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81年,11月16日,日本。
全國觀眾的目光都聚集在這裡,因為這天是本屆排球世界盃最後一場比賽,中國對日本。
雖然中國女排已經通過六戰全勝的戰績提前鎖定了世界盃冠軍,但日本卻是中國女排必須戰勝的隊伍。
按女排教練袁偉民的話說,
「現在國內有幾億人在關注著你們。如果這場比賽輸了,你們將會終生遺憾。你們只不過是靠著計算小分才拿到的世界冠軍,這樣的冠軍,並不光彩。」
是的,中國人做事光明磊落,即便是贏,也要贏得堂堂正正!
然而,當時的日本女排,是東道主,是被稱為「東方魔女」的衛冕冠軍。無論是訓練條件還是對戰經驗,都強於中國女排,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雖然情況對中國女排不利,但女排隊員們眾志成城,頂著被日本隊連扳兩局的巨大壓力,沉著應戰,終於在第五局,以17:15的比分戰勝日本隊,以七戰全勝的絕對實力,奪得中國歷史上足籃排三大球賽中的首個世界冠軍!
時年21歲的郎平和隊友陳招娣相擁在一起,熱淚盈眶。
此後,以郎平為核心的中國女排像是開了掛一般,屢次登上世界級冠軍寶座,打得各國女排叫苦不迭。
1982年,世錦賽冠軍!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冠軍!
1985年,二次奪得世界盃冠軍
而郎平,更成為各國女排教練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用盡一切辦法想在賽場上克制住這個被中國人稱為「鐵榔頭」的小姑娘!
1982年,世錦賽。日本女排教練小島孝治,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已經找到了對付郎平的辦法」,「會有秘密武器對付中國女排!」。
然而,世錦賽半決賽中,中國隊以3-0大比分碾壓擊敗日本隊。小島孝治的「秘密武器」對郎平毫無作用。
1986年,當中國女排再奪世錦賽冠軍時,排球史上「五連冠」的神話,由此誕生!
一時間,中國女排成為全民偶像,大家自發到機場迎接凱旋的女排隊員;無數的賀信賀卡堆滿了隊員們的床鋪;各大媒體爭相報導女排們的動人事跡。
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女排精神,像一支強心針激勵著正處於改革開放的中國人,大家相信,只要像女排一樣,像「鐵榔頭」郎平一樣,敢拼,就會贏!
2
光環的背後,是無盡的傷痛。
由於常年高強度的訓練,當時的女排隊長曹慧英小指僵硬變形毫無知覺; 陳招娣腰部嚴重受傷,81年首奪世界冠軍時更是疼得動彈不得,全靠郎平抱著下場。
作為中國女排領軍人物,排名前三的扣球手和主攻手郎平更是傷痕累累。
自13歲入選排球班起,她就對自己極為嚴苛。別人練習1小時,她就練習2小時;和她一起入選的隊友叫苦不迭,她卻咬牙堅持。
過長過強的高負荷訓練讓郎平的身體不堪負重。她的膝關節老化嚴重,前後做了12次手術,整個髕骨軟骨幾乎都沒有了,一旦劇烈運動就「骨頭碰骨頭」,鑽心疼;腰部受傷更為嚴重,每天都必須戴著護腰,一旦要上場,只能靠吃止痛片壓制。
1985年世界盃賽期間,她和隊友們晚餐時突然出現缺氧的症狀。送到醫院才知道,她已經患上了嚴重的腦部供氧不足,如果搶救不及時,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1986年,正處於黃金年齡的郎平,因傷痛選擇了退役。半年後,她先去了北師大學外語,然後去了美國。
頓時,非議四起,「郎平拋棄女排,拋棄中國,去美國享受去了!」
