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百年工會

2021-02-07 維港專線

《由民初到當代──穿越百年的汽車、電車、小輪、物流四工會風採展》早前於香港海事博物館長廊展覽廳舉行。展覽是一次契機,讓歷史照片及文物在紀念活動的帶動下被整理、被聚在一起讓公眾接觸。是次展覽有豐富的資料圖片及解說文字,此外也有不少歷史實物,例如,電車工會有珍貴的當年會刊、個案小冊子以及會旗等。汽車工會有當年的司機工作服、車票、一些歷史文件及刊物。物流從業員工會有昔日的理貨員執照、勞資協議書等等。小輪業職工會更拿出當年孫中山大總統頒發的獎章。工會百年史回顧展,大概是香港首次,展覽雖已完結,但可以用文字記錄。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街外工程部工人被迫離開電車廠前攝(大公報圖)


翻閱舊材料便知道,參展百年展的四家工會,乃至其他也有百年歷史的工會,大多是在群眾呼喚和期望下進行籌建。行業內的工人熱切期待工會成立,遇挫折也鍥而不捨;一年不成功,兩年、三年地爭取下去,反映他們亟需要一個機制為他們取回被過度剝削的權益。工人都幾乎被榨乾了,太苦也太不公平,於是遇到再大的挫折也不輕言放棄。說到困難,用今天的認知未必掌握。會以為「不過是成立一個組織而已,有多難?」答案是:真的很難。


文/林錦儀、餘非

  

成立工會難,先不談政治上的壓力,簡簡單單說通訊。當年,沒有智慧型手機,沒有微信群組,連有線固網電話也沒有或不通行,訊息如何傳遞,不方便的程度可想而知。而成立工會涉及多方討價還價、來回議決,光是如何協調,已非訊息年代下的人們可以想像。

  

一批批站在最前線的工人、那些少數的「先進精英」,是憑毅力、能力及魄力,引領工人群眾同心協力令工人組織得以成立。


當年成立工會的難度,反映在繞圈子、巧立名目。因為打正旗號成立組織團結工友爭取權益,於當時是被壓制的。


1950至60年代電車工會會員證(大公報圖)

  

以電車工會為例,1920至1921年在先進工友的參與和團結下,經一定醞釀和實踐,成立「香港電車工業競進會」,不是直接以工會的形式出現。1930年,電車工友組織了「營業部慈善會」,落實了疾病互助及照顧仙遊工友家屬等福利工作,打出來的仍然不是工會的名目。1931年將「慈善會」改組為「香港電車公司營業部華員職工存愛學會」,至1937年更名為「存愛會」。之後就經歷香港淪陷。光復後將之前的存愛會刪去「營業部」三字,從此正式成為全廠性質的工人組織。至1948年4月,存愛會與23間工會(即合共24間)聯合成立「港九工會聯合會」。之後同年9月,存愛會才正名為「香港電車職工會」。


工會開辦「船主班」,協助工友提升職業技能(大公報圖)


成立一個符合工人期望的工會有多難,可以用小輪工會為例。這個案反映,因為一切是在探索中前行,工會得以成立之初,未必發揮想像中的作用。於當時,一切都是草創,沒有太多成形的先例和範式可供參考。於是一切要在探索和總結中前行。小輪業界這個工人組織的成立過程,值得一知。

  

慘被剝削 工人敢怒不敢言

  

「群興航道會」成立於1921年,是小輪業職工會的前身組織。這個組織當時只限於在小輪上工作的船主和大偈參加,有點俱樂部的性質。後來行內工人迫切要求有一個代表工人聲音的組織,於是1921年成立了「香港華人船主司機總工會」。工會成立後,先輩們曾於1922年在廣州成立分會,並設立航海技術研究班,為造就航海人才作出貢獻。至於工人方面,小輪工人面對各種不合理的待遇,例如工時過長,經常日以繼夜留在船上長期工作,日曬雨淋就更不在話下了。艱苦的工作條件即使工人予以忍受,但職業飯碗毫無保障,無理解僱和扣薪時有發生,甚至被無理毆打也有之。面對種種剝削和欺壓,「香港華人船主司機總工會」沒有發揮保障工人權益的作用,為了生計,工人敢怒不敢言。工會因為起不了作用,於1957年人數下降至只剩十多人。面臨解散的危機下,一群熱心工人挺身而出,有擔當地對工會放手整頓,以維護工人權益為大前提,用實際行動吸引小輪工人重投工會懷抱。小輪工會的會務起伏,令工會在掙扎中不斷成熟成形,正式確立維護工人權益為主要方向。

