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體教融合的不斷深入,學生在校體育成績比重不斷提高,引起了家長的重視。各種課外體育培訓一時興起,逐漸火爆。體育要從小培養,家有6歲小學生的北京家長方碩認為,身體素質全面提高應該從孩子小時候就開始注重培養,為他一生打好身體基礎,兒童體適能就能為孩子身體成長提供很好的條件,該訓練項目全面科學有側重,專為孩子發育特點設計,家長也能更省心。
兒童體適能是按照兒童的身體發展規律,通過力量、速度、耐力、協調、柔韌、靈敏等運動素質,表現出的人體基本的運動能力。兒童體適能的培訓恰好貼合了方碩作為孩子家長的需求。「我一直都想為孩子尋找一個能幫助他全面提高身體素質培訓班,除了增進身體健康,還可以刺激他的大腦發育。我看過一本育兒的書,也上過育兒培訓課程,無一例外都提到運動對孩子成長發育的好處,不同的年齡孩子發育特點也不同,應該抓住孩子年齡發育階段多加刺激,提高運動能力。」
讓方碩下定決心給兒子報體適能培訓班的原因在於他和妻子在運動方面都是門外漢,無法為孩子在體能訓練上提供專業科學的幫助,家周圍也缺乏適合孩子鍛鍊的地方。「現在北京室外已經很冷了,我們居住的地方不繁華,孩子在放學後,或是周末待在家中時間較多。運動量和時間相比夏天都壓縮了。就算是適合戶外運動的季節,孩子也多是騎車、踢球、跟小朋友跑著玩。很多運動能力得不到發展。」
體適能培訓興起以後,一次偶然的機會,方碩第一次接觸到兒童體適能培訓,帶兒子體驗過一次試聽課後,她還是咬牙交了一年的培訓費用。「試聽課感受很好,趣味性強,讓孩子在遊戲中不知不覺就把運動做了,有規則有挑戰,一節課上完孩子還意猶未盡。參與了一段時間後,孩子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都有提高,性格也變得樂觀積極起來。」
學校說:體適能訓練為體教融合注入活力來自天津南開中學的體育教師張田磊,最近與學生一起鍛鍊的視頻在網上受到了不少關注。為了鍛鍊學生的體能,他總結出了一些經驗,不同項目搭配著練,結合興趣培養,枯燥的體能訓練也變得很有趣。張田磊邊說還邊為記者展現了一些有趣的訓練方法,彈力球、飛碟、開合跳、花式足球等新奇又有趣的體能訓練方式通過精心設計受到了學生們的喜愛。
隨著體育教育日益受到學校的重視,許多家長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為孩子報名參加體適能培訓班,讓孩子鍛鍊身體,加強身體素質。可針對中考體育項目,有的家長目的很明確,為孩子報名體適能培訓班,就是為了鍛鍊孩子跳繩、跳遠等,要穩穩地拿下這體育考試項目。張田磊表示:「有的家長擔心體育考試拖了孩子後腿,為孩子報名參加體適能訓練班,這也是有益無害的,經過老師專業的指導,會有針對性地指出孩子的問題,不僅可以讓孩子未雨綢繆為中考做準備,通過體能訓練還可以促進孩子的骨骼發育,增強免疫力,對孩子的體型體態發育是有著積極作用的。」
「即使是從考試角度出發,體適能訓練對青少年肯定是有效果的,因為體能是最基礎的練習,體育與教育的全面融合,就是要孩子從小打好基礎。」張田磊告訴記者,前段時間,《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相關文件陸續發布,集中體現了社會對體育教育的高度重視,也讓「健康第一」「體教融合」等關鍵詞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而青少年體適能訓練是體教融合夯實全面發展的基礎,從體能入手調動孩子運動的積極性,從而改善身體素質,從現有的評價體系入手,體適能訓練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最直接的著力點。
培訓機構說:體適能培訓炙手可熱「目前,許多家長包括學生本人,都願意在專業的運動培訓機構參加運動課程學習和訓練。一方面能彌補學校的體育運動量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讓孩子從小就認識運動,感受運動,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運動習慣,促進健康成長。」某少年兒童體適能培訓機構的創始人李曉冬說,「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提出,『體育納入中考並逐步提高分值』,這就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重視青少年的健康教育,認識到增強體質的重要性。和文化課的課外培訓一樣,運動培訓近年來比較火爆,作為基礎身體素質訓練的體適能培訓也得到了青睞。」
談及體適能的好處,李曉冬說:「體適能培訓能夠促進兒童骨骼生長,體格更健壯,增加肌肉力量,促進心肺功能,增強耐受力,提高身體抵抗力,減少疾病。同時以遊戲的方式進行鍛鍊,能夠提高孩子們的身體協調性、平衡性和敏捷性,發掘幼兒運動專項特長,培養運動習慣,還可以克服自卑感,增強信心,塑造兒童性格,有利於孩子全面發展成長。」
李曉冬認為,青少年的健康不僅是身體素質的提升,還有心理素質、性格品質、人格意志等層面的提升。「這也是《意見》中的內容,如何在幼兒期,也就是針對學齡前兒童將科學的運動習慣培養起來尤為重要。作為體適能培訓的機構,我們要深刻領悟《意見》精神,加大和全國各大體育、青少年教育類等機構合作,用科學的運動課程全面改善中國兒童體質健康和運動習慣,讓孩子們愛上運動,喜歡運動,讓體育伴隨孩子成長。」