然而,以當時郎平在排球界的實力和地位,組織上已經安排了她到體委任職,國外俱樂部也紛紛拋來橄欖枝,可她統統拒絕了,她選擇了一條更為艱難的道路,自費到美國讀書。
郎平在自傳中寫到:
很多人不理解我的「撤」,他們總覺得,「女排」是中國的象徵,我是典型的「民族英雄」,似乎不應該加入這股「出國潮」。也有人挽留我:「你是世界冠軍,你是有功之臣,國家不會虧待你的。」
我覺得自己似乎被誤解了,我不是怕「虧待」,我就是覺得,國家和人民待我太好,我不能再躺在「冠軍」的獎盃上吃一輩子老本,不能天天坐在榮譽上。「世界冠軍」只說明我的過去,而一旦從女排的隊伍中退下來,我什麼都不是,我得重新學習本領,我得重新開始生活,必須把自己看成「一無所有」……
是的,自我清零,重新開始。「鐵榔頭」從一個舉世矚目的「民族英雄」,變成了一個「國際農民」。
剛到美國時,由於郎平拿的是公派自費的籤證,不能工作沒有經濟來源,再加上語言不通,只能寄居在洛杉磯華人朋友家裡。
但好強的郎平卻不願增加朋友的負擔,毅然搬到華人較少的新墨西哥州,破釜沉舟,用把自己逼到絕境的方法,強迫自己在人生地不熟的美國迅速獨立起來。
沒錢交學費,就以「給大學排球隊做助教」交換,哄一群幾乎不會打球的大學生練習;沒錢吃飯,就每周只花五、六美金自己做三明治,吃到後來看到三明治就想吐。
為了賺錢,她給十個夏令營做教練,教小孩打球;一邊吃著止疼藥,一邊用一條半腿蹦著給義大利俱樂部老闆打工。
有一陣軟骨碎了,骨頭渣子在關節裡跑,又卡在骨縫裡,刺激得骨膜出水,四周全是積液,她讓醫生抽了積液,忍著疼痛繼續比賽。
一年後,從零開始的郎平以560分的託福成績過了語言關,辦了綠卡,通過考試成為新墨西哥大學體育管理專業的研究生,終於在美國安定下來。
3
泰極否來。
90年代,80年代女排的輝煌蕩然無存。
1988年漢城奧運會,中國女排衛冕失敗;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中國女排排名第七。曾經勇奪五連冠的隊伍,散了。
怎麼辦?誰能救?怎麼救?
女排將希望的目光投向了遠在美國的郎平。
可那時的郎平,正陷入人生的一次重大危機:她離婚了,女兒才兩歲。
她在自傳中寫道:
分手,讓人感到痛楚,就像要割去你的手、你的腳,哪怕你的手腳都傷殘了,割去它們只是為了保全生命,但這個「割去」手術,是鑽心的。
沒人知道,那時她,心裡有多痛。
而此時突然接到回國執教的邀請,讓郎平本就難以平靜的內心更加翻江倒海。
一邊是最愛的女兒,一邊是國家和人民的期待,魚和熊掌,怎麼選?
1995年,郎平狠心留下兩歲的女兒,獨自回國任教。
王者歸來。
1996年,中國女排奪得亞特蘭大奧運會銀牌;1997年,獲亞洲女排錦標賽冠軍;1998年,再奪亞運會金牌。
中國女排,在郎平的帶領下,重回巔峰。
4
1998年,合約到期後,郎平回到美國,和女兒團聚。
國人對郎平回美國非常不解。女排已經重回巔峰,你的執教生涯正處於黃金時期,還回美國做啥?
可郎平,有自己的苦衷。一方面是捨不得朝思暮想的女兒,但更重要的是,郎平的身體不行了。
女排崛起的背後,是郎平付出健康甚至生命的代價。
96年女排奪得奧運會亞軍時,郎平已是心力交瘁。主治醫生發現,才36歲的郎平,心臟已有60歲,膝關節的磨損程度已和70歲的老人一般。
「女兒向我跑來時,我不敢抱她,我怕抱不動她。」 昔日的鐵榔頭,發出的無奈感嘆。
千瘡百孔的身體,已經無法支撐起國家隊主教練的重任。郎平告別了摯愛的排球事業,回到美國,修養身體。
休養一段時間後,為了生計,郎平接受了各大球隊的邀請,擔任女排教練。2005年,郎平正式成為美國隊女排主教練。
2008年,北京奧運會。
中國女排,美國女排,狹路相逢。
人們驚訝的發現,這個昔日的「民族英雄」竟然幫美國人打自己人!還是在家門口,打自己人!
