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綜藝逆襲臺灣 缺錢成臺灣綜藝瓶頸

2021-01-08 網易傳媒

臺灣業內人士的悲觀和危機論,其來有自。現在,缺錢已成為臺灣綜藝節目提高質量的最大瓶頸。

「過去臺灣綜藝節目領先大陸毋庸置疑,但如今大陸不惜重金買進歐美版權,高價聘請一流明星與製作團隊,製作出效果驚人的好節目,進而吸引觀眾的目光,再以冠名費等名目獲得巨額的廣告收益,並良性循環創造出更多品質精進的作品,已有帶領『華流』崛起的氣勢。」

章章

大陸綜藝節目《我是歌手》總決賽那天,臺灣東森電視臺於當晚7點發出公告,告知觀眾該臺晚間10點的節目《關鍵時刻》將停播,但並未說明原因。

臺灣觀眾不知道出了什麼事,私底下揣測,「莫非是朝鮮發射飛彈了?」直到該臺臨時推出《我是歌手》特別節目,人們才恍然大悟。

東森電視臺幾乎全程「直播」了比賽,並贏得了2.15%的高收視率——平均每分鐘有48萬名觀眾收看,比平時增長了近220%。

對於只有兩千多萬人口的臺灣來說,這一數據是驚人的,也有著特別的意味:它證明了「直播」大陸節目的成功——儘管事後遭到湖南衛視質疑,更證明了大陸綜藝已掀起一股逆襲臺灣的旋風。

臺灣島內突然明白過來

「大陸綜藝比臺灣綜藝落後二十年。」臺灣知名主持人凌峰所說的這句話,曾經讓大陸綜藝唯臺灣綜藝「馬首是瞻」。

中央電視臺的《正大綜藝》,曾把「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這句口號喊得家喻戶曉。其實,這一益智互動類節目有著臺灣血統——它的製作人江吉雄,就來自臺灣。

另一名臺灣綜藝製作人張志鵬,則推出了捧紅謝娜的《綜藝新勢力》、央視一套的《金蘋果》、四套的《情藝在線》、山東衛視的《天使任務》、東方衛視的《創智贏家》、湖北衛視的《超級星秀場》、重慶衛視的《娛樂星工廠》、陝西衛視的《周六樂翻天》等多檔節目。

而《開心辭典》,則是臺灣製作人張中炎模仿英國遊戲節目《百萬富翁》製作的。

後來,大陸綜藝節目走上了自主模仿和複製的路線。《非常男女》《康熙來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臺灣綜藝節目深受大陸觀眾喜愛,自然成了內地電視臺模仿的對象。

《非常男女》上世紀90年代在臺灣走紅,大陸電視臺爭相模仿。可以看到,《玫瑰之約》和《相約星期六》等大陸節目,已經在臺灣相親節目的模式中注入了內地的風俗和習慣。

模仿《康熙來了》的大陸綜藝節目也很多,從明星嘉賓的定位,到攝影棚的布置,都「克隆」了下來,但基本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是大陸缺少那種以主持人為中心、把主持人打造成明星的土壤。因此,大陸綜藝不如臺灣綜藝,長期以來一直是業內的共識。

然而,《非誠勿擾》《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節目在臺灣熱播之後,形勢開始悄悄反轉。

「如果說《中國好聲音》被我們臺灣的電視人關注,那麼《我是歌手》連賣商品的小販都關注。」《我是歌手》熱播期間,曾製作《你猜》《Wow!侯麻吉》等綜藝節目的臺灣製作人葉心如對大陸媒體如是說。

湖南衛視推出的這檔綜藝節目,因為有齊秦、辛曉琪、彭佳慧、林志炫、楊宗緯等多名臺灣歌手接連參演,意外地在臺灣引發了收視熱潮,臺灣媒體也對此進行了大規模追蹤報導。

「從林志炫參賽開始,我們就一直關注,很多臺灣觀眾通過網絡觀看,把精彩片段放在網絡上,大家都在討論,何況參加總決賽的7個歌手有4個來自臺灣,所以我們就提出採訪的要求。」《我是歌手》總決賽直播當天,中天、TVBS、東森、華視等16家臺灣媒體同行齊聚長沙探班「歌王之夜」,他們笑稱這是繼大S三亞婚禮以來難得的大陸「再聚首」,這種「盛況」,在大陸綜藝界還是第一次。

但熱潮過後,臺灣島內突然明白過來:大陸綜藝節目逆襲了!