作為培訓機構,保證培訓質量才能讓孩子們學有所獲。李曉冬說:「從課程的研發到教學環節,我們首先要保證老師體育教學的專業性,同時做好針對教學老師的技能培訓,包括兒童運動學、兒童心理學、教育學、兒童心理生理發展、兒童體適能課、各類運動技能培訓等。公司依託北體大的科研優勢,有專業的研發、教學和實踐指導機構,能夠從師資認證、考核、晉級,孩子上課效果評測以及家長反饋等層面,保證教學質量。」
專家說:提高兒童青少年體適能水平,為健康保駕護航(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國民體質研究中心副主任馮強)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健康體適能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體適能一詞起源於英文詞彙「physical fitness」一詞。它不僅僅包括了以身體素質、動作能力為代表的現代體能要素,還將精神、心理及社會適應等層面的含義納入了考量。提高體適能水平,對於改善兒童青少年健康狀況、降低健康風險,有重要現實意義。
近年來,近視問題、肥胖問題、體質(體適能)下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低齡化趨勢、身體姿態異常和脊柱健康等影響孩子們的健康。數據顯示,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每7個女孩就有一名超重肥胖和每8個男孩就有2個超重肥胖;引體向上等力量素質下降明顯;高血壓、糖尿病等早已在兒童青少年人群中不再鮮見、脊柱側彎發生率有升高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身體姿態異常(長短腿、駝背、頸部前伸、高低肩等)發生率超過80%等等。
兒童青少年的健康問題大多可以通過全面開展體適能鍛鍊得到改善。例如,研究發現兒童青少年的戶外時間和近視防控密切相關,而科學合理的體適能鍛鍊,必然大幅提高兒童青少年的戶外時間,從而起到良好的預防近視的作用;基於校園環境,開展科學合理的兒童青少年體重控制鍛鍊,可以改善超重和肥胖的現象;通過有效的動作能力和動作技能學習,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善於運動,進而愛上運動,從被迫運動到主動運動轉化,有助於從根本上提高體適能水平、降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再者有針對性地鍛鍊孩子維持身體姿態相關肌肉群的能力,從而改善身體姿態異常高發的嚴峻局面,預防特發性脊柱側彎,從而避免只針對體質測試項目開展的「體育應試教育」等等。抓住體適能提升,就抓住了兒童青少年健康風險的「七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遺憾的是,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兒童青少年在校接受的體適能課程相對不足,例如在缺乏有效的課程設計和訓練計劃安排的情況下,一節40分鐘的體育課,扣除準備活動、整理活動、教師講解、維持紀律等時間後,淨授課時間大幅減少(體育教學中常說課程密度低),部分體育課很難起到良好的健康促進作用。與此同時,在不考慮體育教師缺編的情況下,體育教師隊伍亟須基本的兒童青少年體適能理論知識儲備和實踐能力的提高。近年來,運動人體科學領域蓬勃發展,但這些體育科技成果並沒有讓更多的兒童青少年得到更優質的教學服務。學校體育不僅僅需要教學、教法的研究與探討,還需要加入更多的運動人體科學、運動康復、運動訓練學等要素。
與此同時,近年來兒童培訓市場的蓬勃發展,大量的兒童體育類培訓機構也進入了公眾的視野。通過了解和調查不難發現,這些體育類的培訓機構尚有不少值得改善和提高的地方,例如缺乏必要的人才準入制度、重技術(如足球技術、跆拳道技術等)輕體適能發展等等,導致在缺乏必要引導和有效約束的情況下,如雨後春算般發展的體育培訓機構並沒有給兒童青少年健康帶來有效的促進。相較於其他學科,體適能這個領域更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專業度才能真正意義上的提高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水平,例如兒童青少年身體發育特點、心理學、教育學、體適能的基礎理論與實踐技能、運動損傷預防方法等等。只有當從業者更加關注本領域的核心知識儲備,避免從網上搜索一些視頻,就照貓畫虎地拼湊訓練計劃的「快餐」現象,才能從真正意義上運用兒童青少年體適能理論與手段,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鍛鍊方案。
《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的出臺為體育與教育兩大領域的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相關部門需在政策的指引下更加積極主動的思考,以人為本,以兒童青少年的健康問題為導向,孵化出一批可以儘快落地的實施方案。
來源:中國體育報
免責聲明:【生態體育】圖文來自於網絡,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目的,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繫生態體育及時刪除。
寫留言互動用觀點交流