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王臻
來源|理所當言
註:部分圖片文字來源於網際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香港電車「叮叮」自1904年行駛至今,已有超過百年嘅歷史。由11位喜愛電車嘅攝影師組成嘅「追蹤電車隊」,早前多次進入電車廠,將鮮為人知嘅影像及短片收錄喺鏡頭下,透過《「叮叮」去九龍》展覽,令大眾從多角度感受電車多年來為香港社會做出嘅貢獻。
由饒宗頤文化館、「追蹤電車隊」及香港電車有限公司合辦嘅《「叮叮」去九龍》展覽,於今日舉行。展覽策劃人黃曼玲(Irene Flanhardt)話,11名攝影師來自五湖四海,除咗專業攝影師,亦有平面設計師、喺電臺工作嘅人,佢哋嘅共同點都係熱愛電車,希望捕捉電車唔同嘅身影,用圖片及影像與其他電車迷分享。
黃曼玲稱,要完成展覽嘅夢想唔容易,最初向電車公司申請進入車廠拍攝,等待1個月先至獲得回復。佢指出,車輛維修及保養多數喺深夜進行,要拍攝電車鮮為人知嘅一面就要喺深夜,期間拍到唔少珍貴圖片,從車廠工人嗰度都獲得咗好多關於電車零件嘅寶貴知識。
車廠工人喺度維修電車軌
黃曼玲仲指出,籌辦展覽時獲得好多電車檔案資料,除咗想透過展覽分享成果,亦想帶出一個信念,期盼可將展覽變成常設項目,令電車成為香港嘅一個標誌,等更多人來欣賞電車嘅美。
今次展覽嘅主題係《追蹤電車24小時》,展覽透過蒙太奇手法展現唔同場景,拍攝電車由車廠出發至回歸車廠,以及入夜後電車維修工人工作等嘅場景。
「追蹤電車隊」亦捕捉咗屈地街電車廠每日嘅運作情景,比如電車製造、維修、檢驗、清洗、廣告安裝及拆除,更將廣告安裝嘅過程以縮時攝影拍成咗短片,將睇似簡單但實則唔簡單嘅工作任務展現喺大家嘅面前。
1976年後已唔再使用嘅車票打孔器
今次展覽仲包含咗其他嘅展覽內容,如《不記名車長的故事》、《幕後英雄》等環節嘅展覽,前者記載咗車長嘅心底話,有車長表示工作好辛苦,提到春天早晚有霧水,路軌微濕係最危險嘅,因為嗰個時候最難煞車。夏天時車廂裡嘅溫度有時會高達40度或者以上,想多飲水降溫,又擔心要去廁所,加上乘客多,傳來陣陣汗味,有時難以忍受。
《幕後英雄》環節則展出車廠內嘅清潔工人、交通控制總監、雜工及機械技工嘅日常工作情景,等大家喺展覽現場可以真切噉感受到佢哋喺自己的嘅工作崗位上始終默默付出嘅高尚品德和精神。
高級質檢科文闔國榮喺度巡查電車車底相片:Irene Flanhardt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