缺錢的臺灣綜藝時現技窮之象

2012年的時候,曾為內地電視臺製作了《超級大贏家》《奪寶奇兵》等十餘檔娛樂節目的臺灣製作人李方儒並不看好大陸綜藝節目,他在接受內地記者採訪時稱:「大陸綜藝節目至少要10年才能趕超臺灣。」但日前他表示:「如果兩岸不加強合作,臺灣綜藝節目很快會被大陸吃掉。」

李方儒不是唯一持這種看法的人。

吳宗憲、胡瓜等著名主持人的前輩,綜藝大佬張菲也說:「臺灣綜藝節目已經快要被大陸取代了。一是臺灣人口不多,人才也不多了。二是電視臺每禮拜恨不得播出上百個綜藝節目,質量會好嗎?再一個,節目製作費不斷提高,越來越成本掛帥了。」

臺灣業內人士的悲觀和危機論,其來有自。現在,缺錢已成為臺灣綜藝節目提高質量的最大瓶頸。

在臺灣綜藝的黃金時代,全島只有四個無線臺和少數有線臺,綜藝節目製作費用比較闊綽。如今,臺灣有七八十個頻道,整體廣告收入卻沒有飛躍性的突破。

據業內人士統計,臺灣原來製作3檔綜藝節目的費用,現在要用來製作30個節目。臺灣知名主持人曹啟泰很感慨地說:「當年10分鐘的節目,可以出3趟外景,內容很豐富。但後來沒錢了,就只能夠讓一個主持人幹說。更加沒錢了,就由本來找一個會說的人說,變成了現在誰愛說誰上臺說。」

其實,就連《康熙來了》這樣的大牌節目,製作費用也低得可憐。其中佔分量最大的是兩位主持人的酬勞及每次的通告費(付給嘉賓的酬勞)。臺灣主持人、演員及歌手梁赫群說,他上《康熙來了》,只有3000元新臺幣(1元人民幣約合4元新臺幣)的通告費。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缺錢,就留不住人,更無法像內地那樣動輒花上幾十萬乃至上百萬來請當紅明星上節目。

缺錢的臺灣綜藝也時現「技窮」之象。《康熙來了》新增的「漢典到明星家」單元不大受歡迎,新播出的「看外表不問性別選美大會」,也被觀眾罵得狗血噴頭。

大陸綜藝進入良性循環

與臺灣相比,大陸綜藝現在最不缺的,似乎就是錢。

《中國好聲音》一期的製作費高達上千萬;《我是歌手》用的是世界上最好的電腦燈,由韓國攝影團隊在旁指導,有很多攝像機同時錄製,像拍影視劇一樣,還在後期製作上下了大功夫;《中國最強音》高價找來章子怡,還請來了在臺灣基本不上綜藝節目的羅大佑。

臺灣媒體感嘆:「過去臺灣綜藝節目領先大陸毋庸置疑,但如今大陸不惜重金買進歐美版權,高價聘請一流明星與製作團隊,製作出效果驚人的好節目,進而吸引觀眾的目光,再以冠名費等名目獲得巨額的廣告收益,並良性循環創造出更多品質精進的作品,已有帶領『華流』崛起的氣勢。」

「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也肯定大陸綜藝節目在製作及技術層面的迅速發展:「臺灣以前做節目,也是模仿外國成品,那時還沒有引進版權的概念。現在大陸綜藝出重金向外國購買版權,短時間內攝像、燈光等技術都得到了快速提升。老外走了,技術留下了。有這麼大的市場和資金,良性循環下,可以訓練不少人才出來。這是一個好現象,對華人娛樂圈來說,我們都與有榮焉。」

