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百年校服史

2021-02-15 維港觀察

在香港,校服百花齊放,身著旗袍長衫、百褶裙、水手服的女生,以及襯衫西褲、白襪黑鞋的男生,看起來盡情展示青春年少風採,卻也暗藏規範,裙長、襪高、皮帶扣,這些細節都有講究。

說起香港校服的故事,可追溯至百年之前。校服不僅是學生身份的象徵、青蔥歲月的印記,也是學校的招牌,校風校格融於一件衣衫。


長衫——斯文

80多歲的林松坡是香港老牌校服公司「金綸」的創辦人,經營校服生意超過半世紀,委託其製作校服的200多所香港中小學、幼兒園中,不乏拔萃、聖士提反、協恩、德望等名校。


林松坡抖開一件蔚藍色的長衫。 「這是協恩女子中學的,略微收腰。聖保祿的裙角不同,真光的是淺藍色。教會學校或佛教團體辦學要求嚴格些,裙長最短也要及膝,或過膝兩、三英寸,這也對,斯文些嘛!」


這種形似旗袍、帶有民國風味的長衫,以香港真光中學的校服為典型代表之一。該校由1872年在廣州創立的真光書院發展而來,二戰後確立長衫校服,一直沿用至今。真光希望將學生培養成淑女,創校之初曾提倡「語禁高聲,喜禁大笑,行禁闊步」的校風。


「一看穿長衫就知是老牌中學了,女孩子穿上不會大步流星。」林松坡笑說。據他觀察,越是歷史悠久、聲望高的學校,越不會輕易改動校服,有人認為這是保守,但學生和家長大多認同。畢竟,穿上這身校服也是種榮耀。

連衣裙——耐穿

學生統一著校服,被視為體現「一視同仁」的教育理念。香港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校服的誕生,據說緣於八九十年前,由幾個家境優渥的學生設計長衫校服並建議學校採納,以提倡儉樸之風,減少貧富歧視。

「質優價廉,最重要耐穿。」林松坡認為這是校服的首要原則。他拎出一件裙擺帶藍色滾邊並配有一條藍腰帶的白色連衣裙——這是拔萃女書院的夏季校服,售價100多元(港幣,下同)。看上去像棉布質地,林松坡摸了摸,搖頭說:「不是純棉,是人造纖維「的確良」,不會縮水掉色,還不易起皺。」

香港中學生置辦一套冬季校服,包括襯衫、羊毛衫、外套、西褲、領帶等,再加上運動服,總共花費七八百元,夏季則差不多是一半價錢。

通常,香港學校會通過招標形式,請多間校服公司報價,如何選擇,全由家長決定,學校不會強制要求在某一家校服店購買。林松坡說,校服加價幅度每年不會超過通脹。


時裝——個性

自上世紀50年代起見證香港校服「進化史」,林松坡感慨道,校服款式層出不窮,走向時裝化和個性化。上世紀70年代,金綸曾為新法書院設計了一套水手服——白色百褶裙,配海軍風藍色襯衫,「可以說引領一時潮流。」


隨著新法書院停辦後,藍色的水手校服亦成為絕響,但他說,近年很多校服用料已改變,例如有圍邊、格仔花紋,顏色亦不再深沉。

慢慢地,學生、家長也可參與到校服設計中,還有學校專門請公關公司做形象顧問,為學生設計校服。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曾開風氣之先,設計了一系列T卹、裙子和西褲組成的校服,學生可自由配搭,一周五天不重樣。


同時,近幾年學生校褸亦有換新裝的趨勢,例如不少學校放棄舊款絨校褸,改用外形新潮、仿效運動外套的新款夾棉校褸。林松坡表示,夾棉校褸的表面為聚酯纖維(Polyester),較舊款絨校褸輕身和舒適,亦較為保暖,加上與運動外套相若,故近年深受家長、學生歡迎,學校亦紛紛改用新校褸。


他說,「部分學生特別抗拒校褸,冬天寧願穿多件冷衫,特別是中學的女生,覺得校褸又厚又不漂亮,但我始終覺得絨制校褸有校徽、西裝款式較為好看,感覺新款夾棉校褸太似運動服,例如參加典禮時也有礙觀瞻。」他又笑說,校服另一變革就是尺碼越做越大,「現在多了肥仔肥妹,男生腰圍不少是30或以上,皆因小孩營養充足快高長大。」


歸屬感最重要

金綸現時為超過200間學校設計和縫製校服,當中不乏如拔萃男女書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及德望學校等名校。林松坡說,「我比較喜歡名校校服,一方面學校歷史悠久,傳統無得代替亦不可以輕易改變,一望校服便知是什麼學校,見校服即知尊重,學生亦想讓人知道自己是名校生,校服已是名牌代表,一穿上身就有一種榮耀感。」


他指出,傳統名校如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協恩、英華女校等,多年來以藍色旗袍作校服,另如女拔萃則為藍領白色全身裙,歷史較悠久的學校堅持長衫、旗袍,反映學校對傳統重視。不過,不少學生總愛束裙剪褲衝破限制,但林松坡強調,校服是規範的象徵,是屬制服的一種,不可能像時裝一樣新潮美麗,最重要是有歸屬感,不可太靚、太潮盲目追逐潮流。


哪間學校的校服最漂亮、你最喜歡?面對這樣的問題,「老行尊」林松坡先是答:「我無所謂的。」緊接著,他說,「學生穿件件都好看,有句話說得好,十八無醜女。」


本文轉自公眾號:香港傳真

        從香港看中國。我們在維港內外為你捕捉劇變中國全景圖背後的微表情,或許陌生,卻不失真 !