欺人太甚!
更要命的是,她還打贏了,碾壓!
「郎平是賣國賊!」
「郎平是狗漢奸!」
面對鍵盤俠們瘋狂的詆毀,郎平顯得異常淡定,
「我是作為一名職業教練,才接受這份工作的,其他什麼都改變不了我是一個中國人的事實。郎平是屬於中國的。無論走到哪裡,我時時刻刻記得,我是一名中國人。」
然而,鍵盤俠們不知道的是,郎平在接受美國隊的邀請時,曾和中國排球教練陳忠和說過,她最真實的目的,是為了學習先進的團隊管理,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的力量。
郎平用3:0的戰績告訴世人,在三大球中,中國人不需要外援,也不需要外國教練,就憑自己也能贏!
5
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隨著老球員逐漸退役,中國女排進入青黃不接的時代。
2010年世錦賽,中國女排僅獲得第十名。
2011年世界盃,中國女排僅獲季軍,勉強獲得奧運會門票。
2012年奧運會,中國女排在1/4決賽不敵日本女排。
2010年,因主力隊員受傷,女排教練王寶泉擔心女排在世錦賽成績太差連累自己,以腦膜炎為藉口,請辭教練。
任職僅有3個月的王寶泉也成為中國女排歷史上任期最短的教練,甚至還得到一個「王跑跑」的綽號。
果然,女排在2010年世錦賽僅獲得第十名,是歷史最差成績。此時的女排,再次淪落谷底。
2009年,陳忠和卸任中國女排教練,郎平也結束了美國隊的執教生涯回到了國內。大家又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郎平。
然而,已有退隱之心的郎平卻謝絕了邀約。她把大半輩子都奉獻給了中國排球事業,現在,只想好好陪陪女兒。
2013年4月1日,昔日女排隊員,有著「獨臂將軍」之稱的陳招娣,不幸離世。隊友的離世,震動了郎平。
「招娣去世在社會上引起的反響讓我特別感動,(她)還是這麼有感召力,在中國女排最需要人的時候,我為什麼不能做點犧牲?」
「女排精神就是一種集體主義精神,在遇到困難時不放棄,我的責任就是把老女排精神傳承下去。」
2013年4月25日,郎平出任中國女排主教練。
郎平剛上任,就推翻了一系列體制規則。
首先是擴大國家隊規模。無論女排選手年紀有多小,屬於哪個地方隊,只要有實力,表現出色,就能入選國家隊。這個政策讓郎平發現了不少好苗子,其中就包括後來叱吒風雲的朱婷。
其次是推翻了「魔鬼訓練法」,採用因材施教,為每一位隊員制定了適合她們自己的訓練計劃。
更重要是,為了減輕隊員們的訓練損耗,郎平從美國請來了專業的康復師、營養師,組建了複合型保障團隊,用最先進的醫療和保健方法及時治療和緩解隊員們的傷痛。
在郎平大刀闊斧的改革下,中國女排終於起死回生。
2014年世界賽,奪得亞軍,這是自1998年以來的最佳成績。
2015年世界盃,奪得冠軍。
2016年奧運會,時隔12年,重獲金牌。
2019年世界盃,以11戰11勝的輝煌戰績再獲冠軍。
38年前,中國女排,在郎平的帶領下,以7戰7勝的戰績拿下第一個世界冠軍;38年後,中國女排,仍然在郎平的帶領下,以11戰11勝的戰績,刷新了記錄,延續了神話!
郎平,幾乎憑藉一己之力,守住了中國人在三大球上最後的榮耀。她不但為中國打造出一支實力強勁的頂級隊伍,更創建了一套完整的女排訓練體系。
終有一天,她將不再擔任女排教練,但我們相信,即便是她離開了,她留下的女排精神,仍將激勵著新一代的中國女排:
「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