這邊廂王偉忠還只想著「與有榮焉」,那邊廂葉心如已經想著「合作共榮」了。她說,未來兩岸應該發揮各自的優點,比如,大陸提升電視節目的硬體,臺灣則可以發揮創意方面的實力。

相關焦點

  • 被臺灣綜藝碾壓數十年後,大陸綜藝是如何逆襲的?
    不過嚴格來說,大陸綜藝的萌芽應當數1983年的首屆春晚。1983年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在全國引起的轟動,是現在任何一個電視節目都無法與其相比的。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除夕之夜看春節聯歡晚會成了中國家庭和吃年夜飯、放鞭炮一樣必不可少的事情。
  • 大陸綜藝節目逆襲臺灣 電視人:錢多完勝點子多
    《我是歌手》的熱浪還沒有結束,隨後播出的江蘇衛視《星跳水立方》、浙江衛視《中國星跳躍》、湖南衛視《中國最強音》又接連通過臺灣電視新聞滾動播出,掀起島內「大陸綜藝節目逆襲,臺灣綜藝節目怎麼辦」的「口水仗」。  臺灣電視節目因市場狹小、政策限制等原因,面臨空有創意領先卻資金短缺、人才流失的難題。
  • 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我是歌手)
    得益於網絡傳播的少約束效應,臺灣的綜藝節目「漂洋過海」來到大陸,在大陸培養了一群死忠的「綜藝迷」。記得2002年左右,記者在大學念書時,一些同窗還定時守在電腦顯示器上,等候對岸《康熙來了》、《全民大悶鍋》等節目的更新,享受期待中的爆笑盛宴。那時候,各種下載網站成為大學生下載收看臺灣綜藝的主要渠道,《康熙來了》和《我猜》一直都是下載量最高的節目。
  • 大陸綜藝火熱臺灣螢屏 《爸爸去哪兒》第三季在臺首播
    原標題:大陸綜藝火熱臺灣螢屏 《爸爸去哪兒》第三季在臺首播  新華社臺北1月7日電(記者傅雙琪、李寒芳)大陸熱門影視節目接力在臺灣播出。繼電視劇《琅琊榜》在臺熱播,廣受關注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第三季也於上周六登陸臺灣。   這個節目將每周六在臺灣中天衛視、周日在中視播出。
  • 大陸綜藝節目改變臺灣 臺學生直呼「好想去!」
    但近年來臺灣綜藝節目陷入低潮,大陸綜藝節目不斷「登島」,引發臺灣年輕一代熱捧。臺灣《旺報》24日報導稱,作為臺北與上海「雙城論壇」的文化交流品牌,大陸當紅的音樂真人秀《中國新歌聲》(原《中國好聲音》),2015年及2016年走遍臺灣的多所大學、中學和小區,獲得臺灣民眾及年輕學子熱烈追捧,也讓大陸民眾通過活動直播及媒體報導,感受臺灣民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
  • 大陸綜藝節目正在改變臺灣 臺學生直呼「好想去!」
    高收視率臺灣曾經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電視節目,早年通過網絡傳送到大陸、香港,甚至全球華人,令臺灣成為華人世界的「綜藝王國」。但近年來臺灣綜藝節目陷入低潮,大陸綜藝節目不斷「登島」,引發臺灣年輕一代熱捧。
  • 臺灣綜藝有多好笑這個梗眾所周知,那麼臺灣綜藝有多好笑呢
    臺灣綜藝有多好笑這一個梗已經眾所周知了。在眾多綜藝節目中,無疑,臺灣綜藝是最為輝煌的,比如《康熙來了》《我猜我猜》等綜藝,他們的受歡迎程度是很好的,而且還讓許多新星一炮而紅。那麼為什麼臺灣綜藝那麼好笑?對比我們大陸的綜藝,臺灣綜藝真的那麼好笑嗎?