相關焦點

  • 中國校服的百年變遷:什麼年代的校服最好看?哪些學校的校服最好看?
    原標題:中國校服的百年變遷:什麼年代的校服最好看?哪些學校的校服最好看?   中國學校的校服一直貧乏,很多人小時候的慘綠記憶是每逢六一兒童節就要被逼穿上白襯衫藍褲子白球鞋,男女不辨,讓人厭煩。
  • 日本校服百年史:JK制服將成消逝的風景?
    「初中三年,我都沒法穿本就屬於我的男士校服。穿著不屬於我性別衣服的這些日子,我已經把自己的心都殺死了。」 黑丸說。在日本,無論是私立還是公立,幾乎所有的中學都會要求學生穿上校服,這樣的規定,已經持續了一百多年。對校方而言,獨一無二的校服既可以提高學校的吸引力,又能讓學生從著裝出發遵守規章制度。穿著同樣校服的學生們就是學校的代表,是一個集團。
  • 香港現「有毒校服」:校方籲停止穿著 供貨商下架
    中新網7月17日電 綜合港媒報導,校服是每名中小學生上學必備的服飾,但香港消委會發現,有香港學生穿著的校服被驗出含有致癌性的染料。對此,學校回應稱,涉事的兩家校服供貨商並非校方指定。供貨商則表示,實時停產「有毒衣物」。消委會驗出兩款校服含致癌染料,其中一款由「成順發校服」提供。
  • 有人說校服毀了中國人的青春,中國校服與日本校服的差距多大?
    90年代初,國家統一規定要學校發放校服,這個時候很多家庭還處於溫飽的邊緣,學生家長也不得不屈服於學校的威嚴之下,小編還記得小學同學不買校服,學校不讓參加運動會。中國的校服醜除了選擇的顏色大紅大藍太醜以外,還有不合體,甚至有同學開玩笑說讓我們穿這麼醜的校服是為了防止早戀。反觀國外的校服,穿起來那叫一個乾淨利落,帥氣迷人,不過這樣的校服價格也令人咂舌。
  • 中國校服也有「進化史」,深圳喜提「第一美」,配色讓人眼花繚亂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校服,承載著每個年代的穿衣文化,只要是上過學的小朋友,對校服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雖然,人們常常吐槽校服的種種不好,但是偶爾也會懷念起那些穿校服的日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國校服的進化史!
  • 港風女學生校服成潮流,這6套校服既時尚又貴氣!
    據說不少朋友喜歡香港女學生校服的多元、青春活動。香港中學生卻羨慕國內校服的簡單、麻利、方便。不似得香港中學的校服,保養困難,而且很貴。這次我們找來了6套中學校服的女生校服,給大家一個便覽。順便再講講,穿校服的煩惱。日系水手服是中學女生其中的大系。新法書院的水手服,是網友公認的NO.1校服。深藍色上衣配白色百褶裙,白襪和傳統小黑皮鞋,盡顯青春活力。TVB當紅藝員黃翠如的新法校服look。
  • 香港有愛系列:守望相助 百年老店編織中國符號——旗袍
    在港島街頭有一間不起眼的旗袍店,創立於1920年的上海,後搬來香港。今年,這間店鋪正好一百歲。但是在這裡卻流淌著很多溫馨的故事,這家百年老店的顧客遍佈世界各地。華美旗袍是香港第一家旗袍店,堅持手工縫製。六,七十年代,多人光顧,師傅人數最高峰時有30多人,現在只剩下3位。簡漢榮是家中第三代傳人,是什麼力量支撐簡師傅幾乎用了畢生的經歷,孜孜不倦的做旗袍呢?因為熱愛。走過SARS 艱難時刻守望相助
  • 青春記憶:校服博物館
    你的校服好看嗎? 高中生:這是我穿過的最醜的衣服,以後再也不要穿了! 大學生:校服褲,我的最愛!便宜又舒服,還耐穿! 工作者:畢業照是我和你唯一的合影,校服是我和你唯一的情侶裝
  • 《新加坡華人百年史》補修記
    圖為陳繼廉展示《新加坡華人百年史》。任何人想研究或了解新加坡早期華人的歷史,都繞不開宋旺相在近百年前所撰寫的《新加坡華人百年史》。新加坡本地著名律師宋旺相為了紀念新加坡開埠100年,於1923年以英文出版《新加坡華人百年史》,1967年由馬來亞大學出版社再版,牛津大學出版社則於1984年重印再版。百年史於1967年再版時,當時在新加坡大學念經濟和社會學的陳篤生玄孫陳繼廉馬上跑到書店買了一本。
  • 中英美三國校服對比,中國:我不服
