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綜藝節目酬勞高 臺灣節目只剩二三線通告咖

2021-01-11 網易娛樂

2015-05-04 08:02:22 來源: 網易娛樂

舉報

隨著大陸綜藝邁向「大片時代」,動輒開出上千萬的藝人酬勞,宛若強力磁鐵吸走港臺大咖藝人,臺灣綜藝請不到大牌,淪為二、三線通告咖戰場。

陶晶瑩(右)主持《華人星光大道》一季酬勞僅260萬

網易娛樂5月4日報導 據臺灣媒體報導,一線明星加入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跑男)的一季酬勞高達千萬人民幣(約5000萬臺幣),以鄧超為例,一季13集酬勞抵得上韓版《Running man》劉在錫錄200集(劉一集約25萬臺幣)!相對的,陶晶瑩(陶子)上江蘇衛視《最強大腦》一季酬勞約5000萬臺幣,她主持臺灣《華人星光大道》一季260萬,和大陸酬勞差了約20倍。

製作費低難請大牌

臺灣綜藝節目曾是華人綜藝櫥窗,隨著大陸綜藝邁向「大片時代」,動輒數億人民幣的製作費,也開出上千萬的藝人酬勞,宛若強力磁鐵吸走港臺大咖藝人,臺灣綜藝礙於市場小、製作費低,請不到大牌,淪為二、三線通告咖戰場。

15年前,香港四大天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與張學友,甚至是張國榮、梅豔芳都是臺灣綜藝常客。電影、唱片宣傳期都排著上張小燕的《超級星期天》、張菲的《龍兄虎弟》與胡瓜的《金曲龍虎榜》,後來小S、蔡康永的中天《康熙來了》在大陸點擊率居高不下。

如今,除《康熙》在大陸還有影響力外,其餘全數陣亡。港臺巨星上臺灣綜藝節目,只剩下張小燕的中天《SS小燕之夜》。要看成龍、劉德華、林志玲等大牌只能看大陸節目。大陸一線衛視一集製作費動輒約5000萬臺幣起跳,臺灣最大型綜藝一集只有100多萬臺幣。