  • 為什麼臺灣綜藝和內地綜藝差別這麼大?
    4內地的綜藝節目的主持風格都太保守,不準將一些出格的笑話、玩笑在節目上說,所以沒什麼好玩的。臺灣的主持人比較開放,什麼都能玩什麼都能搞出好笑的。特別是5566的主持風格比較適合年輕人。內地很多節目都明顯模仿臺灣的節目。感覺臺灣男主持在內地明顯比女主持差個檔次,小s佩岑這些,大家估計都看過臺灣的節目,大家看的時候都死捧腹大笑,有的時候審批難:廣電雖然有時候會開點小口子,但總的來講還是會經常來插一槓,舞林大會和兩天一夜都發生過把吳宗憲畫面幾乎剪完的事情,這些也是令吳宗憲的粉絲非常的惱怒。
  • 大陸綜藝節目酬勞高 臺灣節目只剩二三線通告咖
    相對的,陶晶瑩(陶子)上江蘇衛視《最強大腦》一季酬勞約5000萬臺幣,她主持臺灣《華人星光大道》一季260萬,和大陸酬勞差了約20倍。製作費低難請大牌臺灣綜藝節目曾是華人綜藝櫥窗,隨著大陸綜藝邁向「大片時代」,動輒數億人民幣的製作費,也開出上千萬的藝人酬勞,宛若強力磁鐵吸走港臺大咖藝人,臺灣綜藝礙於市場小、製作費低,請不到大牌,淪為二、三線通告咖戰場。15年前,香港四大天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與張學友,甚至是張國榮、梅豔芳都是臺灣綜藝常客。
  • 《好聲音》臺灣開播 逆襲吧內地小夥伴們
    近日有臺灣媒體報導,臺灣中天電視臺購買《中國好聲音》第二季並在臺灣播出,首播收視率超過臺灣最王牌的綜藝欄目《康熙來了》,這在臺灣電視史上是從未有過的。與此同時,此前熱播的古裝劇《蘭陵王》、《陸貞傳奇》也登陸臺灣,收視率一度超過臺灣本土電視劇。不少網友表示,之前都是內地綜藝節目借鑑臺灣,現在內地電視節目是要逆襲的節奏啊。
  • "蘭陵王""好聲音"收視熱 內地節目逆襲臺灣螢屏
    與此同時,此前熱播的古裝劇《蘭陵王》、《陸貞傳奇》也登陸臺灣,收視率一度超過臺灣本土電視劇。不少網友表示,之前都是內地綜藝節目借鑑臺灣,現在內地電視節目是要逆襲的節奏啊。    大陸古裝劇再次引發觀眾追捧    還記得去年《甄嬛傳》在臺灣地區掀起的收視熱潮嗎?相比綜藝節目,臺灣對內地電視劇的引進動手更早。早在趙薇版《還珠格格》播出時,臺灣就買了播出權。到去年,臺灣在內地購買了7900小時的電視劇。
  • 臺灣說大陸綜藝太LOW,於是我們看了看他們的綜藝...
    最後拿了兩次臺灣電視金鐘獎最佳主持人↓所以橘子君想真誠的問一下徐先森,你說的那檔臺灣節目到底叫什麼名字啦。雖然徐先森呼籲觀眾多支持臺灣節目,但事實是現在灣灣綜藝終於徹底flop了啊~灣灣只有2600萬人但是有100多家電視臺,所以節目組都沒啥錢,這個小橘子們看一眼演播廳的大小和裝修就知道了↓
  • 歐弟離開天天向上,反映出臺灣綜藝現狀,大陸進不去,本土守不住
    歐弟歷時四年以後提及《天天向上》反而從另一方面凸顯了一個問題:臺灣綜藝節目很不好混。如今的臺灣綜藝界有二個困難:大陸進不去,本土又守不住!首先來看大陸進不去的困境,大家都知道大陸的綜藝節目不僅耗資比臺灣高很多倍,而且出場的片酬也不可小覷。
  • 臺灣最好看的綜藝,不是《康熙》而是它,綜藝天王在這裡誕生
    在越發忙碌的當下,不少人會選擇追看綜藝來尋求放鬆,因而近幾年大陸的綜藝節目,呈井噴式的增長,各種類型、題材也是層出不窮,但在我心裡,最經典的依然是臺灣老牌綜藝——《我猜我猜我猜猜猜》。這檔節目於1996年7月4日開始在臺灣中視播出,由著名製作人王偉忠、詹仁雄、葉心如聯合推出(前兩位後來還一手締造了現象級綜藝《康熙來了》)。
