果有任何軍方宣傳的節目,那肯定只會在華視。

  之前臺視是黑白的,是中視開創了臺灣彩色電視時代。它一開播就是彩色的,這可讓臺灣人覺得太酷了。中視還有另一個創舉,就是1996年時,它天天24小時播出節目。要知道,平常電視臺在早上開播前,是沒有節目的,電視一打開是一片無訊號的灰色。從此之後,臺灣進入24小時的電視時代。

  大家很熟悉的節目《還珠格格》也是1998年在中視首播的(瓊瑤的電視節目最多是在中視播,其次是華視,似乎沒有在臺視播,奇怪)。不過我覺得中視最牛的節目要算是《大陸尋奇》,這個節目我爺爺奶奶最愛看。事實上,全臺灣的外省人都愛看,因為能一解鄉思。在《大陸尋奇》之前,是臺視的《八千裡路雲和月》,山東人凌風主持的。

  《大陸尋奇》是中視最長壽的教育類節目,1990年8月11日開播,記錄中國大陸各地自然美景、歷史古蹟、民眾生活等,至今仍在播映中,是中視除新聞節目外最長壽的節目。2017年是《大陸尋奇》播出第27年,總集數已超過1700集。我還特別買了《大陸尋奇》很多集VCD(對,那時還是VCD時代)以及播放器送給奶奶看。

  在那個只有「老三臺」的時代,小孩作完功課,打開電視的時間大多為下午5點,那時電視播出的是卡通;6點到7點,電視臺不是播廠商贊助的益智、競賽節目,要不就是一堆媽祖、觀世音、濟公等低成本的閩南語連續劇;到了7點,打開電視,三臺播的一定是新聞;8點只能看連續劇,9點會播廣電基金安排的半小時社教節目,9點半播出的大多是綜藝節目或者家庭肥皂劇;11點一到,又得將新聞重新看一次。不過,到了第四臺時代之後,這些作息一去不復返了。

  有時還是挺想念「老三臺」的時代,雖然現在看來節目挺無聊,但是那卻有著我們的青春,和珍貴的家人相處時光。

【作者簡介】 

  到尾,70後的川籍臺灣人,2008年赴京。資深媒體人,做過電臺DJ,幹過《FHM男人幫》主編和《男人裝》資深編輯,還出過兩本書《遇見臺灣》和《臺灣的臺》。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焦點