歐漢聲收入贏胡瓜

大陸人民幣有多好賺?周杰倫上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4》,外傳一季酬勞1.2億臺幣;陳建州在浙江衛視明星真人秀《挑戰者聯盟3》,一集約500萬,他在TVBS《上班這黨事》一集只有5萬,相差100倍。去年臺灣綜藝主持人收入排行,歐漢聲因主持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收入還超越師父胡瓜。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大陸綜藝節目逆襲臺灣 電視人:錢多完勝點子多
    在臺灣,一個節目用6臺攝像機就很了不起了!何況節目還有冠名商等方法獲得巨額廣告收益。之後的《中國最強音》又能高價找來章子怡和羅大佑——在臺灣,羅大佑基本是不上綜藝節目的。至於在綜藝咖的培養上、主持人的綜藝節奏上,差距也就只有一點點了。」  「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本周在上海出席活動,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感嘆,大陸綜藝節目在製作及技術層面,發展迅速。
  • 臺灣綜藝節目預算緊張 一集製作費最多僅10萬元
    在製作經費只是內地大型綜藝節目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情況下,臺灣寶島還是出品了《康熙來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等一眾傑出綜藝節目。內地綜藝節目《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一集預算就在1000萬元左右,而日播的《康熙來了》每集預算(除去蔡康永、小S酬勞)只有50000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0萬元而已,差距高達百倍,且這個標準已經是全臺灣製作預算最高的談話類節目了。這50萬新臺幣要支付陳漢典酬勞、攝影棚租賃費、布景費、道具費、音效費和梳妝費等一系列成本。如果是邀請藝人,則每集的成本不能超過50000新臺幣,這也是全臺灣最高價了。
  • 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我是歌手)
    得益於網絡傳播的少約束效應,臺灣的綜藝節目「漂洋過海」來到大陸,在大陸培養了一群死忠的「綜藝迷」。記得2002年左右,記者在大學念書時,一些同窗還定時守在電腦顯示器上,等候對岸《康熙來了》、《全民大悶鍋》等節目的更新,享受期待中的爆笑盛宴。那時候,各種下載網站成為大學生下載收看臺灣綜藝的主要渠道,《康熙來了》和《我猜》一直都是下載量最高的節目。
  • 吳宗憲從綜藝天王跌落到票房毒藥 在臺灣已無主持節目(圖)
    吳宗憲華視《周六大挑戰》確定停播,吳宗憲在臺灣已無節目,同時宣告吳宗憲時代結束,這一刻,他成了電視通告咖,只能靠上別人節目,觀眾才能見到他。康康分析說:「重做當年節目可以,但製作團隊該用心做,假如這節目放在內地,走遍各省去吃不同美食,用大規格、好質量,做出地方特色,肯定大賣。但華視就沒錢,找來搭檔是通告咖,呼攏一下就收工,憲哥其實很清楚這樣會做死自己,但他缺錢,不接不行,最後害到自己。」
  • 大陸綜藝節目改變臺灣 臺學生直呼「好想去!」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俊峰】大陸選秀節目《中國新歌聲》日前在臺大舉辦的音樂節活動,遭到一些臺大學生和「臺獨」分子的鬧場。但與「獨派」的「仇中」情緒相比,島內民眾對大陸熱門綜藝節目的熱衷和支持更為明顯。很多臺灣年輕人都是通過網絡第一時間收看大陸電視節目,有島內網友稱,兩岸綜藝節目兩相對比,高下立判,臺灣節目「潰敗到完全沒面子」。
  • 大陸綜藝逆襲臺灣 缺錢成臺灣綜藝瓶頸
    東森電視臺幾乎全程「直播」了比賽,並贏得了2.15%的高收視率——平均每分鐘有48萬名觀眾收看,比平時增長了近220%。對於只有兩千多萬人口的臺灣來說,這一數據是驚人的,也有著特別的意味:它證明了「直播」大陸節目的成功——儘管事後遭到湖南衛視質疑,更證明了大陸綜藝已掀起一股逆襲臺灣的旋風。
  • 大陸綜藝節目正在改變臺灣 臺學生直呼「好想去!」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蕭師言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李俊峰】大陸選秀節目《中國新歌聲》日前在臺大舉辦的音樂節活動,遭到一些臺大學生和「臺獨」分子的鬧場。但與「獨派」的「仇中」情緒相比,島內民眾對大陸熱門綜藝節目的熱衷和支持更為明顯。很多臺灣年輕人都是通過網絡第一時間收看大陸電視節目,有島內網友稱,兩岸綜藝節目兩相對比,高下立判,臺灣節目「潰敗到完全沒面子」。
  • 《康熙來了》停播五年,綜藝咖們過得怎麼樣?
    如今5年過去了,就像一個班級畢業後各奔東西,很多臺灣藝人來大陸闖蕩之後,「康熙綜藝咖」這個特殊的群體中,不少人雖然沒有徹底銷聲匿跡,但已經在很多觀眾記憶中漸漸暗淡了下去。
  • 《笑星》曾志偉自認資歷深 痛批臺灣通告咖
    面對來自臺灣的「喜劇通告咖」選手大飛時,曾志偉更是擺出老資歷,對大飛一頓痛批。  《康熙》通告咖引網友熱議  在《超級笑星》升級篇的海選節目中,來自臺灣的喜劇新人大飛,已經讓網友、觀眾們眼前一亮。喜歡臺灣綜藝《康熙來了》的年輕觀眾們,都對這位「通告咖藝人」十分熟悉,因此也有網友坦言:「看臺灣綜藝節目的時候,就對大飛印象十分深刻,所以這次看到他報名來參加《超級笑星》就更加期待了。」  節目中,大飛通過惟妙惟肖的模仿,還原了自己在臺灣節目中的表演,有網友點讚,但也有網友吐槽:「沒新意,和《康熙來了》的風格有點重複。」
