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鄭成功廟,眺望這座三進宮殿式雙迴廊大型廟宇,錯落有致,巍峨壯觀。在鄭成功廟管委會主任鄭明利的帶領下,記者拾階而上,駐足廟宇前,面朝大海,只見海岸邊停泊著數艘船隻。隨後,記者參觀了主殿。主殿面寬五間,硬山頂三重簷仿古建築,雕梁畫棟,巧奪天工,前有青石大龍柱八根,兩旁及殿後則有十八支大石柱環繞。在鄭成功廟左邊則是三進宮殿式建築的南安鄭成功紀念館和規模宏大的鄭成功碑廊,三者交相輝映,形成閩南獨具一格的仿古建築群。
「鄭成功廟系由鄭金秋、許明牆、鄭萬江,王慶文、鄭萬進,許文苑,伍鶴算等有識之士發起籌建,旨在緬懷及紀念鄭成功之豐功偉績,增進閩臺民間的交流與往來。」鄭明利告訴記者,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從廈門揮師東徵。30日從臺南鹿耳門勝利登陸,擊潰了荷軍的狙擊,並乘勢攻下赤嵌城。隨後,鄭成功率大軍包圍了荷蘭人在臺灣的統治中心「熱蘭遮城」。荷蘭駐臺灣長官揆一拒絕投降。直到1662年2月1日,揆一終於投降,率殘兵敗卒撤出臺灣。至此,荷蘭殖民者對臺灣長達38年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標誌著鄭成功正式收復臺灣。
「石井作為鄭成功的家鄉,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士前來朝拜。」石井延平王祠管委會主任鄭新新表示,在建設鄭成功廟之前,遠道而來的信眾只能在延平郡王祠(鄭氏宗祠)內,以祠代廟祭拜鄭成功。但是在這些朝拜的信眾中,有一大部分的人並不姓鄭,如果讓其在宗祠內跪拜,有些不妥。因此,1998年,由石井當地宗親和臺北延平宮負責人王慶文牽頭,海內外信眾及臺灣100多座延平宮分廟共同參與捐資,石井鄭成功廟正式奠基建設。2004年,石井鄭成功廟一期工程主體大殿正式落成,吸引了眾多臺灣及海外信眾前來祭拜。
「現在每個月都會有幾批信眾前來朝拜,這些人不僅有來自中國臺灣的信眾,還有來自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方的。」鄭新新說,尤其是每年農曆五月初八前後,很多臺灣信眾都會趕來南安石井祭拜,惠安、同安兩地的信眾每年也都會到鄭成功廟進香。
「前兩年,為舉辦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50周年暨第二屆鄭成功文化旅遊節,我們還投入了100多萬元對鄭成功廟周圍的環境進行改善。」鄭明利告訴記者,接下來他們還打算進一步對鄭成功廟周邊的硬體設施進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