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怎麼就成了「賣國賊」?《奪冠》沒有拍出來的故事

2020-10-03 非正常人研究中心

1


1981年,11月16日,日本。


全國觀眾的目光都聚集在這裡,因為這天是本屆排球世界盃最後一場比賽,中國對日本。


雖然中國女排已經通過六戰全勝的戰績提前鎖定了世界盃冠軍,但日本卻是中國女排必須戰勝的隊伍。


按女排教練袁偉民的話說,


「現在國內有幾億人在關注著你們。如果這場比賽輸了,你們將會終生遺憾。你們只不過是靠著計算小分才拿到的世界冠軍,這樣的冠軍,並不光彩。」


是的,中國人做事光明磊落,即便是贏,也要贏得堂堂正正!


然而,當時的日本女排,是東道主,是被稱為「東方魔女」的衛冕冠軍。無論是訓練條件還是對戰經驗,都強於中國女排,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雖然情況對中國女排不利,但女排隊員們眾志成城,頂著被日本隊連扳兩局的巨大壓力,沉著應戰,終於在第五局,以17:15的比分戰勝日本隊,以七戰全勝的絕對實力,奪得中國歷史上足籃排三大球賽中的首個世界冠軍!


時年21歲的郎平和隊友陳招娣相擁在一起,熱淚盈眶。



此後,以郎平為核心的中國女排像是開了掛一般,屢次登上世界級冠軍寶座,打得各國女排叫苦不迭。


1982年,世錦賽冠軍!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冠軍!

1985年,二次奪得世界盃冠軍


而郎平,更成為各國女排教練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用盡一切辦法想在賽場上克制住這個被中國人稱為「鐵榔頭」的小姑娘!


1982年,世錦賽。日本女排教練小島孝治,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已經找到了對付郎平的辦法」,「會有秘密武器對付中國女排!」。


然而,世錦賽半決賽中,中國隊以3-0大比分碾壓擊敗日本隊。小島孝治的「秘密武器」對郎平毫無作用。


1986年,當中國女排再奪世錦賽冠軍時,排球史上「五連冠」的神話,由此誕生!


一時間,中國女排成為全民偶像,大家自發到機場迎接凱旋的女排隊員;無數的賀信賀卡堆滿了隊員們的床鋪;各大媒體爭相報導女排們的動人事跡。


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像一支強心針激勵著正處於改革開放的中國人,大家相信,只要像女排一樣,像「鐵榔頭」郎平一樣,敢拼,就會贏!


2


光環的背後,是無盡的傷痛。


由於常年高強度的訓練,當時的女排隊長曹慧英小指僵硬變形毫無知覺; 陳招娣腰部嚴重受傷,81年首奪世界冠軍時更是疼得動彈不得,全靠郎平抱著下場。


作為中國女排領軍人物,排名前三的扣球手和主攻手郎平更是傷痕累累。


自13歲入選排球班起,她就對自己極為嚴苛。別人練習1小時,她就練習2小時;和她一起入選的隊友叫苦不迭,她卻咬牙堅持。


過長過強的高負荷訓練讓郎平的身體不堪負重。她的膝關節老化嚴重,前後做了12次手術,整個髕骨軟骨幾乎都沒有了,一旦劇烈運動就「骨頭碰骨頭」,鑽心疼;腰部受傷更為嚴重,每天都必須戴著護腰,一旦要上場,只能靠吃止痛片壓制。


1985年世界盃賽期間,她和隊友們晚餐時突然出現缺氧的症狀。送到醫院才知道,她已經患上了嚴重的腦部供氧不足,如果搶救不及時,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1986年,正處於黃金年齡的郎平,因傷痛選擇了退役。半年後,她先去了北師大學外語,然後去了美國。


頓時,非議四起,「郎平拋棄女排,拋棄中國,去美國享受去了!」


然而,以當時郎平在排球界的實力和地位,組織上已經安排了她到體委任職,國外俱樂部也紛紛拋來橄欖枝,可她統統拒絕了,她選擇了一條更為艱難的道路,自費到美國讀書。


郎平在自傳中寫到:


很多人不理解我的「撤」,他們總覺得,「女排」是中國的象徵,我是典型的「民族英雄」,似乎不應該加入這股「出國潮」。也有人挽留我:「你是世界冠軍,你是有功之臣,國家不會虧待你的。」

我覺得自己似乎被誤解了,我不是怕「虧待」,我就是覺得,國家和人民待我太好,我不能再躺在「冠軍」的獎盃上吃一輩子老本,不能天天坐在榮譽上。「世界冠軍」只說明我的過去,而一旦從女排的隊伍中退下來,我什麼都不是,我得重新學習本領,我得重新開始生活,必須把自己看成「一無所有」……


是的,自我清零,重新開始。「鐵榔頭」從一個舉世矚目的「民族英雄」,變成了一個「國際農民」。


剛到美國時,由於郎平拿的是公派自費的籤證,不能工作沒有經濟來源,再加上語言不通,只能寄居在洛杉磯華人朋友家裡。


但好強的郎平卻不願增加朋友的負擔,毅然搬到華人較少的新墨西哥州,破釜沉舟,用把自己逼到絕境的方法,強迫自己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國迅速獨立起來。


沒錢交學費,就以「給大學排球隊做助教」交換,哄一群幾乎不會打球的大學生練習;沒錢吃飯,就每周只花五、六美金自己做三明治,吃到後來看到三明治就想吐。


為了賺錢,她給十個夏令營做教練,教小孩打球;一邊吃著止疼藥,一邊用一條半腿蹦著給義大利俱樂部老闆打工。


有一陣軟骨碎了,骨頭渣子在關節裡跑,又卡在骨縫裡,刺激得骨膜出水,四周全是積液,她讓醫生抽了積液,忍著疼痛繼續比賽。


一年後,從零開始的郎平以560分的託福成績過了語言關,辦了綠卡,通過考試成為新墨西哥大學體育管理專業的研究生,終於在美國安定下來。


3


泰極否來。


90年代,80年代女排的輝煌蕩然無存。


1988年漢城奧運會,中國女排衛冕失敗;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中國女排排名第七。曾經勇奪五連冠的隊伍,散了。


怎麼辦?誰能救?怎麼救?


女排將希望的目光投向了遠在美國的郎平。


可那時的郎平,正陷入人生的一次重大危機:她離婚了,女兒才兩歲。



她在自傳中寫道:


分手,讓人感到痛楚,就像要割去你的手、你的腳,哪怕你的手腳都傷殘了,割去它們只是為了保全生命,但這個「割去」手術,是鑽心的。


沒人知道,那時她,心裡有多痛。


而此時突然接到回國執教的邀請,讓郎平本就難以平靜的內心更加翻江倒海。


一邊是最愛的女兒,一邊是國家和人民的期待,魚和熊掌,怎麼選?


1995年,郎平狠心留下兩歲的女兒,獨自回國任教。


王者歸來。


1996年,中國女排奪得亞特蘭大奧運會銀牌;1997年,獲亞洲女排錦標賽冠軍;1998年,再奪亞運會金牌。


中國女排,在郎平的帶領下,重回巔峰。


4

1998年,合約到期後,郎平回到美國,和女兒團聚。


國人對郎平回美國非常不解。女排已經重回巔峰,你的執教生涯正處於黃金時期,還回美國做啥?


可郎平,有自己的苦衷。一方面是捨不得朝思暮想的女兒,但更重要的是,郎平的身體不行了。


女排崛起的背後,是郎平付出健康甚至生命的代價。


96年女排奪得奧運會亞軍時,郎平已是心力交瘁。主治醫生發現,才36歲的郎平,心臟已有60歲,膝關節的磨損程度已和70歲的老人一般。


「女兒向我跑來時,我不敢抱她,我怕抱不動她。」 昔日的鐵榔頭,發出的無奈感嘆。


千瘡百孔的身體,已經無法支撐起國家隊主教練的重任。郎平告別了摯愛的排球事業,回到美國,修養身體。


休養一段時間後,為了生計,郎平接受了各大球隊的邀請,擔任女排教練。2005年,郎平正式成為美國隊女排主教練。


2008年,北京奧運會。


中國女排,美國女排,狹路相逢。


人們驚訝的發現,這個昔日的「民族英雄」竟然幫美國人打自己人!還是在家門口,打自己人!


