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青浦工業園區成立25周年。25年來,青浦工業園區已形成了比較深厚的產業基礎和產業集群,並發展成了「百億級稅收、千億級產值」的產業園區。在18日舉行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系列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青浦工業園區董事長陳曉榮就如何進一步實現園區跨越式高質量發展表示,未來將在現有的產業基礎上,在「四個+」上下功夫。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新華網 許超 攝
在「生態+」方面,園區將以今年引進的中石化氫能(上海)總部項目為契機,重點布局打造「氫能特色產業園」,向「綠色」要效率、向「生態」要效益,加快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導入一批氫能製備、儲運、裝備製造及氫能規模化應用等上下遊產業鏈,為青浦區內「三通一達」等物流企業率先提供氫能運輸車。此外,園區還將致力推動氫能技術研發,在未來為企業、商辦、住宅等提供氫能綜合解決方案,打造綠色低碳、循環利用的氫能經濟生態圈,助力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
在「技術+」方面,園區重點引進5G、雲計算、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速布局新基建,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陳曉榮舉例說,8月18日,54個總投資逾340億元人民幣的重大項目在園區集中簽約、集中開工,主要涵蓋了以優刻得、大美時代、蘇文電能為代表的新基建項目。「以啟迪、百中物聯等代表的人工智慧產業,以及一批生物醫藥、高端製造、新材料、跨境電商等重點產業領域優質項目。這些項目的落地,為園區的高質量發展注入『硬核』新動能。」陳曉榮說。
在「功能+」方面,陳曉榮介紹,目前青浦新城與園區已重合,如何打造一個高能級的產城融合示範園區,這對園區而言無疑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據悉,園區規劃在緊臨主城區北側規劃了約3828畝的「產城融合示範區」,計劃將引進集聚智能製造、晶片半導體、科技金融、前沿醫療特色產業以及高等教育等五大核心產業,打造集聚科技創新、金融創新和人才創新的長三角動力谷,促進先進位造業和現代生產性服務業兩業融合,打造「有顏值、有文化、有溫度、宜居宜業」的高品質產業社區。
在「服務+」方面,園區作為上海首個以開發區身份出現,也是青浦區第12個城運管理網格平臺,積極推進「一網通辦」,使得落戶園區企業辦理事務可以足不出園,輕鬆辦結。陳曉榮說,「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我們與落戶園區三家企業協同發展,完成了口罩生產全產業鏈的閉合。三家企業強強聯手,一周內完成了從原材料到生產到最後的產品,口罩全產業鏈的全生命的循環,及時為社會提供了優質的合格的口罩產品,這是一個生態全產業鏈內循環的案例。」
與此同時,園區積極為園區企業互相搭橋,打造部分產業鏈的小循環。「我們設想首先落戶園區的近3000家企業上下產業鏈能夠打通,取得成功經驗以後將與全市其他開發區項目合作,乃至以後推廣至長三角區域。」陳曉榮坦言,「我們的夢想是能夠覆蓋整個國內的製造業企業,為落戶我們園區的企業全產業鏈打造一個更加安全、快捷的產業鏈、工業鏈,從而更好地服務落戶我們園區的企業,助力園區企業健康發展。」
據悉,青浦區始終堅持把發展創新經濟、綠色經濟作為主攻方向,瞄準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以及未來產業,布局了一批具有標誌性、引領性、戰略性的重大創新產業項目。其中,華為研發中心、市西軟體信息園、長三角金融產業園、現代物流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和百億級產業平臺迅速發展壯大,已然成為了推動青浦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和核心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