  

至1976年,工會更名為 「小輪業職工會」。改名事小,主要是把從前沒有包括在內的小輪工人和碼頭職員也包括在內,令會員覆蓋面切合實際情況。現在來自海上交通、運輸、遊艇、海上工程船的船員及公司管理層,只要他願意都可以加入「小輪業職工會」。


為了響應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總工會於是發動會員回國一展所長。圖為會員在1958年回國參與支援建設時,在九龍火車站合照留念(大公報圖)


而現在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成立於1920年,成立之初,由於當時的港英政府不批准成立工人組織,因此只能以「摩託車研究總工會」,「研究」摩託車的形式成立,從而開展會務。至1948年才修改章程和明確工會的性質,並改名為「摩託車業職工總會」。

  

「摩託車業職工總會」發展至1987年,再次改名為現在的名稱「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


有關理貨員申領執照條例的政府公函通告(大公報圖)

  

物流從業員工會就是因應會員性質、行業發展等原因四度更改名稱。原名「海陸理貨員公會」的組織,於民國九年已成立,是由一班船公司高級職員及洋行買辦成立的;之後,逐漸有海陸理貨工人加入。初創成員的成分決定性質,這個「公會」用來經營業務。公會的頂層運作一直由「高級人員」把持,很多包工工作都由他們支配,工人的薪金除了要扣除會費,還要分一份給這些買辦。在重重剋扣下,工人生活過得很艱苦,就像他們在《工人之路特號》第三百二十八期的一篇文章所說:「買辦階級是個壓迫工人的一個階級……我們記得很清楚:我們工會在民國九年成立後,已被一般買辦階級,和一般改良派的陳舊領袖把持個淨盡了」,這就是工友感到要改組公會的原因。

  

1978年簽訂首個工資協議

  

後來,於《工人之路特號》第三百三十六期內〈祝海陸理貨員工會改組成立〉一文有如下說法:「海陸理貨員工會是成立很久的,在前時候是海陸理貨員公會,……海陸理貨員工會不日改組成立了,改組成立了,就是新生命誕生之期。」改「公」字為「工」字事小,性質改變才是關鍵。工會性質從此確定以爭取工人權益為首要。上世紀六十年代工人待遇低,沒有什麼保障,為了加人工及提高勞工福利,曾發動全行業日薪理貨工人罷工九天。直至1978年,在勞工處見證下簽訂第一個行業勞資工資協議,行業工人的工資水平才有了一定保障。

  

近二十年來,又因應行業發展改名為「物流理貨職工會」。直至2018年,行業發展愈趨成熟,於是工會名稱改為「物流從業員工會」,會員來源就更加廣泛了。

由上文可見,這些百年會齡的老工會都是由清末民初走過來的、當時的「新事物」。跟中國現代史同一命運,都經歷艱辛不堪的上下尋覓。

  

百年會齡的這四間工會,其成立及成熟的時間很漫長,既是對參與者在毅力及定力上的考驗,也是工會會員凝聚力的測試。爭取的時間長,吃的苦頭多,少幾分使命感也撐不下去。這種工會都有一份經悠長時間沉澱出來的渾厚和實力,從而產生的精神力量,也非比尋常。