欺人太甚!


更要命的是,她還打贏了,碾壓!


「郎平是賣國賊!」

「郎平是狗漢奸!」


面對鍵盤俠們瘋狂的詆毀,郎平顯得異常淡定,


「我是作為一名職業教練,才接受這份工作的,其他什麼都改變不了我是一個中國人的事實。郎平是屬於中國的。無論走到哪裡,我時時刻刻記得,我是一名中國人。」


然而,鍵盤俠們不知道的是,郎平在接受美國隊的邀請時,曾和中國排球教練陳忠和說過,她最真實的目的,是為了學習先進的團隊管理,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的力量。


郎平用3:0的戰績告訴世人,在三大球中,中國人不需要外援,也不需要外國教練,就憑自己也能贏!


5


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隨著老球員逐漸退役,中國女排進入青黃不接的時代。


2010年世錦賽,中國女排僅獲得第十名。

2011年世界盃,中國女排僅獲季軍,勉強獲得奧運會門票。

2012年奧運會,中國女排在1/4決賽不敵日本女排。


2010年,因主力隊員受傷,女排教練王寶泉擔心女排在世錦賽成績太差連累自己,以腦膜炎為藉口,請辭教練。


任職僅有3個月的王寶泉也成為中國女排歷史上任期最短的教練,甚至還得到一個「王跑跑」的綽號。


果然,女排在2010年世錦賽僅獲得第十名,是歷史最差成績。此時的女排,再次淪落谷底。


2009年,陳忠和卸任中國女排教練,郎平也結束了美國隊的執教生涯回到了國內。大家又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郎平。


然而,已有退隱之心的郎平卻謝絕了邀約。她把大半輩子都奉獻給了中國排球事業,現在,只想好好陪陪女兒。


2013年4月1日,昔日女排隊員,有著「獨臂將軍」之稱的陳招娣,不幸離世。隊友的離世,震動了郎平。


「招娣去世在社會上引起的反響讓我特別感動,(她)還是這麼有感召力,在中國女排最需要人的時候,我為什麼不能做點犧牲?」

「女排精神就是一種集體主義精神,在遇到困難時不放棄,我的責任就是把老女排精神傳承下去。」


2013年4月25日,郎平出任中國女排主教練。


郎平剛上任,就推翻了一系列體制規則。


首先是擴大國家隊規模。無論女排選手年紀有多小,屬於哪個地方隊,只要有實力,表現出色,就能入選國家隊。這個政策讓郎平發現了不少好苗子,其中就包括後來叱吒風雲的朱婷


其次是推翻了「魔鬼訓練法」,採用因材施教,為每一位隊員制定了適合她們自己的訓練計劃。


更重要是,為了減輕隊員們的訓練損耗,郎平從美國請來了專業的康復師、營養師,組建了複合型保障團隊,用最先進的醫療和保健方法及時治療和緩解隊員們的傷痛。


在郎平大刀闊斧的改革下,中國女排終於起死回生。


2014年世界賽,奪得亞軍,這是自1998年以來的最佳成績。

2015年世界盃,奪得冠軍。

2016年奧運會,時隔12年,重獲金牌。

2019年世界盃,以11戰11勝的輝煌戰績再獲冠軍。


38年前,中國女排,在郎平的帶領下,以7戰7勝的戰績拿下第一個世界冠軍;38年後,中國女排,仍然在郎平的帶領下,以11戰11勝的戰績,刷新了記錄,延續了神話!