  • 臺灣藝人曝演藝圈內幕:綜藝咖地位低、轉型難,演員、歌手地位高
    進士看不起舉人、本科生瞧不上專科生,從古至今似乎都存在著類似的鄙視鏈,如今的娛樂圈當然也不例外,像是電影咖高於電視咖,電視咖又看不起綜藝咖。近日,臺灣通告咖蘿莉塔便自曝島內娛樂圈的內幕,稱綜藝咖地位低,根本得不到戲劇資源。
  • 《康熙來了》停播五年,綜藝咖們過得怎麼樣?|曹西平|潘若迪|康熙來...
    如今5年過去了,就像一個班級畢業後各奔東西,很多臺灣藝人來大陸闖蕩之後,「康熙綜藝咖」這個特殊的群體中,不少人雖然沒有徹底銷聲匿跡,但已經在很多觀眾記憶中漸漸暗淡了下去。康熙來了裡的嘉賓名牌當年那些綜藝大咖們如今都怎麼樣了?小甜甜找到男友了嗎?kid跟許維恩公開了嗎?祖雄跟外國女朋友咋樣了?小鐘有學新魔術嗎?瑤瑤最近還愛哭嗎?
  • 這檔臺灣節目要收攤,小編有點方,段子庫就這麼沒了…
    臺灣綜藝不能向大陸開放:是文明人在對抗流氓在2015年10月2日的《正晶限時批》中,節目把綜藝咖和名嘴派拉到一塊兒,聊聊臺灣綜藝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兒。有臺灣名嘴認為:臺灣的戲劇界借跟大陸合作拍攝的機會大有發展,但「臺灣的綜藝節目很可憐,沒有。」主持人彭文正稱臺灣節目不能跟大陸開放合作,因為臺灣對大陸就像一個文明人對抗一個流氓……
  • 被臺灣綜藝碾壓數十年後,大陸綜藝是如何逆襲的?
    製作費用的缺口,成了懸在臺灣綜藝人頭上的一把利劍。而這兩年來大火的《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這樣大製作高口碑的綜藝節目也是讓臺灣綜藝望塵莫及,大陸的綜藝節目每期的製作費用在150萬左右,而在臺灣每期只有10萬,因為沒有資金投入,臺灣綜藝只能低成本在簡陋的攝影棚裡錄製完成,就連紅了這麼多的《康熙》也一直是室內取景的訪談對話節目。
  • 吳宗憲批評韓國綜藝節目:他們才發展了15年
    臺灣綜藝大咖吳宗憲和女兒吳姍儒(Sandy)聯袂主持的綜藝節目《小明星大跟班》,近日接檔《康熙來了》播出了第一期,收視率立馬勇奪同時段冠軍。吳宗憲目前手中已握有兩檔節目,加上在大陸的工作,通告幾乎滿檔,但這回仍執意接下新節目,他稱「全是為了帶女兒一把」。  雖然接檔《康熙來了》,但《小明星大跟班》的風格卻與前者截然不同。與《康熙來了》偏重談話分享的節目類型相比,《小明星大跟班》更偏重綜藝性,才藝展示、遊戲互動、聊天搞笑樣樣來。
  • 汪涵蔡康永同框《火星情報局》,讓人更感慨是臺灣綜藝咖的尬聊
    這次來上《火星情報局》的所謂《康熙來了》團隊,其實至多只能算因《康熙來了》而為人所熟悉的通告咖而已。其中,製作人出身的沈玉琳由於其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技能,被稱之為「荒謬大師」,其特點就是天南海北都能鬼扯;陳為民最早在臺灣是因為他的長下巴和靈異經驗而受節目的歡迎,他也是臺灣藝人中較早到內地發展的一批,也因此曾經在臺灣節目中講述自己在內地所見所聞,打破了很多臺灣人對於內地的刻板印象。
  • 節節敗退的臺灣「綜藝咖」: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會打
    吳宗憲曾說過:「臺灣這樣一個小地方,有100多個電視臺。而臺灣的電視,又是靠綜藝在撐著。如果沒有了綜藝節目,電視臺也就垮臺了。」老牌綜藝天王高凌風更是不客氣的說:「臺灣綜藝領先大陸二十年!」但「盛極而衰」,尤其是近十年間,我們發現大批的臺灣綜藝咖選擇「北上撈金」。
  • 臺灣說大陸綜藝太LOW,於是我們看了看他們的綜藝...
    所以橘子君想真誠的問一下徐先森,你說的那檔臺灣節目到底叫什麼名字啦。雖然徐先森呼籲觀眾多支持臺灣節目,但事實是現在灣灣綜藝終於徹底flop了啊~灣灣只有2600萬人但是有100多家電視臺,所以節目組都沒啥錢,這個小橘子們看一眼演播廳的大小和裝修就知道了↓
  • 臺灣綜藝節目變天:主持一哥下臺 二哥二姐頂替
    張菲(資料圖)吳宗憲(資料圖)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知名綜藝節目製作人詹仁雄日前在微博直言「臺灣綜藝危在旦夕」,引起矚目。身為《康熙來了》等高收視節目的製作人,詹仁雄表示,臺灣綜藝節目很久沒有什麼新創意了,做什麼節目都是一窩蜂,同質化趨勢太嚴重:「臺灣電視臺願意掏錢的潛規則是主持人好、點子好,但大多數人還是選擇省心省力的做法,原創精神已被很多人忽略了!」
  • 臺灣通告咖打電話卑微求工作,節目組狠心拒絕:你上次來收視最低
    眾所周知,臺灣通告咖位於娛樂圈底層,多數只能接一些邊邊角角的工作,甚至混得慘的無論多卑微都求不來一次錄影機會。近日,吳宗憲和女兒吳姍儒(Sandy)主持的節目《小明星大跟班》中,就出現了當場打電話懇求工作被拒絕的畫面。
  • 臺灣「綜藝咖」節節敗退: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會打
    歐弟從芒果臺的王牌節目《天天向上》出走之後,他自己也歷盡浮浮沉沉,令人嗟嘆的是「綜藝小王子」最後沒有了施展的舞臺,真是造化弄人。  事實上,不僅僅是歐弟,來自臺灣的綜藝咖們,正逐漸消失在綜藝舞臺和內地觀眾的視野中。  臺灣綜藝咖活躍在內地,已經成了一條極具特色的「產業鏈」,但這根鏈條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勢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