  • 你知道臺灣有家「中國電視公司」嗎?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在大陸,央視無人不知;在臺灣,也有一家電視臺簡稱ctv,和cctv只差一個字。中國電視公司,大家都習慣叫它中視,是「老三臺」中的第二臺。什麼是「老三臺」呢?
  • 你知道臺灣人不用漢音拼音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人打字是不用漢音拼音的,而是用ㄅㄆㄇㄈ,也就是注音符號。而且它的歷史更久。「ㄅㄆㄇㄈ」很多大陸朋友以為是日文字,看起來很像,但它其實和漢語拼音一模一樣,只是前者是用「符號」,後者是用英文字母。例如ㄅ就是b,ㄆ就是p,ㄇ就是m,ㄈ就是f……全都都有對應的。差別就如此而己,和什麼日本阿拉伯韓國甚至閩南都沒什麼關係。
  • 你知道金馬獎的「金馬」怎麼來的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你知道金馬獎的「金馬」怎麼來的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2017年10月12日 14:50:14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 你知道臺灣也有相聲名家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對於我們這些在臺灣的外省人,從小對於「帶兒話音的京腔」是非常有好感的。相較於閩南語,我們反倒覺得不捲舌、很土。相反的,京腔或普通話或標準國語,我們覺得那才洋氣上檔次。所以,我們很喜歡聽相聲。
  • 你知道臺灣有個「中國時報」嗎?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就像紐約有個紐約時報,臺灣也有個「中國時報」,這個報紙的名稱就代表了臺灣人當年有多認「中國」這兩個字。「中國時報」在大陸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講到「中天電視」可能知道的人就多了點,如果講到中天電視出品的《康熙來了》那就無人不知了。
  • 你看過臺灣人的身份證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畢竟臺灣人在大陸的越來越多,所以你可能看過臺灣人的臺胞證,也就是「臺灣同胞來往大陸地區通行證」,但你應該沒看過臺灣人的身份證。因為在大陸,我們臺灣人根本沒有機會使用這個玩意兒。
  • 【我在大陸看臺灣】如何從名字辨別臺灣人?
    【我在大陸看臺灣】如何從名字辨別臺灣人? 2017年10月12日 15:01:54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 你知道臺灣人用「機車」來罵人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很多大陸朋友去臺灣玩,都會驚呼於臺灣馬路上的機車大軍。特別是等紅綠燈時,每次綠燈一亮,一大群機車便如猛虎出閘,那情景真像是一陣大浪襲來,聲勢驚人。事實上,我自己在臺灣,也有多年自己騎機車。在大陸,不叫機車,叫摩託車。現在街頭上也挺多了,但比例上還是沒有臺灣多。
  • 臺灣的普通民眾能收看到大陸的眾多電視節目嗎?
    臺灣的普通民眾能收看到大陸的眾多電視節目嗎?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眾所周知,我國的電視業越來越發達,那麼,位於臺灣的普通民眾能收看到大陸的眾多電視節目嗎其實在以前網絡還不太發達的時候,在臺灣並不能接收到大陸的電視節目,但是如果當臺灣的電視臺買了大陸的版權,那麼在臺灣還是能夠看到大陸很多的節目。臺灣電視臺有自己的電臺系統,在他們的電視裡,都是臺灣的電視頻道。但是臺灣的電視上並不能直接像大陸的電視一樣,直接看到電視頻道,而是能看到單個的電視節目或者電視劇。
  • 海峽時評:大陸統一臺灣有時間表嗎?
    經常有一些無良的外國政客和媒體,試圖造謠和臺灣地區有關的言論,並且渲染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會發生戰爭等輿論,這樣的做法是中方所不認可的行為。中方回應統一臺灣有時間表嗎?根據海外網報導,北京時間7月15日,我國照常舉辦外交部例行記者會,記者會上一位來自英國獨立電視新聞的記者進行提問,問及前不久臺灣地區的軍方展開了非常有針對性的軍事演習,很明顯就是做給大陸看的,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中方統一臺灣地區是否有時間表呢?面對提問,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做出了回應。華春瑩表示,關於軍事演習相關的問題,希望記者朋友們可以提問國防部。
  • 臺灣電視節目沒落 大陸電視盒子大受追捧
    臺灣曾是個明星輩出的地方,但如今打開島內的電視臺,除了娛樂新聞外,便很難尋覓到大牌藝人的身影,這也是臺灣電視節目衰落的一個顯著標誌。  從元旦到春節這段時間,大陸各大衛視掀起明星爭奪戰,一時間螢屏上熠熠生輝,明星們也是賺得盆滿缽滿。反觀臺灣,很多電視臺的晚會或娛樂節目卻陷入找不到明星的窘境。
  • 大陸電視劇在臺灣熱播
    自2000年起,電視劇《康熙王朝》陸續在臺灣各大電視臺播出,出乎意料的是,這部歷史正劇,居然徵服了習慣於看「康熙與韋小寶」之類搞笑劇的臺灣觀眾。以下是臺灣真相電視臺記者在臺北街頭所做的採訪。  記者:《康熙王朝》看過嗎?  民眾:看了,看了,現在還在看,看了多少遍了。  記者:《康熙王朝》有看過嗎?
  • 你知道臺灣有一款鞋叫「中國強」嗎?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大陸年輕人很流行回力鞋,雖然臺灣沒有回力鞋,但仍然有類似地位的老字號球鞋,這個鞋的名字很酷,就叫做「中國強」,我小時候就穿過它。今天我就來說說「中國強」的故事。
  • 大陸綜藝節目逆襲臺灣 電視人:錢多完勝點子多
    《我是歌手》的熱浪還沒有結束,隨後播出的江蘇衛視《星跳水立方》、浙江衛視《中國星跳躍》、湖南衛視《中國最強音》又接連通過臺灣電視新聞滾動播出,掀起島內「大陸綜藝節目逆襲,臺灣綜藝節目怎麼辦」的「口水仗」。  臺灣電視節目因市場狹小、政策限制等原因,面臨空有創意領先卻資金短缺、人才流失的難題。
  • 臺灣人看大陸:怎麼物價比臺灣「高」?
    臺灣人看大陸:怎麼物價比臺灣「高」? 2013年02月06日 11: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大陸人看臺灣:在臺灣看電視不必用腦
    中新網12月13日電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今日刊載署名安徽大學交換生湯易的投稿《大陸人看臺灣 在臺灣看電視不必用腦》。通過親身經歷,作者認為,被「快餐文化」影響滲透的臺灣媒體,政治立場鮮明卻單薄乏味。娛樂節目同質化很嚴重, 報紙幾乎沒有大篇幅通訊,對重大新聞事件缺乏細緻報導和深度分析。
  • 大陸綜藝逆襲臺灣 缺錢成臺灣綜藝瓶頸
    臺灣島內突然明白過來「大陸綜藝比臺灣綜藝落後二十年。」臺灣知名主持人凌峰所說的這句話,曾經讓大陸綜藝唯臺灣綜藝「馬首是瞻」。中央電視臺的《正大綜藝》,曾把「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這句口號喊得家喻戶曉。其實,這一益智互動類節目有著臺灣血統——它的製作人江吉雄,就來自臺灣。
  • 臺灣學子:在大陸感受真實
    學生只是張先鵬現在的一個身份,他還是大陸三家臺資小微企業的負責人。生意雖不大,但是卻做得很穩健。和藹可親、健談開朗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由於年長一些,在大陸的臺灣學生都親切地稱他為「鵬哥」。作為最早一批來大陸從事新聞採訪的電視攝影記者,張先鵬在1996年第一次踏上祖國大陸的土地,就愛上了大陸。「當時經香港轉機到達北京,北京給我的印象非常淳樸。」
  • 臺灣女生在大陸求學五年 回到臺灣後驚呆了
    【觀察者網綜合】11月20日,臺灣聯合報的一篇文章講述了一個臺灣女生的故事。 23歲的謝寧,5年前景美女中畢業時以學測成績申請讀中國人民大學,現就讀北大新媒體研究所。過去每次放假回臺她都很開心,今年她卻首次感到家鄉的人可能因為她在口音或用詞像大陸人,會收起笑意、態度變得較差,讓她非常驚訝且受傷。「我不知道為何我只是去大陸讀書,就好像被當作叛徒?」
  • 臺灣也和大陸「脫鉤」?它知道有多危險嗎?
    執筆/胡一刀&刮鬍刀當華盛頓政客推動美國與中國「脫鉤」的時候,它的屁股後面,還有一個跟屁蟲——民進黨當局。有樣學樣,民進黨也正陸續推出與大陸「脫鉤」的舉措。問題是,民進黨當局知道這有多危險嗎?然而,據今年4月臺灣調查機構數據顯示,「愛奇藝臺灣」在臺灣的使用率超40%,僅次於Youtube,排名第二,甚至比Netflix在臺灣使用率還高。不讓臺灣民眾看受歡迎的大陸視頻APP,這波操作是不是蜜汁熟悉?民進黨當局的騷操作還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