郎平,幾乎憑藉一己之力,守住了中國人在三大球上最後的榮耀。她不但為中國打造出一支實力強勁的頂級隊伍,更創建了一套完整的女排訓練體系。


終有一天,她將不再擔任女排教練,但我們相信,即便是她離開了,她留下的女排精神,仍將激勵著新一代的中國女排:


「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


相關焦點

  • 她鼓舞了所有人,卻還是被罵成「賣國賊」
    但至少,她被拍出來了,並且拍得足夠燃,算是一部合格的體育片。第一,作為一部體育片,《奪冠》夠燃,燃得使人全程熱淚盈眶。郎平是民族英雄,可她在選擇出國當職業教練,並且在北京奧運會上幫助美國隊打敗中國隊的時候,有人罵「賣國賊」、「漢奸」、「叛徒」,謾罵、羞辱她,朝她扔礦泉水瓶。
  • 郎平,罵你是賣國賊的人真蠢!
    朋友見這個曾經的"國家英雄"甚至連飯都吃不起,衣服也買不起,就要帶著郎平去買衣服。一套最普通的衣服都要七八十美元,折合成人民幣要二三百塊錢。那是1987年,當時國內的平均月工資也就一百多塊。可是,衣服可以穿得差一點,再怎麼"英雄"這肚皮還是要吃飯的。所以在那段歲月,郎平不得不低下自己曾經代表國家揚起的頭顱,去何吉家蹭飯。雖然日子過得苦,但心中的"女排精神"並沒有被郎平丟掉。
  • 帶美國隊擊敗中國隊被大罵為賣國賊,《奪冠》卻揭露了真實的郎平
    這個國慶檔不寂寞,《奪冠》上映,在女排跌宕起伏的幾十年故事中,大家心中的熱血被迅速點燃,而影片中的核心人物郎平,更讓人深深為之動容。其中有一個片段,郎平不停地問朱婷:「你到底為什麼打排球?」「漢奸」、「賣國賊」……各種謾罵鋪天蓋地向郎平襲來,在民族大義的裹挾下,人們很容易陷入無腦主義的衝動裡,更有人拿出郎平當年留學且定居美國的事說起,直言她早在退役時就生了崇洋媚外之心,是個可恥的叛徒。郎平25歲退役,帶著一身的傷,醫生說她的膝蓋已是70歲老人的狀況,幾乎髕骨軟骨都沒了。
  • 曾被罵賣國賊,經歷過離異和再婚,郎平的奪冠經歷更傳奇
    從青春年少到即將花甲,她的故事令人熱血沸騰……1960年,郎平出生在天津,營養不良並沒有耽誤小郎平的瘋長,她從小就愛運動,個子高,又有運動天分,加上平時受喜歡球類的父親的薰陶但是,郎平對這個外號心生不滿,20歲剛出頭的女孩子,雖然打起球來比男人還剛,但內心裡卻是柔軟的。她有些賭氣地想:怎麼不跟我商量一下就取了這麼個名字呢?我一個女孩子家被稱為鐵榔頭,誰還敢娶呀,都怕被你家暴一拳打扁。但賭氣歸賭氣,郎平卻因「鐵榔頭」這個名號火遍了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郎平在世界排壇的地位,那不是誰封的,那是憑實力打出來的,得到了國際排壇的認可。」
  • 《奪冠》大熱背後:郎平曾被迫遠走美國,擊敗中國隊被罵是賣國賊
    這個國慶檔不寂寞,《奪冠》上映,在女排跌宕起伏的幾十年故事中,大家心中的熱血被迅速點燃,而影片中的核心人物「漢奸」、「賣國賊」……各種謾罵鋪天蓋地向郎平襲來,在民族大義的裹挾下,人們很容易陷入無腦主義的衝動裡,更有人拿出郎平當年留學且定居美國的事說起,直言她早在退役時就生了崇洋媚外之心,是個可恥的叛徒。
  • 為女兒任美國教練,打敗中國被罵賣國賊,《奪冠》背後郎平的辛酸
