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日前,中共湖南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閉幕,審議通過了《中共湖南省委關於制定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構建「一核兩副三帶四區」區域經濟格局,首次將衡陽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持衡陽建設現代產業強市。
守得雲開見月明,靜待花開終有時。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在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城市,承擔引領和輻射區域發展的大任。這次成功入列省域副中心城市,807萬衡陽人民多年的夙願上升為省委、省政府的決策意志,這是一件幸事,也是一份榮耀,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衡陽的信任和倚重,衡陽也被歷史空前賦予了新坐標、新定位、新期待。
弱者坐失良機,強者製造時機。近些年來,具有獨特的區位、資源、人才等優勢的衡陽市,在獲批湘南中心城市、國家大城市之後,提出建設名副其實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現代產業強市和最美地級市目標。全市圍繞「一體兩翼」發展戰略,著力在產業項目建設、創文創衛、效能治理、人才引進、鄉村振興、承接產業轉移等方面發功發力,紮實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尤其重點抓實14條優質產業鏈、實施「8大工程」,打造「8大基地」,促使衡陽各項經濟指標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彰顯了衡陽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謀略和決心。
天賜食於鳥,而不投食於巢。入列省域副中心城市,機遇蘊含挑戰,壓力催生擔當。「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衡陽不等不靠,以「堅持高站位謀劃、推動高質量發展、創建高品質生活、推進高效能治理」的謀略來做題答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鄧群策表示,一定化政策機遇為發展機遇,大力實施「一體兩翼」發展戰略,為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加快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體現更多衡陽擔當、貢獻更大衡陽力量。唯有發揮這種自強自立、百折不撓、迎難而上的韌性和精神,才是逐夢圓夢的最佳接力。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城市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是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器,如何更好地把政策優勢轉化成城市發展優勢,是對我們執政能力、執政水平的更大考驗。只要充分掌握政策內涵,找到與發展態勢的最佳結合點,挖掘自身發展潛力,培育發展新領域、新動能,才能推動城市綜合實力持續提升。並在新一輪城市競相發展中,抓好產業轉型升級、基礎設施建設、營商環境等工作,厚積「水源」,廣聚「風力」,蹄疾而步穩,氣足而神定。
發展速度靠優勢,發展高度看短板。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揚長避短」「避實就虛」,要重點解決產業結構、城鄉二元結構、「大城市病」、民生熱點、居民就業、人居生態、環境整治等突出問題,讓群眾的「表情包」成為檢驗工作的晴雨表,這才是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題中之義、金石之策。
依水行舟,未來可期。面對新的使命和期待,面對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發展大勢,不可鬆懈,不能停頓。藍圖已繪就,奮鬥正當時。只要牢牢地聚焦目標,持之以恆、鍥而不捨,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埋頭苦幹、負重奮進,就一定能在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徵程中踔厲奮發、篤行致遠。(楊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