如何成為一個有科技含量的「鏟屎官」

關於美心集團的那些事兒

疫下的聖誕歡樂


相關焦點

  • 「反骨工會」散水 「反骨公僕」須追究
    ,在政府內部煽動對立,挑動對抗,這樣的公務員不但沒有絲毫效忠之意,更是「吃香港飯砸香港鍋」。如今不是「反骨工會」解散了,他們的惡行就可以一筆勾銷,政府對有關反政府的公務員應繼續追究。公務員事務局日前發出通告,要求2020年7月1日前受聘的公務員宣誓或簽署聲明,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盡忠職守和對香港特區政府負責。如果在4星期內無簽妥及交回聲明,局方會考慮終止有關公務員的聘用。
  • 彰化縣網購職業工會施正益理事長
    施正益目前擔任彰化縣網路購物服務人員職業工會理事長(網路行銷20年經驗),為時間旅人文創商店創辦人施理事長也為TTQS網路行銷課程講師,如有中小企業、傳直銷團隊、工會、協會、通過TTQS審查單位,需要舉辦LINE
  • 工會促放寬自僱者申請資格 憂僱主挪用資助難查證
    關 注 新 港 人    傳 遞 正 能 量香港新移民 互助文明社群 政府早前推出第一期「保就業計劃
  • 州長說沒問題 教師工會不樂意
    只有加州教師工會持反對立場,認為應該等教師接種完疫苗再算。包括紐約州、佛州、德州等地都已經恢復部分面授課程,但是加州則行動遲緩,讓無法信賴遠程教學的本地家長十分焦慮。但該計畫被加州教師工會批評,認為病毒仍在蔓延,不能隨便選擇重開日期,忽視感染風險。工會也表態不會讓教師成員回到不安全的環境,要求所有教師返回教室之前須先接種疫苗。但當前疫苗供應飄忽,雖然教師等學校職員屬於加州下一個1B優先接種群體,但州內仍為1A的醫護和療養院以及65歲或以上年長者接種,所以還輪不到教師,洛縣至今還未為教師接種疫苗。
  • 臺大醫院成立工會│聯合報臺商版0803曬新聞
    圖為臺大醫院內醫師與護理人員。記者林澔一/攝影經過半年籌備,臺大醫院企業工會正式成立,已有近百名員工加入,加入員工表示,盼能爭取勞動權益,改善「血汗醫護」現況。臺大院方對工會抱持鼓勵立場。臺大醫院發言人王亭貴指出,臺大員工近七千人,有時很難得知基層心聲,望以工會為橋梁,保持院方與基層員工良好溝通。目前醫院成立企業工會並不多,臺大醫院有臺灣醫學中心龍頭之稱,成立工會,別具意義。
  • 新書預告 │ 細說香港百年風月變遷
    常言道:「食色,性也」,有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風月」,香港亦復如是,所謂百年不過是概括的說法,歡場歷史當然不只於此。而風月既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則風月史自然也可納入社會學的範疇,作為一個切入的角度,窺探香港近百年來的發展軌跡。但研究風月,有其先天的難度。
  • 【零容忍】國泰港龍工會主席撐罷工及非法示威遭即時解僱
    國泰指出,作為香港乃至全球最受關注的企業之一,每位同事都肩負著前所未有的個人責任,以確保公司的安全和保安聲譽不受損。據了解,身兼工會主席的施安娜因表態支持8月5日全港大罷工,以及其個人社交媒體的言論支持非法示威,因而被解僱。對此,國泰航空回覆,不會就員工內部事宜作回應。
  • 歡慶香港深度回歸同時,也要感謝香港百年來的貢獻
    歡慶香港深度回歸同時,也要感謝香港百年來的貢獻 撰文丨墨黑紙白 一、努力塑造更多的東方之珠,是未來更大的目標 紙白君已經很久沒有聊香港了,除了有些原因外,還有就是提筆欲言又止,而今已經想得較為透徹了
  • 香港百年老字號藥品
    0.91+香港 黃道益活絡油 50mlHKD54.9醫者父母心,「黃道益活絡油」勝萬金。味道是鮮橙味道,孩子甚是喜愛,香港家喻戶曉,值得擁有!香港 衍生 雙料開奶茶 20包裝HKD89香港 衍生 精裝七星茶 20包裝HKD89
  • 當百年工藝遇上百年經典 ─ 萬希泉x香港電車 115 週年
    成就出最具香港特色之陀飛輪腕錶最具香港特色的公共運輸工具,非電車莫屬。由西至東,貫穿香港島經濟核心地段,載著不同年代的乘客,由寧靜的漁港到繁華國際都市,電車一路陪伴著香港成長,見證著時代變遷。今年是香港電車 115 周年紀念,為隆重其事,香港電車公司與同樣最能代表到香港的陀飛輪品牌萬希泉跨界聯乘推出「香港電車 115 周年紀念陀飛輪腕錶」,百年歷史加上百年工藝,成就出最具香港特色之陀飛輪腕錶。
