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比拼內容含金量

2021-01-20 品牌時報網

吃早餐的時候刷知乎鹽選專欄,開車路上聽APP的薛兆豐經濟學課程,健身房跑步要打開喜馬拉雅的古典音樂講座……

2020年,一場疫情讓足不出戶的人們增加了對內容付費的意願。「電視機一年不開,省了機頂盒的費用,但手機APP各種付費課程的錢,加起來小三千了。」白領小袁盤點了自己去年的花銷,知識付費已經與健身投入不相上下。隨著智慧型手機深度侵佔現代人的生活,年輕人的學習方式也越來越碎片化,這讓知識變現迎來黃金期。只是,付費內容到底含金量如何,考驗著人們持續買單的信心。

知乎十年付費用戶超250萬

在近期舉辦的2021新知青年大會上,知乎創始人、CEO周源亮出知乎在知識付費上的成績單:知乎月活躍付費用戶數已超過250萬,形成了集音視頻課程、電子書、期刊雜誌、論文庫、鹽選專欄的高價值付費內容庫,總內容數超過300萬。

「知乎不再是刻板印象裡的專業領域解答,它還有了視頻、直播,甚至網文小說。」最近,小袁就迷上了在知乎讀小說。

老梁是一位重度知乎用戶,從購買智慧型手機開始,這個藍色圖標的APP就一直停留在他手機第一頁的位置。「社交平臺多如星辰,但每每遇到重大事件,還是會到知乎打卡,在這裡瀏覽觀點、分享見解。」

時間回到2011年,知乎以邀請碼方式邀請一些在某領域具備專業素養的人註冊,包括李開復、馬化騰、王小川等。直到2013年,知乎才開始面向公眾開放註冊,用戶隨即實現飛漲,2018年用戶規模已突破2.2億。

而知乎也經歷了變化,商業化是繞不開的生存話題。2016年,知識付費概念興起,天然契合知乎屬性。於是,知乎先後推出了知乎Live、值乎、會員體系「鹽選計劃」等,讓創作者能夠更體面地實現內容變現。此外,知乎還在不斷拓展邊界,發力短視頻、直播、網文等多個領域。

疫情後泛知識付費流行

2020年年初,一場疫情讓足不出戶的人們增加了對內容付費的意願,知識付費再度起飛。

靠著撰寫文章月入兩萬元的知乎創作者陳舞雩回憶去年年初那段日子:「儘管我發文的頻次還不如以前,但月收入卻首次衝到了兩萬元以上,此後也基本保持了這樣的月收入。」

記者注意到,隨著知乎、喜馬拉雅等平臺不斷拓展邊界,泛知識付費風起,吸引了更多元的受眾。根據艾媒諮詢預估,2020年知識付費行業規模將突破392億元,同比增長41%。

但知識付費的再次流行也與早些年不同。「前兩年被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洗腦,買了一堆課程,但很難真正學下來。」市民張元感嘆,如今,她更願意為興趣付費,目的性沒那麼強。「主要是一些科普性的講座,也可能就是一些觀點性強的文章,或者是連載的文學作品。」

在知乎上,越來越多元化的內容也成為泛知識付費的寫照。除了音視頻課程、電子書、期刊雜誌、論文庫,知乎上還有了網文。作者七月荔的20萬字作品《洗鉛華:惡毒女配生存路》在去年上線鹽選專欄後,不到一個月就獲得了近40萬元收入。

而同樣瞄準泛知識付費的還包括喜馬拉雅等平臺。去年,除各類課程外,喜馬拉雅內容品類更多元,新增內容包括二次元、遊戲、萌系等娛樂內容,以及演講、科學史等個人提升內容。此外,平臺還推出了針對女性用戶的成長、戀愛、美容養生等相關內容。

知識付費比拼內容含金量

忙裡偷閒為泛知識付費的人越來越多,但知識的特點卻是:不是買了就等於會了。

85後曾琳前兩年熱衷於給自己買英語、財經等提升課程。「感覺身邊人都在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我也不能落後。」但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碎片化學習」,曾琳卻發現自己好像並沒有學到太多。「一些課程質量不高,學不到一半就放棄了。即便有好的內容,利用碎片化時間學,專注度不夠,效果其實有些事倍功半。」

越來越多像曾琳這樣曾經焦慮的知識付費用戶開始審視自己,付費行為也變得謹慎。正因如此,儘管疫情帶動了知識付費的二次起飛,但仍有知識付費平臺倒下。近日,字節跳動豪擲20億元補貼的「悟空問答」就宣布將於2月3日停止運營。一周前,字節跳動旗下另一款知識付費產品「好好學習」也宣布將於1月20日停止運營。

易觀近日發布的《2020年音頻泛知識付費市場分析報告》認為,2020年疫情讓人們對在線學習、自我提升需求增長,知識付費再度起飛,但內容含金量是知識付費領域的關鍵,同時也需要聚焦細分用戶群體。而對於用戶而言,對付費課程、音視頻的內容價值要有判斷力,不要被質量不高的知識付費「割韭菜」。(趙語涵)