    由於各國文化不一樣,所以在服裝等等其他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說起服裝那麼就能聯想到年輕人,年輕人的服裝各式各樣也能很好的體現一個國家的文化和風土人情,年輕人的主力大多都是學習,因此油然而生的是校服,校服也是體現一個青少年精神風貌的一種方式,而且也是學生時代必不可少的,所以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各國學生的校服吧
  • 臺灣校服故事:她們為運動褲而戰
    短袖襯衫、百褶短裙,天冷時外加深色線衫……臺灣大部分高級中學的女生校服都是這種樣式,只是花色、款式略有不同,有的上衣為水手服,有的搭配領結,有的下身改為窄裙。這些看上去青春俏麗的校服,近幾年卻引發了別樣爭議。
  • 美國百年反壟斷史
    美國百年反壟斷史
  • 百年傳奇:香港利豐集團!
    百年傳奇:香港利豐集團!但同樣是大家族後代,《福布斯》註解馮家兄弟的財富來源是「自賺」(self-made)。馮家兄弟是百年利豐家族的第三代接班人。利豐,就是當年把「原子筆」引入中國,並且命名的貿易公司。而且,還把藤製搖籃從東方送到英國皇宮,給嬰孩時期的查理斯王子使用。今天遍布全球的迪斯尼卡通布偶、到年輕人身上穿的Levi's牛仔外套……,都由他們發包製作。
  • 都說中國校服設計醜,那時因為你們沒有見過民國校服!
    ▼一直以來,中國的校服在大家的印象中都是這樣嬸的~醜就一個字,一年換一次。。。▼其實,中國校服也有它輝煌的一段過去民國時期的校服,簡直美到窒息!後來,旗袍越來越風靡校園,一些學校便把它視為校服,受到學生的極大歡迎。
  • 香港百年工會
    《由民初到當代──穿越百年的汽車、電車、小輪、物流四工會風採展》早前於香港海事博物館長廊展覽廳舉行。
  • 新書預告 │ 細說香港百年風月變遷
    常言道:「食色,性也」,有人聚居的地方就有「風月」,香港亦復如是,所謂百年不過是概括的說法,歡場歷史當然不只於此。而風月既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則風月史自然也可納入社會學的範疇,作為一個切入的角度,窺探香港近百年來的發展軌跡。但研究風月,有其先天的難度。
  • 從校服到時裝,JK制服的中國進化史
    在發源地日本,大多數人覺得JK制服只是校服,在校外或畢業後很少再穿,除非是偶爾拿來紀念,或是需要保持青春形象的少女偶像。而在中國,從cosplay起步,年輕女孩中逐漸形成了熱衷於JK制服的群體。因為沒法把JK制服當作校服,她們就在放學後、中學畢業後穿著,逐漸演變成一種日常著裝。
  • 饒宗頤先生的香港史研究略論
    的確,饒先生是於古今中外文史哲藝之學無所不窺的,他曾經耕耘過的領域很多,如上古史、甲骨學、古文字學、簡帛學、敦煌學、悉曇學、圍陀學、宗教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歷史學、方志學、古典文學、藝術史、目錄學等等,皆有著述傳世。(詳參鄭煒明、胡孝忠編:《饒宗頤教授著作目錄三編》,濟南:齊魯書社,2014。)至於本文所要論及的饒先生的香港史研究,其實只佔他全部學術的極小部分而已。
  • 【香港書展2019】直擊書展現場報導
    新書上,香港中和出版的繁體版《粵韻唐詩》、《粵韻宋詞》、《粵韻朗讀唐詩宋詞》,香港商務印書館此次展出的《食經》,香港中華書局的《尺幅千裡:成語典故中的度量衡》等,都有驚喜的品質。藝術鑑賞方面,香港出版社也是佳作頻出。
  • 英「藍袍學校」欲更換數百年歷史校服 學生不答應
    霍舍姆基督學校的同學們身穿具有458年歷史的校服列隊前進俗話說:衣不如新,人不如舊。然而英國一所中學的學生卻很樂意繼續穿著該校有著458年歷史的老款校服,他們認為這套傳統風格校服是學校的驕傲。據《每日郵報》12月27日報導,幾個世紀以來,英國霍舍姆基督學校(Christ's Hospital in Horsham)的學生們一直身穿這套威爾斯風格校服:深藍色長袍、白色領巾、黃襪子,搭配黑皮鞋。最近,該校校長想為學生們更換款式現代的新校服,讓同學們就此事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