  • 百年傳奇:香港利豐集團!
    百年傳奇:香港利豐集團!但同樣是大家族後代,《福布斯》註解馮家兄弟的財富來源是「自賺」(self-made)。馮家兄弟是百年利豐家族的第三代接班人。利豐,就是當年把「原子筆」引入中國,並且命名的貿易公司。而且,還把藤製搖籃從東方送到英國皇宮,給嬰孩時期的查理斯王子使用。今天遍布全球的迪斯尼卡通布偶、到年輕人身上穿的Levi's牛仔外套……,都由他們發包製作。
  • 香港的百年校服史
    說起香港校服的故事,可追溯至百年之前。校服不僅是學生身份的象徵、青蔥歲月的印記,也是學校的招牌,校風校格融於一件衣衫。長衫——斯文80多歲的林松坡是香港老牌校服公司「金綸」的創辦人,經營校服生意超過半世紀,委託其製作校服的200多所香港中小學、幼兒園中,不乏拔萃、聖士提反、協恩、德望等名校。
  • 香港傳真|香港零售百年 先施百貨易主與一張爭議消費券
    百年先施「賣身」先施百貨最早由在澳洲雪梨經營水果生意的華僑馬應彪於1900年創立,第一間店坐落於中環皇后大道中。馬應彪有意學習西方百貨公司的獲客手法,著重於裝修和店面布置,講求通過一系列的視覺衝擊帶動消費。
  • 百年基業 百日重創 百業淚漣漣!
    香港素有美食與購物天堂的美譽,也是亞洲金融中心,除了是不少旅客的外遊首選,也是外資的戰略重地。
  • 還有兩天,這家香港百年老字號就要關門了?!
    (圖片來源:香港01)蓮香樓數百年來就一直保留著老式的焗盅茶,而且他們家用的不是茶杯,而是茶盅。店裡的普洱茶一般也都儲存了有20年以上,每個月用多少,就補多少,一百年來,都是如此。(圖片來源:維基百科)當然,作為傳承百年的茶樓,蓮香樓保留了不少快要絕跡的點心!
  • 香港百年老字號美食——「尋糧」,落戶中山公園龍之夢了!
    香港百年老字號美食——「尋糧」,落戶中山公園龍之夢了!澎湃號·政務 近日,中山公園龍之夢迎來了香港的百年老字號餐飲店
  • 香港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計劃,攬炒變自炒,國泰「屠龍」裁5300人!
    先後因為黑暴、「和你塞」及新冠肺炎疫情深陷停擺困局的香港航空業,昨日迎來香港史上最大規模的裁員計劃。在去年黑暴橫行期間,部分國泰及港龍員工充當黑暴中堅分子,煽動所謂「和你塞」在香港國際機場非法集結,阻撓旅客行程,損害香港航空樞紐的聲譽。其後,部分國泰員工涉洩露警員隱私,令旅客質疑他們的專業操守,破壞公司商譽,但工會仍不知悔改提出罷工及提倡攬炒,種下禍根。今年新冠肺炎來襲,已元氣大傷的國泰不敵疫情而要壯士斷臂。
  • 【Km在香港】抹茶百年老店,中村藤吉香港店攻略指南
    上周我回了幾天香港,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來這家NAKAMURA TOKICHI 中村吉騰家的香港旗艦店。 我總共在香港三天半,卻去了兩次這個店,第一次去的時候,是下午的五點多,服務員告訴我今天已經滿客了,請改天再過來。於是,我只能看看別人碗裡的抹茶定食了。
  • 走進省博解密香港長衫百年故事
    大多數人對於長衫的認知是魯迅先生所穿的衣著,但是廣東省博物館的展覽名稱「百年時尚:香港長衫故事」卻讓人疑惑,明明是旗袍,為什麼香港人卻稱其為「長衫」呢?到了20年代後期,在香港穿著這些長袍的女性,主要是學界師生、大家閨秀、歌影伶人和妓院鶯燕。衫裙套裝風靡一時,色彩由黑色逐漸發展為鮮豔多彩。 過渡期30、40年代是上海旗袍的發展高峰期。緊窄腰身和突顯身段曲線的旗袍已在上海大行其道,造就了大批旗袍裁縫。30年代末,上海和廣州相繼淪陷,裁縫南下香港逃避戰禍,為香港長衫行業帶來自主的契機。
  • 【全港通香港資訊】一百年香港, 一年一張,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年)香港歷史影展
    1962年,香港,大陸難民在香港的簡陋居所。1967年,香港左派工會暴動,參與鎮壓的港英政府警詧。1973年,香港大會堂低座《香港美專畫展》。1997年,香港,香港回歸交接儀式。2017年,香港會展中心,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文藝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