相關焦點

  • 八六互聯知識付費系統源碼丨PHP知識付費源碼內容變現源碼
    知識付費系統開發找八六互聯,知識付費軟體開發,知識付費APP開發,知識付費小程序開發,知識付費源碼提供,知識付費源碼定製系統開發;教育行業知識付費系統專業開發公司,內容付費系統源碼提供;八六互聯一直從事網際網路系統開發,知識付費系統從17年立項開發
  • 萬象網知識付費下載:內容創業的新玩法
    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從2016年下半年到現在,「知識付費」的模式十分火爆,湧現出一大批的內容付費形式。相信很多同學都用過或接觸過一些「內容付費」相關的產品或社群。首先,我們來聊一下「知識付費」,怎樣定義「知識付費」,簡單理解就是:你想知道、但還不知道的,都是知識。為這些內容埋單,就是知識付費」。那麼,第1個問題來了:什麼樣的內容會激起你的付費欲望?or你願意為哪些內容買單?
  • 知識付費二次起風?
    不難看出,網際網路和疫情分別為知識付費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但在機遇期過後,知識付費行業想要保持繼續增長,還是要回歸到那些最本質的問題上。 內容:決定產品價值的基礎 內容基本上決定了一個知識付費產品的價值,也決定了消費者的付費意願。
  • 知識付費愈發火熱,普通人如何參與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自2016年出現以來,一直獲得了高速發展。尤其今年,大部分人對知識付費有了更深刻的實踐與認知。隨著現在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優質內容付費的意願也逐漸加強。各大內容平臺、媒體等紛紛推出付費模式、會員制度,知識付費已經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 從內容帶課到經驗帶貨,知識付費進入下半場
    行業規模持續擴增,如何實現「內容為王」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運行發展及用戶行為調研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在線學習用戶中88.8%購買過知識付費產品;46.8%的知識付費用戶每月花費500-2000元購買知識付費產品;在線學習用戶以80後和90後為主,主要分布在一線和二線城市;86.1%的月收入在
  • 知識付費平臺如何選擇?怎麼做好知識付費?
    隨著知識付費市場的蓬勃發展,在線報名課程成為眾多用戶的學習常態。據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知識付費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92億元,是5年前的20多倍,一些知識付費平臺的用戶基數也在劇增。na知識付費平臺如何選擇?怎麼做好知識付費?
  • 知識付費賺錢與知識付費學習
    作為一個知識工作者,我賣的不僅是自己,還有自己的知識,比如說我的顧問費、諮詢費,包括我賣課程和社群。也經常有人問我知識付費的一些問題,所以今天來聊聊知識付費這個話題。臨時寫的幾點分享,廢話不多說,直接開啟清單模式:1、所謂知識付費,本質上就是一個時間值錢的人,或者是有某項技能的人,將自己的時間、技能進行出售。而知識付費就像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之後就會有頓悟的感覺。2、從2016年知識付費開始流行起來之後,也有一些人渾水摸魚,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割韭菜」。
  • 知識付費理念借勢改觀,知識付費系統源碼有望長遠發展!
    知識付費系統源碼廣義上的知識付費是將教育、知識轉變成一種產品或者是服務,以此實現自身的商業價值。狹義上來說,知識付費就是一種滿足自我價值,而付出一定「代價」的方式。相比較而言,大眾還是比較「務實」,寧願選擇效率慢且免費的方式滿足自我的價值,這也是知識付費理念為什麼發展如此艱難的原因。但是在防控期間,師生不能按時接受學校教育,只能進行線上授課和學習,隨著在線教育系統的不斷完善,知識變現方式也逐漸多樣,知識付費理念才又被大眾重新認識。如今,利用知識付費系統源碼搭建出的付費系統功能也不斷完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 2016年知識付費迎來了春天,2017知識付費東風還會吹多久?
    2016年知識(內容)付費迎來了春天,轉眼時間已經來到2017年,知識(內容)付費的東風還會吹多久?知識(內容)付費有哪些新的趨勢?前言2016年知識(內容)付費迎來了春天,眾多披著知識外衣的產品收割了大量的曝光,眾多的內容生產者收割了不菲的收入,用戶對知識的渴求讓人驚訝,轉眼時間已經來到2017,人們不禁要問,知識(內容)付費的東風還會吹多久?2017年,中國知識付費市場的格局會有怎樣的變化?知識(內容)付費有哪些新的趨勢?
  • 知識付費行業:垂類瓶頸遭遇流量紅利 綜合平臺大建內容生態
