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二汽和常德之前,先看一看中部非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建立一個直觀的認識。根據2019年統計公報,中部地區非省會城市GDP最高的是洛陽市5035億元,其次是襄陽市4812億元、宜昌市4460億元、嶽陽市3780億元、常德市3624億元、排名第6的蕪湖市3618億元,6個城市裡,只有常德市不是省域副中心城市。未來幾年,鄭萬、西武、呼南高鐵全線開通後,襄陽市和洛陽市中部非省會城市誰是第1值得關注,今年蕪湖市的經濟總量超越常德市的可能性非常大,常德市和現在中部非省會城市排第1的洛陽市有1400億的差距,一個中國二汽真有這麼大的帶動性?能讓常德超越洛陽?
二汽曾經準備建在常德市,我一直以為是老百姓茶前飯後的扯淡,也就沒怎麼在意。最近在寫一篇文章時,我查閱了相關資料,原來中國二汽真的無限接近過常德這片土地,最終卻失之交臂,甚是可惜。1952年,國家開始構想建設中國二汽,1953年開始選址,初步定在武漢,1955年出於戰爭考慮,取消的武漢選址,後因其他原因中斷;1958年國家第二次提出建設中國二汽,確定要建在湖南,踏勘了湖南長沙、常德、懷化、漵浦、邵陽、芷江等地,其中第一次選在長沙附近和常德的德山,第二次選址則傾向芷江,後經過反覆研究和對比,最終確定建在常德,後因為三年自然災害中斷;1964年國家第三次提出建設中國二汽,選擇了十堰地區,1969年中國二汽開始大規模建設,1992年中國二汽更名為東風汽車公司。
現在東風汽車集團已經是湖北省第1大企業,陸續建成了十堰(主要以中、重型商用車、零部件、汽車裝備事業為主)、襄樊(以輕型商用車、乘用車為主)、武漢(以乘用車為主)、廣州(以乘用車為主)等主要生產基地,其中十堰市和襄陽市的汽車工業基本上是在二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2018年十堰市有規上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431家、整車及專用車生產企業35家,汽車工業總產值1436.4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65.8%,2020年預計突破2000億元。20世紀80年代初,二汽在襄陽開闢第二基地(當時稱二汽襄樊基地),2019年襄陽市汽車產業實現產值2285.2億元,從事汽車及零部件生產製造的企業達到5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88家,過億元企業200多家,過100億元的企業有4家。襄陽市和十堰市汽車產業產值加起來已經突破了4000億元,汽車產業也都是當地最大的支柱產業。要是沒有二汽在襄陽建設第二基地,現在的襄陽市只怕也不會比常德市強。
如果當初二汽能夠落戶常德市,發展成現在襄陽市和十堰市的汽車產業規模,加上汽車產業鏈間接對三產業的強勢拉動,常德坐穩中部非省會城市第1,應該問題不大。1969年修枝柳鐵路時很大可能就是從常德去懷化了,常德市也不會等到1998年才通鐵路,更不會要到2022年才能通高鐵,整個城市在國家和湖南的重要性都會大很多。當然以上僅僅只是假設,體現的也只是一種遺憾,這種遺憾也說明現在常德工業產業的羸弱和交通建設的被動,2019年常德市突破1000億產值的行業只有裝備製造業,也僅僅1012億元。
近幾年常德市的項目建設雖然說也在熱火朝天的進行,但是橫向比依然任重而道遠,城市間的競爭,可能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中部地區,蕪湖市很快就將超過常德市,衡陽市和贛州市憑藉著人口、交通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優勢,未來幾年也很有可能超過常德市,300億的經濟總量差距並不大。還是希望常德市在項目建設上多多加油,能落戶幾個具有帶動力的大項目,快速推進常德北向和東向的高鐵建設,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效支撐。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喜歡的點讚,不喜歡的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