    《奪冠》提前上映了。兩天票房破億,口碑卻兩極分化嚴重,最終導致豆瓣分數只有7.3。不上不下,確實尷尬。這部片子的問題,或許更多的出在外部力量的幹預。不僅之前傳出消息頻頻撤檔,上映後《中國女排》改成了《奪冠》,黃渤飾演的「陳忠和」和一幹老女排也沒有了姓名。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為了過審核後支離破碎的縫縫補補。
  • 民族英雄還是賣國賊,一個中國女人的命運大反轉
    有人質問: 民族英雄怎麼能出國留學呢? 而郎平出國的初衷,就是她不想過一種被所有人注目的英雄式的生活。 這場比賽將郎平推向了風口浪尖。一時間,漢奸、走狗、叛徒、賣國賊的罵聲不絕於耳。 有人質問: 郎平這個時候幫著美國打中國,是不是民族敗類和叛徒?
  • 韓網友怒噴RNG教練是賣國賊!他曾助LOL中國隊奪冠
    不過有人歡喜有人愁,在我們為中國電競,為中國的LOL選手們開心和驕傲的同時,卻有這麼兩個人開心不起來,甚至背負上了「賣國賊」的罵名!他們便是來自韓國的現RNG教練孫大勇和Heart,在昨天中國贏了比賽後,Heart教練坐沙發上悶悶不樂,孫大勇教練則是鏡頭掃過去的時候勉強的笑了一下。
  • 被罵「賣國賊」,「拋家棄女」20年,如今,億萬中國人都欠她一聲對不起.
    今天的節目裡邊來教教大家一些禮貌又地道的道歉方式,邊來說說有關郎平的故事。👇🏐️這個現在被我們推上神壇的女排主教練,曾經是個幾乎被14億中國人指著鼻子罵的「賣國賊」。郎平並沒有把生活歸於平靜,而是放棄了國內一切榮譽,和結婚不久的丈夫,自費出國深造,重新開始。也就是這樣的選擇,為她之後背負罵名給埋下了伏筆。
  • 看完《奪冠》,我給媽媽打了電話:還記得當年被罵賣國賊的郎平嗎
    我們沒有牛排,但是我們有大米飯;我們沒有精確的數據分析,但是我們能依靠不斷的進步打亂對手的資料庫;我們身高不如美國彈跳不如巴西,但流淌在我們體內不服輸的血液告訴我們拼了命都要嬴!特別是如此困頓的社會氛圍下,面對曾經的國將郎平帶領的美國隊,每一個中國人心中都暗暗較勁:中國女排,一定要贏!
  • 沒有郎平就沒有中國女排的今天 看到郎平奪冠那些污衊她的人呢?
    鐵榔頭」郎平退役後她的生活並沒有想像中美好完成五連冠後郎平選擇了退役她沒有重複隊友們從政或從商的道路而是收拾行囊悄悄去到美國留學而沒有了郎平的中國隊成績開始不斷下滑郎平一夜之間從中國的「鐵榔頭」變成了「賣國賊」
  • 《奪冠(中國女排)》上映,那些電影沒拍出來的真實故事更精彩
    最近院線裡的電影,《奪冠》,即原來的《中國女排》是最熱的電影,排片率超過60%,因為講的是中國女排的故事,每一個中國人都對中國女排有著不一樣的感情,所以這電影的口碑就來個兩極分化,好的說極好,不好的說極不好,很少有中庸的評價。
  • 《奪冠》的故事屬於郎平和中國女排,而不屬於陳忠和
    陳可辛的《奪冠》國慶電影檔上映的第一部影片。從過年延期到9月25日,鞏俐和黃渤主演的《奪冠》原本就在我春節的片單之內,我想看看電影裡的中國女排和郎平、陳忠和是什麼樣的。但是看完電影後發現,這個故事是屬於郎平和中國女排的,而並非屬於陳忠和。
  • 「奪冠」沒拍的郎平,心裡都是委屈