    近年來,知識付費平臺重視拓展產品內容覆蓋領域、豐富產品表現形式,並有效提高運營機制;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知識付費行業發展進程加快,行業整體市場規模有望加速擴大。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預計到2021年知識付費行業市場規模將增長到675億元。
  • 知識付費推動自媒體商業化,2020年知識付費產業發展與前景分析
    知識付費平臺從付費內容來看主要可以分為三類:大眾化知識付費平臺、垂直化知識付費平臺、社交型知識付費平臺。大眾化平臺的內容主體面向全體大眾,這類的平臺受眾也最廣,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本專業的知識。目前主要包括知乎、喜馬拉雅等平臺。垂直化知識付費平臺即面向某個行業領域進行深度挖掘而研發出來的知識付費產品,受眾主要是該行業的人群。這類平臺提供的產品一般專業知識很高。
  • 知識付費系統有哪些?你常用的付費平臺是哪個呢?
    一、知識付費系統類型介紹1、知識付費內容呈現方式分類根據知識付費呈現方式,知識付費平臺可分為社交問答、付費講座、專欄訂閱、社區直播等類型。b.付費講座:內容生產者自選主題進行單次內容分享,主要以音頻、視頻,輔之圖文進行分享,用戶試聽後可自主選擇是否付費購買。c.專欄訂閱:內容生產者推出長期的系列課程、講座等。時間長達數月或整年,用戶需要一次性購買。因此,這類課程通常價格高,但知識內容也更成專業性、系統性。如果課程優質,用戶的黏性很高。
  • 讓內容創業者參與分成,「略知」為創業者提供知識付費SaaS平臺服務
    36氪最近接觸到的河南略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略知),是一家專注於知識付費與內容變現的技術服務商。公司成立於2017年,目前已推出略知平臺、海豚知道、教培班長等多款產品,累計服務全國超3200萬用戶,合作企業包括河南博物院、河南廣播電視臺、大象定位、車輪互聯等。
  • 新知榜知識付費2019年中榜TOP100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總結2019年上半年的知識付費行業,這句話或許再合適不過了。在喜馬拉雅率先吹響「去知識付費」、全面轉型內容付費的2019年,剛剛迎來上線三周年的得到APP團隊,其創始人羅振宇也發出了「摘下網際網路公司的標籤,做一所學校」的宣言。得到大學的正式上線,或標誌著得到團隊正式將目光轉向了在線教育。
  • 知識付費趨勢下,如何做知識付費推廣?
    知識付費一直是備受爭議的行業,有些人認為知識付費是個智商稅的行業,交了錢學習後卻毫無收穫,但我認為我們需要重新審視一下這個行業,知識付費到底是什麼呢?知識付費的本質就是把知識變成產品和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而知識付費推廣,是在知識付費生態下,把知識給到需要者的過程,作為知識付費傳播者的我們則需要在這個運營過程中細化這個過程,讓更多的人看到的我們產品,從而實現付費購買。一、什麼樣的產品適合做知識付費推廣?
  • 新媒體時代「知識付費」發展模式探究
    內容付費的核心是內容,是以內容為主吸引流量變現的模式。 2.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不等於內容付費,相反知識付費是內容付費的一部分。知識付費的模式脫胎於內容付費,其出現晚於音樂、視頻等領域的內容付費,其內核為知識。[ 《中國知識付費行業發展白皮書2017》]知識付費是以共享知識為主,以付費作為外在形態的由個人面向網絡大眾提供在線諮詢、網絡課程、信息共享等內容服務的傳播模式。
  • 知識付費,下半場怎麼走(附大會PPT下載)
    部分內容有修改: 首先,做個自我介紹,我是陳輝,這些年負責的主要都是內容型產品的運營和產品工作,去年的8月剛到了豆瓣,開始負責豆瓣的付費內容,包括豆瓣時間和豆瓣視頻。之所以選這個主題,主要是因為我自己目前做的也屬於知識付費產品;其次,我一直做的都是付費的內容型產品,也是知識付費的前身。我希望能夠通過我對知識付費產品一些思考,來談談知識付費的下半場。
  • 知識付費因疫情再度起飛 碎片化學習含金量幾何?
    原標題:碎片化學習含金量幾何? 吃早餐的時候刷知乎鹽選專欄,開車路上聽APP的薛兆豐經濟學課程,健身房跑步要打開喜馬拉雅的古典音樂講座…… 2020年,一場疫情讓足不出戶的人們增加了對內容付費的意願。「電視機一年不開,省了機頂盒的費用,但手機APP各種付費課程的錢,加起來小三千了。」
  • 從鏈信公開課看知識付費,讓大眾共享知識的果實
    知識付費漸漸普遍出現在大眾視線,那麼究竟什麼是知識付費呢?  知識付費主要指知識的接收者,為所閱覽知識付出資金的現象,它的本質在於,把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知識付費有利於人們高效篩選信息,付費的同時也激勵優質內容的生產。
  • 知識付費網站是什麼?怎麼分類的?
    對於知識付費網站相信認識的人還是不太多的,不清楚這是什麼的一個概念,其實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差不多,想要獲得知識就必須付出同等的代價,也可以說是付費購買知識,是知識變現的一種手段,今天主要來和大家聊一聊知識付費網站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