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省會城市的地鐵標誌是什麼含義呢?

2020-12-23 松松觀察

地鐵是一個城市發展的標誌,是城市人民出行的主要工具,中部六省省會城市的地鐵標誌都是什麼含義呢?

一、鄭州地鐵

鄭州地鐵的LOGO,以"中國"、"中原"、"中州"的"中"字為主體形象,喻示鄭州從古至今都是華夏的"天地之中"。鄭州地鐵LOGO以裝飾的藝術手法將"中"字進行變形,使其在形態上頗似四通八達、往復運行的軌道。

「中"標誌左右兩側蘊含著以現代藝術手法表現的殷商青銅器饕餮紋元素,既有現代地鐵行業特性,又包含了中國之"中"的中原、中原之"中"的鄭州有著悠久而燦爛的歷史文化;並且以金黃色為母親河黃河的代表色,也寓意黃河文明,寓意著輝煌、預示著收穫。

二、武漢地鐵

武漢地鐵的標誌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為國際化的地鐵標誌字母M

地鐵英文Metro之意

,下半部分是象徵地域特色Wuhan首字母縮寫"WH"的變形。其中,"H"被拆分成三個等體積色塊,象徵"兩江交匯、三鎮鼎立"的武漢地域特徵,也預示著武漢地鐵未來將貫穿東西、縱行南北、連通三鎮。根據使用場合的不同,採用漸變的藍色和上紅下藍兩種色彩方案。

三、長沙地鐵

長沙軌道交通LOGO由長沙拼音首字母「C」、「S」構成,具有高度的識別性,同時CS構成了一副快車追逐太陽的藍圖,體現了長沙地鐵通帶給市民便捷、快速的生活,詮釋了「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長沙精神。快車衝出圓圈,打破常規,表現了長沙軌道交通開放、與世界接軌的城市精神,更展現了長沙軌道交通奮力進取、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S」下方的開口笑,更體現了乘客的滿意是長沙軌道交通一直的追求。紅色是長沙歷史文化的載體,有積極向上、好客熱情之意,在傳統文化中還有吉祥如意的意思,展現了長沙軌道交通乘客至上、安全第一的服務宗旨;藍色代表科技、時尚,沉穩大氣,給人安全感,體現長沙軌道交通安全快速的特點。

四、合肥高鐵

合肥地鐵標誌以合肥的"合"字為主題元素,軌道交通特徵十分鮮明,直觀形象是由隧道穿行而出的機車,由"車"與"隧道"共同組成合肥的"合"字,具有顯著的識別性和認知度。兩道曲線構成由遠及近的視覺縱深感,表明這是一列穿梭行進中的動感之車,它的前進,展示著合肥這座城市不斷升級,持續開啟新的發展。

五、南昌地鐵

南昌地鐵LOGO標誌以地鐵英文的第一個字母"M"及"候鳥"為主形,以 "拓荒牛"、"孺子牛"、"列車"、"浪花"、"山峰"為輔助形,運用高度提煉的中國吉祥圖騰紋樣元素,南昌地鐵Logo造型簡潔、流暢、靈動、大氣,富有生命的張力,較好地體現軌道交通的順暢感、時尚感、現代感。

六、太原地鐵

太原地鐵的標誌以漢字"太"為創意原點,在方塊字基本間架結構的前提下,採用極具現代意念的等線形式,以傳統的文化元素做時尚的設計構成。整體圖形方圓皆具的晶片外輪廓構成logo的基本形,表達一種科技與未來,一種文化的象徵與傳承,而又似一枚中國印。同時,等線結構的"太"字形,相對具象地呈現出"地鐵車頭"形象,視覺感受整體、穩定。古老的中國印和現代化晶片的有機組合表達了古老文化、現代科技和美好未來的傳承 。

中部六省省會城市的地鐵標誌各有特色,都體現了各地的文化特色、風土人情、歷史人文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六個省會城市的地鐵標誌鄭州市中規中矩,武漢市地域濃厚,長沙市簡約直觀,合肥市呆萌可愛,南昌市熱血賁張,太原市古樸厚重。

