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副中心城市這個名詞,隨著最近陝西省榆林和湖南省嶽陽、衡陽等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規劃出爐,一時成為了大家議論的熱詞。一些專家也因此而斷言:我國中西部省份將改變過去省會獨大的發展模式,開啟均衡發展模式,但是紅葉並不這樣認為。
之所以中西部許多省紛紛規劃了省域副中心城市,根本原因是省會城市的輻射引領作用不足,因此找省域內的一些經濟強市來做幫手,期望共同來帶動全省發展,而省會獨大的現象依然會繼續存在。而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來看看中部六省的10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基本情況,看看誰的發展潛力會更大?(那些只停留在紙上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沒有列入其中)
一、經濟實力
中部六省的10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中,經濟總量最高的仍然是河南洛陽,已超過了5000億大關,為中部地區第六大經濟城市。其次,湖北襄陽19年GDP4812億,已逼近5000億關口;而進入4000億的城市除了洛陽和襄陽外,還有湖北的宜昌,多年來三市經濟總量一直位居前三甲。而這其中的襄陽,即將進入5000億俱樂部,進入與省會城市、經濟強市角逐的舞臺。
中部六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中,有4市經濟總量位於3000億至4000億之間,分別是嶽陽、蕪湖、贛州和衡陽,它們是中部地區城市中的中堅力量;其中湖南僅次於長沙的港口城市嶽陽最高,達到3780億,即將進入4000億層級,填補襄陽晉級5000億後留下的空白。而山西的三個省域副中心城市大同、長治和臨汾,經濟總量都不足2000億,相對較弱。
再看看人均GDP。人均經濟實力上,宜昌、蕪湖、襄陽、洛陽和嶽陽等5市分別排名前五,其中宜昌人均GDP已經超過了10萬大關,與東部普通地級市相比,也有一拼之力,其次安徽蕪湖也已經接近10萬。而衡陽、長治、贛州、大同和臨汾的人均GDP卻不足5萬。與前面5個城市比,差距較大。論綜合經濟實力,還是洛陽、襄陽、宜昌、蕪湖和嶽陽等市最強
二、常住人口
人口是一個城市最寶貴的資源之一,既是商品的生產者,同時還是消費者,可以雙重拉動地方經濟增長。而中部地區10個省域副中心城市,常住人口最多的是江西第一人口大市贛州(是中部唯一一個人口超過省會的城市),戶籍人口近千萬,常住人口870萬,但是外流人口也是最多的,外流人口高達100多萬人。其次是湖南新晉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衡陽,常住人口達到730萬。
而「神都」洛陽常住人口也不少,接近692萬;另外嶽陽和襄陽的常住人口也超過了500萬大關。而常住人口在500萬以下的城市有臨汾、宜昌、蕪湖、大同和長治等5個城市,其中蕪湖、大同和長治常住人口都在400萬以下。這裡需要特別說明一下的是湖北宜昌,因為它是中部六省10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唯一人口淨流入的城市,充分證明了中心城市的樞紐性和吸引力。
三、內循環經濟實力
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是一個城市內循環經濟實力的主要體現,它能夠提升城市經濟的抗壓性和韌性,是衡量一個城市實力和潛力的重要指標。
中部十大省域副中心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2000億的只有洛陽1個,襄陽和宜昌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了1500億,而嶽陽和衡陽兩市都在1460億左右,而其餘的5個城市都在1200億以下,山西省的3個城市更是不到800億。從數據可以看出,洛陽、襄陽和宜昌三市的內循環經濟實力較強,遠超其他城市,而山西省的三市消費能力明顯不足,與它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夠有關。
四、外循環經濟實力
和消費一樣,進出口貿易同樣是屬於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是衡量一個城市外循環經濟實力的主要指標,它能夠體現出一個城市的經濟活躍性和多樣性,同樣是反映一個城市發展潛力的重要因素。
中部十大省域副中心城市中,進出口貿易總額最高的不是洛陽或者襄陽,而是蕪湖,中部地區長江沿岸第一大港口城市,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496億,其次贛州、嶽陽和衡陽進出口貿易總額都在300億至400億之間,外循環經濟實力也是非常不錯的。襄陽和宜昌的進出口貿易總額都在220億的樣子,可以說是中規中矩;而洛陽僅有154億,外循環經濟實力明顯偏弱。山西三市則一如既往的偏弱,都不足百億。
五、城市的樞紐作用
一個城市的樞紐作用,是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區域影響力的綜合體現,同時也是說明一個城市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它還是一個城市成為中心城市的重要保障!
中部地區十大省域副中心城市,雖然其中的洛陽、大同、襄陽、宜昌、贛州、蕪湖和嶽陽都被規劃為全國樞紐城市,但並不是每個城市都能夠發揮出樞紐城市的作用來。像洛陽因為距離省會城市鄭州太近,樞紐性受到嚴重影響,目前真正發揮出來的作用還只是一個區域性樞紐城市;同樣的還是蕪湖,周邊南京、杭州、合肥等大城市過於密集,導致它也無法發揮出全國樞紐城市的作用;而嶽陽也是類似的情況。
而湖北襄陽、宜昌、江西贛州和山西大同的樞紐功能發揮得比較不錯。襄陽地理位置優越,號稱「七省通衢」,鐵路和公路樞紐性強,對於城市發展潛力的提升作用較大;宜昌區位優越和憑藉長江航道的優勢,在鐵水聯運方面有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優勢。而贛州位於湘粵贛閩四省交界處,地理位置優越,公路和鐵路都非常發達,是天然的樞紐城市。大同雖然不如前面幾個城市,但作為晉北重鎮和老工業城市,憑藉區位優越和地緣影響力,樞紐功能也基本能夠體現出來。
六、中部地區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潛力排名
最後,我們綜合中部地區10個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以上各種指標,來看看它們的發展潛力排名。洛陽的內循環經濟實力很強,一個老牌強城,充分體現出一個「穩」字,但是衝勁不足,近兩年GDP增速已經開始放緩,襄陽超過洛陽只是時間問題;而且襄陽內外雙循環經濟比較均衡,樞紐性也強於洛陽,因此發展潛力排名前三的分別是襄陽、洛陽和宜昌。
嶽陽內外雙循環經濟實力雖然不如襄陽和宜昌,但是也比較均衡,而且位於武漢和長沙之間,隨著長江中遊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加快,發展潛力還會得到進一步提升;贛州雖然外循環經濟實力不錯,但是內循環經濟實力嚴重不足,然而贛州是江西目前唯一正式確認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定位已經進入國家戰略層面,因此未來還是非常看好的。
而蕪湖擁有長江黃金水道之便,再加上處於南京、合肥和杭州三大中心城市之間,未來發展潛力也不會差。所以,發展潛力排名第四、五、六的分別是嶽陽、贛州和蕪湖,第七則是湖南的衡陽。而山西省的大同、長治和臨汾,準確來來說,經濟實力和城市規模都發展不夠充分,區域輻射引領作用不足,目前還達不到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基本要求,暫時不參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