  • 在臺灣她一個人撐起綜藝,藝人們都哪去了,臺灣娛樂明星為何衰落
    說到綜藝,相信很多人都看,因為在這類節目中,一般都能看到偶像不為人知的一面。當今有很多人喜歡看綜藝,但臺灣省的綜藝節目卻在慢慢走下坡路。以前臺灣的綜藝節目還是很有名氣的,很多人都喜歡看。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臺灣明星來到大陸,許多臺灣的綜藝節目已經開始淡出人們的視野。不過,臺灣有一位女明星,她絕對是電視收視冠軍。她的名字叫翁子涵。作為一名模特,她自然非常熟悉觀眾究竟喜歡看什麼。然而,除了她,臺灣綜藝界就沒有拿得出手的明星了。臺灣省的許多朋友都在問,藝人們都去哪兒了?事實上,大致有兩個方面。首先一些藝人,比如小S,已經處於半退出娛樂圈的狀態。
  • 娛樂至死 高以翔和他的臺灣綜藝時代
    這一方面是因為高以翔早早鎖定了演藝圈貴公子的人設,大家都很對帥哥的「私生活」很好奇;另一方面,那個年代的臺灣綜藝,正是棚內談話節目的鼎盛時期:除了在大陸非常受歡迎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康熙來了》,還誕生了如《女人我最大》
  • 新臺灣第一美女,臺灣綜藝節目女神,一個人撐起收視率
    ,往往都是很有看點的,尺度大,節目新穎,不受條規限制,相對國內的綜藝節目都很受觀眾的喜歡,臺灣的綜藝節目每期都會請一些美女帥哥來站臺,博得觀眾的眼球,每期都有特別多話題來引導觀眾,引發巨大的反響,這就是臺灣綜藝節目一直以來的播放形式。
  • 臺灣綜藝節目預算緊張 一集製作費最多僅10萬元
    在製作經費只是內地大型綜藝節目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情況下,臺灣寶島還是出品了《康熙來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一眾傑出綜藝節目。  窘境下的結果  資深電視製作人詹仁雄曾寫過一篇《臺灣綜藝節目危在旦夕》的文章,文中深刻討論為何綜藝節目會從當年一集300萬預算縮水到十來萬的產業結構因素,因此不會有人費心寫短劇、做大型歌舞、找昂貴的藝人,「只要找三個通告藝人來講家務事,約五個名嘴談外星人,也是一樣的收視率,何必做不合成本效益的努力?」
  • PPTV成臺灣綜藝版權王者 與12家電視臺深度合作
    近日,PPTV網絡電視宣布與臺灣12家電視臺建立獨家合作夥伴關係,獨家引進多檔知名臺灣綜藝節目,通過PPTV網絡電視平臺打造原汁原味地「臺味菜」——臺灣綜藝節目。近日,PPTV網絡電視宣布與臺灣12家電視臺建立獨家合作夥伴關係,獨家引進多檔知名臺灣綜藝節目,通過PPTV網絡電視平臺打造原汁原味地「臺味菜」——臺灣綜藝節目。據悉,目前收視人氣頗高的《我猜我猜我猜猜》、《國光幫幫忙》、《女人好犀利》、《麻辣天后宮》、《鑽石夜總會》等在PPTV臺灣綜藝平臺上,取得了不俗的網絡收視成績。
  • 臺灣綜藝很會玩,本是綜藝卻變成漫展?不過觀眾很喜歡看
    臺灣綜藝很會玩,本是綜藝卻變成漫展?不過觀眾很喜歡看喜歡二次元的小夥伴,對漫展應該都非常的熟悉了吧。而且也都非常的喜歡參加漫展,在漫展的時候,我們可以cos成自己喜歡的角色。在漫展的時候,我們也能看多很多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 可以說是大飽眼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