這六個城市的地鐵標誌大家喜歡哪個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地鐵#

相關焦點

  • 湖南省的省會長沙,在中部6省,為何成為崛起最快的城市?
    河南、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和安徽,這6個省份被稱為中部六省。
  • 中部6大省會PK,34項數據對比誰才是未來贏家?
    、南昌、太原中部地區6大省會城市。中部六省省會城市龍頭之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競爭最激烈的莫過於,武漢、長沙、鄭州、合肥、南昌、太原這六大城市。如今這些城市都在加速發展中,就目前來說,武漢毋庸置疑是領頭羊,但是未來這六大城市哪個會在成為中部六省的城市霸主呢?
  • 中部六省「百強縣」分布圖:河南7個,山西無緣
    中部地區近十幾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績,2019年全國GDP十強省份中,中部地區佔據三席,河南省排名第五、湖北省排名第七、湖南省排名第九,即中部地區六個省份中有一半躋身全國GDP十強,可謂是成績不俗。
  • 高鐵時代一個落寞的湖北城市,還是中部六省「唯一的特大城市」
    高鐵時代到來了,「八縱八橫」是一個非常大的網絡,充分照顧了所有可以照顧的城市,但依然有一部分城市可能會失去,作為沿江通道和京廣通道兩條幹線的樞紐,武漢區域的中樞地位很牢固,普鐵時代,武漢只接入京廣的幹線,缺少東西行駛的幹線,高鐵時代武漢又多了一條東西行駛的滬漢蓉幹線(沿江通道),地位其實在升級,但是,之所以將其歸類為「失落者」,主要是因為現在的計劃與以前的過大期待有點不一致
  • 我國中部「最窮」的省,除了省會,沒有一個城市GDP達到3000億
    最近幾年,我們的國家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是畢竟我們國家的國土面積這麼廣闊,每個城市都也不能保證可以得到均衡的發展,所以各省早早晚晚的發展,國家的經濟也存在感,一個城市的重要因素實際上中國的省來說,情況非常複雜。
  • 我國44座城市地鐵標誌(logo)及含義新解
    成都地鐵標誌是從急馳的列車、飛揚的蜀錦、連綿的蜀山、柔美的水花、彎曲的隧道等六個畫面中演變出來的,寓意為:「巴山蜀水織錦繡,地鐵生活撲面來。」整個標誌看起來像一列飛馳的列車,同時象徵川流不息的含義,選擇清秀的藍色則有藍天白雲的意境 佛山地鐵 (2010年11月3日)
  • 湖南長沙和河南鄭州,各有千秋,誰才是中部第二大城市
    湖北省省會武漢,是中部第一大城市, 至少在今後10年內,沒有其他城市能撼動武漢中部的地位, 第二位是湖南省的長沙,第三位是河南省的鄭州, 這兩個城市的經濟水平沒有太大差別,長沙佔經濟優勢,但鄭州有地理優勢和人口優勢, 那麼鄭州和長沙誰是中部地區的第二大城市?
  • 以各省十大企業中省會企業佔比來看中部六省會的首位集中度!
    中國當前的城市經濟格局呈現出明顯的東西特色,東部諸省紛紛形成了省內的雙城甚至多城格局。如江蘇的南京蘇州;山東的濟南青島;浙江的杭州寧波;福建的福州廈門泉州;廣東的廣深莞佛;甚至事實上省內雙城應是京津的河北,不算京津的影響也還有唐山等市與省會石家莊競爭。
  • 終於知道這些城市的地鐵標誌是什麼意思了
    地鐵做為城市的重要的交通工具,每天運載著不同的人到達城市的某一角落。地鐵標誌作為城市地鐵的形象和符號,出現在城市的每個角落。
  • 五大學科競賽:中部六省「金牌數、金牌學校數、是否集中」對比
    2020年五大學科競賽結果出爐,中部六省之間對比結果如何?中部六省: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2020年五大學科競賽:中部六省金牌數比較。湖南省金牌數佔中部六省的48%在2020年五大學科競賽中,湖南省獲得金牌數67枚,全國第一。湖南省的金牌數更是佔中部六省的48%——將近一半。
  • 中部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潛力排名,襄陽超洛陽排第一,贛州進前五
    之所以中西部許多省紛紛規劃了省域副中心城市,根本原因是省會城市的輻射引領作用不足,因此找省域內的一些經濟強市來做幫手,期望共同來帶動全省發展,而省會獨大的現象依然會繼續存在。而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來看看中部六省的10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基本情況,看看誰的發展潛力會更大?