    「奪冠」沒拍的郎平,心裡都是委屈《奪冠》電影上映,鞏俐飾演成年郎平運動員進國家隊,都是百裡挑一,想拿好成績的,關鍵還得看教練怎麼帶。我想要找一個了解中國女排的教練合作。」她第一個想到的是陳忠和。陳忠和彈跳高、力量大,而且球性極熟,曾經為郎平那代女排隊員研究過怎麼打海曼、路易斯、克羅克特等世界選手。但是,陳忠和已經離開國家隊,在福建隊當教練,而且剛結婚幾年,孩子年紀還小。郎平給他打電話:「我不忍心讓你離開家,一走起碼兩年。」
  • 《奪冠》看哭觀眾 導演陳可辛:鞏俐是演郎平的不二人選
    為什麼選擇鞏俐飾演郎平?如何找到郎平女兒出演?精彩激烈的排球比賽是怎麼拍的?怎麼看待有人說《奪冠》拍成了《郎平傳》?國慶檔首部亮相的大片《奪冠》上映四天後,導演陳可辛終於發聲,回顧起這部影片的拍攝歷程,並透露出很多幕後故事。
  • 《奪冠》看哭觀眾 導演陳可辛:鞏俐是演郎平的不二人選
    為什麼選擇鞏俐飾演郎平?如何找到郎平女兒出演?精彩激烈的排球比賽是怎麼拍的?怎麼看待有人說《奪冠》拍成了《郎平傳》?國慶檔首部亮相的大片《奪冠》上映四天後,導演陳可辛終於發聲,回顧起這部影片的拍攝歷程,並透露出很多幕後故事。
  • 《奪冠》逼近5億!郎平:我用6年摘掉了扣在頭上的「漢奸」帽子
    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領銜主演的《奪冠》上映10天,票房逼近了5億!對於這樣一部主旋律大片,5億的成績只能說可圈可點。雖然票房沒太出彩,但實實在在詮釋了女排精神!隨著2019年中國女排奪得世界盃冠軍,郎平又一次成為國人心目中的英雄。可是12年前,那個舉國歡慶的日子,郎平卻被人罵的狗血噴頭,說她是漢奸,賣國賊的言論盛銷一時。
  • 《奪冠》背後:郎平一個電話叫板領導,鞏俐十三天成為「郎平」
    2008年,郎平聽過更難聽的字眼。那一年的北京奧運會,陳忠和執教的中國女排2:3不敵郎平執教的美國女排,一時間,叛徒、賣國賊之類的罵聲不絕於耳。郎平的女兒白浪當時就在觀眾席,但她不敢鼓掌。那一年,郎平48歲。如果不是排球,她可能像同齡人一樣跳跳廣場舞,帶帶孫子。去菜市場買菜,也不用擔心為人認出來。排球給了她英雄的光環,也給了她一身傷病。
  • 郎平女兒拍《奪冠》「走了一遍媽媽當年的路」
    從郎平角度了解女排精神2019年11月14日,一個叫白浪的女孩發了第一條微博,「不知道自己母親年輕時有多辛苦、有多棒!」電影《奪冠》將郎平女兒和上世紀80年代為祖國出徵的郎平聯在一起。片中,白浪扮演青年時代的郎平。
  • 奪冠,郎平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最近電影《奪冠》搶在國慶假期之前上映,對解封不久的我們來說,這太激動了,這意味著我們周末終於可以去看電影了,於是小編和朋友們便在周末去看了這部以郎平為首的四十年女排奪冠的經歷。但這背後是一份無奈與心酸,我們只知道郎平是鐵榔頭,是冠軍,可她也不過是一個最普通的人而已,十年賽場,她是贏家,卻也烙下一身傷病,這是需要大量的治療費的,郎平只不過做了一個任何人都會做的選擇—活下去。 在北京奧運會結束後大家罵她賣國賊,但她也只是做了一個教練的本分,在那之後她便辭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