  • 長沙、合肥、南昌都要申請國中,中部六省是否能容下5個國中?
    12城遍布東西南北中,其中位於中部地區的就有3個,長沙、合肥、南昌。再加上已有的兩座國家中心城市武漢和鄭州,中部地區僅有6省而已,能容得下5個國中城市嗎?中部六省發展圖解前文已述,中部六省中已有兩個城市被確立為國中,作為內陸地區,與西部地區相比,中部地區人口相當,省份數量更少,面積更小。
  • 我國最悲催城市,曾有望成為省會,現地鐵開工不到百日卻被叫停
    據說我國城市的數量足夠多,如今,我國城市數量早已增至600多個,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發展方向和命運,大家應該都知道,每個省都有自己的中心城市,不僅是經濟中心,也是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中心,這個城市也是省的濃縮體現,這就是省會,省會城市的地位十分重要,隨之而來的是其發展的平臺和空間自然比其他城市更多
  • 我國中部「一哥」城市之爭,武漢、長沙、鄭州,誰將獲得認可?
    中國中部六省現在有武漢、長沙、鄭州三個經濟破壞兆的城市, 這些分別是武漢、長沙和鄭州, 這三個也是現在的新一線城市,另外,中部六省合肥、南昌等城市的發展狀況也比較好,特別是合肥市,希望將來能衝擊新一線城市的排名,那麼,在中部這麼多優秀的城市中,中部的「一哥」城市應該花落誰家呢? 武漢,長沙,鄭州,誰能第一個得到批准呢?
  • 如果當初二汽建在了常德,常德會不會是中部非省會城市第1?
    說二汽和常德之前,先看一看中部非省會城市的經濟總量,建立一個直觀的認識。根據2019年統計公報,中部地區非省會城市GDP最高的是洛陽市5035億元,其次是襄陽市4812億元、宜昌市4460億元、嶽陽市3780億元、常德市3624億元、排名第6的蕪湖市3618億元,6個城市裡,只有常德市不是省域副中心城市。
  • 中部4省的領頭羊是哪個城市?武漢可以摘的頭銜嗎?我想應該可以
    在中部地區,有湖北,湖南,河南,安徽。而這四個省當中,除了省會以外,好像就沒有其他地級市能夠稱之為中部地區的領頭羊啦。這四個省會分別是湖北的武漢,湖南的長沙,河南的鄭州,安徽的合肥。當然,這四個省份之中的省會也有排在第一位的。排在第一的肯定是中部的領頭羊。就目前來看,中部唯一的特大一線城市可能就只有武漢。武漢作為國家副中心城市,各種政策什麼的都可能要領先其他城市。不是因為我是湖北的,所以我說武漢。
  • 中部4強城市綜合對比,中部城市格局已定?
    中部4強城市6個維度 中部4強城市就是4個省會:武漢、鄭州、長沙、合肥,公認的中部前四,這點沒有意見吧? 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10個維度,4個省會各佔幾個,排名如何? 國家中心城市指數排名第一的得20分,第二名19分以此類推; 武漢117分、鄭州59分、長沙48分、合肥21分。
  • 中西部要發展非省會城市,哪些城市的機會來了?
    近日,一則「世界第二、國內最長環線地鐵在武漢開工」的新聞,在網上再次掀起了關於「一城獨大」的熱議。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一城獨大」並非武漢獨有,當強省會時代來臨,中西部和東北各省都在加強省會城市的建設。與此同時,發展非省會城市,促進區域經濟往更平衡、更協調方向發展,也成為多地共識。
  • 我國「最特殊」的城市,身為省會還是國家中心城市,卻還是地級市
    我很清楚一個省經濟發展最好的城市是省會城市, 很多人區分省會城市和地級市, 其實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 中國很多省會城市行政區的分類也並不比地級市高一級, 比如安徽省省會合肥的行政區分類也依然是地級市,不過我國也有不少的省會城市是副省級城市,比如說四川的省會成都、浙江的省會杭州、陝西的省會西安都是副省級城市
  • 2019中部6省會GDP:武漢獨大 鄭州超長沙 南昌被合肥甩遠
    各地統計數據相繼出爐,而隨著鄭州GDP的官宣,中部6省會的GDP也塵埃落定。 據樂居江西整理,2019年,中部六省會GDP排名分別為:武漢(16223.21億元)、鄭州(11589.7億元)、長沙(11574.22億元)、合肥(9409.4億元)、南昌(5596.18億元)、太原(4028.5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